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对一个新病毒的认识和研究都会经历一个过程。病毒一开始可能在局部范围内暴发,不构成全球威胁。 ① 构成全球威胁,人们 ② 开始关注和重视它,投入人力和物力研究。美国没有埃博拉病例发生, ③ 就没有关注这个病毒, ④ 只是在小范围的几个实验室进行研究。美国将感染病毒的医生接回国内,等于将活病毒主动带回国。 ⑤ 敢这么做, ⑥ 现在虽然没有治疗和预防方法,但是人类已经掌握了埃博拉病毒的传播途径和控制方法。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A | 只有 | 才 | 可能 | 或者 | 之所以 | 是因为 |
B | 如果 | 就 | 可能 | 仅仅 | 既然 | 就是说 |
C | 如果 | 就 | 也 | 或者 | 既然 | 就是说 |
D | 只有 | 才 | 也 | 仅仅 | 之所以 | 是因为 |
A. A B. B C. C D. D
2、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历史的魅力就在于相互间的认同和归属。有时会忽然明白,岁月里需要 的奉献,成长中要有 的斗志,更需要从岁月里长出来的热爱。历史并不遥远,“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当下的种种,你我都无法真正 。用热爱,用责任,回望过往的美丽,创造当代的辉煌,成为未来的历史。
A.承前启后 初出茅庐 缺位
B.承前启后 初生之犊 缺席
C.承上启下 初生之犊 缺位
D.承上启下 初出茅庐 缺席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 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蜿蜒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B. 证券交易所内那些穿红马甲的人便是经纪人,穿黄马甲的人则是管理和服务人员;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
C. 他从报上看到某大学研究生院和《中国文化》编委会联合主办《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暑期讲习班》的招生启事,立即写信去报名。
D. “唉!”作家叹道,“红尘之中,人海茫茫,要找出个不知姓名的陌生人来,这不是大海捞针吗?”
4、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听了先生的讲座,望大家将一得之愚形成文字材料,以便汇总结集。
B. 本次活动期间,凡在本店购货满三百元者,本店将惠赠一份精美的礼品。
C. 李某的所作所为令人不齿,同窗都对这等弟子忝列师门备感气愤。
D. 本人才疏学浅,但仍勤于笔耕,拙作新成,还望您百忙之中雅正。
5、下列括号内的句子,与原句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永定河上的卢沟桥被人们啧啧称赞。
(人们把永定河上的卢沟桥啧啧称赞。)
B.难道统筹方法不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吗?
(统筹方法不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C.苏州园林在每个角落无不注意图画美。
(苏州园林在每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D.巴金说:“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
(巴金说他爱月夜,但他也爱星天。)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宋代版权问题的产生,是宋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法制、科技、书籍生产等因素全面发展的产物。宋代是我国商品经济发展迅猛的时期,无论在农业、手工业、商业、印刷业等方面,都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经济的发展为版权保护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而宋代印刷业的繁荣是版权保护的技术前提。印刷术的发明将人们从繁重的抄写劳动中解放出来,这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知识文明的传播。宋代图书出版与社会文化传播事业空前繁荣,宋代在新书论撰编述、古籍收藏保存、图书出版发行等各个方面均超越了前代,将图书出版事业推向崭新的高峰。随之而来的就是对这种传播的合理掌控与保护。
“盗版”现象的出现是宋代版权保护产生的直接诱因。不少著名作者的著作均有过被盗版的遭遇。盗版行为的存在,侵害了作者和出版者的利益,激起了作者及出版者保护自己利益的意识,形成保护版权的观念。对于版权的保护,宋代针对官方出版物和私人出版物采取不同的措施。
对于官方出版物,采取“禁印”措施和确立出版审查制度。一是采取“禁印”措施,在宋代,官府出版的书籍和法令,只允许官方印制,私人不得翻刻。“禁印”不是正规的法令,而是宋代印书行业的一种禁例,但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尽管该措施的初衷具有明显的管理目的,但在客观上起到了保护版权的作用。二是确立出版审查制度。宋代出版发行的中央审查机构是国子监。国子监是国家最高的教育与出版机构,承担部分出版管理职能,其中之―就是对出版物进行严格的审查以保护版权。除了行使审查职能之外,国子监也承担着版权的登记和注册职能。
