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滁州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5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有关课内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白居易与元稹起倡导了新乐府运动,他的《秦中吟》《新乐府》是讽喻诗的代表,《琵琶行》和《钱塘湖春行》为“歌行体”古体诗。

    ②海明威,美国现代作家,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老人与海》《丧钟为谁而鸣》等。“勇气”是海明威作品的中心主题。

    ③苏轼,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④鲁迅的三部小说集分别是《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其中《祝福》《明天》出自《彷徨》,《狂人日记》《阿Q正传》出自《呐喊》。

    ⑤杜甫为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被誉为“诗史”,又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代表作有“三吏”“三别”等。

    ⑧古典章回体长篇小说《红楼梦》的作者是我国清代作家曹雪芹,该书的两条主线是贾府由盛到衰的演变过程和宝、黛的爱情悲剧。

    A.①④⑤ B.②③⑥ C.①⑤⑥ D.②③④

  • 2、读下面的文段,按要求答题。

    以前在良渚文化遗址中发现的玉琮上的兽面纹,画面简略、抽象、不知所以,故以前没有引起重视。而1986年在闻名中外的余杭反山墓地的12号墓出土的“琮王”上的兽面纹却最为复杂、完整,人们由此而知,所谓兽面纹实际上是一位头带羽冠者骑伏猛兽的图像。由于这一图像内涵深奥、神秘,一般刻画在重要器物上,而且这类器物都出上于大墓中,所以学者称之为“神徽”。解读“神徽”,对于研究良渚的社会性质和精神世界都有重要价值,所以备受海内外学者重视。

    A. 以前发现的玉琮上的兽面纹,画面简略、抽象、不知所以,所以还不是内涵深奥的“神徽”。

    B. 反山墓地12号墓中出土的玉琮上面的“神徽”最完整最复杂,从而为它赢得了“琮王”的美誉。

    C. 兽面纹之所以被称为“神徽”,是因为其内涵深奥、神秘,一般刻画在出土于大墓中的重要器物上。

    D. 良渚文化的所有玉琮都刻着被后人称为“神徽”的兽面纹,因为“神徽”往往代表着权力,象征着地位。

     

  • 3、下列各句中加点实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其辱人贱行,五人之死   视:看

    B. 羁縻不得还,   羁縻:迷路

    C.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     声义:伸张正义

    D. 大阉亦逡巡畏义   逡巡:侵略

  • 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使烛之武见秦君   若:你

    ②越国以   鄙:把……当作边邑

    ③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以为:认为

    行李之往来   行李:外交使者

    ⑤朝而夕设版焉   济:渡河

    ⑥又欲其西封   肆;肆意,放肆

    ⑦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夫人:那人

    ⑧亦   去:离开

    A.①②③⑤⑧ B.②④⑤⑦⑧ C.③④⑥⑦⑧ D.①②⑤⑥⑧

  • 5、从文言句式角度,下列各组句子特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②申之以孝悌之义

    B.①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C.①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②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D.①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②蚓无爪牙之利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洗澡

    王安忆

    行李房前的马路上没有一棵树,太阳就这样直晒下来。他已经将八大包书捆上了自行车,自行车再也动不了了。那小伙子早已注意他了,很有信心地骑在他的黄鱼车上。他徒劳地推了推车,车却要倒,扶也扶不住。小伙子朝前骑了半步,又朝后退了半步,然后说:“师傅要去哪里?”他看了那人一眼,停了一下,才说:“静安寺。”小伙子就说:“十五块钱。”他说:“十块钱。”小伙子又说:“十二块钱。”他要再争,这时候,知了忽然鸣了起来,马路对面原来有一株树。树影团团的。他泄了气似的,浑身没劲。小伙子跃下黄鱼车,三五下解开了绳子,将书两包两包地搬上了黄鱼车。然后,他们就上路了。

    路上,小伙子问他:“你家住在静安寺?”他说:“是。”小伙子又问:“你家有浴缸吗?”他警觉起来,心想这人是不是要在他家洗澡?他含含糊糊地说:“嗯。”小伙子接着问:“你是在哪里上班?”“机关。”“那你们单位里有浴缸吗?”小伙子再问。他说:“有是有,不过……”他也想含糊过去,可是小伙子看着他,等待下文,他只得说下去:“不过,那浴缸基本没人洗,太大了,需要很多热水。”

    路两边的树很稀疏。太阳烤着他俩的背,他俩的汗衫都湿了。从货站到静安寺,几乎斜穿了整个上海。他很渴,可是心想:“如果喝汽水,要不要给他买呢?”想到这里,就打消了念头。

    小伙子又问道:“你每天在家还是在单位洗澡呢?”他先说“在家”,可一想这人也许是想在他家洗澡,就改口说“单位”。这时又想起自己刚说过单位浴缸没人用,就又补了句:“看情况而定。”那人接着问:“你家的浴缸大还是小?”他不得已地说:“很小。”“怎样小?”“像我这样的人坐在里面要蜷着腿。”“那你就要把水放满,泡在里边;或者就站在里面,用脸盆盛水往身上泼,反倒比较省水。”“是的。”他答应道,心里却动了一下,望了一眼那人汗淋淋的身子,想:其实让他洗个澡也没什么,可是想到女人说过“厨房可以合用,洗澡间却不能合用”的一些道理,就没再想下去。这时已到了市区,两边的梧桐树高大而茂密,知了懒洋洋地叫着。风吹在热汗淋淋的身上,很凉爽,他渴得非常厉害,他已经决定去买两瓶汽水,他一瓶,那人一瓶。可是路边却没有冷饮店。

