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景德镇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从下面选项中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A.古代对已婚妇女的称呼因身份不同而有别,“天子曰后,诸侯曰夫人,大夫曰孺人,士曰妇人,庶人曰妻。”

    B.古代分天下为九州,即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雍州、扬州、梁州、广州。

    C.古代的“河”专指黄河,“江”专指“长江”,所以《鸿门宴》里“将军战河南”的“河南”是指“黄河以南的地区”,不是今天所说的“河南省”。

    D.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的封地称为“国”,士大夫的封地称为“家”。

  • 2、下列各项有关古代诗歌、散文的文学常识,表述和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后人将之归纳为“风”、“雅”、“颂”,其中“风”又称“十五国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民歌,它浓缩了《诗经》中最精华的部分。

    B.盛唐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诗坛名家辈出,不仅出现了中国诗坛盛极一时的“双子星”: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还出现了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陶渊明、谢灵运以及为人们所熟知的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等。

    C.先秦散文尚处在应用阶段,哲学家用以说理,史学家用以记事。前者有儒家的《论语》《孟子》,道家的《老子》《庄子》,法家的《韩非子》《荀子》等诸子散文;后者有纪传体的《春秋》,编年体的《战国策》等历史散文。

    D.中唐韩愈、柳宗元等人尖锐批判六朝以来的骈俪文,提倡更为实用的上继先秦两汉文体的散文,并称之为“古文”,与骈俪文对立。在他们的实际创作成绩和理论倡导的影响下,中唐文风大变,古文创作成为文坛的主要风尚,文学史上称其为古文运动。

  • 3、下列对《中华民族的生命力》一文的各项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秦始皇用行动统一了中国,各种思想流派则用思想统一了中国。

    B.统一的中华民族使我们在文化、经济、政治等方面得到了巨大的发展,成为东方的强国。

    C.民族融合使我们产生了共同的心理、共同的民族意识,能够在遭遇外敌侵略时团结一致。

    D.文化思想的融合是中华民族长久统一、海内外华人凝聚在一起的有效保证。

  •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全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①思厥先祖父  ②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③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秋毫不敢有所近

    ⑤列坐其次   ⑥养生丧死无憾   ⑦可谓智力孤危 ⑧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A.①②③④ B.⑤⑥⑦⑧ C.①②⑤⑦ D.①③⑤⑥

  • 5、下列文学常识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实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做。

    B. 小说《包身工》作者夏衍,现代著名剧作家主要作品有《上海屋檐下》。

    C.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生活在北宋末年,南宋初年那个动荡的年代,《声声慢》写于她南渡避乱之后,当时她形单影只,境遇悲惨。

    D. 《老人与海》作者海明威,美国现代作家。他的代表作有《太阳照样开起》《丧钟为谁而鸣》,《老人与海》的主人公是“背运老人”桑迪亚哥。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论鲁迅早期文化思想中的革命精神

    包忠文

    鲁迅的文艺观,是他早期思想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他的文艺思想里,鲜明地贯穿着以思想革命来建设新思想,以文学革命来建设新文学的革命精神。

    鲁迅十分重视文学艺术在进行启蒙主义宣传中的特殊意义。他以为:“文学和学说不同,学说所以后人思,文学所以增人感。”文学和科学都在揭示生治的真理,“启人生之秘机”,而文字是以“直语其事实法则”即形象的方式来揭示生活的;它虽然“缕析条分,理密不如学术”,但却有自己为科学所不能替代的意义和作用。文学可以使人们深入人生,不知不觉地经受其精神的感染。因此鲁迅认为文艺更便利于思想革命,促进社会改革。鲁迅在《世界旅行》的《辩言》中曾经说过,他的翻译“科学小说”的动机,就是想借着“小说”的特点,容易被人接受,来宣传其科学思想,以促进人民“破除迷信”、“改良思想”。

    鲁迅认为文学是表现民族自觉的重要形式,必须传达战斗的思想内容。他在《摩罗诗力说》中说:“摩罗之言,假自天竺,此云天魔,欧人谓之撒旦,人本以目拜伦,今则举一切诗人中,凡立意在反抗,指归在动作,而为世人所不甚愉者悉入之。”撒旦即魔鬼,和上帝相对抗,是叛逆者的意思。鲁迅借此来说明拜伦、雪莱、裴多芬、普希金等的对旧社会的叛逆精神。鲁迅指出摩罗诗力的共同特点是:“大都不为顺世和乐之音,动吭一呼,闻者兴起,争天拒俗,而精神复深感后世人心,绵延至于无已。”所以鲁迅所讲的摩罗诗力是表现了人民“争天拒俗”,反抗虚伪庸俗的理想,是表现了诗人“刚健抗拒破坏挑战”和爱国主义精神。鲁迅认为这种精神,很少表现在中国固有的文学中。就是像《楚辞》,也是“多芳菲凄恻之言,而反抗挑战,则终篇未能见,感动后世,为力非强。”鲁迅一再强调介绍外国反抗者的文学,正是为了抗击“无为”的文学。鲁迅有着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对祖国的文化遗产从来不妄自菲簿。他强调介绍外国文学,只是反映了鲁迅要求提高文学的战斗性、反抗性的观点,并不意味着鲁迅对民族遗产的一概否定。这方面的思想,和鲁迅当时向西洋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的思想趋向有关,同时也和当时中国文人埋首古书,不求进取,深受古书毒害的现状有着密切关系。

