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资阳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5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依次填入下面文段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由于每个物种都有按照几何级数过度繁殖的______,而且各个物种中变异了的后代,可以通过其习性及构造的多样化去占据自然条件下_______的生活场所,以满足数量不断增加的需要,所以自然选择的结果就更倾向于______物种中那些最为______的后代。

    A.方向 多种多样 保存 歧异

    B.方向 各种各样 保留 歧义

    C.趋向 多种多样 保存 歧异

    D.趋向 各种各样 保留 歧义

  • 2、小说《祝福》以“祝福”为题的意义和作用是:( )

    A.“祝福”是全文故事发展的线索,贯穿始终。

    B.“祝福”为塑造祥林嫂的性格提供了典型环境。

    C.祥林嫂出现在祝福之夜,亦死于祝福之夜,突出了主题,又使文章结构谨严。

    D.题目是“祝福”,内容是祥林嫂的悲惨遭遇,富人的“福”和穷人的“苦”两相对照,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 3、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奋六世之余   烈:功业

    B.华为城,因河为池   践:削平

    C.名城,杀豪杰   隳:毁坏

    D.振长而御宇内   策:马鞭子。

  • 4、下列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代以山之南为阳,水之南为阴,反之,山之北为阴,水之北为阳。如华阳在华山之南,江阴在长江之南。

    B. “甚得夷夏之心”中“夷夏”泛指少数民族和汉人。“夏”是古代汉民族的自称;在古代,以中原为中心,人们将处于东、西、南、北方的少数民族分别称为东夷、西戎、南蛮、北狄。

    C. “弱冠便自誓不受亲友赠遗”中“弱冠”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帽子,指代成年。

    D. “授”“迁”“补”“擢”是古代官职任免升降的术语,常见的还有“拜”“转”“徙”“升”等。“授”“拜”“转”“补”是关于任职授官的,“擢”“升”是关于提升职务的,“徙”“迁”是关于调动职务的。

  • 5、下列选项中,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红楼梦》是清代乾隆年间问世的一部中篇小说,作者曹雪芹。

    B.《红楼梦》最初以手抄本形式流传,这些抄本题名为《石头记》。

    C.林黛玉更符合传统的闺范,她随分从时,端庄稳重,是一个标准的“名媛淑女”。

    D.贾府包括荣国府、安国府两支,作者对这个贵族家庭饮食起居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描写。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列节选的课内文段,完成各题。

    (二)

    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但是大门还没关,丈夫还没回来。

    很晚丈夫才回来了。这年轻人不过二十五六岁,头戴一顶大草帽,上身穿一件洁白的小褂,黑单裤卷过了膝盖,光着脚。他叫水生,小苇庄的游击组长,党的负责人。今天领着游击组到区上开会去来。女人抬头笑着问:“今天怎么回来的这么晚?”站起来要去端饭。

    水生坐在台阶上说:“吃过饭了,你不要去拿。”

    女人就又坐在席子上。她望着丈夫的脸,她看出他的脸有些红胀,说话也有些气喘。她问:“他们几个哩?”

    水生说:“还在区上。爹哩?”

    女人说:“睡了。”

    “小华哩?”

    “和他爷爷去收了半天虾篓,早就睡了。他们几个为什么还不回来?”

    水生笑了一下。女人看出他笑的不像平常。“怎么了,你?”

    水生小声说:“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水生说:“今天县委召集我们开会。假若敌人再在同口安上据点,那和端村就成了一条线,淀里的斗争形势就变了。会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我第一个举手报了名的。”

    女人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

    水生说:“我是村里的游击组长,是干部,自然要站在头里,他们几个也报了名。他们不敢回来,怕家里的人拖尾巴。公推我代表,回来和家里人们说一说。他们全觉得你还开明一些。”

    女人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她才说:“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

    水生指着父亲的小房叫她小声一些。说:“家里,自然有别人照顾。可是咱的庄子小,这一次参军的就有七个。庄上青年人少了,也不能全靠别人,家里的事,你就多做些,爹老了,小华还不懂事。”

    女人鼻子里有些酸,但她并没有哭。只说:“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

    水生想安慰她。因为要考虑准备的事情还太多,他只说了两句:“千斤的担子你先担吧,打走了鬼子,我回来谢你。”

    说罢,他就到别人家里去了,他说回来再和父亲谈。

    1说说节选部分第一段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2联系上下文,说说“你总是积极的”一句反映了水生嫂对丈夫报名参军的复杂感情,请试做具体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7、把下列句子补写完整。

    (1)《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比喻论证,通过“木”和“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2)《师说》中对士大夫之智竟然无法赶上巫医乐师百工而感叹的句子是“__________”。

    (3)《寡人之于国也》通过写要合理捕捞来体现孟子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两句是: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摸鱼儿·海棠

    刘克庄

    甚春来、冷烟凄雨,朝朝迟了芳信。蓦然作暖晴三日,又觉万姝娇困。霜点鬓潘令老,年年不带看花分。才情减尽。怅玉局飞仙,石湖绝笔,孤负这风韵。

    倾城色,懊恼佳人薄命。墙头岑寂谁问。东风日暮无聊赖,吹得胭脂成粉。君细认,花共酒,古来二事天尤吝。年光去迅。漫绿叶成阴,青苔满地,做得异时恨。

    注:①刘克庄:南宋后期词人,为人耿介,不为当政者所容。本词作于词人罢职十年期间。②潘令:指西晋文学家潘岳,曾任河阳令,其人以“叹老”著称,亦有“爱花”美誉。③玉局:指北宋文学家苏轼。苏轼晚年曾挂名主管玉局观,有咏海棠诗作多篇。④石湖:指南宋诗人范成大,石湖乃其自号,有咏海棠诗作传世。⑤漫:莫,不要。

