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戏剧术语分类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外(外末) ②端下好 ③云 ④正宫 ⑤滚绣球 ⑥一煞 ⑦唱 ⑧正旦 ⑨科(介) ⑩倘秀才 ⑾花脸 ⑿耍孩儿 ⒀鲍老儿 ⒁卜儿 ⒂快活三 ⒃净 ⒄白
A. 角色名①⑧⑾⒁⒃
B. 角色表演指示③⑦⑨⒄
C. 宫调名②④
D. 曲牌名⑤⑥⑩⑿⒀⒂
2、《祝福》开头景物描写的作用是( )
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
A.真实地描绘了鲁镇旧历年底的欢庆气氛。
B.具体交待了故事发生的特定环境,并形象地展现了祥林嫂悲剧命运的社会背景。
C.衬托“我”及时回到故乡过年的欢愉心情。
D.表现“我”对故乡鲁镇深沉的感情。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讲演比赛中,王小丽那落落大方的风度,喋喋不休的言语,给观众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B. 经调解,梅亚公司放弃了对起达公司的起诉,双方化干戈为玉帛,纠纷变成了愉快的合作。
C. 刚开始在众人面前讲话,人们往往会心有余悸,表达不能放松自如,但这种经历多了,适应了,也就放开了。
D. 我们不应该因为工作中出了点错误便悲观泄气,奄奄一息,更不应该因为有了些错误就否定改革开放。
4、将下列关联词语依次填入语段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我的父亲是个裁缝。他______是从一个小村庄来到这里的,在很多方面不及大城市的居民,______对针线活有十分精细的感受。______,他也把那些带有他独特风格的感受和理解,带进了他的作品里面。他是行针走线的艺术家,却______不在意钱挣得多还是少。
A. 尽管 而且 但是 并
B. 虽然 却 而且 并
C. 虽然 而且 但是 也
D. 尽管 却 然而 也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所给例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晋军函陵
A.北虽貌敬 B.且庸人尚羞之
C.去今之墓而葬焉 D.素善留侯张良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职业生涯规划,你准备好了吗?
随着中小学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职业生涯规划”如今不再是新名词,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已在高中大面积推开,并还步向初中者普及。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针对个人职业速择的主观和客观因素进行分析和测定,确定个人的奋斗目标并努力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换句话说,职业生涯规划要根据自身的兴趣、特长,将自已定位在一个最能发挥自已长处的位置,选择最适合自己能力的职业。
(调查研究) “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践研究”课题组对某校高一新生,做了关于“职业生涯规划现状”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学子心声)
爽爽是大四学生,学的是会计专业,但是找了大半年工作,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问她到底喜欢什么,想做什么,她都说不清。“我觉得我适合当护士,可我学的是会计。当初换志愿的时候,我明明换的是浙江某大学的英语专业,可是我和同学出去玩了,我爸偷改了我的志愿,学校和专业全改了 。”
由于不喜欢所学专业,她学得不开心,几度厌学,现在找工作又特别迷茫 。听说有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后, 她不禁感概:“要是我那时候能有这样的辅导多好,怎会走这些弯路? 真是郁闷!”
(规划辅导)
中学生在接受职业生注规划辅导时,指导师往往会对化们进行这样的“心理测试”:
今天,你准备去一个很远的地方旅行。刚走出家门,一个白胡子的神仙突然在你面前出现,他告诉你,他可以送给你一个礼物,作为你旅途的坐骑,你会选择哪一个?
A.一头强壮的大象
B.一头被视为神物的单峰白骆驼
C.一匹《射雕英雄传》里提到的汗血宝马
一般人的逻辑是不是这样的?我喜欢宝马,因为很威风,很漂亮,而且跑得很快,我喜欢这种奔驰的感觉。我不喜欢骆驼和大象,因为太慢了!但如果是去沙漠,骑大象走不出二十公里就得渴死。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儿研究所所长孙宏艳:美国早在1989年就颁布了《国家职业发展指导方针》,明确规定职业生涯教育要从6岁开始。日本也要求从小学开始就必须进行职业生涯方面的教育教学活动。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开展高中生的职业生涯教育太迟了!在填报志愿时,许多学生不但对大学的专业学什么、将来能做什么一无所知,就连对自己的兴趣与适合的东西也不够了解。在大学阶段,许多学生由于选择了不感兴趣的专业而表现得很懈怠,甚至荒废了学业。
深圳市光明新区教科研中心刘会金:绝大多数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大学生毕业时有将近40%的同学认为自己学错了专业,近65%的同学将跨专业选择职业,就业过程相当痛苦。每年填报高考志愿时,很多家长、教师习惯于“分数优先”原则,很少考虑孩子的兴趣、志向。
温州市教育研究院副院长马玉斌:职业生涯规划课主要是帮学生更好的认识自己,以及自己和职业的匹配度。高中阶段的生涯规划教育,并不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就定下具体明确的职业方向,而是要让学生在认识自己和社会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所在,学会把兴趣转变成学科优势、职业兴趣和事业追求,在选课和选专业方面能够有的放矢,激发个人的内在价值和潜力,去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
(摘自互联网,有删改)
【1】下列表述与“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查结果相符的一项是( )。
A.少数家长对孩子“职业生涯规划”的帮助不大。
B.多数学生赞同在高中阶段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C.多数学生对各个职业了解较多并希望进行体验。
D.初中学校没有开设“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课。
【2】阅读“学子心声”部分,结合文本相关材料写出爽爽的案例给你的职业生涯规划带来的启示。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视觉和听觉角度生动描绘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壮观景象。
(2)《师说》中和“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语意一致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3)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怀念故友的情感,暗示了自己因世事变迁而惆怅的心情。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木兰花
欧阳修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
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①何处问?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故欹②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③。
[注]①鱼沉:古人有鱼雁传书之说。鱼沉,谓无人传言。②欹:倚、依。③烬:火烧剩余之物,此指灯花。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词八句,紧扣“梦”字,把一个闺中女子的凄凉悲愁和幽怨刻画得淋漓尽致。
B.作者在开头两句直抒胸臆,“触目凄凉多少闷”写出了无处不在的凄凉与烦闷。
C.“渐行渐远渐无书”,三个“渐”字将思妇的想念从近处逐渐推向远处,仿佛去追寻爱人的足迹。
D.五六句从听觉角度描写了风竹之声,借以倾诉离怨别恨,尤其“敲”字极富神韵,动人心魄。
【2】作者说“万叶千声皆是恨”,请结合全词分析作者“恨”的原因有哪些?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师 说
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B.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C.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D.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2】下列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列唐宋八大散文家之首,唐宋八大散文家为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B.“说”是古文中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范围,一般为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如《马说》、《捕蛇者说》、《爱莲说》、《师说》等都属于这一种文体。
C.四书五经六艺,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乐经》、《春秋》,六艺解释为六经,即《易经》、《尚书》、《诗经》、《礼记》、《乐经》、《春秋》。
D.载舟覆舟,比喻人民能拥护君主,也能推翻他的统治。出自《荀子·王制》:“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所提出的无论贵贱长幼,有道者皆可为师的择师标准,打破了门第观念,很有积极意义。
B.作者认为那些孩子们的老师是教他们读书,帮助他们学习断句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师。
C.作者接连用了三个对比,层层深入,从不同侧面批判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D.作者对于那些看不起“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却不如这些人的士大夫,给予了强烈的责备和讽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2)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人,只有在自己站起来之后,这个世界才能属于他。
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联想?请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1)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3)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