    鲁迅特别重视作家理想、热情对创作的特殊意义。他这时期的作品,且不说像《摩罗诗力说》、《破恶声论》那些直抒自己革命志向的作品,就是有关自然科学方面的论文,也无不散发着他热爱民族,热爱祖国,追求民族独立自由的革命热情。比如鲁迅在《中国地质论》一文中先概述了中国地质之分布,接着勾画了满清政府和商人对帝国主义“摄服语韻”,不惜以领土主权奉送,以“博未来之圣主欢”的丑恶面目,同时描写了老百姓反抗帝国主义在祖国的土地上采掘矿藏的情景。鲁迅说:“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可容外族之研究,不容外族之探检;可容外族之赞叹,不容外族之觊觎者也。”这里强烈地表现了鲁迅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情感。在鲁迅当时写的其他一些介绍自然科学的论文中都渗透着这种思想热情。

    显然,在早期的鲁迅文化艺术思想中,革命浪漫主义,为鲁迅早期思想和创作的主要特色。

    1下列文字的表述与原文内容相吻合的一项是()

    A. 鲁迅认为文学是以形象的方式来揭示生活的,有着学说所不能替代的意义和作用,但缺少学说的分条缕析。

    B. 鲁迅认为世人对拜伦、雪莱等诗人身上反抗行为的不满,把他们归类为魔鬼,这是缺少民族自觉的愚昧表现。

    C. 鲁迅强调介绍外国文学,正是为了抗击中国的“无为”的文学,同时表达了他对民族遗产的否认态度

    D. 鲁迅认为中国是中国人的中国,不拒绝外族人的赞叹、学习,但决不允许外族人探检、研究和觊觎

    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鲁迅之所以翻译“科学小说”,正是因为把握了文学可以揭示生活的真理,容易被人接受,利于宣传思想的要旨。

    B. 鲁迅对《楚辞》的评议,反映了他对中国文学缺少战斗精祌的批评,流露出自己要冲破传统桎梏,实现文学战斗要求的思想。

    C. 鲁迅早期革命思想的形成一方面是对当下中国文人行为表现的不满,另一方面认为西方的思想经验更有利于救国救民。

    D. 鲁迅的《中国地质论》采用对比论证的手法,揭示了满清政府和商人卖国求荣的卑劣行为,表达了对老百姓觉醒反抗的肯定。

    3鲁迅早期文艺思想里的革命精神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写出剑阁地势易守难攻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在《登高》一诗中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煜在《虞美人》中以水喻愁的名句,将抽象的情感形象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廉颇与蔺相如最终和解,发誓同生死、共患难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庄子《逍遥游》里认为宋荣子能够分清自我与外界区别,辨清荣誉与耻辱界限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行路难》中比喻人生路上的艰难和仕途的阻塞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________

    (2)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_________________。”

    (3)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__________

    (4)瓦缝参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多于九土之城郭。

    (5)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__________________,列坐其次。

    (6)______________,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两朝开济老臣心。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归去来兮辞》中,表现过去之事已无可挽回,但未来仍有希望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滕王阁序》中描写山光水色。被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 《滕王阁序》中描写霞光万丈,水天一色的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 《 逍遥游》中,庄子认为,修养最高的人应该达到的境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陈情表》中”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李密孤单无依,缺少心灵的安慰。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传神地勾画出了英雄当年驰骋沙场,收拾河山的豪壮场景。

    (2)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

    (3)《诗经·氓》中女主人公有感于自身经历,奉劝天下痴情女子不要沉溺爱情的肺腑之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1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_______________。(曹操《短歌行》)

    (2)闻道有先后,_______________, 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3)别有幽愁暗恨生,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

    (4)六王毕, _______________,蜀山兀,阿房出。(杜牧《阿房宫赋》)

    (5)莫道不消魂,_______________, 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清平乐

    周晋

    图书一室,香暖垂帘密。花满翠壶熏研席,睡觉满窗晴日。

    手寒不了残棋,篝(注)香细勘唐碑。无酒无诗情绪,欲梅欲雪天时。

    (注)篝:即衣篝,薰衣服的香炉。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一句点明地点是放满图书的书斋,结尾一句则将环境从书斋推向大自然。

    B.“帘密”“手寒”暗示隆冬天寒,为词人只能白日安睡提供了环境依据。

    C.着一“细”字,让词人全神贯注、兴味盎然、怡然读书的闲情逸趣跃然纸上。

    D.本词无关重大主题,只是呈现一种艺术化的生活之美,给人以性灵的感染陶冶。

    2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道:“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请以这样的标准赏析这首词的“境界”。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居易与河南元稹相善,同年登制举,交情隆厚。稹自监察御史谪为江陵府士曹掾,翰林学士李绛、崔群上前面论稹无罪,居易累疏切谏曰:

