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绵阳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有关小说知识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凡有情节、有头有尾的皆称为故事。精彩的故事源于精彩的情节,情节是故事的核心,它在整体上决定了故事的走向和发展。

    B.细节也是情节,是情节的一个小部分,它从属于情节,为情节服务,它虽然细小,却有极强的表现力,对整个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塑造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C.不同的情节有不同的运行轨迹和方式;而大致相同的情节,即使在不同的小说和不同的作家笔下,也有相同的轨迹和展开方式。

    D.情节走到一定程度,郁积的矛盾就会选择一个合适的时机爆发。《清兵卫与葫芦》的情节在危机爆发之后,设计了两个主要事件:一是他的葫芦最后被古董商高价收购;二是清兵卫现在的爱好。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宫中促织之戏   尚:崇尚,喜好

    B.常供   责:负责

    C.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   爽:差失、不合

    D.急逐之   趁:追逐

  •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此世所以不传也 B.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

    C.自以为得其实 D.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

  • 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初唐后期,随着“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登上诗坛,唐诗突破了宫廷诗风的格局,体现了诗歌情思浓郁,气势壮大的特点。

    B.经过初唐诗人的开拓创新,唐诗迎来了它的全盛时代。豪放飘逸的李白诗,沉郁顿挫的杜甫诗,形成了唐诗的巅峰。

    C.在盛唐诗坛上,李白无疑是最为耀眼的巨星。杜甫称赞他“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他自己却爱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D.韩愈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杜甫一生坎坷,却忧国忧民,他的诗歌记录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仁爱和忧患情感,因而被称为“诗史”。

  • 5、下列选项句子中“素”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   白色的生绢

    B.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白色的

    C.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素食,和荤相对

    D.素善留侯张良   向来,一向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俊姑娘

    贾大山

    梦庄人不欺生,对我们下乡“知青”无处不好。

    玲玲那年虚岁十九,那年秋天,一进村,她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村里的姑娘媳妇们,纷纷走近她,拉她的手,摸她的辫梢,看她胸前的“光荣花”。

    村里的老人们夸她:“她不光脸蛋儿俊,眉眼儿俊,手指甲尖儿上都透着一股俊气。”

    可是,过了不久,她便得了一个外号:“小白鞋”——平时,她总爱穿一双白力士鞋。

    听到这个外号,她哭了一次。

    又过了不久,她又得了一个外号:“水蛇腰”——她走路时,腰身总是微微地扭动着。

    听到这个外号,她又哭了一次。

    后来,又叫她“多米索”——休息时,她不“恋群”,总爱拿个歌片儿,哼着学识谱。

    春天队里评工时,那些年龄和她相仿的姑娘们,有的评了八分,有的评了七分,她呢,六分半!

    她又哭了,哭得很悲痛。我决定去找队长反映意见。

    “队长,玲玲的工分,是不是评得太低了?”

    “不低!”队长说,“评工是凭劳动,不是凭模样儿。”

    于是,玲玲又多了一个外号:“六分半”。

    玲玲到底是个孩子,事情过去,也就忘了,该干什么干什么。我们上工,她也上工;我们写了入团申请书,她也写了入团申请书。但是我们被批了,唯独没有她!

    我立刻去找团支书打听落实,她脸色一沉,说:

    “入团是凭表现,不是凭模样儿。”

    “她净写信!”一个黄头发姑娘说,“上月,我给她统计了一下,她一共寄了四封信!一个姑娘家,给谁写信呀?”

    “还爱打电话!”一个胖胖的、脸上有雀斑的姑娘说,“最近,她往大队办公室跑了三趟,打了三个电话!一个姑娘家,给谁打电话呀?”

    “她还有更严重的问题!”一个长得很白净的姑娘说。

    “什么问题?”我问。

    “你等着!”白净姑娘跳下炕,冒着雨走了。不一会儿,拿来一件东西,猛地放到桌上:

    “你看,劳动人民谁吃这个?”

