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滁州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2015年8月14日,TFBOYS组合成员王俊凯、王源、易烊千玺在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出席阳光跟帖行动,并担任阳光行动大使。

    B.我国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式的不断充实和完善,部分具有文化产品属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采取生产性保护措施,这已经成为共识。

    C.所谓接地气就是要让正在推进的各项改革举措贴近老百姓实际生活的需要,切实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现实愿望、利益诉求。

    D一考定终身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无论就读的是重点名校,或者职业院校,比文凭更重要的,是阳光的心态、奋斗的足迹和健全的人格。

  • 2、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最近,全国食品卫生问题频频发生,毒黄瓜、皮革奶等事件层出不穷,其影响和后果骇人听闻,很多国人感慨:还有什么是我们可以放心食用的食物呢?

    ②法国诗人兰发波的名言“生活在别处”告诉我们,有意义的生活应当走出家门到更为广阔的天地去,去寻找心里的养分,而不是闭门造车

    ③春节期间,来成都博物馆参观的人不绝如缕。孩子们非常兴奋,很多白发老人和孩子们一样惊奇,纷纷用相机拍下这难忘的画面。

    ④发展中国家常常出现牝鸡司晨的现象:本来由甲部门负责的事情,却被乙部门的领导插手;而乙部门负责的事情,又很可能被丙部门干预。为了杜绝此类现象,应该明确各部门的职责。

    ⑤某著名演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事业是很难一蹴而就的,光环的背后往往是无数晨昏的默默付出。

    ⑥凡事要有全局意识,善于从大处着眼,如果目无全牛,难免纠缠细节,无法作出合理的整体规划。

    A. ①②⑥   B. ①②⑤   C. ③④⑤   D. ③④⑥

  • 3、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伤(bēi) 息(shùn) 延(mián)

    B.足(shè) 怀(liàn) 立(chù)

    C.萋(qī) 清(chén) 忧(yù)

    D.息(tàn) 择(xuǎn) 欺(piàn)

  • 4、下列各句中加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中间商从药农手中低价收购,囤积居奇,以哄抬药价从中渔利,坑害药农利益,加重患者负担,损害消费者利益。

    ②公安部有关负责人表示,电信网诈骗犯罪严重侵害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已经成为社会公害,广大群众深恶痛绝。

    ③产业发展有其自身规律,不可能一挥而就,可能需要较长时间,急于求成不行,需要精准扶持、长期支持才行。

    ④阅读这种近乎复古的慢节奏能够绵延至今,除了依靠其本身经久不衰的魅力外,氛围的培育与凝聚也不可或缺。

    ⑤提到江中制药,大家就会想到耳濡目染的草珊瑚含片、健胃消食片,如今江中集团已成为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

    ⑥可以这样说,建设好草原的大数据平台,就是编修一本建设草原的工具书,让我们的草原生态修复工作事倍功半。

    A. ①②④   B. ①③⑤   C. ②③⑥   D. ④⑤⑥

  •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枫叶,有着独特的文化寓意。 枫叶的颜色如火如霞,颜色是那么的温凝,它让人明白了温暖的含义。

    ①这一切的一切都是缘于斑斓的枫叶。

    ②相传,在枫叶落下之前就接住枫叶的人会得到幸运。

    ③小小的枫叶上凝聚了人们丰富的情感和无穷的遐思。

    ④人们往在怀着不同的心境在红枫叶上寻找象征、寻找寄托。

    ⑤或温馨的思念,或如荼的生命,或缤纷的事业。

    ⑥如果在目睹枫叶落下时许下心愿,将来定会悄悄实现。

    A.①③②④⑥⑤ B.①④②③⑥⑤ C.②①④③⑤⑥ D.②⑥③④⑤①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人为什么要学习音乐?人们的回答常常没有点明学习音乐的必要性,以及音乐教育的本质。学习音乐,其实不只为了增加智识和技能,更为了让人们学会“聆听”。

    ②欧美国家在实行两个多世纪的现代音乐教育基础上,将音乐普及活动深入到不同年龄段的广大受众。他们将音乐视为一种生活方式,鼓励人们在音乐聆听和社会参与中加强交流与沟通。

