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从小路
B.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通过,经由
C. 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 应当
D.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打开粮仓,赈济百姓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铁骑突出刀枪鸣 整顿衣裳起敛容
B.曲终收拨当心画 去来江口守空船
C.秋月春风等闲度 终岁不闻丝竹声
D.老大嫁作商人妇 暮去朝来颜色故
3、下列对文学常识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杂剧的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曲牌写成的韵文。元杂剧规定,每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
B.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野草》,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三闲集》等。
C.《史记》是东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到汉武帝时期长达三千多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表10篇,书8篇,共52万余字。
D.《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4、下面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与《张衡传》中“贯六艺”的“六艺”意思不同。
B.青衫,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青黑色。后人常以“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凄切的情感。
C.爵通侯,爵位通到侯这一级。爵是古代君主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在中国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爵,后代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不尽相同。
D.九宾,原是周朝天子专门用来接待天下诸侯的重典。由傧者九人依次传呼接引宾客上殿。后演变为诸侯国接见外来使节的一种最高外交礼节。
5、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思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②单于愈益欲降之
③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④于是秦王不怪,为一击瓯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6、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
朱光潜
①北方人初看到西湖,平原人初看到峨嵋,即使是审美力薄弱的村夫,也惊讶它们的奇景;但是生长在西湖或峨嵋的人除了以居近名胜自豪以外,心里往往觉得西湖和峨嵋实在也不过如此。新奇的地方都比熟悉的地方美,东方人初到西方,或是西方人初到东方,都往往觉得面前景物件件值得玩味。本地人自以为不合时尚的服装和举动,在外方人看,却往往有一种美的意味。
②这些经验你一定也注意到的。它们是什么缘故呢?
③这全是观点和态度的差别。看倒影,看过去,看旁人的境遇,看稀奇的景物,都好比站在陆地上远看海雾,不受实际的切身的利害牵绊,能安闲自在地玩味目前美妙的景致。看正身,看现在,看自己的境遇,看习见的景物,都好比乘海船遇着海雾,只知它妨碍呼吸,只嫌它耽误程期,预兆危险,没有心思去玩味它的美妙。持实用的态度看事物,它们都只是实际生活的工具或障碍物,都只能引起欲念或嫌恶。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我们一定要从实用世界跳开,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欣赏它们本身的形象。总而言之,美和实际人生有一个距离,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须把它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
④艺术须与实际人生有距离,所以艺术与极端的写实主义不兼容。写实主义的理想在妙肖人生和自然,但是艺术如果真正做到妙肖人生和自然的境界,总不免把观者引回到实际人生,使他的注意力旁迁于种种无关美感的问题,不能专心致志地欣赏形象本身的美。
⑤艺术上有许多地方,乍看起来,似乎不近情理。古希腊和中国旧戏的角色往往带面具,穿高底鞋,表演时用歌唱的声调,不像平常说话。埃及雕刻对于人体加以抽象化,往往千篇一律。波斯图案画把人物的肢体加以不自然的扭曲,中世纪“哥特式”诸大教寺的雕像把人物的肢体加以不自然的延长。中国和西方古代的画都不用远近阴影。这种艺术上的形式化往往遭到人们唾骂,它固然时有流弊,其实也含有至理。这些风格的创始者都未尝不知道它不自然,但是他们的目的正在使艺术和自然之中有一种距离。说话不押韵,不论平仄,做诗却要押韵,要论平仄,道理也是如此。艺术本来是弥补人生和自然缺陷的。如果艺术的最高目的仅在妙肖人生和自然,我们既已有人生和自然了,又何取乎艺术呢?
