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选项中对《三国演义》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庞统欲与刘备兵分两路攻打雒城,刘备说不可,因为他梦一神人,击他的右臂,可能暗示不能出征。这个梦确实是个预兆,暗示刘备将失去他的“右臂”----庞统。
B.鲁肃定计,在陆口寨外临江亭上设下鸿门宴来请关羽。阚泽说不可,恐反为所害,孙权不听。关羽领周仓及八九个关西大汉赴宴,临危不乱,智勇双全,成就了单刀赴会的一段佳话。
C.曹操怕手下暗杀他,就告诉手下说自己会梦中杀人,只要他睡着,就不要近前。一日他白天睡觉,被子滑落,一近侍慌忙捡起帮其盖上,他就杀掉了这个近侍,后假装不知,痛哭厚葬,可见其奸。
D.曹操派于禁前去救樊城,使庞德为前部先锋。关公与庞德战百余回不分胜负,庞德一箭射中关公左臂,正待追击,于禁怕庞德有闪失,鸣金收兵,让庞德错失良机。
2、依次填入下面语段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深刻暴露了亚洲各国在协调经济政策、共同___危机方面的苍白无力。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正是由子亚洲各国存在着经济与社会发展方面的差异性、多样性和文化的多无性,缺少一种强有力的____力量,才使亚洲各国在金融危机中吃尽苦头,元气大伤。因此,地区合作、____和大的双边援助是十分必要的。
A.防御 整合 沟通 B.防御 整治 勾通
C.抵御 整治 沟通 D.抵御 整合 勾通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快递小哥把我爸买的精致花瓶送到我家,开箱验货后,小哥得意地说:“我这是完璧归赵了,请签收。”
B.参加日本访学活动的学生普遍认为:经过半个月的访学交流,自己的交际能力比以前提升了一个台阶,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C.竞争激烈的环境对你而言,是挑战也是机遇,如果能择善而从,肯定可以得到数个知心朋友。
D.乾隆皇帝嘲笑明朝亡于官吏贪腐、阉宦专横,他看懂了这一切,却不会引以为鉴,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4、下面对柳永《望海潮》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运用铺陈的手法,把杭州这个都会的繁荣面貌,钱塘江的壮阔象,湖山的秀丽风光,都描绘得非常出色,读此能使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B.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两句写得高度凝练,它把西湖乃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概括了出来,具有歆动人心的艺术力量。
C.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这三句把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反映出来,同时也反映了达官、贵人、地主、豪商比豪华,赌阔气,穷奢极侈的生活。
D.作为婉约派的代表作,这首词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可谓“承平气象形容曲尽”。其写景之壮伟,声调之激越,与东坡相去不远。
5、下列句式中与“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A.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B.求人可使报秦者
C.若属皆且为所虏
D.大王来何操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我开始思念雪花
胡容尔
⑴春天已至,春花妩媚,我却开始思念雪花。
⑵雪花是洁白的信笺,上面写着天书。天气一冷,掌管信笺的上天便蓄势待发,准备将雪花配 发给人间。小雪节气动静不够,只配一点零星的雪屑,沉住气。大雪节气声势浩荡,是时候让铺天盖地的大雪出场了。
⑶天幕低垂,天地间的距离缩短。光线由明转暗,有些暧昧的混沌气氛浮动。新物登场,总是 需要旧物的铺垫和过渡,需要一种严密奇怪的衔接。大雪穿着白裙子,适时地现身,飘落而下。它 酝酿已久,就等着这样庄重的氛围衬托。缠绕着它的风有时大,有时小。风大的时候,雪被吹得摇 摇晃晃,东倒西歪。风小的时候,它就清楚地看到自己开放的六角花朵,撑着一顶降落伞。
⑷人只有等一朵雪花落下,才看得清它的面貌,标致,蓬松,像白梨花。小时候,我喜欢站在 雪地里,仰面等待雪花滑落唇间,品尝它的滋味。舌尖有点凉,有点麻,萦绕淡淡的清香。那种清 香,与人间所有的草木花香都不同。怎么会相同呢?地上的草木都沾了尘世气息,而它没有。它是 天外之花,那么新颖,那么清冽,不染凡尘。