    “我兄弟厂里,天天有澡洗。”小伙子告诉他。他想问问小伙子有没有工作,有的话是在哪里。可他懒得说话,正午的太阳将他烤干了。望了望眼前明晃晃的一条马路,他不知到了哪里。他想,买两瓶汽水是刻不容缓了。那人也像是渴了,不再多话,只是埋头蹬车。车链条吱吱地响,他们默默地骑了一段他终于看见了一家冷饮店,冰箱轰隆隆地开着。他看到冷饮店,便认出了路,知道不远了,就想:忍一忍吧,很快到家了。为了鼓舞那人,他说:“快到了,再过一条马路,就有条弄堂,穿过去就是。”小伙子振作了一下,然后说:“这样的天气,你一般洗热水澡,还是冷水澡?”他支支吾吾的,小伙子又说:“冷水澡洗的时候舒服,热水澡洗过以后舒服。不过,我一般洗冷水澡就行了。”他心里一跳,心想这人是真要在他家洗澡了。洗就洗吧,然而女人关于浴缸文明的教导又响起在耳边,就没搭话。

    到家了,小伙子帮他把书搬上二楼。他付了钱,又从冰箱里倒了自制的橘子水给小伙子喝。小伙子很好奇地打量他的房间,这是两间一套的新公房,然后说:“你洗澡好了,我喝了汽水就走。”这一回,他差一点要说“你洗个澡吧”,可最终还是把话咽了回去。那人坐了一会儿,喝完了橘子水,又问了些关于他家和单位的问题,就起身告辞了,出门后说:“你可以洗澡了。”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骑黄鱼车的小伙子虽然早已发现了生意,但他骑车迎上前时,却又后退了半步,表明他较有礼貌,也十分害羞。

    B.如果“女人”没说过浴缸文明的那些道理,主人公“他”就丝毫不会为是否让小伙子在家洗澡的问题如此犹豫。

    C.通过大量的人物对话和细致的心理描写,呈现主人公曲折微妙、复杂多变的内心活动,这是本文最突出的手法。

    D.本文以写实的笔法,在貌似琐碎的叙述中塑造了两个不同身份的人物形象,传达出了作者褒贬分明的思想情感。

    2小说多次写到“太阳”“树”和“知了”等,这样写有哪些作用?请予以概括说明。

    3小说主人公“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完故垒西边赤壁古战场景象之后的赞叹句是________________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赞叹刘裕当年北伐赫赫战功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3)王安石在 《 子美画像》诗中说: “宁令吾庐独破受冻死,不忍四海赤子寒飕飕。”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与此相对应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8、(二)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各题。

    (双调)蟾宫曲•咏史

    元•阿鲁威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 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

    1对这首元曲文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 “酾酒临江,横槊曹公”,意思是曹操横槊船头,洒酒于江,表示凭吊。

    B. “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指孙权在赤壁一战中借助东风取得了胜利。

    C. “便成名八阵图中”,是化用杜甫“名成八阵图”的诗句说明诸葛亮的功绩。

    D. 最后一句紧承上句,指明了鼎足而立的三国中的英雄:刘备、孙权及曹操。

    2关于这首元曲,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作者以设问开卷,分层次地叙述了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最后以概述作结,全篇有 分有总,首尾相应。

    B. 作者用“惊起”二字生动而又形象地描绘出诸葛亮从南阳隐居到报效刘备而出仕 的这一转变。

    C. 作者通过对三国英雄人物的描绘和比较,表达了自己追慕古贤,意欲建功立业的宏 图伟愿。

    D. 这首元曲风格雄健、高昂,有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遗风,而又没有“人生 如梦”的悲伤感叹。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填然鼓/师道不传也久矣

    B.求人可使报秦/蔺相如,赵人也

    C.则无望民之多邻国也/师不必贤弟子

    D.五亩之宅,树之桑/勇气闻于诸侯

    2下列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A.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B.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C.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D.大王来何操!

    3对文章所表现出的作者的主要思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重点批评了梁惠王在荒年所采取的移民移粟的政策。

    B.孟子认为只有实行“仁政”,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他描述了理想的社会生活图景。

    C.孟子就梁惠王希望“寡人之民”“加多”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D.孟子委婉地批评当时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还要寻找托辞的做法。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备无患:事先有准备就可以避免灾祸。’

    未雨绸缪:原指天没下雨就先把门窗捆牢。现多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

    居安思危:处在安全的环境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危险和困难。

    以上成语触发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结合现实写篇文章,试想把这篇文章放在“朋友圈”,给你的同学和朋友阅读,对他们有一定的启迪和警示作用。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50
题数 10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