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画线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②、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A.两个“其”相同,两个“于”也相同
B.两个“其”相同,两个“于”不同
C.两个“其”不同,两个“于”相同
D.两个“其”不同,两个“于”也不同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
A.范增数目项王 B.吾得兄事之
C.既东封郑 D.箕踞以骂曰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艺术品总是具有两面性: 。艺术总是既是永恒的,又是有着时间性的,并且前者依附于后者。长久的艺术魅力依存于当时所发生的艺术事件之中。
①但是,艺术品还有它更重要的一面,即时间性
②并成为对以后的艺术创作和欣赏起作用的范本
③我们欣赏《诗经》之美,欣赏任何一件古代作品时,都不能超越时代
④而总是将作品放在它所属的时代去“遥想当年”“设身处地”
⑤一面是它的永恒性,艺术具有永恒价值,可以为人们长久地欣赏
⑥艺术品总是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和地点创作出来的。
A. ①④③⑤②⑥ B. ⑤②①⑥③④ C. ⑤①③④⑥② D. ③②④①⑥⑤
4、下列文学常识的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
A.《寡人之于国也》——孟子——战国
B.《游褒禅山记》——王安石——宋代
C.《窦娥冤》——关汉卿——元代
D.《再别康桥》——戴望舒——现代
5、下列选项中,全都含有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①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②敢以烦执事
B.①乃为装遣荆轲 ②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C.①今行而无信 ②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D.①而伤长者之意 ②以其无礼于晋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新修滕王阁记
韩愈
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及得三王所为序、赋、记①等,壮其文辞,益欲往一观而读之,以忘吾忧。系官于朝,愿莫之遂。十四年,以言事斥守揭阳②,便道取疾以至海上,又不得过南昌而观所谓滕王阁者。其冬,以天子进大号③,加恩区内,移刺袁州。
袁于南昌为属邑,私喜幸自语,以为当得躬诣大府,受约束于下执事,及其无事且还,傥得一至其处,窃寄目偿所愿焉。至州之七月,诏以中书舍人太原王公④为御史中丞,观察江南西道;洪、江、饶、虔、吉、信、抚、袁悉属治所。八州之人,前所不便及所愿欲而不得者,公至之日,皆罢行之。大者驿闻,小者立变。吾虽欲出意见,论利害,听命于幕下,而吾州乃无一事可假而行者,又安得舍己所事以勤馆人?则滕王阁又无因而至焉矣!
其岁九月,人吏浃和⑤,公与监军使燕于此阁,文武宾士皆与在席。酒半,合辞言曰:“此屋不修,且坏。前公为从事于此邦,适理新之,公所为文,实书在壁;今三十年而公来为邦伯,适及期月,公又来燕于此,公乌得无情哉?”公应曰:“诺。”于是栋楹梁桷板槛之腐黑挠折者,盖瓦级砖之破缺者,赤白之漫漶⑥不鲜者,治之则已;无侈前人,无废后观。
工既讫功,公以众饮,而以书命愈曰:“子其为我记之!”愈既以未得造观为叹窃喜载名其上词列三王之次有荣耀焉乃不辞而承公命。其江山之好,登望之乐,虽老矣,如获从公游,尚能为公赋之。
元和十五年十月某日,袁州刺史韩愈记。
(有删改)
[注释]:①三王所为序、赋、记:王勃作《滕王阁序》,王绪作《滕王阁赋》,王仲舒作《滕王阁记》。后两作已失传。②以言事斥守揭阳:元和十四年(819年)五月,唐宪宗自凤翔迎佛骨至京师,韩愈上《论佛骨表》,竭力劝阻此事,由此触怒宪宗,贬潮州刺史。揭阳:地名,属广东潮州。③大号:年号。④太原王公:即王仲舒。⑤浃和:融洽、和谐。⑥漫漶:模糊不可辨别。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愈既以未得造观为叹/窃喜载名其上/词列三王之次/有荣耀焉/乃不辞而承公命
B.愈既以未得造观为叹/窃喜载名其上/词列三王之次/有荣耀焉乃/不辞而承公命
C.愈既以未得/造观为叹窃喜载名其上/词列三王之次/有荣耀焉/乃不辞而承公命
D.愈既以未得/造观为叹窃喜载名其上/词列三王之次/有荣耀焉乃/不辞而承公命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滕王阁与黄鹤楼、岳阳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因唐朝滕王李元婴始建而得名。
B.御史中丞,是唐代监察部门御史台的最高长官,负责纠察、弹劾官员,肃正纲纪。
C.治所,古代指地方政府驻地,包括省治、府治、州治等,文中借指所管辖的地方。
D.邦伯,即州牧,古代用以称一方诸侯之长,后多泛称地方长官。李密《陈情表》中“二州牧伯”的“牧伯”也是指地方长官。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滕王阁闻名遐迩,作者从年少时就知道它是江南第一的名胜景观。
