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130篇,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后期约三千年的历史。
B.《汉书》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述了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约230年的历史。
C.《后汉书》由我国南朝刘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二十四史”之一。是继《史记》、《汉书》之后又一部私人撰写的重要史籍。
D.“前四史”是“二十四史”的前四部史书,指《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2、下列句中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B.以勇气闻于诸侯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C.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D.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3、下列作品、作者和相关内容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
A.《促织》——明——蒲松龄——中国文言短篇小说的高峰
B.《左传》——春秋——左丘明——文采若云月,高深若山海
C.《窦娥冤》——元——关汉卿——即列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
D.《与妻书》——清——林觉民——沉醉之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
4、下列对《红楼梦》的内容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晴雯性格泼辣,口尖舌利,任情任性。大观园的丫头们中,数带刺的晴雯得罪的人最多,积怨也最多。
B.在荣府内,虽说长子贾敬袭了官,但荣府的正房“荣禧堂”住的却是贾母和次子贾政一家。而贾敬的儿子贾琏、媳妇王熙凤,却又都到贾政这边来管事。
C.王夫人在荣府的尊贵地位可以用“一人之下,众人之上”来形容,她的女儿元春是皇贵妃,儿子宝玉是被众家长看好的未来继承人,侄女王熙凤是荣府实际的管家人。
D.袭人是贾母从自己的丫头们中遴选出的专门服侍爱孙宝玉的丫头,她并非“家生子”出身,却是尊贵的主事大丫头。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璧有瑕,请指示王
B.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C.匈奴与汉和亲
D.公车特征拜郎中
6、小说阅读
那一排钻天杨
肖复兴
四十多年前,从北大荒回到北京不久,我搬家到陶然亭南的地铁宿舍。走出宿舍,有一条大道,大道旁有一排新栽不久的钻天杨,瘦弱的树后有两间同样瘦弱的小平房,这是一家小小的副食品商店。
我和店里的售货员很熟。年轻的那一位售货员,刚来不久。她个子不太高,面容清秀,长得纤弱,人很直爽,快言快语。她曾经不好意思地告诉我:没考上大学,家里非催着赶紧找工作,只好到这里上班。
知道我在中学里当老师,她让我帮她找一些高考复习材料,她想明年接着考。我鼓励她:对,明年接着考!有这个心劲儿,最重要!每次去那里买东西,她都爱和我说话。我把看过的杂志和旧书借给她看,或者索性送给她。她见到我就叫我肖老师,我管她叫小冯同学。
有一次,她看完我借给她的一本契科夫小说选。还书的时候,我问她读完这本书,最喜欢哪一篇?她笑了:这我说不上来,那篇《跳来跳去的女人》,我没看懂,但觉得特别有意思。
1978年的夏天,我和她相互鼓励着,一起到木樨园中学参加高考。记得考试的第一天,木樨园中学门口的人乌泱乌泱的,黑压压拥挤成一团。高考放榜,我考上了,她没考上。从此以后,她不再提高考的事了,老老实实在副食店上班。
大学毕业后,我搬家离开了地铁宿舍,发现旧杂志把床铺底下挤得满满堂堂。便想起了这位小冯同学,她爱看书,把这些杂志送给地好。我来到副食店,一眼就看见她坐在柜台里。看见我进来,她忙走了出来,笑吟吟地叫我。我这才注意,她脸色有点黄,挺着个大肚子,小山包一样,起码有七八个月了。我惊讶地问道:这么快,你都结婚了?
她笑着说:还快呢,我25岁都过了小半年!我们有同学都早有孩子了呢!
那天告别时,地特意送我走出副食店。正是四月开春的季节,路旁那一排钻天杨的技头露出了鹅黄色的小叶子,迎风摇曳,格外明亮打眼。在这里住了小九年,我似乎是第一次发现这钻天杨的小叶子这么清新,这么好看。
从那以后,我再没见过小冯同学。
前些日子,我参加一个会议,到一座宾馆报到。那座宾馆新建没几年,设计和装潢都很考究,宽阔的大厅里,从天而降的瀑布一般的吊灯,晶光闪烁。一位身穿藏蓝色职业西式裙装的女士,大老远挥着手臂径直走到我的面前,伸出手来笑吟吟地问我:您是肖老师吧?我点点头,握了握她的手。她又问我:您还认得出我来吗?起初,我真没有认出她,以为她是会议负责接待的人。她笑着说:我就知道您认不出我来了,我是小冯呀!看我盯着她发愣,她补充道:地铁宿合那个副食店的小冯,您忘了吗?
