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喀什地区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不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其子,择师而教之

    B.燕赵之君,有远略           至丹以荆卿为计,速祸焉

    C.吾点也                    赢而不助五国也

    D.暴秦之欲无                夫晋,何之有

  • 2、下列句子用语得体的一项是( )

    A.日前丢失支票,蒙您及时送回,感激不尽。明天我将于百忙中专程前来致谢,请您在家恭候。

    B.学生会经过调查研究,写出了《我校食堂服务质量调查报告》,文中提出了改进意见,并且责成学校领导研究落实。

    C.听说贵公司在经营方面存在困难,你们如需要指点的话,我们将不吝赐教。

    D.奉上拙著一本,鄙人才疏识浅,书中谬误甚多,特此敬请斧正。

  • 3、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央政府将致力于“让人民生活得更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

    B.抓住学习的四个环节(预习、听讲、复习、作业),是提高学习成绩的有效途径。

    C.谈到怎样教育青少年一代?如何适应时代的要求?这位教育家有深刻而独到的见解。

    D.为丰富学生的生活、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能力,下学期,学校将开设《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市场营销》《演讲与口才》三门课程。

  •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句是(   )

    A.很白很亮的一堆洋钱!而且是他的——现在不见了!说是算被儿子拿去了罢,总还是忽忽不乐;说自己是虫豸罢,也还是忽忽不乐;他这回才有些感到失败的苦痛了。

    B.“留住济南”图片展深深吸引了观众。那小巷,那泉水,那绿草青苔,已经成了难以寻觅的影子——真可谓“梦忆深深深几许,一街巷总关情”。

    C.肖邦的19首夜曲为什么能牵动你的心,勾住你的魂?就是因为这位多愁善感的钢琴诗人用旋律和音响造出了“甜美的忧郁”这种诗境。

    D.多年之后,鲁迅还非常沉痛地说:“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呐喊>自序》)

  • 5、下列每组句子中对加点字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乎高哉   危:危险

    开国何茫然   茫然:模糊难知的样子

    B.仰胁息   参、井:均为星宿名,相传分别为蜀、秦二国的分野

    青泥何盘盘   盘盘:形容山路曲折盘旋

    C.使人听此朱颜   调:使……凋谢,这里指脸色由红润变成铁青

    不与秦通人烟   塞:阻塞

    D.以手抚膺坐长叹   抚膺:抚摸着双腿

    连峰天不盈尺   去:距离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我们应当怎样传播经典文化?

    王呈伟

    ①文化经典之于国人不仅象征了传统文化中的泰山北斗,更是民族一脉传承智慧的皇皇巨章;在老百姓眼里,那是读书人才能触摸到的高度,而自己无缘进学,只能算作殿堂外的旅人或侍从。从这个意义上说,于丹的“说论语”使文化经典的阅读贴近了大众的生活,应该是文化普及中一次有价值的实践。

    ②其实历朝历代注《论语》,释儒学的学者可谓太多,不过他们所秉持的观点和解读的角度都是从对百姓的思想教化入手,以此来维护社会规范秩序。文化经典的传承不可避免地带上了宣扬统治者观点的浓重色彩,成为特权意识或统治观念的载体。当学者们蘸着时代的流行色去润色原著的底色时,文化经典的意蕴就自然而然地打上了那个时代的思想烙印,就传播文化经典而言,摆在我们面前的依然是选择什么的问题,是继承有汉以来的儒学,还是两宋之后的理学?抑或是上溯到先秦的儒家?

    ③不管怎么说,今天的学者把历史的真实和版本的故事嫁接起来,运用现代高度发达的资讯传媒,让视听大众走近了传统文化的艺术殿堂。百家研读,百花齐放,有的结出些老百姓能吃的瓜果,有的只开些花儿让百姓看,有的只长刺;批评家们像蜜蜂飞旋在花丛中,忙着采蜜,传粉,当然也有只会嗡嗡地叫来吸引人们视线的,春光乍现一片喧闹而繁忙的景象。不过学院派的学者大多坚守自己的学问准则,   研究一辈子悟得其中一小部分,  只把这点心得变成大学课堂的讲义,不和老百姓搭界。因此如何把本民族的文化经典传播到老百姓可以拿来引用的层面,应该是这个时代的学人必须作答的问题。

    ④横向比较一下其他民族的经典文化传播会给我们一些启示。他们的经典特别注重把道理的深意融化成生活的小事,而事情的发生发展都尽量接近大众的生活,让百姓在做的过程中不断感悟经典中蕴涵的道理。“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传播的内容应当是重叙事而非强化理论的,重感悟而非强调灌输的,重生活而非学术表达的,重朴素而非刻意诗化的,重远播而非画地为牢的。而我们因为历史的厚重则使文化越来越深重,如此下去恐怕民族飞翔的翅膀就有承载不动的那一天,使民族文化经典终会沉寂成书馆的摆设。当文化滤去了历史的沧桑和传承的沉重,体现出一种平民思想和民主意识,传统文化的传播才能有一个新的开始。

    ⑤目前,电视上读经典已成为一种现象,一种视听大众避不开的文化话题。那种生动而非刻板的,生活而非学术的,平民而非精英的,普及而非个体的讲述方式,终使文化经典成为普通大众生活中“歌其食”、“劳其事”。其实大众的需求就是讲者把藏在书阁中的藏品以一种趣味性而非陈列式的方式展现给读者。

    ⑥话说回来,目前的文化传播还只停留在热烈地回味民族文化经典的层面,要激发出人们关注现实的勇气和睁眼看世界的智慧,把解决现实问题当成自己的责任和目标,还须中国的知识分子具有普世教育家的情怀和本色。