    我一看,是一个水果罐头瓶子,空的。

    新团员公布了。这一回,她没有哭。不但没有哭,反而拿起一个歌片儿,放声地唱起来了。我想和她谈谈心,她说不用了,我已经锻炼出来了。

    玲玲变得高傲了,冷淡疏远一切人;她变得懒惰了,三天两头旷工。她故意打扮得十分妖艳,呵呵地笑着、唱着,到沙岗上采野花,在田野里扑蝴蝶,尽情地放荡着自己。

    她不只变得高傲了、懒惰了,而且变得很任性。那年秋天,大队决定拆掉村里那座关帝庙,让我们参加两天义务劳动。她听说了,梳洗打扮了一番,非要回城不可。我苦苦劝告,她才答应参加这次集体活动。

    谁知,拆庙时,西山墙突然倒塌了,烟尘散去,玲玲不见了。找了半天,在一堆坯块瓦砾下面,看见一条辫子,一张惨白的、流血的脸。

    她的伤势很重,尤其是左腿。医生说,这种骨折很难医治,弄不好,要变拐。

    梦庄的空气凝固了。

    沉默了几天,才听到人们的叹息声、埋怨声:

    “唉,多好一个姑娘呀,拐了!”

    “拆庙,拆庙,那庙拆得么?”

    队长、指导员、团支书和姑娘们到医院看望了玲玲。还买了几个水果罐头。

    年终的一天晚上,队里评选“五好社员”时,黄头发姑娘率先发言:

    “我提一个——玲玲!”

    “同意!”“赞成!”大家一齐附和着。我忍不住说:“我不同意!”

    “你不同意谈谈理由!”人们一齐望着我,似乎对我很不满意。

    我说,她有三个外号啊!

    “扯淡!”一个小伙子,正颜正色地说,“人家爱穿白鞋,碍你什么?穿白鞋卫生!”

    “就是,就是。”人们说,“至于走路爱扭腰……”

    “人家扭得好看!”胖胖的、脸上有些雀斑的姑娘说,“叫我扭,我还扭不成哩!”

    “就是,就是。”人们又说,“至于爱唱‘多米索’……”

    “那不是毛病,而是才能!”白净姑娘很激动,站起来说,“整个梦庄,谁会识谱呀?”

    我又说:“爱写信。”话音刚落,立刻遭到姑娘们的攻击:

    “爱写信也算毛病?”

    姑娘们尖着嗓子,一齐冲我嚷起来,黄头发姑娘嚷得最欢。争论了一会儿,队长站起来说:

    “今年的‘五好社员’,玲玲算一个,同意不?”

    “同意!”大家齐声说。

    “同意的举手!”

    正要表决,“等等。”一个黑胡子老头站起来说,“玲玲还没出院,她,肯定得变拐么?”

    “得变拐,医生说的。”几个姑娘说。

    突然,一个白胡子老头,从灯影里站起来了。他紧眯着眼睛,几乎把每一个人都看了一遍,才说:

    “那么,她要拐不了呢?”

    人们肃然地望着他,静默了十几秒钟,一齐举起手来。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善用白描手法,不对“俊姑娘”的外貌做正面描写,而是通过对他人行为态度的描写从侧面烘托出一个阳光、纯洁、善良的美丽少女形象。

    B.黑、白胡子老头对俊姑娘要变拐提出质疑,生动形象地写出老人对俊姑娘不幸遭遇缺乏同情,小说对他俩虽着墨不多,但却淋漓尽致地鞭挞了农村传统文化中的积弊。

    C.小说以事件为线索,突出人物的活动,并善于根据细节描写,把前后事件串联起来,做到事出有因,因必有果,前后呼应。

    D.小说以“俊姑娘”为标题,将视角聚焦在特定时代的农村,以平静淡泊的叙事笔调描写当时中国农村的缩影,揭示剖析了当时农民群众的内心世界和人际人伦生活百态。

    2请分析小说中“我”的作用。

    3小说中人们对俊姑娘由喜欢到嫌恶再到宽容的态度变化,有其深刻的原因,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观沧海》 中诗人以奇特的想象,表现大海博大无比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屈原《离骚》中表明自己因为德行美好而遭到小人诽谤的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在《登高》中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 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二十四桥仍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姜夔《扬州慢》)

    (2)_______________,便胜却人间无数。(秦观《鹊桥仙》)

    (3)_______________,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4)父母在,不远游,______________《论语·里仁》