我忽然想起来了,但是,真的不敢认了,她个子高了些,也显得比实际年龄要年轻许多。我对她说了这些感受,她咯咯笑了起来,说:还年轻呢?明年就整六十了。
她还是那么直爽,言谈笑语的眉眼之间,恢复了以前的样子,仿佛岁月倒流,昔日重现。我知道了她的经历:生完孩子没多久,她就辞掉副食店的工作,在家带孩子,孩子上幼儿园后,她不甘心总这么憋在家里,用她自己的话说“还不把我变成甜面酱里的大尾巴蛆?”便和丈夫一起下海折腾,折腾得一溜儿够,赔了钱,也赚了钱,最后合伙投资承包了这个宾馆,她忙里忙外,统管这里的一切。
她说:“中学毕业去副食店工作,到今年整整四十年。您看看这四十年我是怎么过来的!”
我说:“你过得够好的了!这不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吗?”
她咯咯地笑了起来:还节节高呢!您忘了您借给我的那本契诃夫小说了吗?您说我像不像那个跳来跳去的女人?
分别的时候,我问她,那个小小的副食店,现在还有吗?
她忍不住又笑了起来:那么小,跟芝麻粒一样的副食店,现在还能有吗?早被连锁的超市取代了。她还告诉我,地铁宿舍二十多年前就都拆平,盖起了高楼大厦,副食店早被淹没在楼群里了。不过,副食店前路旁那一排钻天杨,倒是没有被砍掉,现在都长得有两三层楼高了,已经成了那个地带的一景儿了呢!
钻天杨,她居然还记得那一排钻天杨。
(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采用了外貌描写的手法展现主人公形象,文章选取了小冯同学“刚参加工作、要当母亲、做宾馆管理者”三个人生阶段的外貌特征来表现她的变此
B. 小冯同学说她像“那个跳来跳去的女人”,这和前文“我”和她交流契诃夫小说的感受相相呼应,也表明了“我”及“我”的书成就了她的灿烂人生。
C. “那么小,跟芝麻粒一样的副食店”,这句话运用了夸张修辞,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副食店的渺小;也正是其渺小等原因,所以很快被时代的浪潮淹没。
D. 这篇文章篇幅不长,但时间跨度大,作者采用顺叙的手法描写了四十年的人和生活的变化,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来展现社会迅速发展的时代风貌。
【2】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小冯同学的形象特征,以及她身上展现的时代精神。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荀子认为笔直的木材制作成车轮之后就“___________”,然后进一步设想木材“_____________”也不会再变直了。
(2)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一句,从视觉和听觉角度描绘多个意象写出夔州的特殊秋景,而“____________”则点明自己备尝国难家愁之苦,白发日多。
(3)白居易的《 琵琶行》中“____________” 一句,写出琵琶女半夜醒来满脸泪痕的凄苦;“_________” 一句,写出诗人听闻琵琶女遭遇后,泪洒衣襟。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
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注】此词作于熙宁七年(1074)七月苏轼任杭州通判时。时杭州太守陈襄(字述古)离任,宴僚佐于杭州城中吴山上的有美堂。应陈襄之请,苏轼即席写下了本词。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前两句极写有美堂美丽壮观的胜景,大处落墨,境界阔大,气势不凡。
B.上片后两句以设问询问友人,期待与朋友有朝一日能再次相会,把酒痛饮。
C.有美堂前的沙河塘里华灯初上,水调歌曲优美动听,作者好奇,想一探究竟。
D.这首词意象优美,上片以乐景写忧思,寓情于景;下片因景寓情,含蓄蕴藉。