    1“殿堂外的旅人或侍从”是指  

    2文章②③段分别从文化经典传播的____________两个角度提出其存在的社会问题。

    3联系上下文,填入第③段空格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即使 也

    B.因为 所以

    C.如果 就

    D.虽然 却

    4“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在文中的意思是  

    5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第①中作者对于于丹传播文化经典《论语》这一现象,从文化普及层面上给予了恰当而中肯的评价。

    B.为维护社会规范秩序,历朝历代的儒学学者所秉持的观点和解读角度都是从对百姓的思想教化入手的。

    C.第③中作者把批评家比作蜜蜂,是为了表达对那些批评家勤奋于文化经典传播的崇敬与肯定。

    D.“歌其食”、“劳其事”原指《诗经》内容,在文中则表达作者希望文化经典能贴近普通人日常生活的愿望。

    6从全文看,作者认为中国的知识分子在传播文化经典的过程中应做哪些改进?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青海长云暗雪山,______________。(王昌龄《从军行》)

    (2)______________,晋代衣冠成古丘。(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3)________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4)______________,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韩愈《师说》)

    (5)______________,溪头卧剥莲蓬。(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6)伐竹取道,下见小潭,______________。(柳宗元《小石潭记》)

    (7)吾生也有涯,______________。(《庄子养生主》)

    (8)香稻啄馀鹦鹉粒,______________。(杜甫《秋兴》)

  • 8、默写诗句。

    (1)女娲炼石补天处,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3)_____________,于我如浮云。

    (4)_____________;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5)博学之,_____________,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秋兴〉八首·其一》以景结情,抒发客子羁旅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

    (2)《琵琶行》中既交待送别时间、地点又蕴含离别之意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  ”。

    (3)《劝学》中阐明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 ”。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行路难》中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对动作的细节刻画,形象地揭示了作者内心的苦闷抑郁。

    (2)《鱼我所欲也》中,作者说人人都有向善之心,而只有贤者能做到坚持不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日:“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述而》)

    (2)大学之道,在明明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学》)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英雄业绩的流风余韵已荡然无存,自己希望像英雄那样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难以实现的惆怅。

  •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写女子回忆小时候与氓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我们要感叹才华被弃如沧海遗珠,追求向往终归缥缈虚幻,可以用李商隐《锦瑟》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

    (3)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用“_____________” 形容月光照耀下的水波,再用“__________”来描摹无风时水中的月影。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夜坐念东征将士

    陆 深

    长河乘夜渡貔貅①,兵气如云拥上游。

    大将能挥白羽扇,君王不爱紫貂裘。

    十二关山齐故国,百年疆域汉神州。

    不眠霜月闻刁斗,自启茅堂望斗牛。

    注释:貔貅:pí xiū,汉族民间神话传说的一种凶猛的瑞兽;比喻勇猛的战士、骁勇的部队。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诗歌起句不凡,用貔貅形容骁勇善的战前线战士,他们长河夜渡,不畏艰险,直接描写了战斗场面的激烈。

    B. 挥白羽扇,写大将手挥羽扇,让人想起羽扇纶巾的周瑜,暗喻诗人文武双全,指挥若定。

    C. 诗歌第四句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以紫貂裘代指皇帝对将士们的赏赐,表明朝廷对战事的重视。

    D. 诗歌末两句中选取两个细节闻刁斗、望斗牛,由想象转入现实,表现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悲愤。

    2诗中表达的思想情感与范仲淹《渔家傲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思想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原诗词进行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归去来兮辞》,完成下面小题。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巳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1】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径           就:即便

    B.将有事于西       畴:田地

    C.万物之得时       善:羡慕

    D.或孤舟           棹:划桨

    【2】对下面两组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①悦亲戚情话          胡为乎遑遑欲何

    ②门虽设常关          鸟倦飞知还

    A.两个“之”字相同,两个“而”字不同。

    B.两个“之”字不同,两个“而”字相同。

    C.两个“之”字相同,两个“而”字也相同。

    D.两个“之”字不同,两个“而”字也不同。

    【3】对下面句子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①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②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A.①向出征的士兵打听前面的路程,恨天亮得太慢。②富贵并不是我的意愿,到达皇帝居住的地方是没有希望的。

    B.①向出征的士兵打听前面的路程,恨天亮得太慢。②富贵并不是我的意愿,修仙成神是没有希望的。

    C.①向行人打听前面的路程,恨天亮得太慢。②富贵并不是我的意愿,修仙成神是没有希望的。

    D.①向行人打听前面的路程,恨天亮得太慢。②富贵并不是我的意愿,到达皇帝居住的地方是没有希望的。

    【4】下列属于“以心为形役”的一项是(  

    A.苏秦“屈首受书”,一心通过读书来获声望、取尊荣。

    B.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C.孟浩然隐居不仕,醉心田园,终日以诗酒为乐。

    D.司马光“衣取蔽寒,食取充腹”;绝不“矫俗干名”。

    【5】本文多处情托于物,情寓于景。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两句,表现了大自然中万物悠闲自在、无拘无束的真实生命状态。作者以这样的景象表现归隐田园所追求的生活理想。又如,“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作者以这样的景象表现归隐田园的快乐之情。

    【6】周敦颐《爱莲说》中说“________________”,当是从本篇“松菊犹存”及《饮酒》中“采菊东篱下”这些地方而来。从根本上说,还是因为周敦颐看到了陶渊明的归隐不仕,与菊花在深秋之际的傲霜而开有相似之处,所以他说“予谓菊,__________。”这是把陶渊明与菊花等同起来了。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请描述下面的漫画,并指出漫画主旨,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