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二十多年来,这个教人自强不息的回答总是像伫立在夜雾茫茫的大海上的一座灯塔, ,时明时暗,照着我的人生航程。
②帮助受难的矿工家属走出矿难阴影,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政府部门 ,不能随意把他们推到社会上去。
③如果日本政府对中国政府的严正抗议 ,继续扣押我国渔民,必将自食其果。
A.若隐若现 责无旁贷 置若罔闻
B.若有若无 义不容辞 置若罔闻
C.若隐若现 责无旁贷 置身事外
D.若有若无 义不容辞 置身事外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在全球化去中心化的背景下,他在达沃斯讲台的精彩阐述无形中能够增进世界对中国发展道路的了解、支持、认同,进而在共赢中实现发展。
B. 中国电信与腾讯视频等企业合作的让受众免费看视频的背后,主要是为了培养用户使用流量的习惯,增加4G用户数量以及提高手机销售。
C. 个人的生活阅历往往与其年龄密切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眼界学识、经验阅历、分析问题的能力都会有大幅度提升。
D. 青年的思想道德状况,青年的科学文化素质,青年的人文素养和创新能力,将成为衡量我们的社会是否和谐的重要标志。
3、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A.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B.故不我若也
C.理,非吾业也 D.苟有能反是者
4、下列句子中和其他三项句式不一样的一项是( )
A. 而辙也未之见焉 B. 无乃尔是过与
C. 观其容貌之秀伟 D. 何以伐为
5、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降级叫迁削、迁谪、右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B.“元朔二年”,“元朔”是汉武帝时期的第三个年号。以纪念公元前129年卫青打击朔方(北方)匈奴祭祀祖先的龙城。同时“元朔”也指一年的第一个朔日,即正月初一。
C.践阼,特指皇帝登临皇位。君主即位也可叫“践祚”“登极”“登庸”“御极”。
D.卒,“死”的一种说法,古代天子、太后之死称崩、百岁、千秋、山陵崩等;对公、侯、伯的世爵之死,称为“薨”;有官职,有名望的人死曰“卒”;只有平民之死,才直言不讳地通称“死”。
6、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体育扶贫是指国家通过实施特别体育政策,履行“发展体育事业,增强人民体质”的法律义务,从而保障贫困地区公民享有现实的体育权达到或接近全国同等水平。
对国家而言,体育扶贫的基本属性包括:一是保障义务的法定性。推进贫困地区体育事业、保障贫困人口享有体育权是各级政府的一项职责,在宪法和相关法律中有明确规定。二是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适应性。随着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贫困地区体育的政策投入水平需相应提高,体育政策在国家扶贫政策体系中的分量需进一步加重。三是实施机制的强制性。实现体育扶贫目标,以问责机制为保障,明确各级政府的支出责任。对贫困地区人口而言,体育扶贫的基本属性包括:一是权利行使成本的非排他性。体育扶贫不同于个体受益显著的财产性扶贫,贫困人口可以共同享受政策普惠,基本不存在权利收益排斥。二是权利实现效果的互补性。贫困人口的体育权与健康权、文化权等基本权利相互交叉,享有现实体育权的同时其他权利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实现。三是权利主体的参与性。体育活动和体育锻炼说到底是个体行为,政府和社会主要提供必要条件,个人须积极参与,别人无法代理。
(摘编自段鸿斌《体育扶贫:法律意涵、政策机制与实施路径》)
材料二:
从公元前8世纪起,在希腊诸城邦之间出现了一些泛希腊主义的节日,奥林匹克运动会便是其中之一。完全不同的,甚至常常敌对的各城邦的希腊人都聚集在一起。在古希腊人那里,奥运帮助他们打破实际存在的“部落主义”(相当于今天的民族主义),而形成一种更具有普遍意义的共同身份意识。
不幸的是,现代奥运却反倒一直无法摆脱来自民族主义和体育国家政治化的困扰,最让人们深刻难忘的例子便是1936年在纳粹德国举办的柏林奥运会。在冷战时期,“金牌”被一些国家用作与敌对意识形态进行斗争和显示某种政治制度优越性的宣传工具,使得体育成为国家政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意识形态的作用下,奥运不止一次成为分裂而不是融合世界的运动会。体育国家政治化使得奥运发生了不仅可悲而且有害的异化。
政治哲学家霍布斯在他的《利维坦》(Leviathan)中,把全能的国家比喻成一个无所不想吞食、无所不能吞食的权カ怪兽。体育一旦被国家政治吞食,它本身也会变成一个这样的怪兽,它取消体育对人的体格和心灵培养作用,无视体育高尚的自身目的,把体育变成一种手段,一种显示国力和国家权力合法性的方式。这种国家政治化的体育,它吞食本应该属于全体国民的体育资源,吞食作为活生生个人的体育人员,它也同样吞食无数普通的“体育观众”,使他们无法有效地扮演自己在“竞赛”中的角色。
体育竞赛对公共政治具有积极的示范作用,其中之一便是学会如何平衡和协调每个公民在公共生活中常会扮演的党派和裁判角色。例如,在美国,人们一般有民主党或共和党的政治倾向,在竞选时积极投入,希望自己这一方能得到胜利。这是党派的角色在起作用。但是,公民们尊重公平法治的精神,不希望为自己一方的胜利而牺牲民主竞争的普遍规则。“水门事件”中,尼克松总统企图把国会对他的听证说成是“党派竞争”,煽动党派角色情绪,但是,无论是在政治上倾向民主党还是共和党,美国公众并没有站在尼克松一边,他们的裁判角色最后还是发挥了作用。
打破金牌心结和由此引发的与其他国家的敌对情绪,这也许是扮演好竞赛观众角色的第一步。在今天的世界里,要设想或期待一个完全去除民族主义情绪的奥运似乎还为时过早。但是,尽量消除以我为中心,避免以敌对意识去看待竞赛或竞争,这却是办得到的。扮演好这种竞赛观众角色对人们在公共生活中扮演好类似的角色能产生好的影响,也具有积极的训练作用。这种看来似乎是在体育之外的教育和收获,其实可以成为奥运对人类社会的一个不小的贡献。比起金牌来,这不是更令人期待吗?