⑥艺术都是主观的,都是作者情感的流露,但是它一定要经过几分客观化。艺术都要有情感,但是只有情感不一定就是艺术,许多人本来是笨伯,而自信是可能的诗人或艺术家。他们常埋怨道:“可惜我不是一个文学家,否则我的生平可以写成一部很好的小说。”富于艺术材料的生活何以不能产生艺术呢?艺术所用的情感并不是生糙的而是经过反省的。蔡琰在丢开亲生子回国时决写不出《悲愤诗》,杜甫在“入门闻号咷,幼子饥已卒”时决写不出《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这两首诗都是“痛定思痛”的结果。艺术家在写切身的情感时,都不能同时在这种情感中过活,必定把它加以客观化,必定由站在主位的尝受者退为站在客位的观赏者。一般人不能把切身的经验放在一种距离以外去看,所以情感尽管深刻,经验尽管丰富,终不能创造艺术。
(节选自朱光潜《谈美书简》)
【1】第③段划线的“无所为而为”在文中指_________。
【2】下列对第①段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表现作者对村夫审美能力的鄙视态度。
B.旨在证明审美疲劳的现象普遍存在。
C.有助于激发读者思考现象背后的原因。
D.证明“喜新厌旧”是人类共同的心理。
【3】下列对第⑤段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波斯图案画对艺术与自然的距离亦有追求和展现。
B.艺术上的形式化是为了弥补对人生和自然的缺憾。
C.诗歌的押韵平仄是诗人对艺术与自然的距离的表达。
D.艺术的最高目的在于能充分再现真实的人生与自然。
【4】下列判断与文章内容不一致的一项是( )。
A.蔡琰和杜甫的诗歌创作,都会把切身情感客观化。
B.退为站在客位的观赏者,每个人都能创作出艺术作品。
C.任何未经客观化的主观情感,都不能成为艺术作品。
D.把切身的经验放在一种距离以外去看,才能创造艺术。
【5】简析本文的论证思路。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高》)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银瓶乍破水浆进,铁骑突出刀枪鸣。(白居易《琵琶行》)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4)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5)可堪回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6)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南湖早春①
白居易
风回云断雨初睛,返照②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蘋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
③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注:①南湖:鄱阳湖分南湖、北湖。本诗是诗人谪居江州时所作。②返照:阳光倒影。③不道:不是说。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紧扣“早”字来写南湖春色:“乱点碎红”说明山杏是早开的,“平铺新绿”说明水蘋是刚发芽的。
B.颔联“发”字采用拟人手法,将杏花赋予人格,活画出杏花随风雨出发的情景,富有情趣。
C.空气潮润而翅重,白雁只能低飞;黄鹂舌涩仅是微啼。颈联将视觉与听觉相结合,“白” “黄”色彩对比鲜明。
D.这首诗意境清丽,风格朴实,选词用字精妙浑成,体现了诗人观察的细致与创作技巧的成熟。