    ③人们常说,语言的尽头就是音乐。事实上,人们能够用语言直接表达的心理活动和情感意识比较有限,人类思维的复杂度往往使我们同时在多条思想路径上奔跑。人们用语言表达高度选择的情感,而把更多抽象、模糊的心理活动与精神状态留给音乐。正因如此,我们聆听音乐,就是一个深入了解和探索人类精神世界的过程。音乐的抽象性和非语义性也恰由抽象、复杂的精神意识所决定。

    ④什么时候开始学习音乐呢?它和语言同样重要,需要从娃娃“学”起。幼童时代的音乐学习主要以聆听为主。丰富多彩的儿歌童谣、清新可人的经典名作都是儿童侧耳聆听的对象。待到四五岁时,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个性和喜好,让他们初步接触音乐识读和表演。对于大多数儿童,放声歌唱就是最好的音乐学习。听音乐如同读书,能够在内心积累起丰富的音乐语汇和多元情感。从小听音乐的孩子容易把音乐当成爱好,并将它作为心理调节、情感表达的有效手段。尽管音乐教育样式繁多,专业细密,可音乐教育的核心不是别的,就是聆听。

    ⑤聆听音乐,究竟能够给人带来什么?

    ⑥首先,它能令人变得情感细腻,思绪敏锐。音乐对于人的心理状态和情感变化的影响较之语言更为直接。它虽不能明确表意,却能满足人们的情感期待和丰富联想。音乐力度、速度、节律、音高、音色的综合运动同人类细腻而丰富的情感紧密联系、高度吻合。聆听音乐就是在潜移默化地训练自我捕捉和印证内心的情感细节。

    ⑦其二,有助于学会判断。事实上,人们聆听音乐不是简单的音响接收行为。行走在喧闹街市,我们对扑面而来的各种音乐充耳不闻。可是,某种音响又会在不经意间引起我们注意。对于抽象事物的判断和选择向来是对人的考验,而音乐聆听却有助于不断提升这种能力。

    ⑧其三,有助于提升沟通能力。如果一个人经常听音乐,他对别人的言谈话语更易捕捉。善于聆听他人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才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恰恰是从聆听彼此开始的。如果我们能够以聆听音乐的细致程度去关注他人的言语细节和言外之意,就能更加准确地理解对方,找到分歧与共识。

    ⑨其四,有助于反思自我。我们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环境中生活,很难找到纾解精神、凝思自我的闲暇。如果把聆听音乐当成每日习惯,就可为自身开辟一个专属的思考空间,借着音乐体会心意、捕捉灵感。

    ⑩音乐教育是一个学习“聆听”的过程。它同语言学习一样重要,对个体的心智培养、心理维护、交流沟通都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音乐,为我们的生命营造起有声的风景,乐思纷呈,光华永驻。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8年08月12日07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学习音乐除了增加智识和技能,更为了让人们学会“聆听”但人们往往忽视了音乐教育的本质。

    B. 音乐具有抽象性和非语义性,聆听音乐就是一个深入了解和探索人类精神世界的过程。

    C. 从小听音乐的孩子容易把音乐当成爱好,能够在内心积累起丰富的音乐语汇和多元情感。

    D. 音乐能使人情感细腻,满足人们的情感期待和丰富联想,它同语言一样也能明确表情达意。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学习音乐的原因、学习的时间以及带来的收获三个问题领起全文,逐层推进。

    B. 文章以欧美国家的音乐教育活动为例,从一个侧面论述了学会聆听音乐的重要性。

    C. 文章举出几个年龄段孩子学习音乐的侧重点,论述了音乐教育核心的不断变化。

    D. 文章从情感细腻、学会判断、提升沟通和反思自我等四个方面论述聆听音乐的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语言之后就是音乐,音乐比语言高级,与语言相比,音乐能表达更多抽象、模糊的心理活动和情感意识。

    B. 如果没有从娃娃开始学习音乐,就不可能把音乐作为心理调节、情感表达的有效手段。

    C. 我们能够以聆听音乐的细致程度去关注他人的言语细节和言外之意,就能更加准确地理解对方。

    D. 人们聆听音乐不是简单的音响接收行为,因而有助于不断提升人们对于抽象事物的判断和选择的能力。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苟子《劝学》写到,与蚯蚓相比,螃蟹虽然具有天生的优势,但结果“________________”。

