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雅安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生,指古代经考试录取而进入中央学校(如太学)学习的学生。

    B.经筵,皇帝听讲书史之处,宋代凡侍读、侍讲学士等官均称“经筵官”。

    C.吏部,隋代始为尚书省六部之一。领吏部(选部)司封司勋、考功等司,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

    D.勒石燕然,出自《后汉书》东汉将军窦宪率兵打败匈奴,一直追击到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后人用此词表示建立成就或功勋。

  • 2、小明报名参加哈三中学生选修课,选择的课题是“六朝尺素”,他的课程中不应该包括(   )

    A. 《与杨德祖书》

    B. 《与山巨源绝交书》

    C. 《与陈伯之书》

    D. 《与高司谏书》

  • 3、下列句子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居则曰:不吾知也 B.是以不愿子孙效之也

    C.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 D.故不我若也

  • 4、下列对《<物种起源>绪论》选段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我现在刊印的这个“摘要”必然是不完善的。我不能在这里为我的一些叙述提出参考资料和证据。我期望读者对于我的正确性能有若干信任。我虽然时常注意,只信赖良好的证据,但是无疑错误还是会混入的。这里我只能举出我所得到的一般结论,但我希望这样做通常可以把事情说清楚。没有人比我更感觉到有把结论所依据的一切事实和参考资料在这里详细刊印出来的必要,我希望在将来的一部著作中做到这一点

    A. 末句中的“这一点”是指刊印出结论所依据的一切事实和参考资料。

    B. 文中“必然”“无疑”“虽然”“但是”等词语使得表述更加准确、周密。

    C. 作者认为“摘要”不完善的原因主要是通过研究只能得出一部分结论。

    D. 从选文可以看出达尔文谦虚、审慎、充分尊重事实的科学研究态度。

     

  • 5、下列句中一词多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天下无道也久矣 道:德政

    B.怀其壁,从径道亡 道:小路

    C.于是废先王之道 道:理论

    D.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道:说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不久前,获得“共和国勋章”的袁隆平院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大家都有梦想,但是理想要高雅一点,要向前看,不要专门向钱看。现在有些年轻人的理想是赚大钱。袁隆平院士“最担忧”的是“年轻人不搞农业”。

    “向前看”意味着志趣高雅、胸怀远大。“向钱看”意味着一门心思赚钱发财,物质利益至上。一个社会要进步,一个民族要振兴,需要年轻人将个人理想和时代需要紧密联系起来,以理想主义的精神努力“向前看”。然而,一段时期以来,相当一部分年轻人在职业选择、事业追求上热衷于“向钱看”。研究了半辈子杂交水稻的袁隆平老先生担忧年轻人不搞农业,寄语年轻人:“要向前看,不要专门向钱看。”这又何尝不是对当下社会现实的一种深切提醒。

    如果年轻人都不搞农业,以后粮食安全怎么保证?如果年轻人不肯问津农林渔牧等行业,对整个经济社会发展起打底作用的第一产业将何去何从?如果考古挖掘文物修复、非遗传承这些领域出现更严重的人才断层,我们今后靠谁去寻根溯源?如果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拼命往互联网、金融等行业涌,中国制造业的未来靠谁支撑?把许许多多类似的“如果”联系起来看,不难发现,袁隆平老先生的担忧绝非杞人忧天,他实则引出了一个关于如何科学进行人才引流的大问题。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年轻人应该以造福社会为己任,结合自身特点向各行各业分散流动,适应社会方方面面发展的需要。教育引导年轻人立鸿鹄之志,择利民之业,向老一辈科学家学习,甘守清贫、坐得住冷板凳,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则应从社会分配的角度审视社会上出现的“热门职业”和“冷门职业。一个职业“热”,往往对应着收入高、待遇好、赚钱多。一个岗位“冷”往往对应着工作条件艰苦,收入和付出不匹配。怎么办?整体提高冷门职业、艰苦岗位的薪酬待遇,让岗位的艰苦程度与薪酬分配正相关,以此吸引更多年轻人。如此,“向钱看”与“向前看”的冲突就能得到一定缓解。事实上,历史上我们也出现过“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的冲突,也是用优化社会分配的办法解决的。

    “向前看”是我们必须固守的价值追求。但市场经济条件下,只要合法合规,“向钱看”也无可厚非,相反,合法赚更多的钱,在某种程度上体现的也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又何尝不是社会进步的动力?从社会现实来看,这一代年轻人经济压力比较大,赚对社会、对老百姓有益的钱,这样的“向钱看”亦符合“向前看”的大方向。从这个意义上说,只要分配机制足够科学灵活,让更艰苦的工作匹配更高的收入,“向钱看”与“向前看”就并非决然对立。相反,还可能达到统一。

    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社会分配的调整有时难免滞后对于一些短期内无法以收入、待遇的提升来缓解“人才荒”的职业和岗位,则不妨给予更大的荣誉政府、社会和媒体应该对一些社会急需的特殊行业、艰苦岗位、冷门职业给予更多关注,提升社会评价,增强其职业荣誉感,缓解“向钱看”与“向前看”的冲突,引导天下英才为我所用。

    (李思辉《从袁隆平的担忧说起》,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向前看”与“向钱看”都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所以两者境界差别并不大。