    臣昨缘元稹左降,频已奏闻。臣内察事情,外听众议,元稹左降有不可。元稹守官正直,人所共知。自授御史已来,举奏不避权势,只如奏李佐公等事,多是朝廷亲情。人谁无私,因以挟恨,或假公议,将报私嫌,遂使诬谤之声,上闻天听。臣恐元稹左降已后,凡在位者,每欲举职,必先以稹为诫,无人肯为陛下当官守法,无人肯为陛下嫉恶绳愆。内外权贵亲党,纵有大过大罪者,必相容隐而已,陛下从此无由得知。

    昨元稹所追勘房式之事,心虽徇公,事稍过当。既从重罚,足以惩违,况经谢恩,旋又左降。虽引前事以为责辞然外议喧喧皆以为稹与中使刘士元争厅因此获罪至于争厅事理已具前状奏陈况闻士元蹋破驿门,夺将鞍马,仍索弓箭,吓辱朝官,承前已来,未有此事。今中官有罪,未闻处置;御史无过,却先贬官。远近闻知,实损圣德。臣恐从今已后,中官出使,纵暴益甚;朝官受辱,必不敢言。纵有被凌辱殴打者,亦以元稹为戒,但吞声而已。陛下从此无由得闻。

    臣又访闻元稹自去年已来,举奏严砺在东川日枉法,没入平人资产八十余家;又奏王沼违法给券,令监军押柩及家口入驿;又奏裴玢违敕征百姓草;又奏韩皋使军将封杖打杀县令。如此之事,前后甚多,属朝廷法行,悉有惩罚。计天下方镇,皆怒元稹守官。今贬为江陵判司,即是送与方镇,从此方便报怨,朝廷何由得知?臣伏闻德宗时有崔善贞者,告李锜必反,德宗不信,送与李锜,锜掘坑炽火,烧杀善贞。曾未数年,李锜果反,至今天下为之痛心。臣恐元稹贬官,方镇有过,无人敢言,陛下无由得知不法之事。

    假如朝廷误左降一御史,盖是小事,臣安敢烦渎圣听,至于再三!诚以所损者深,所关者大,以此思虑,敢不极言!

    疏入不报。

    (《旧唐书・列传第一百一十六》,有删改)

    1下列对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虽引前事以为责辞/然外议喧喧/皆以为稹与中使刘土元争厅/因此获罪/至于争厅事理/已具前状奏陈/

    B.虽引前事以为责辞然/外议喧喧/皆以为稹与中使刘土元争厅/因此获罪/至于争厅事理/已具前状奏陈/

    C.虽引前事以为责辞/然外议喧喧/皆以为稹与中使刘土元争厅/因此获罪/至于争厅/事理己具前状奏陈/

    D.虽引前事以为责辞然/外议喧喧皆以为稹/与中使刘士元争厅/因此获罪/至于争厅事理/已具前状奏陈/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制举:即制举科,唐代科举制度之一,简称制举或制科,由皇帝亲自诏试于殿廷,目的在于选拔各种特殊人才

    B.翰林学士:唐玄宗时,从文学侍从中选拔优秀人才充任翰林学士,专掌内命由皇帝直接发出的极端机密的文件。

    C.疏:封建时代臣下向君主陈述正事表达衷情的奏章,《谏太宗十思疏》就是魏徵于贞观十一年写给唐太宗的奏章

    D.德宗:唐朝第九位皇帝李适的庙号。庙号是中国古代君主在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常用“祖”或“宗”字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白居易、李绛、崔群三人与元稹交谊深厚,因此元稹从监察御史贬为江陵府士曹属吏后,他们在皇上面前辩说元无罪。

    B.宫中使臣刘士元踢破驿舍门,抢夺武将鞍马,恐吓悔辱朝廷命官,自前代以来从没有过这样的事,刘士元却没受到处置。

    C.白居易查访得知,元稹严于职守,上奏举报严砺、王绍、裴玢、韩皋等官员,此类触犯朝廷法规的官员,都受到了惩罚

    D.封建时代的官吏对皇帝上书或说话时自称为“臣”,本文二到四段是白居易给皇上的奏章,所以白居易都用“臣”称呼自己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授御史已来,举奏不避权势,只如奏李佐公等事,多是朝廷亲情

    (2)今贬为江陵判司,即是送与方镇,从此方便报怨,朝廷何由得知?

    5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元稹左降有不可”的原因。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世界女排锦标赛已结束最后的争夺,塞尔维亚获得冠军,意大利收获亚军,中国队取得第三名。在此前的一场半决赛中,中国女排经过五局苦战,以2:3惜败意大利,无缘决赛。有人说,意大利队是中国队的劲敌,如果中国队采用不违反规则的规避战略,在六强赛中故意输给荷兰队,以小组第二的成绩进入半决赛,就可以避开意大利队,很有可能进入决赛。也有人说,中国女排放弃精心算计,把每一场比赛都当硬仗来打,这种守诚精神才是真正的体育精神。

    对于“规避”和“守诚”,你有怎样的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