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B.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C.当其欣于所遇 D.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湖亭望水
白居易
久雨南湖涨,新晴北客过。
日沉红有影,风定绿无波。
岸没闾阎少,滩平船舫多。
可怜心赏处,其奈独游何。
(注)北客:北方来的人,诗人自指。
A.首联交代诗人游湖的情境,下了很久的雨,湖水涨了起来,刚刚放晴,北客南来。
B.颈联写湖水淹没原湖岸,人家稀少;沙滩平整,聚集许多船舫,呈现水乡特色。
C.尾联借景抒情,诗人借傍晚独自游览南湖时所见之景,抒发了惬意悠闲的感受。
D.全诗抓住“新晴” “水涨”的特点,描写南湖傍晚的景色,展现出了浩渺壮阔的景观。
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B.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C.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D.拜送书于庭
4、下列选项中,有关文化常识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钩心斗角”一词出自《阿房宫赋》,原指宫室建筑结构的交错和精巧,后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钩心,指各种建筑物都与中心区相连;斗角,指屋角相对。
B.古代男子在二十岁时行加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同时赐以字,凡人相敬而呼,必称其表德之字。
C.乘,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千乘之国”意思是指拥有许多兵马的国家,出自《论语·先进篇》。
D.《左传》和《史记》都有高超的叙事艺术。《左传》叙事详备,写人生动,细节传神;《史记》长于记述辞令,叙事简洁。
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B. 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
C. 宦官惧其毁已,皆共目之 D. 却匈奴七百余里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青衣
漆宇勤
山幽处,草木浓密。转过拐角,乱石野径的一侧,突然冒出大丛郁郁葱葱的细密植物,让人怦然心动。那带着露水的绿,那带着劲道的柔,不止往人的眼里来,更往一个喜爱自然生态的人心里钻。
当地的山民告诉我,这种植物叫做青衣。
同行的朋友告诉我,这种植物实际就是苔藓。
好吧,就叫青衣,我喜欢这个名字。听到这个名字,仿佛就看见了戏剧中的青衣旦,丫鬟或端庄妇女的身份,永远都只有少年、青年和中年,没有老年。听到这个名字,仿佛就看见了江南水乡里穿着青色碎花布隔河浣纱的身影,墨染青衣的身段让人神往。
而作为植物的青衣,究竟沾染了青衣丫鬟般的卑微、温婉,还是移植了江南青衣女子的淡雅、朴素,抑或是兼而有之?
对于植物,可能每个人都有完全不同的喜好之处,但那种娇嫩的、蓊郁的、细密的植物,最可能因为其纤弱而让更多的人怜爱。
青衣苔藓似乎就是这么一种植物。她们不声不响,可能趁你不注意,就在屋后湿润的墙角绿了一大块。待到夏末阳光太过强烈,这一片绿又在干燥的墙角枯成黄褐。但你不要放弃也不要失望,秋天的末尾,斜飘的雨水渐多,一个清早醒来推开窗,远远望去墙角又是蓊郁的绿了。我所见过的青衣苔藓都是软绵绵的,如果是在山里的干净之处,赤脚踩上去,那柔软但不肥腻的抚摩,那种触感仿佛这世间已找不到其他软绵的生物来与之对比——如果有,那江南女子的柔荑或许是恰当的对比。
世间的繁华热闹与青衣无关,世间的肆意张扬与青衣无关。大多数植物都有开花的热烈年华,可是青衣不,青衣不开花,也不结果。仿佛从生至死,都只为安静地活着,装点这世界的一个角落。她们始终都是那么从容、淡定,波澜不惊。这一点,似乎再一次切合了舞台上稳重、端庄的青衣形象,连举手投足的动作都是轻微的。而她们的俏皮活泼呢?都交给浅水处沙石间的植物青衣吧。那种飘逸柔婉、纤弱清新、百转千回,是世间女子全部温柔的集合。
但青衣也有恣意之处。只要环境合适,一点点干净的清水,青衣便恣意地生长、繁茂,便恣意地美丽、蓬勃。
据说,在汉代以后,穿衣讲究起来的人们,富贵者永远都是追求颜色的纯正与鲜亮。而青色的衣服,多为地位低下者所穿。就像作为植物的青衣本身,也是如此:在低处安详地呼吸,在低处沉静地活着。这样也好,不让人高不可攀,让人感到亲切温暖,就像乡间的家里人,就像邻家的那个女子。
对,对,对,就是这样的意味。越往后,我越觉得青衣就是邻家院落里的村间女子,那容貌、眉眼,那神态、举止,那品性、脾气,都像,都无比贴切。