B.王仲舒任南昌地方长官后,曾经撰文呼吁关注滕王阁的修缮问题。
C.王仲舒修缮滕王阁基本上没有劳民伤财,作者对他的务实精神持肯定态度。
D.文章在写法上没有正面描写滕王阁及其四周景物,而是以情取胜。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2)工既讫功,公以众饮,而以书命愈曰:“子其为我记之!”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在《观沧海》中“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海水荡漾,峰峦矗立的壮观景象。
(2)《诗经•氓》中女子感慨阔水有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这不禁让人联想到男子的荒唐、没有准则。
(3)《论语》中的“_______,_______”,常用来表达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应采取的正确态度。
(4)陶渊明《饮酒(其五)》中与庄子的“得鱼而忘筌,得意而忘言”有相同意趣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
(5)《鱼我所欲也》中强调做人要坚持原则,面对高位厚禄等物质诱惑不能违背礼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直抒胸臆,表达人生短暂,寄情江月,凭吊古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辛弃疾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运用细节和动作描写,表达内心报国无门的强烈愤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表达像孙权一样的英雄人物,在历史舞台终将随着岁月的风雨流逝而不复存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江花月夜》中写出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表明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清照的《一剪梅》中,由己及彼,体现两人心心相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作者性格(或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雨霖铃》中的“_______,______”这两句写临别之际,一对恋人泪眼朦胧,有干言万语要倾诉叮嘱,因为气结声阻,却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以酒祭奠江月的豪举,来抒发人生似梦、壮志难酬的感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3)辛弃疾的《水遇乐•京口北国亭怀古》一词中写作者站在北固亭上瞭望历经战乱的扬州,感慨当地人民苟且偷安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
11、(1)女娲炼石补天处,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凭箜篌引》
(2)_____________________,青眼聊因美酒横。《登快阁》
(3)出师一表真名世,_____________________。《书愤》
(4)_____________________,深巷明朝卖杏花。《临安春雨初霁》
(5)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___________。《苏幕遮(燎沉香)》
(6)玉鉴琼田三万顷,_____________________。《念奴娇·过洞庭》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毕竟东流去。《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8)蓦然回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青玉案·元夕》
(9)未必人间无好汉,_____________________。《贺新郎(国脉微如缕)》
(10)______________________,全仗你抬声价。《朝天子·咏喇叭》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改变自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苏轼在《赤壁赋》中借客人之口来感慨生命的短暂,羡慕江水长流不息的语句是“______,______。”
(3)《登高》中,道出郁积杜甫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早梅
唐 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见梅
宋 何应龙