(摘编自徐贲《举国体制下的体育是“利维坦”式的怪兽》)
材料三:
群众体育是体育强国建设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一环,需大力发展。2014年10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发展体育事业和产业是提高中华民族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的必然要求,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体育需求”。《意见》首次把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把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作为体育事业的根本目标。我国“简政放权”“政事分开、政社分开”、构建“小政府、大社会”的政治体制改革方向决定了“社会”是将来办体育事业的主体。群众体育行为是群众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体育态度及具体的体育活动方式。它是衡量群众体育发展的黄金指标,也是建设体育强国的主要抓手之一。实践表明,“群众体育的进行除了少数是自发性之外,绝大部分都是在非正式体育组织的引导和驱动下实现的……目前,非正式体育组织已经在群众体育行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相对正式组织具有的“明确目标、清晣边界、规范秩序、权威层级及追求效率最大化”等特征,非正式体育组织化水平较低、目标广泛而不明确,主要靠情感、道德等手段对组织成员进行控制。对正式组织而言,非正式组织是一把双刃剑,管理得当,积极功效明显,反之则会阻碍或破坏正式组织及所属成员的利益。
(摘编自胡好、翟波宇、王传平《非正式体育组织在群众体育中的行为表现及规范研究》)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实施体育扶贫,履行“发展体育事业,增强人民体质”的法律义务,可以有效提升贫困地区公民的体育水平。
B.体育扶贫的基本属性体现在国家义务和公民权利两个方面,政府和社会主要提供必要条件,个人须积极参与。
C.“水门事件”论证了体育竞赛对公共政治的积极示范作用是学会如何平衡和协调公民扮演的党派和裁判角色。
D.非正式体育组织在群众体育行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群众体育的进行绝大部分都是在其引导和驱动下实现的。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要真正展现奥林匹克运动精神,就必须把体育与政治完全剥离开来,以免使体育成为国家政治的组成部分。
B.1936年的柏林奥运会因金牌被一些国家用作进行斗争和显示某种政治制度优越性的宣传工具而发生了异化。
C.将体育事业的根本目标定为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体现了国家对群众体育的高度重视。
D.非正式体育组织是推动群众体育发展的重要力量,提高其组织化水平就可以有效发挥其积极作用。
【3】从国家层面该如何实现体育事业良性发展?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湘夫人》中运用比兴手法写湘君不敢对湘夫人表白心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2)《李凭箜篌引》中运用通感的艺术手法直接描摹音乐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3)《登岳阳楼》中描写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承载万物的句子是:“_____,______。”
(4)《苏幕遮》中的“____,_______。”两句,把小鸟清脆欢快的叫声和活泼灵动的神态表现得活灵活现。
8、名篇名句默写。
(1)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____,____。(司马迁《报任安书》)
(2)韩非囚秦,《说难》、《孤愤》; ____, ____。(司马迁《报任安书》)
9、请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这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2)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_______________”印证了这句话。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表现自己壮志难酬,只好以酒祭月、寄托苦闷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写够六句即可。
(1)通过研读《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我们看到已到天命之年的子路欲治理的是中等“千乘之国”,但他的态度让孔子不悦,因为 “________,_________”,只有年近不惑的曾皙的言谈得到孔子的称赞。
(2)《谏太宗十思疏》中,强调竭诚相待而不傲物远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3)苏洵在《六国论》中指出,没有贿赂秦国的国家最终也走向了灭亡,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下阕写了“____________”的细节,烘托出周瑜“____________”的年轻将领形象。
(2)王勃《滕王阁序》一文写景字字珠玑,尤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着力表现大自然的色彩变幻,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3)《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说明了在前朝任职的目的而打消晋武帝疑虑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词人遥望金陵想象,并传达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的慨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分析亡国的条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列小题。
清明前一日(清)
李渔①
正当离乱世,莫说艳阳天。
地冷易寒食,烽多难禁烟。
战场花是血,驿路柳为鞭。
荒垅关山隔,凭谁寄纸钱?