我看医书上写:取墙上青苔烧成灰加植物油治疗火伤;取水中青苔烘干研细末撒上药粉包扎治疗外伤;涂抹青苔治疗马蜂蜇伤……
我仿佛看见乡间的妇女抱着自己心爱的孩子轻轻吹拂被烫到的小手,轻轻含吮被蜇刺的伤口,轻轻揉捏被累坏的脚丫……都一样。都有相同的心思和心愿,都有相同的眼神和期盼。都是身边触手可及的温情安慰与倾心疗治。
我看报纸上写:“苔藓类地被植物在地球上迅速蔓延,成为地球首个稳定的氧气来源,令智能生命得以蓬勃发展。没有这毫不起眼的苔藓,就不会有我们所有人的今天。”
我仿佛又看见世间一切端庄的柔情的妇女,先是挺着日渐饱满的肚子,然后喂养生命的乳汁,之后牵着孩子的小手蹒跚学步直至长大成年。没有这并不显得轰轰烈烈的母亲,就不会有所有孩子的未来。
都一样。都有相同的作用和作为,都有相同的价值和意义。都是最深情的付出和走在前面想在前面的铺排。这真是令人激动、令人内心柔软的温暖事情。
这真是让人忍不住想要拥入怀中的青衣!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的青衣苔藓娇嫩蓊郁、细密柔软、生命力顽强,在合适的环境里,它们恣意生长,蓬勃美丽,让人怦然心动。
B.青衣苔藓与世间的繁华热闹、肆意张扬无关,她们安静从容、波澜不惊,浅水处沙石间的青衣,则显得俏皮活泼。
C.本文托物言志,描绘和赞美苔藓,主要是用来表达对“青衣”“江南女子”“邻家女子”这些女性的赞美之情。
D.文章语言清新自然,优美生动,叠音词的使用,整散句的结合,多种修辞手法的妙用,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2】“这真是让人忍不住想要拥入怀中的青衣!”作者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叹?请联系文段,简要分析。
【3】文章在人称的使用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全文,简要赏析。
7、补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
(1)今两虎共斗,________________。吾所以为此者,________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臣等不肖,请辞去。(《廉颇蔺相如列传》)
(3)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人墓碑记》)
(4)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__________,激昂大义,__________,亦曷故哉?(《五人墓碑记》)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这首诗属于____(体裁),其颔联写到的典型意象是__________。
【2】从内容上看,这首诗的前两联重在________,后两联重在_______。
【3】颈联备述了人生的苦况,有人说这里有八苦,请你写出其中的四苦。
9、阅读《鸿⻔宴》(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
【1】下列语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距关,毋内诸侯 B.张良出,要项伯
C.沛公奉卮酒为寿 D.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为 为之奈何 君为我呼入
B.之 吾得兄事之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C.与 君安与项伯有故 执其手而与之谋
D.者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所以遣将守关者
【3】对下面两句话理解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②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A.①现在事情危急,所以幸亏他来告诉我。②明天早晨不可不早些亲自来感谢项王。
B.①今天有急事,因为是旧交特意来告诉我。②明天早晨不可不早些亲自来感谢项王。
C.①今天有急事,因为是旧交特意来告诉我。②明天早晨不可不早些亲自来向项王道歉。
D.①现在事情危急,所以幸亏他来告诉我。②明天早晨不可不早些亲自来向项王道歉。
10、有位太太多年来不断嘲笑对面的太太很懒惰:“那个女人的衣服永远洗不干净,看,她晾在外院子里的衣服,总是有斑点,我真的不知道,她怎么连洗衣服都洗成那个样子……”直到有一天,有个明察秋毫的朋友到她家,才发现不是对面的太太衣服洗不干净。细心的朋友拿了一块抹布,把这个太太的窗户上的灰渍抹掉,说:“看,这不就干净了吗?”原来,是自己家的窗户脏了。
读上面这则材料,细细品味我们的生活,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