【2】这首诗和诗人的《钱塘湖春行》同样是写早春,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崔郾,字广略,姿仪伟秀,人望而慕之,然不可狎也。中进士第,补集贤校书郎。累迁吏部员外郎,下不敢欺,每拟吏,亲挟格,褒黜必当,寒远无留才。三迁谏议大夫。穆宗立,荒于游畋,内酣荡,昕曙不能朝。郾进曰:“十一圣①之功德,四海之大,万国之众,其治其乱,系于陛下。自山以东百城,地千里,昨日得之,今日失之。西望戎垒,距宗庙十舍,百姓憔悴,畜积无有。愿陛下亲政事以幸天下。”帝动容慰谢,迁给事中。敬宗嗣位,拜翰林侍讲学士,旋进中书舍人,谢曰:“陛下使臣待讲,历半岁,不一问经义。臣无功,不足副厚恩。”帝惭曰:“朕少间当请益。”高釴适在旁,因言:“陛下乐善而无所咨询,天下之人不知有向儒意。”帝重咎谢,咸赐锦、币。郾与高重类《六经》要言为十篇,上之,以便观省。迁礼部侍郎,出为虢州观察使。先是,上供财乏,则夺吏奉助输,岁率八十万。郾曰:“吏不能赡私,安暇恤民?吾不能独治,安得自封?”即以府常费代之。又诏赋粟输太仓者,岁数万石,民困于输,则又辇而致之河。郾乃旁流为大敖②受粟,窦而注诸艚。民悦,忘输之劳。改鄂、岳等州观察使。自蔡人叛,鄂、岳常苦兵,江湖盗贼显行。郾修治铠仗,造蒙冲,驶追穷蹑,上下千里,岁中悉捕平。又观察浙西,迁检校礼部尚书,卒于宫。赠吏部尚书,谥曰德。郾不藏资,有辄周给亲旧,为治其昏丧。居家怡然,不训子弟,子弟自化。室处痺漏,无步庑,至霖淖,则客盖而屐以就外位。治虢以宽,经月不答一人。及莅鄂,则严法峻诛,一不贷。或问其故曰陕土瘠而民劳吾抚之不暇犹恐其扰鄂土沃民剽杂以夷俗非用威莫能治政所以贵知变者也闻者服焉。
(节选自《新唐书·崔郾传》)
(注释)①十一圣:穆宗之前的十一个皇帝。②敖:通“廒”,储存粮食的仓库。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或问其故曰/陕土瘠而民劳/吾抚之/不暇犹恐其扰鄂/土沃民剽/杂以夷俗/非用威莫能治/政所以贵知变者也/
B. 或问其故/曰/陕土瘠而民劳/吾抚之不暇/犹恐其扰/鄂土沃民剽/杂以夷俗/非用威莫能治/政所以贵知变者也/
C. 或问其故/曰/陕土瘠而民劳/吾抚之不暇/犹恐其扰鄂/土沃民剽/杂以夷俗/非用威莫能治政/所以贵知变者也/
D. 或问其故曰/陕土瘠而民劳/吾抚之/不暇犹恐其扰/鄂土沃民剽/杂以夷俗/非用威莫能治政/所以贵知变者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舍,古时行军以三十里为一舍,如退避三舍;军队住一宿也叫舍。
B. 《六经》,指《诗经》《尚书》《礼记》《论语》《周易》和《春秋》六部经书。
C. 礼部,古代的官署,隋唐起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学校等事宜。
D. 赠,古代皇帝给已死的官吏及其亲属加封。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崔郾忠于职守,严格要求官员。他在吏部任职,亲自考查官员,注重选拔人才;在虢州为官,对下属官吏不赡养父母、不体恤百姓的行为给予了严厉批评。
B. 崔郾为人耿直,善于劝谏皇帝。他从祖上基业、国家安危和百姓生计的角度直谏穆宗勤于朝政,后委婉劝谏敬宗习读儒家经典,他的建议都被采纳。
C. 崔郾推行善政,体恤百姓疾苦。他在虢州修建粮仓和运粮通道,免去了百姓长途运粮之苦;在鄂州、岳州整治军务,消除了老百姓所受的盗匪之患。
D. 崔郾居室简陋,关心亲朋故友。他的房屋低湿,又没有走廊,客人在雨天只能站在屋外;他不积蓄钱财,经常周济亲朋好友,供他们办理婚丧大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陛下使臣侍讲,历半岁不一问经义。臣无功,不足副厚恩。
(2)治虢以宽,经月不笞一人。及莅鄂,则严法峻诛,一不贷。
10、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当前,新冠病毒仍在肆虐全球。截至4月20日,全球确诊病例超过230万,死亡人数超13万。疫情对每一个人、每一个地区、每一个国家都是严峻的考验。中国却首遭这场劫难,但是,通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奋战,境内疫情得到控制,个厂矿企业开工复工率高达99%以上,我国抗疫取得阶段性胜利。我国这场抗疫战役,充分彰显了中华文化的精神: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知其不可而为之;团结一心,众志成城;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家国情怀;舍生取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吸纳兼容,开拓创新。
请从以上观点中任选其一,结合相关抗疫素材写一篇800字以上的议论文。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