    1下列对词作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中“霜点鬓”与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鬓微霜”都写出了词人两鬓已白的老态。

    B.“怅玉局飞仙”三句,词人怅恨苏轼、范成大已逝,无人再有佳句歌咏海棠的神韵气质了。

    C.词中“无聊赖”与辛弃疾《清平乐·村居》“最喜小儿无赖”中的“无赖”一词语义相近。

    D.本词写海棠初开、盛开、行将凋零的过程,想象花落叶茂之景,写尽了作者对海棠的深情。

    2《红楼梦》中大观园诗社也曾经吟咏过海棠,其中一位才女的海棠诗作被评为“含蓄浑厚”。“珍重芳姿昼掩门”可以看出她恪守封建妇德,对自己豪门千金的身份十分矜持的态度。“洗出胭脂影”“招来冰雪魂”,都与她的结局有关:前者通常是丈夫不归,妇女不再修饰容貌的话;后者则说冷落孤寂。这位才女是:

    A.史湘云 B.林黛玉 C.薛宝钗 D.贾探春

    3结合词作内容,说说词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9、   胡安国,字康侯,建宁崇安人。入太学,以程颐之友为师。与论经史大义,深奇重之。中绍圣四年进士第,哲宗亲擢为第三。提举湖南学事,有诏举遗逸,安国以永州布衣王绘、邓璋应诏。二人老不行,安国请命之官,以劝为学者。零陵簿称二人流人邹浩所请托也。蔡京素恶安国,得簿言大喜,命置狱推治,卒无验,安国竟除名。未几,簿以他罪抵法,台臣直前事,复安国元官。政和二年,丁内艰,移江东。父没终丧,谓子弟曰:“吾昔为亲而仕,今虽有禄万钟将何所施?”遂称疾不仕。靖康元年,除太常少卿,辞;除起居郎,又辞。朝旨屡趣行,至京师,以疾在。门下侍郎耿南仲言安国意窥经筵,不宜召试。钦宗不答。 安国屡辞,南仲又言安国不臣。钦宗曰:“渠自以病辞,非有向背也。”每臣僚对,钦宗即问识胡安国否。金人薄都城。子寅为郎在城中,客或忧之,安国愀然曰:“主上在重围中,号令不出,卿大夫恨效忠无路,敢念子乎?”敌围益急,钦宗亟召安国,诏竟不达。安国见中原沦没遗黎涂炭常若痛切于其身虽数以罪去每有君命即置家事不问然自登第迄谢事四十年在官实历不及六载侯仲良言必称二程先生,他无所许可,后见安国,叹曰:“吾以为志在天下,视不义富贵真如浮云者,二程先生而已,不意复有斯人也。”安国所与游者,谢良佐、杨时皆程门高弟。安国之使湖北也,时方为府教授,良佐为应城宰,安国每来谒而去,必端笏正立目送之。安国少欲以文章名世,既学道,乃不复措意。有文集十五卷、《资治通鉴举要补遗》一百卷。

    (节选自《宋史•胡安国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安国见中原沦没/遗黎涂炭/常若痛切于其身/虽数以罪去/每有君命/即置家事不问/然自登第迄/谢事四十年/在官实历不及六载

    B.安国见中原沦没/遗黎涂炭/常若痛切于其身/虽数以罪去/每有君命/即置家事不问/然自登第迄谢事/四十年在官/实历不及六载

    C.安国见中原沦没/遗黎涂炭/常若痛切/于其身虽数以罪去/每有君命/即置家事不问/然自登第迄谢事/四十年在官/实历不及六载

    D.安国见中原沦没/遗黎涂炭/常若痛切/于其身虽数以罪去/每有君命/即置家事不问/然自登第/迄谢事四十年/在官实历不及六载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御史台是我国古代设置的中央监察机构,这个部门里的官员常被称为“台臣”。

    B.“告”在古代是指官吏休假,此处的“在告”表示传主一直想向皇帝请假。

    C.“经筵”是我国古代帝王为讲经论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在宋代正式制度化。

    D.“登”本义是上车,引申为“进入”,因此“登对”就是指大臣上朝回答皇帝的询问。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胡安国学问深厚,多蒙长上关爱。他在太学读书时,师从大儒程颐的朋友,并受到老师的器重;中进士时宋哲宗亲点第三,后来为官又多次得到宋钦宗的关照。

    B.胡安国尽心王事,却遭无端陷害。他在湖南时,奉旨向朝廷推荐乡里的才俊之士,本出自一片诚心,却由于权臣听信诬告,导致他被追究,莫名其妙地被免职。

    C.胡安国屡被征召,但却无意仕宦。朝廷多次授他官职,他则屡辞不就;他早年出来做官都是为了奉养双亲,等到父亲去世后,他觉得纵然俸禄再多,也无用处。

    D.胡安国道德高尚,备受他人敬重。他虽不愿为官,但仍为国分忧;有人把他和二程相提并论,即便程门高徒见到他到访,个个都是谨执官礼、规规矩矩地迎送。

    4翻译下列句子。

    (1)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2)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3)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每一个民族在发展过程中,总会遭遇一些灾难,承受某种考验。回望五千年历史长河,中华民族经历了无数磨难和挫折,华夏儿女战胜了无数风险和挑战。历史荣光的背后,是共度时艰的团结与毅力!这些荣光给中华民族融入了不屈的基因,也融入了辉煌的信念!让我们无论遭遇多少苦难,都能有着万众一心的信念与对辉煌的向往!这种同舟共济的民族精神,正是中华民族虽经百难而不倒以及能够复兴的秘密所在。

    上面这段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1)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3)不少于800字;(4)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50
题数 10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