⑸雪花开呀开,北风吹呀吹。挤在一起的雪花,队伍壮大,花片肥大,更像飞落的仙鹤和天鹅, 或者是一群从天空迁徙而来的绵羊,毛茸茸的。它有着自己认定的方向,与水类似,从上而下。这 种不思攀登的行动方式,与人多么不同。人的一生,总在算计着怎样从低处往高处走,总在谋划着 征服一个又一个高度。雪花不,它的眼里只有低处的事物,与低眉俯瞰众生的佛菩萨相似。就算被 风吹疼,保持倾斜的姿势,但它仍然是下沉的,换个角度落下而已。但凡大地上的一山一水、一房 一舍、一草一木、一路一径,所有低处的事物,哪怕微小的尘埃,都是它亲近的目标,离哪里近就 落在哪里。一片一片的信笺,渐渐连接成一整块一整块的宣纸,很大,很白。没结冰的深邃的大海, 是流动的墨水,飞奔着变化莫测、多姿多彩的线条。人也是墨水,很小的一滴墨。在无垠的披着洁 白盛装的大雪面前,人只是一滴淡墨,微不足道。
⑹一场大雪的到来,掩埋了大地上辽阔的枯萎和绝望,一切回到了清白的原点,回到了同一起 跑线上。在原野上,白色的火焰,不动声色地点燃新的希望。
⑺在我们当地,有时也会下暴雪,雪流湍急,瀑布一样倾泄而下,大地被迅速淹没。到处弥漫 着燃放鞭炮一样迸裂开来的白色烟雾,迷人眼。人们敬畏地躲进温室,劳作,或者喝茶,闲聊,把 舞台留给雪。这天地间唯一的舞者,穿着古老的舞鞋,载歌载舞,衣袂飘飘。
⑻江河湖泊结冰了,手脚冻得紧缩在一起,伸不开,但它们体内的血管潜伏在冰层下面,并没 有停止流淌。那些涌动的暗流,明显感到冰层肌肤在惊喜地颤动,一层温暖的厚厚的白雪,覆盖了 它们的身体。高处与低处的草木,长青的枯败的,挺拔的匍匐的,在雪中变换着琼枝的姿态。雪有 些重,压得枝条下垂,甚至断裂。但这是甜蜜的负担,它们更喜欢被雪滋养的感觉。它们借此在白 色的信笺上画下自己的形状,写上一些深情的话语。
⑼飞鸟呢,大部分藏到安全的巢里去了,从缝隙间露出个小脑袋,赏雪。偶尔低头啄一下羽毛, 再啄一下。只有喜鹊依然欢呼雀跃,我常在大雪时看到两只或三只喜鹊穿着黑白相间的衣服,喳喳 叫着,掠过我十七楼高的窗口。它们经过时,快如一道闪电,我只来得及看清它们白净的肚腹,像 雪那么白。我不知道,喜鹊为什么要费力地穿越风雪,觅食,还是只为展示一种力量?生命的力量。
⑽我外婆是这样形容大雪的:雪直堆直堆地下。没有“燕山雪花大如席”之类的比喻,很朴素, 却很形象。想一想,雪大了自然就成堆了,成堆的径直落下的雪,当然就是大雪。
⑾外婆说这话时,我年纪还小。记忆中那时的大雪,似乎都是在晚上蹑手蹑脚潜来的,选个月 黑风高夜。但我能敏锐捕捉到它们行走时细小微弱的声响,沙沙,簌簌。过一阵子,树枝、房顶和 院落就都白了头,发出强烈的银白的光,反射入屋,使熄灭灯火的屋内亮如白昼。我和小弟,通常 会坐在热炕头上,借着白雪赐予的比月光更亮堂的光线,玩手影游戏。白墙成了幕布,我们的十指 弯曲和直立、合拢和拆分,变化出狗、兔、鹰、象、狼、羊等多种动物影像。我们为我们丰富的创 造力,兴奋不已。
⑿一夜大雪过后,乡村被深深地埋藏,静寂而深沉。打破这种静寂和深沉、唤醒一座村庄的, 先是鸡叫,接着是狗吠。醒来的狗,在雪地上团团转,拓下五瓣梅花蹄印。它饿了。可主人的家门 已被积雪封堵,狗用爪子东一下西一下胡乱地刨着,连滚带爬地蹭过去,索性直起身子将冰凉柔软 的蹄子搭上门板,上上下下地抓挠着。然后人的声音响起,好像一张充满生气的大网,荡来荡去, 罩在村子的上空。柴火烧旺,炊烟升起,烟火让村庄在皑皑白雪中抬起头,重新热气腾腾起来。甜 得流油的地瓜、金黄的玉米饼子和大白菜、萝卜条被端上了炕桌,这是冬日养人的农家饭。
⒀雪霁天晴,明亮的阳光在田野上奔流。雪消融成润物无声的雨水,为丰收埋下伏笔。贴近地 面,你会听到葱绿的麦苗根部强健的奔跑声,但人们忘了表达对雪的感激。
⒁雪,是固态的雨,与雾、雹、露、霜等,同属雨族成员。《说文解字》曰:“雪,凝雨说物者。 从雨,彗声。”意思是说:雪,乃凝结雨水,带给天下万物喜悦的美丽冰晶。
⒂带给天下万物喜悦,我喜爱这种对雪的赞美。冬若失雪,犹如花无蝶、山无泉、石无苔、水 无藻、人无癖,未免单调无趣,少了活泼的兴味。
⒃从雪的字源可辨出,先人造字充满智慧。甲骨文的雪,字形是“羽”的中间和两边有四滴水 环绕,这水滴应是雨点的象征。羽和水的组合,代表雨变成的飘落而下的纷纷扬扬的羽状物。金文 的雪,是上雨和下彗的组合,表示雪是可以清扫的凝固的冰晶。篆文继承了金文字形,笔画摇曳, 具有雪花飘逸的美感。
⒄我想,雪来自一个奇妙的世界。那个世界,我们虽无法涉足,但可以凭借想象,假设它就是 高高在上的天界,远远高出我们头顶的上天。雪是上天派来送鸡毛信鹅毛信羊毛信的信使,上天那 些高尚的神们,他们通过这种形式来表明善意和悲悯,来接济冬日贫瘠灰暗的人间,指派雪代替雨 行使职权,恩赐大地——纯洁,润泽,收获,安详。
⒅下雪时,喜欢煮杯热茶捧在手心。茶是经年发酵过的熟普洱,汤色深红,味道醇厚,有岁月 沉积的芳香。我的心中,也会悄然盛开清悠悠的雪花,一朵,两朵,三朵……它们让我在世俗的热 情里,保持着必要的洁净、清醒和冷静。
(选自 2019 年 03 月16日《人民日报海外版》第11版,有改动)
【1】结合原文,从方式、目的和结果三个方面,概括第⑸段中对雪和人的比较,并说说作者的用意。
【2】根据第⑿段内容,赏析作者是怎样描写雪后乡村被“白色的火焰,不动声色地点燃新的希望”的。
【3】第⒃段有关“雪”的字源分析,在文中插入这内容有哪些作用?