    (2)《离骚》一诗中,诗人以采荷花裁衣为喻来形容自己刻意追求完美外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即道元在《三峡》中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写出山峰陡峭幽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诗言志,其中不乏哀愁,伟大的诗人们往往把胸中难以排遣的愁情化作千古流传的美妙诗句。在《虞美人》中李煜用“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这一形象的比喻和大胆的夸张来抒发自己作为亡国之君的无尽哀愁;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辛弃疾用“③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无人会,登临意”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鲍照在《拟行路难》中则用“心非木石岂无感,⑤___________”来表达自己欲说还休的愤懑与不平;而才华横溢的李清照则在《醉花阴》中把闺怨闲愁化作了“⑥___________,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锦绣词句。

  • 9、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古人曾说过,“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其实,在学习上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荀子在《劝学》中也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相似的道理。

    (2)《论语十则》中提到一个成为老师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而《师说》中表明从师的标准是_______________

    (3)《赤壁赋》中,苏轼放开小船自由飘荡后“_______________”,此情此景,让他欢乐至极,不禁“_______________”,想要登仙而去。

  •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逍遥游》) 

    (2)__________,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劝学》) 

    (3)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 (陶潜《饮酒》)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5)报君黄金台上意,__________。 (李贺《雁门太守行》) 

    (6)__________,气吞万里如虎。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__________固将重昏而终身。 (屈原《涉江》) 

    (8)__________,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老子》)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题两空中任选一空作答。

    (1)《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石潭记》中,描写游鱼游动欢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岳阳楼记》中与“进亦忧,退亦忧”相照应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醉翁亭记》中,具体描写山间朝暮景色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爱莲说》中写莲花以喻君子行为方正、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中孔子强调不仅能学习别人的优点,也能看出别人的缺点,并且要引以为戒的句子是___________

    (2)《诗经·氓》中写女子为人妇后早晚辛苦劳动的句子是:三岁为妇,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两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①

    (宋)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卜算子•泊吴江夜见孤雁②

    (元)萨都剌

    明月丽长空,水净秋宵永。悄无踪、乌鹊南飞,但见孤鸿影。

    自离边塞路,偏耐江波静。西风鸣、宿梦魂单,霜落蒹葭冷。

    注:①苏轼初到黄州贬所所作。②萨都剌被贬官南行途中所作。

    (1)下列对这两首词的比较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两首词篇章结构上相似,都是上片在写环境、氛围、时间的基础上引出见孤雁之事,下片集中写孤雁。

    B.两篇写作背景有相似之处,都是借孤雁抒写主人公孤寂、幽冷的情感,所写孤雁都是人格化的存在。

    C.苏词“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与萨词“悄无踪、乌鹊南飞,但见孤鸿影”,“孤鸿影”出现的情境相似,作用相同。

    D.苏词中“孤雁”最后栖息于“寂寞沙洲冷”,表现出前途未卜的忧惧;萨词中“孤雁”栖息在“霜落蒹葭冷”,表现高洁孤傲。

    (2)两首词在意境上各有特色,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阆州张侯庙记

    [北宋]曾巩

    事常蔽于其智之不周,而辨常于所惑。智足以周于事,而辨至于不惑,则理之微妙皆足以尽之。今夫推策灼龟于梦寐,其为事至浅,世常尊而用之,未之有改也;坊墉道路、马蚕猫虎之灵,其为类至细,世常而事之,未之有废也;水旱之灾,日月之变,与夫兵师疾疠、昆虫鼠豕之害,凡一慝作,世常有祈有报,未之有止也。《金縢》之书,《云汉》之诗,其意可谓至,而其辞可谓尽矣。夫精神之极,其之无端,其测之甚难,而尊而信之,如此其备者,皆圣人之法。何也?彼有接于物者,存乎自然,世既不得而无,则圣人固不得而废之,亦理之自然也。圣人者,岂用其聪明哉?善因于理之自然而已。其智足以周于事,而其辨足以不惑,则理之微妙皆足以尽之也。故古之有为于天下,尽己之智而听于人,尽人之智而听于神,未有能废其一也。《书》曰:“朕志先定,询谋佥同,鬼神其依,龟筮协从。”所谓尽己之智而听于人,尽人之智而听于神也。由是观之,则荀卿之言以谓雩筮救日小人以为神者以疾夫世之不尽在乎己者而听于人不尽在乎人者而听于神其可也谓神之为理者信然则过矣,蔽生于其智之不周,而过生于其所惑也。