【2】词的最后两句如何理解?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崔休,字惠盛,清河人。休少孤贫,矫然自立。举秀才,入京师,与中书郎宋弁雅相知友。尚书王嶷钦其人望,为长子娉休姊,赡以货财,由是少振。高祖纳休妹为嫔,以为尚书主客郎。休好学,涉历书史,公事军旅之隙,手不释卷;崇尚先达,爱接后来,常参高祖侍席,礼遇次于宋弁之辈。高祖南伐,以北海王为尚书仆射,统留台事,以休为尚书左丞。高祖诏休曰:“北海年少,未闲政绩,百揆之务,便以相委。”转长史,兼给事黄门侍郎。后从驾南行。及车驾还,幸彭城,泛舟泗水,诏在侍筵,观者荣之。世祖初,休以弟亡,祖父未葬,固求渤海,于是除之。性严明,雅长治体。下车先戮豪猾数人,广布耳目,所在奸盗,莫不擒剪,百姓畏之;寇盗止息,清身率下,渤海大治。时大儒张吾贵有盛名于山东,四方学士咸相宗慕,弟子自远而至者恒千余人。生徒既众,所在多不见容。休乃为设俎豆,招延礼接,使肄业而还,儒者称为口实。入为吏部郎中,迁散骑常侍,权兼选任。休爱才好士,多所拔擢。广平王怀数引谈宴世宗责其与诸王交游免官后除龙骧将军在州数年以母老辞州许之 寻行幽州事,征拜司徒右长史。休聪明强济,雅善断决,幕府多事,辞讼盈几,剖判若流,殊无疑滞,加之公平清洁,甚得时谈。寻迁安东将军、青州刺史。青州郡民李伯徽、刘通等一千人,上书讼休德政,灵太后善之。休在幽、青州五六年,皆清白爱民,甚著声绩,二州怀其德泽,百姓追思之。休久在台阁,明习典礼,每朝廷疑议,咸取正焉。诸公咸相谓曰:“崔尚书下意处,我不能异也。”正光四年卒,年五十二。赗(fèng)帛五百匹,赠车骑将军、尚书仆射,谥文贞侯。
(选自《魏书·卷五十七》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广平王怀数引谈∕宴世宗∕责其与诸王交游∕免官后∕除龙骧将军∕在州数年∕以母老辞∕州许之
B.广平王怀数引谈宴∕世宗责其与诸王交游∕免官后∕除龙骧将军在州∕数年∕以母老辞州∕许之
C.广平王怀数引谈∕宴世宗∕责其与诸王交游∕免官∕后除龙骧将军∕在州数年∕以母老辞∕州许之
D.广平王怀数引谈宴∕世宗责其与诸王交游∕免官∕后除龙骧将军∕在州数年∕以母老辞州∕许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秀才,原指才之秀者,汉代开始与“孝廉”同为科举选拔官吏的必考科目,东汉避光武帝刘秀讳,改称“茂才”。
B.俎豆,古代祭祀、宴飧时盛食物用的两种礼器,亦泛指各种礼器。文中指崔休设学而教,礼待前来求学的生徒。
C.征,特指君诏臣;征拜,指征召授官,与《张衡传》中“公车特征拜郎中”句中“征拜”用法一致。
D.赗,意思是送财物助人办丧事。古代的丧葬之礼极为隆重,财力耗费巨大,死者上司及亲友会以财物帮助丧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崔休德才兼备,深受高祖赏识。他自小丧父却坚强自立,勤奋好学,崇尚先贤;觐见时坐于帝席旁,跟随高祖南行受诏侍宴。
B.崔休品性严明,深谙治理之道。他任职渤海郡,先施之以威清除豪强和奸盗,然后清正己身躬先表率,渤海郡由此得以安定。
C.崔休公正果断,为政清廉。面对繁杂的事务和积压的诉讼,他及时判决,毫不耽搁;担任幽、青州刺史,清白爱民,百姓都很怀念他。
D.崔休熟习典礼,颇有威望。他久在台阁,熟习各种典章礼仪,每当朝廷有疑难之处,他都能给以指正,官员们对他的意见都不敢提出异议。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尚书王嶷钦其人望,为长子娉休姊,赡以货财,由是少振。
(2)时大儒张吾贵有盛名于山东,四方学士咸相宗慕,弟子自远而至者恒千余人。
(3)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
10、阅读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唐代著名的慧宗禅师酷爱兰花,在寺院里种了数十盆兰花。有一天他外出讲经,众弟子一时疏忽,数十盆兰花被突如其来的大雨打得花叶凋零。第二天,禅师返回寺院,弟子们忐忑不安,等待责罚。得知原委,禅师却说:“当初,我不是为了生气而种兰花的。”
细细想来,看似平淡的话语却蕴藏人生智慧,昭示生活哲理。
就你的人生而言,关于“人生的智慧”,你有怎样的感悟,或者说你崇尚什么样的人生智慧。据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定文体,自拟标题,所写内容必须在题意范围之内。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