【4】说说文中两处画横线句子的作用有何异同之处。
7、名篇名句默写
(1)《氓》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斥责负心男子,指责他誓言真挚诚恳,变心却如此之快。
(2)(归园田居》 中运用比喻、对比手法写诗人身在宦海心系田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一句来批评:_________,_________。
8、对下面这首诗歌的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A. “江城”句中“如画里”是说风景像图画中画一样美丽。
B. “秋色”句中“老梧桐”是说梧桐树的年岁很大了,“老”即古老。
C. “临风”句中“临”是面对着的意思,“谢公”即谢眺,“怀”是缅怀的意思。
D. “两水”句中“两水”指围绕宣城的两条溪水,意思是说两条溪水清如明镜,将宣城镶嵌在镜的中央。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司马穰苴者,田完之苗裔也。齐景公时,晋伐阿、甄,而燕侵河上,齐师败绩。景公患之。晏婴乃荐田穰苴曰:“穰苴虽田氏庶孽,然其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愿君试之。”景公召穰苴,与语兵事,大说之,以为将军,将兵扞燕晋之师。穰苴曰:“臣素卑贱,君擢之闾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权轻。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于是景公许之,使庄贾往。穰苴既辞,与庄贾约曰:“旦日日中会于军门。”穰苴先驰至军,立表下漏待贾。贾素骄贵,以为将已之军而己为监,不甚急;亲戚左右送之,留饮。日中而贾不至。穰苴则仆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约束既定,夕时,庄贾乃至,穰苴曰:“何后期为?”贾谢曰:“不佞大夫亲戚送之,故留。”穰苴曰:“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援枹鼓之急则忘其身。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何谓相送乎!”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三军之士皆振栗。士卒次舍井灶饮食问疾医药,身自拊循之。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病者皆求行,争奋出为之赴战。晋师闻之,为罢去。燕师闻之,度水而解。于是追击之,遂取所亡封内故境而引兵归。景公与诸大夫郊迎,劳师成礼,然后反归寝。既见穰苴,尊为大司马。已而大夫鲍氏、高、国之属害之,谮于景公。景公退穰苴,苴发疾而死。
(选自《史记·司马穰苴列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何谓相送乎
B.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何谓相送乎
C.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何谓相送乎
D.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何谓相送乎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西周始置,掌管军政和军赋,“司马穰苴”表示穰苴担任司马之职。
B.擢,提拔,古代授予官职专用名称,与“陟”“升”“除”同用来表示升迁。
C.下漏,用漏壶中的水滴、沙漏来标记时刻。漏壶是古代利用滴水、漏沙来计量时间的一种仪器。
D.不佞,谦辞,犹言不才,旧时用来谦称自己。“佞”还可以指巧言谄媚,含贬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穰苴地位低下,才能出众。他是田家的妾生之子,身份低微,幸而晏婴慧眼识才,知道他文武双全。
B.司马穰苴缺乏自信,推辞任职。面对齐景公的赏识,他觉得自己人微权轻,所以只当了庄贾的助手。
C.司马穰苴法纪严明,斩杀庄贾。他与庄贾约定第二天日中时分会面,结果庄贾轻慢误时,被杀示众。
D.司马穰苴平等待下,大获全胜。他安抚士兵,体贴病弱,极大地提振了士气,最终解决了齐国困境。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约束既定,夕时,庄贾乃至,穰苴曰:“何后期为?”
(2)燕师闻之,度水而解。于是追击之,遂取所亡封内故境而引兵归。
10、某中学位于旧城区,校门口道路狭窄,每到周末放学、周日上学的时候就会出现家长接送孩子的堵车潮,严重的时候能使学校周边交通瘫痪,学生、家长、学校以及附近的居民都不堪其苦。该校高一学生小周家住新城区,离学校大约15公里,如果坐公交车上学中间需有两次换乘,耗时往往超过两小时,于是他希望家长能同意他每周自己骑自行车上学。请你写一段话,以小周的身份向父母提出请求。要求:语言连贯得体,理由充分、有说服力,不超过90个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