    (5)《李凭箜篌引》中描写音乐震撼力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维《使至塞上》中以物自况,叙事写景,体现了诗人飘零之感、去国怀乡的孤寂伤感之情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在《赤壁赋》融情景理于一炉,生发“人生短暂,人类渺小”的慨叹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刘裕北伐时“________”的英雄气概和刘义隆仓促北伐“_____________”构成鲜明的对比。

  • 10、(1)《李凭箜篌引》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成天伐桂、劳累不堪的吴刚,任凭深夜的露水不停地洒落在身上的玉兔,这些饱含思想感情的优美形象,深深印在读者心中。

    (2)《临安春雨初霁》中,点出“诗眼”,描绘了一幅明艳生动的春光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念奴娇·过洞庭》中,词人借明亮的月光和灿烂的银河,说自己“表里俱澄澈”的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青玉案·元夕》中,词人在上片写出了夜晚人们满城狂欢的景象,“______________”一句从听觉角度写出乐音四处回荡的热闹,“______________”一句则从视觉角度来写人们彻夜狂欢之景。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时的军容之盛。

    (2)白居易《琵琶行》中表现乐曲激越雄壮特点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蜀道难》中描写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中阐述儒家对人与道的基本看法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3)《论语》中强调学习要有谦虚求实的态度的三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孔子用车比喻诚信的重要性的三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孔子在谈论学习中举一反三重要性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阿房宫赋》用比喻描写依山而筑的楼阁屈曲回旋的三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浣溪沙·和无咎韵

    陆游

    懒向沙头醉玉瓶,唤君同赏小窗明。夕阳吹角最关情。忙日苦多闲日少,新愁常续旧愁生。客中无伴怕君行。

    (注)和无咎韵:韩元吉,字无咎,南宋许昌人,与陆游关系甚好,多有唱和。陆游通判镇江时,韩无咎从江西来镇江探母,陆游与其交游两月。《浣溪沙》作于韩无咎即将离开

    A.“和无咎韵”表明这首词是陆游与韩无咎的彼此唱和之作,写于韩无咎即将离别之际。

    B.“懒”字写出了韩无咎临别之际慵懒伤感的精神状态,他懒得去沙洲边与作者一同饮酒。

    C.“夕阳吹角”营造了一种凄凉的氛围,“最关情”表明吹起的角声勾起了离别的伤感情绪。

    D.这首词上片表现了作者与韩无咎真挚的友情,下片写客中送客,表现了作者的孤寂心绪。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公孙丑问曰):“敢问夫子恶乎长?”

    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注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孟子•公孙丑上》)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

    B.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

    C.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

    D.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敢问夫子恶乎长。夫子:对老师的尊称,这里指孟子。

    B.集义所生者。是:表判断的动词。

    C.宋人有其苗之不长。闵:通“悯”,担心,忧虑。

    D.苗者也。揠:拔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告诉公孙丑,所谓浩然正气,是最伟大、最刚劲的,如果用正义去培养而不伤害它的话,它就会充塞于天地之间,无所不在。

    B.从文中可看出,孟子认为,君子的人格精神和人格力量,只能来源于自身的正气,也就是“浩然之气”,它要靠自身的正直去培养,把它与“义”和“道”结合起来,在长期的修养中获得,而不能一蹴而就。

    C.孟子对于所养之“气”是什么性质的东西,他自己也认为难以用言语表达清楚,所以当公孙丑问起时,他回答说:“难言也。”但他还是浩然之气作了一番具体的描述。

    D.孟子用“揠苗助长”的寓言,形象地说明了“助长”对“知言”的危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

    (2)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杨振宁曾问邓稼先,搞“两弹”得到多少奖金?邓稼先伸出两根手指,杨振宁猜:20万?2万?邓稼先说,20元。原子弹10元,氢弹10元。他认为:这个事情能搞成,这辈子就是有价值的。选择决定人生,价值观决定选择。心中有比自我“更大的东西”,生命就有了不一样的意义,人生就有了不一样的价值。

    有心理学家认为,人在生理、安全、社会归属、尊重、自我实现这5个层次的需求之外,还应有“第六需求”——自我超越。“第五需求”给了人生奋斗动力,但以此为人生终极目标会助长自我中心倾向。欲神圣而宁静,我们需要比自我“更大的东西”。

    以上两则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