对于私人出版物采取“附牌记,发榜文,立公据”的措施。一是“附牌记”,就是在书籍的扉页,序文目录后、卷末或者书边处刊印上版权保护的告示,相当于现代出版物的版权记载页,其上常常刻有图书的作者、书名、版刻时间、版刻地点及收藏人,主要起着显示版的作用。二是“发榜文”,就是通过申报行政机关,将保护版权的有关事宜张榜公布。三是“立公据”。是指国子监审批印刻者向官府发出的申请后,为其颁发准许保护其版权的“公据”。该“公据”用来证明书籍翻印的合法性,当遇到版权被侵害的情况时,可作为向地方官府告发并追究侵权者责任的依据。
在宋代,对版权的保护主要是通过行政手段来进行的,由于在国家层面缺乏以私权为核心的系统的民事法律制度,版权作为一种无形财产权利也无法得到准确的界定,因此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对盗版行为的打击效果也不太理想,但是宋代为保护版权不断探索的精神却是难能可贵的,其对出版者与作者的权益维护,对出版物审查,保护的措施及版权保护意识的培养等各方面,对今天的版权保护机制都有借鉴与启发作用。
(摘自李睿《宋代的版权保护》,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宋代图书出版与社会文化传播事业空前繁荣,这得益于当时对版权保护的重视。
B. 因为官方出版物和私人出版物性质与地位不同,所以版权保护的措施也不相同。
C. 国子监负责对出版物进行严格审查,进行版权登记和注册,颁发版权保护公据。
D. 因为在国家层面缺乏系统的民事法律制度,宋代为版权保护所作的努力效果一般。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全文采用总—分—总式结构,从几个方面探讨了宋代如何进行版权保护这一问题.
B. 第一段集中阐述了宋代版权问题产生的背景,这是全文论题提出的前提和基础。
C. 文章运用说理论证与举例论证,介绍宋代针对不同出版物进行版权保护的措施。
D. 最后一段总结全文,指出研究宋代的版权保护对当下版权保护机制的积极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如果没有宋代印刷业的繁荣,中国古代版权保护的问题可能就不会这么早出现。
B. 盗版行为侵害了作者和出版者的利益,这是宋代版权保护观念形成的直接原因。
C. 如果出版物既不能提供牌记,又不能提供公据,出版者就可能被追究侵权责任。
D. 宋代对版权的保护存在明显的局限性,是因为其试图通过行政手段来进行管控。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开头苏轼以“______, _______, ______”三句写出主客共饮、兴之所至、信口吟诵的动人画面,让人不禁陶醉其中。
(2) “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时,钟子期将伯牙的琴声描述为:“ 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以自然环境的变化来写宫殿歌舞带给个人的不同感受。
(2)《庄子·逍遥游》中,从反面交代大鹏鸟要先飞到几万里高空,才能乘风图南的原因的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白天雪中天地的整体形象,反衬下文的欢乐场面。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社会生活中,有些人面对高官厚禄时不管是否符合礼义都接受;而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说明他对这一做法表示否定。
(2)《短歌行》中,曹操对酒当歌,感慨人生苦短,写到“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而苏东坡在《赤壁赋》中也对人生短暂发出感叹:“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庄子《逍遥游》中,作者用“___________”描绘了大鹏乘着旋风奋飞直上九万里高空,之后又凭借六月的大风离开。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爱连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是中国古人对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高尚人格的形象表述。
(2)苏轼在《赤壁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对大自然变化不息的认识。
(3)后人在表达难事“突然出现转机”之意时,常用陆游《游山西村》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永遇乐·千古江山》中,辛弃疾冋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 够“ ”,但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兵败。
(2)《明湖居听书》写小玉说书时,“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琵琶行》中也有类似情景,以表现琵琶女的商超技艺,此诗句是: , 。
(3)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 , ”两句描写了下雨前乌云密布、天昏地暗的景象。
12、补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在《登高》中用落叶和江水意象抒发时光易逝、人生感伤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扬州慢》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出了词人眼前的扬州一片荠麦丛生、萧条荒芜的景象。