(注)李渔(1611-约1679),清代剧作家及戏剧理论家。顺治二年(1645 年),清军攻占南京,南明弘光政权灭亡。顺治三年(1646年),清军攻占金华并屠城,民族英雄朱大典全家自焚,诗人逃入深山,作此诗。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清明之前是寒食节,这首诗是诗人对战乱时期的寒食节的社会实录,具有诗史的性质。
B.颔联写春寒料峭,诗人在战火连天、辗转颠簸的避乱生活中,吃冷食来纪念寒食节。
C.颈联用比喻手法,写春天的红花绿柳,犹如战场上死伤者的鲜血和催马厮斗的鞭子。
D.尾联诗人感叹关山阻隔,无法祭扫,恨战乱,念祖上,悼英雄,言简意深,诗短情长。
【2】本诗从逃难者的视角来写,把客观现实和主观感受完美交融,请结合诗歌前三联简要赏析。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人。曾祖叔恒,年十九登进士第,位终安阳令。祖俌,位终邢州录事参军。父嗣。
商隐幼能为文。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楚镇天平、汴州,从为巡官,岁给资装,令随计上都。开成二年,方登进士第,释褐秘书省校书郎,调补弘农尉。会昌二年,又以书判拔萃。
王茂元镇河阳,辟为掌书记,得侍御史。茂元爱其才,以子妻之。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德裕与李宗闵、杨嗣复、令狐楚大相雠怨,商隐既为茂元从事,宗闵党大薄之。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会给事中郑亚廉察桂州,请为观察判官、检校水部员外郎。大中初,白敏中执政,令狐绹在内署,共排李德裕逐之。亚坐德裕党,亦贬循州刺史。商隐随亚在岭表累载。
三年入朝,京兆尹卢弘正奏署掾曹,令典笺奏。明年,令狐绹作相,商隐屡启陈情,绹不之省。弘正镇徐州,又从为掌书记。府罢入朝,复以文章干绹,乃补太学博士。会河南尹柳仲郢镇东蜀,辟为节度判官、检校工部郎中。大中末,仲郢坐专杀左迁,商隐废罢,还郑州,未几病卒。
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与太原温庭筠、南郡段成式齐名,时号“三十六体”。文思清丽,庭筠过之。而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名宦不进,坎壈终身。
弟义叟,亦以进士擢第,累为宾佐。商隐有表状集四十卷。
(节选自《旧唐书》)
【1】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会给事中郑亚廉察桂州 乃中《经首》之会。(《庖丁解牛》)
B.仲郢坐专杀左迁 安能行叹复坐愁?(《拟行路难》)
C.自是始为今体章奏 是日风静,舟行颇迟。(《过小孤山大孤山》)
D.文思清丽,庭筠过之 少同学,故尝与过宋将军。(《大铁椎传》)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楚以其少俊,深礼之 虽无风,亦浪涌,盖以此得名也。(《过小孤山大孤山》)
B.乃补太学博士 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项羽之死》)
C.来游京师,久之不调 臣之所好者道也。(《庖丁解牛》)
D.遂以其道授商隐 尝加营葺,有碑载其事。(《过小孤山大孤山》)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商隐先后得到令狐楚和王茂元的赏识,又恰恰因为二人的党派之争陷入了困境,被令狐绹视为忘恩负义、品行不端之人。
B.李商隐20多岁的时候得到了令狐楚的赏识,每年给他衣食。直到开成二年,李商隐考中进士后才脱下布衣担任秘书省校书郎。
C.李商隐做了王茂元的僚属以后,李宗阂之党很看不起他。王茂元死后,李商隐到了京师,但朝廷却久久不给安排职务。
D.李商隐能写古文,不喜欢讲究对仗,进入令狐楚的幕府后才开始写今体带对偶的章奏;他文思清丽,尤其擅写奠文。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
(2)明年,令狐绹作相,商隐屡启陈情,绹不之省。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历史是当时的“现在”,现在是未来的历史。
历史不能忘记。但它不应该成为记忆的负担,而应该作为未来的启迪。
大到国家、民族,小到家庭、个人,都有自己的历史。对上述材料,你有什么体验和感悟?任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少于6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