    B.袁隆平对“年轻人不搞农业”的担忧没有必要,科技发展了,并不需要大力发展农业。

    C.一种职业是“热门”还是“冷门”,与待遇和工作强度有关,但主要取决于个人观念。

    D.我们要固守“向前看”的价值观,但在市场经济下,法赚大钱也是社会进步的动力。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没有开门见山提出论点,而是由袁隆平的谈话引出相关观念并作解释后才亮出论点。

    B.文章不仅论证了为什么要“向前看”而不能“向钱看”,还阐述了应如何解决这一矛盾。

    C.文章论证“要向前看,不要专门向钱看”和如何解决职的冷热问题时,运用了假设论证。

    D.文章结尾提出对某些职业给予荣誉倾斜、提升社会评价等建议,为解决问题指明了方向。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袁隆平院士也不是反对年轻人以赚大钱为理想,关键是要看赚什么样的大钱。

    B.“热门职业”与“冷门职业”的矛盾并非无解,史上我们就解决过这类矛盾。

    C.分配机制科学灵活、艰苦工作回馈更高收入“向钱看”与“向前看”就能统一。

    D.更多地关注“冷门职业”,增强其职业荣誉感等,有利于“天下英才为我所用”。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师说》中与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

    (2)荀子在《劝学》中,用借助舆马而致千里、借助舟楫渡江河的例子,引出“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

    (3)《送东阳马生序》 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道出了作者专注学业、乐以忘忧的原因。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写“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3)《观沧海》中,写沧海之上水波荡漾、岛屿耸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陈情表》中,李密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向晋武帝表示,心愿达成后,将为国献身、报君大恩。

    (2)杜甫的《客至》中,表达迎接客人到来的喜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经·氓》中,运用比兴手法劝诫女子不要痴迷于爱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1)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说:“__________________ 

    (2)《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阿房宫赋》中从人们的主观感受写宫内歌舞盛况。既是以歌舞之纷繁衬托宫殿之众多,又为下文美女充盈宫室预作铺垫的句子是:“____,  ______________”。

    (4)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1)做人要像《庄子·逍遥游》中宋荣子那样“___________________”坚持自己的价值观,不以外物受影响,这才是真实的自己。

    (2)以环境描写烘染人物心情是中国古诗词常用的技法。白居易《琵琶行》中,起首以“___________”一句,写秋夜之冷寂萧索,显送客之落寞压抑;回忆谪居之所时,又以“___________”一句,写居处之偏僻苦寒,显谪贬之失落孤苦。

    (3)韩愈在《师说》中认为老师的职责是“__________________”,而非仅仅是“____________。”

  •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白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惟有幽人自来去。

    (2)江流宛转绕芳甸,__________________

    (3)熊咆龙吟殷岩泉,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乾坤日夜浮。

    (5)《阿房宫赋》中描写秦始皇生活奢侈,连梁柱上光彩夺目的钉头都比粮仓里的米粒还要多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陋室铭》中从反面虚写陋室主人不受世俗羁绊的高雅情趣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蕴含了飘零之感、迁谪之远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出师表》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作者淡泊名利,无意于功名的情感。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扬州慢

    姜夔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1】对加横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淳熙”“丙申”都是宋代皇帝年号,“至日”是冬至这一天。

    B.“淳熙”是宋代皇帝年号,“丙申”是丙申年,“至日”是到这一天。

    C.“淳熙”是南宋皇帝年号,“丙申”是丙申年,“至日”是到这一天。

    D.“淳熙”是南宋皇帝年号,“丙申”是丙申年,这是帝王年号和干支兼用的纪年法,“至日”是冬至这一天。

    【2】下列对序文及词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前的小序对写作时间、地点及写作动因均作了交代。姜夔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追忆昔日的繁华,发为吟咏,以寄托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破碎的哀思。

    B.词一开始就点出扬州是淮左著名的都城,而竹西亭又是环境清幽、景色迷人的名胜,这一切吸引着词人在开始的旅程中下马驻足停留。

    C.作品实写了昔日扬州的繁华富庶,虚写战争的创痛。两项比照,“荠麦青青”,衬托出昔日的亭台楼阁已荡然无存,这里的居民也已在战乱中死亡或逃散,无比萧条。

    D.自从高宗时金人两次南侵,古都扬州只剩下荒废的池台和高大的古树,而劫后幸存的人们不愿再提起那几次可怕残忍的战争。“犹厌言兵”四字,可见战争给人的创痛太巨大了,伤痕还刻在他们的心上。

    【3】找出能够贯穿全篇的“词眼”,并说说表现在哪些景物上,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 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 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1下面各项中,对加点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田父曰“左”  (欺骗 )   所者破,所击者服(面对)

    B.然今困于此   (最终) 山东为三处 (约定)

    C.非吾故人乎 (如果)   江东父兄怜而王我(即使)

    D.项王身亦十余创 (遭受)   籍不愧于心乎(唯独)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不全是古今异义词语的一项是( )

    A.山东为三处 威王问兵法,遂以为

    B.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 先生能饮几何而醉

    C.地方千里 璧有瑕,请指示

    D.汉军皆披靡   还,因上便宜

    3下列各项中,两句话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

    A.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 求人可使报秦者

    B.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然今卒困于此

    C.不忍杀之,以赐公 庞涓恐其贤于己

    D.此天之亡我 淳于髡说之以隐曰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请以“玉兰花开”为题,写一首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要求:感情真挚,富有文采。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