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乐山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5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去打电话”是( )

    A.主谓短语 B.连动短语 C.兼语短语 D.同位短语

  • 2、选出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转徙于江湖间

    A.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申之以孝悌之义。

    C.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D.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 3、小说对“我”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是个觉醒的新党,有正义感,同情祥林嫂,但对反动的封建社会无力改变。

    B.“我”是小说的叙事视角,祥林嫂的故事是通过“我”的观察和叙述才得以呈现。

    C.“我”是行文线索,小说的环境、人物、故事借“我”的亲身见闻自然串联起来。

    D.“我”是小说中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的唯一的批判者,代表着作者的情感和态度。

  • 4、下列各项不全都有通假字的一项(   )

    A. 北亦未敢遽轻吾国   敛赀财以送行

    B. 无能为也已   臣死有余僇

    C.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距关,毋内诸侯

    D. 境界危恶,层见错出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 5、下列句子中,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居则曰:“不吾知也!” 居:居住

    B.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明:明亮

    C.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也 进:超过

    D.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细说:详细的叙述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缺乏变动的文化里,长幼之间发生了社会的差次,年长的对年幼的具有强制的权力。这是血缘社会的基础。

    血缘的意思是人和人的权利和义务根据亲属关系来决定。亲属是由生育和婚姻所构成的关系。血缘,严格说来,又指由生育所发生的亲子关系。事实上,在单系的家族组织中所注重的亲属确多由于生育而少由于婚姻,所以说是血缘也无妨。

    血缘社会是稳定的,缺乏变动;变动得大的社会,也就不易成为血缘社会。社会的稳定是指它结构的静止,填入结构中各个地位的个人是不能静止的,他们受着生命的限制,不能永久停留在那里,他们是要死的。血缘社会就是想用生物上的新陈代谢作用——生育,去维持社会结构的稳定。父死子继:农人之子恒为农,商人之子恒为商——那是职业的血缘继替;贵人之子依旧贵——那是身份的血缘继替;富人之子依旧富——那是财富的血缘继替。到现在固然很少社会能完全抛弃血缘继替,那是以亲属来担负生育的时代不易做到的。但是社会结构如果发生变动,完全依血缘去继替也属不可能。生育没有社会化之前,血缘作用的强弱似乎是以社会变迁的速率来决定。

    血缘所决定的社会地位不容个人选择。世界上最用不上意志,同时在生活上又是影响最大的决定,就是谁是你的父母。谁当你的父母,在你说,完全是机会,且是你存在之前的既存事实。社会用这个无法竞争,又不易藏没、歪曲的事实来作分配各人的职业、身份、财产的标准,似乎是最没有理由的了;如果有理由的话,那是因为这是安稳既存秩序的最基本的办法。只要你接受了这原则,社会里很多可能引起的纠纷也随着不发生了。

    血缘是稳定的力量。在稳定的社会中,地缘不过是血缘的投影,不分离的。“生于斯,死于斯”把人和地的因缘固定了。生,也就是血,决定了他的地。世代间人口的繁殖,像一个根上长出的树苗,在地域上靠近在一伙。地域上的靠近可以说是血缘上亲疏的一种反映,区位是社会化了的空间。我们在方向上分出尊卑:左尊于右,南尊于北,这是血缘的坐标。空间本身是混然的,但是我们却用了血缘的坐标把空间划分了方向和位置。当我们用“地位”两字来描写一个人在社会中所占的据点时,这个原是指“空间”的名词却有了社会价值的意义。这也告诉我们“地”的关联派生于社会关系。在人口不流动的社会中,自足自给的乡土社会的人口是不需要流动的,家族这社群包含着地域的涵义。村落这个概念可以说是多余的。儿谣里“摇摇摇,摇到外婆家”,在我们自己的经验中,“外婆家”充满着地域的意义。血缘和地缘的合一是社区的原始状态。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血缘和地缘》)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亲属和血缘原本是包含关系,但在单系家族组织语境中这两个概念完全可以替换使用。

    B. 血缘社会的稳定指社会结构的静止,而社会中个体是否静止又直接影响到结构的静止。

    C. 社会结构一旦发生变动,血缘继替原则就越显得不合理,就会被新的社会分配标准取代。

    D. 在乡土社会中血缘决定地缘,地域上靠近与否和方位上的尊卑都是血缘亲疏的投影。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首段提出了血缘社会的概念,并阐明了血缘社会的特点,为后文论证做铺垫。