云绕前冈水绕村,忽惊空谷有佳人。天寒日暮吹香去,尽是冰霜不是春。
【1】下列对诗歌句意理解与表现手法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诗首句,“一树”形容花开之密;“寒梅”指花开之早;“白玉条”写出梅花洁白娇美的姿韵。描写梅花外貌形神兼备,令人陶醉。
B.张诗第二句,从生长环境的角度,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早梅以不竞逐尘世、无哗众取宠之心的高尚品格,使诗歌的意境显得开阔。
C.张诗末二句,抒发了诗人初见桥边早梅的感受。末句采用虚笔,并照应了首句“白玉条”,是诗人把寒梅疑做是经冬而未消的白雪。
D.何诗第二句,“佳人”借喻梅花,“空谷”写环境的空旷寂寥,梅花生长于此,犹如空谷佳人,风神毕现,引发了读者的无限遐想。
【2】两诗都以“梅花”为对象,但描写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寄托的情感也不相同,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萧燧字照邻,临江军人。燧生而颖异,幼能属文。绍兴十八年,擢进士高第。授平江府观察推官。时秦桧当国,其亲党密告燧,秋试必主文①漕台,燧诘其故,曰:“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至则员溢,就院易一员往漕闱,秦熺果中前列。秩满,当为学官,避桧,调静江府察推而归。燧未第时,梦神人示以文书,记其一联云:“如火烈烈,玉石俱焚;在冬青青,松柏不改。”已而果符前事。未几,丁忧。三十二年,授靖州教授。孝宗初,除诸王宫大小学教授。轮对,论“官当择人,不当为人择官。”上喜,制《用人论》赐大臣。淳熙二年累迁至国子司业兼权起居舍人进起居郎先是察官阙朝论多属燧,以未历县遂除左司谏时宦官甘昪之客胡与可、都承旨王抃之族叔秬皆持节于外,有所依凭,无善状,燧皆奏罢之。时复议进取,上以问燧,对曰:“今贤否杂糅,风俗浇浮,兵未强,财未裕,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若恃小康,萌骄心,非臣所知。”上曰:“忠言也。”因劝上正纪纲,容直言;亲君子,远小人;近习有劳可赏以禄,不可假以权。上皆嘉纳。出知严州。产地狭财匮,始至,官镪②.不满三千,燧俭以足用。二年之间,以其羡补积逋,诸邑皆宽。上方靳职名,非功不予,诏燧治郡有劳,除敷文阁待制,移知婺州。父老遮道,几不得行,送出境者以千数。婺与严邻,人熟知条教,不劳而治。岁旱。浙西常平司请移粟于产,燧谓:“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治坐视?” 为请诸朝,发太仓米振之。八年,召还,言:“江、浙再岁水旱,愿下诏求言,仍令诸司通融郡县财赋,毋但督迫。”十年,上言广西诸郡民身丁钱之弊。事多施行。庆典霈泽。丁钱减半,亦自燧发之。绍熙四年卒,年七十七。
(节选自《宋史•萧燧传》)
[注]①主文:主持考试。 ②镪:成串的钱。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淳熙二年/累迁至国子司业/兼权起居舍人/进起居郎/先是/察官阙/朝论多属燧/以未历县/遂除左司谏/
B.淳熙二年/累迁至国子司业兼权起居舍人/进起居郎/先是/察官阙/朝论多属燧/以未历县/遂除左司谏/
C.淳熙二年/累迁至国子司业兼权起居舍人/进起居郎/先是/察官阙/朝论多/属燧/以未历县/遂除左司谏/
D.淳熙二年/累迁至国子司业/兼权起居舍人/进起居郎/先是察官阙/朝论多/属燧/以未历县/遂除左司谏/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指古代科举会试及第者之称,按成绩高低分为三等。
B.“秩满”指官员任期结束,地方官员一任三年,任期满要离开。
C.“丁忧”指遭逢父母的丧事, 官员父母去世,官员须停职守丧。
D.“教授”指古时设在地方官学中的学官,与现代“教授”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燧刚直敢言,所奏切中时弊。皇上向他征询意见,他乘便讽劝皇上亲近君子疏远小人,亲信有功可赏赐财物却不可赋予权力,得到皇上赞许采纳。
B.萧燧政绩卓著,受到皇上嘉勉。严州面积狭小财物匮乏,他勤俭理政,以盈余填补拖欠,各地都感到宽松;皇上升迁萧燧的职位,调他去治理婺州。
C.萧燧回到朝廷,仍关注各地大事。淳熙年间,江浙两年水涝,他奏请下诏诸司协助解决,又奏言广西百姓深受身丁钱之害,建议大多得以施行。
D.萧燧天分很高,为官不畏权贵。他自幼能文,进士及第后进入仕途;其时秦桧当权,他的亲党密告萧燧,要他主持秋试录用其子秦熺,遭到萧燧的拒绝。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贤否杂糅,风俗浇浮,兵未强,财未裕,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
(2)燧谓:“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治坐视?”
15、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据“小林漫画”作品改编)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文体自选(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