(3)中国古代思想家荀子在《劝学》中以“劣马”为喻,强调坚持重要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宿大慈寺
清 范光阳
荒祠古冢凭高望,乱竹禅房向晚行。
断续风吹钟愈好,淡浓云过月还明。
里儒信口为诗句,野衲迎人亦世情。
惟有空山知我意,故飞小雨助溪声。
【注】衲:僧衣,借指僧人。
【1】结合全诗,具体说说你对“惟有空山知我意”的“意”的理解。
【2】简析“断续风吹钟愈好,淡浓云过月还明”一联的艺术手法及作用。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魏知古,深州陆泽人。方直有雅才,擢进士第。以著作郎修国史,累迁卫尉少卿,检校相王府司马。神龙初,为吏部侍郎,以母丧解,服除。为晋州刺史。睿宗立,以故属拜黄门侍郎,兼修国史。
会造金仙、玉真观,虽盛夏,工程严促,知古谏曰:“臣闻‘古之君人,必时视人之所勤,人勤于食则百事废’,故曰‘不作无益害有益’.又曰‘罔咈百姓以从己之欲’。此皆兴化立治、为政养人之本也。今为公主造观,将以树功祈福,而地皆百姓所宅,卒然迫逼,令其转徙,扶老携幼,剔椽发瓦,呼嗟道路。 乖人事,违天时,起无用之作,崇不急之务,群心震摇,众口藉藉。 陛下为人父母,欲何以安之?愿下明诏,顺人欲,除功役,收之桑榆,其失不远。”不纳。复谏曰:“自陛下戡翦凶逆,保定大器,苍生颙颙以谓朝有新政。今风教颓替日益甚,府藏空屈,吏员浸增,诸司试补、员外、检校官已赢二千,太府之帛为殚,太仓之米不支。臣前请停金仙、玉真,讫亦未止。今前水后旱,五谷不立,繇兹向春,必甚饥馑,陛下欲何方以赈之?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月满骑肥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帝嘉其直,以左散骑常侍同中书门下三品。
先天元年,为侍中。 从猎渭川,献诗以讽,手制褒答,并赐物五十段。明年,封梁国公。窦怀贞等诡谋乱国,知古密发其奸,怀贞诛,赐封二百户,物五百段。玄宗恨前赏薄,手敕更加百户,旌其著节。是冬,诏知东都吏部选事,以称职闻,优诏赐衣一副。自是恩意尤渥,由黄门监改紫微令。与姚崇不协,除工部尚书,罢政事。开元三年卒,年六十九。宋璟闻而叹曰:“叔向古遗直,子产古遗爱,兼之者其魏公乎!”赠幽州都督,谥曰忠。
(节选自《新唐书•魏知古传》)
【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月满骑肥/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
B.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月满/骑肥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
C.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月满骑肥/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
D.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月满/骑肥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第”是古代科举时代考选进士,录取时按成绩排列的等第。“进士”是通过朝廷最后一级考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B.“服除”亦称“除丧”。古代丧礼仪式之一。即除去丧礼之服。古代以亲属关系的远近制定服丧期的长短。“期”为一周年,“大功”为九个月,“小功”为五个月。
C.“赠幽州都督”中的“赠”是古代朝廷为表彰已死大臣的功绩,赐死者以官爵或荣誉称号,也称追赠;其余还有赠官、赠典等。
D.“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后妃等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褒奖性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知古才能出众。考中进士后,先后两次编修国史,仕途顺利,多次升迁,历任卫尉少卿、检校相王府司马、吏部侍郎等官职。
B.魏知古耿直敢言。唐睿宗为公主修建道观,魏知古多次进谏,直言盛暑修观,劳民伤财,唐睿宗认为他言辞恳切,停止了修建道观。
C.魏知古忠君爱国。他秘密揭发窦怀贞等人的乱国阴谋,窦怀贞被杀,玄宗赐封二百户,五百段物。随后又增加一百户,表彰他的节操。
D.魏知古正直仁爱。他担任侍中期间,多次受到赏赐,恩意优渥。开元三年去世,宋璟赞其为正直仁爱的典范。赠其为幽州都督,谥号忠。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乖人事,违天时,起无用之作,崇不急之务,群心震摇,众口藉藉。
②从猎渭川,献诗以讽,手制褒答,并赐物五十段。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复旦大学学生袁涛在人人网上发表文章《再见,“自由而无用”的复旦》,随后宣布退学。他是复旦大学历史上第一个因“看不起学校”而退学的学生。袁涛地以湖北省第88名的优异成绩考进复旦的。此前,他多次言辞犀利的公开抨击母校,内容涉及学校各个方面的工作。对此,有些教授表示认可他的怀疑、批判精神,但不认同他的片面和偏激;有些教授则当面拍桌子怒斥他狂妄自大。
对于以上事情你如何看待?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