    B. 文章通过列举血缘继替的三种类型,论证了社会变迁的速率对血缘作用强弱的影响。

    C. 文章通过分析地缘与血缘二者的关系,进一步论证了血缘在乡土社会中所起的作用。

    D. 文章采用对比、比喻、举例等多种论证方法,深入浅出地剖析了乡土社会的特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一个社会只要长幼之间没有社会的差次,年长的对年幼的无强制的权力,它就一定不是血缘社会。

    B. 现代社会虽然不是血缘社会,但也没有完全抛弃血缘继替,因为现在依然是以亲属来担负生育。

    C. 血缘继替是安稳既有秩序的最基本的方法,如果抛弃了这一方法,就无法避免社会纠纷的发生。

    D. “地”的关联派生于社会关系,所以“村落”这样的概念在乡土社会和现代社会中意义不完全相同。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中有两句写姑娘思念情人的诗,曹操在《短歌行》中借用来表达自己对人才的渴望,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归园田居》中陶渊明把自己比喻成鸟鱼委婉表达要回归田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离骚》中多用比兴手法,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是诗人用荷叶、荷花装饰衣着来比拟自己的美德。

    (4)《氓》中直接表现不再相信爱情,并劝告天下天下女子不要沉溺在爱情中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这两首选自《红楼梦》的诗,完成各题

    咏白海棠

    林黛玉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咏白海棠

    薛宝钗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上两诗的颔联都着眼于白海棠之“白”,但绘形写神各有不同,林诗别致,薛诗浑厚。

    B.林诗以梨花之白形容白海棠之“白”,较之薛诗的“洗出”,更突出“白”的鲜艳洁净。

    C.林诗以梅花之魂赋于了白海棠孤高傲世的精神,薛诗则以冰雪喻白海棠冰清玉洁之魂。

    D.两诗颔联都运用了拟人手法,林诗“偷来”“借得”贬词褒用,想象新颖,更见灵巧。

    2薛诗是如何以花写人,写出薛宝钗的大家闺秀的性格的?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9、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袴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居戏下,无所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適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

    B. 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

    C. 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

    D. 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布衣,古代平民装束,与“短褐”、“粗布短衣”类似。后来逐渐演化成为一种借代修辞,指平民,相当于“白丁”。“布衣之交”指的就是普通人之间的交情。

    B. 漂母,就是指在水边漂洗衣服的老妇,在本文指那个给韩信饭吃的老妇人。后世有“漂母进饭”的成语,指施恩而不望报答。

    C. 郎中,古代官名,其职位仅次于尚书,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及差遣。战国始有,秦汉治置。至宋朝逐渐成为医生的代名词。

    D. 斋戒,一种宗教活动形式,主要用于祭祀、行大礼等严肃庄重的场合,以示虔诚庄敬。《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有“送璧时斋戒。大王亦宜斋戒。赵王乃斋戒五日。”

    3下面对原文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 韩信还是平民的时候,常常食不果腹、三餐不继,他曾在南昌亭长家白吃了几个月,最后因被嫌而离开。后来遇到了一个洗衣服的老妇人,给了他饭吃。

    B. 韩信少时常佩戴刀剑,但内心实际胆怯。有一少年屠户侮辱他,让他从胯下钻出。韩信没有正眼看他,就从胯下钻出了,别人都认为他确实胆怯。

    C. 韩信一开始追随项羽,项羽任命他为郎中,但其实不重用他,他提出的建议也没被采纳。他后来归顺汉朝,因获罪差一点被斩首,滕公救了他,向汉王举荐他做了官。

    D. 韩信多次与萧何谈论,萧何认为他是一位奇才。后来韩信因为汉王不重用他,就逃跑了。萧何闻知韩信逃跑,没有报告汉王就去追赶,汉王觉得好像失了左膀右臂。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

    (2)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据媒体报道,韩国高考结束后,大多数考生最想做的事情之一是“整容”不少家长也热衷于把为孩子整容当作礼物送给自己的孩子。最近几年,我国高考之后,准大学生们也掀起了整容热。面对准大学生们的整容热,有赞成的,也有批评的,还有当吃瓜徉众看热用的……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50
题数 10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