    阆州于蜀为巴西郡,蜀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西乡张侯,名飞,字益德,尝守是州。州之东有张侯之冢,至今千有余年,而庙祀不废。每岁大旱,祷雨辄应。嘉祐中,比数岁连熟,阆人以谓张侯之赐也,乃相与率钱治其庙舍,大而新之。侯智勇为将,号“万人敌”。当蜀之初,与魏将张郃相距于此,能破郃军以安此土,可谓功施人矣。其殁也,又能泽而赐之,则其食于阆人不得而废也,岂非宜哉?

    知州事尚书职方员外郎李君献卿字材叔,以书来曰:“为我书之。”材叔好古君子也,乃为之书,而以予之所闻于古者告之。

    (选自《唐宋八大家文钞》,有删改)

    (注)①推策:以蓍草或竹筹推算历数。后亦用于占卜吉凶。②灼龟:古代用火烧灸龟甲,视其裂纹以测吉凶。

    1下列句子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辨常于所惑   错误

    B.于梦寐 推测

    C.世常而事之 尊敬

    D.之无端 询问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凡一慝作 凡是州山水有异态者

    B.故古之有为于天下 求人可使报秦

    C.可谓功施人矣 圣人不凝滞

    D.智勇为将 勇气闻于诸侯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指出神灵很难被推测感知,但世人依然很信奉,而且祭祀之事详备,治国者也把信奉神灵作为一种统治手段。

    B.作者列举《金縢》《云汉》意在说明古人在祈祷、祭祀神灵之事上的重视,引用《尚书》 的话是为了说明应该先尽人事,以占卜、祭祀神灵辅助。

    C.作者写此文的目的不仅是应李材叔的邀请为张侯庙写记,同时也为了把自己听到的有关古代的事情告诉他。

    D.文章前半部分主要议论,运用排比、对偶、引用、对比等手法表达对人智与神明之事的看法,旁征博引,内容丰富,有理有据。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则 荀 卿 之 言 以 谓 雩 筮 救 日 小 人 以 为 神 者 以 疾 夫 世 之 不 尽 在 乎 己 者 而 听 于 人 不 尽 在 乎 人 者 而 听 于 神 其 可 也 谓 神 之 为 理 者 信 然 则 过 矣

    5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智足以周于事,而其辨足以不惑,则理之微妙皆足以尽之也。

    (2)比数岁连熟,阆人以谓张侯之赐也,乃相与率钱治其庙舍,大而新之。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作文。

    5月4日,北大的 120 年校庆大会上,北大校长林建华发言时将“鸿鹄之志”读成了“鸿 hào”,这一事件迅速成为互联网上沸沸扬扬的新热点。5日下午,林建华在北大校内BBS北大未名上做出了回应,为念错字道歉。不过,这封道歉信再次在网络上引起争议。下面是道歉信的部分内容:

    亲爱的同学们,

    很抱歉,在校庆大会的致辞中读错了“鸿鹄”的发音。说实话,我还真的不熟悉这个词的发音,这次应当是学会了,但成本的确是太高了一些。

    我想,我的这个错误会使很多同学和朋友失望,觉得作为一个北大校长,不应该文字 功底这样差。说实话,我的文字功底的确不好,这次出错是把这个问题暴露了出来。

    上中小学时,正赶上文革,教育几乎停滞了。开始的几年没有课本,后来有了课本, 也非常简单。我接受的基础教育既不完整、也不系统。

    我很幸运,77级的高考语文考试作文占了80分,词句和语法只有20分,否则我可 能就考不上北大了。我只是在考试前的几天,读了一本语法方面的书,刚刚知道什么是主语和谓语。

    我写这封信,告诉大家这些,并不是想为自己的无知或失误辩护,只是想让你们知道 真实的我。你们的校长并不是一个完美的人,也有缺点和不足,也会犯错误。另外,我还 想告诉大家,我所有重要讲话,都是自己写的,其中的内容和思想都是我希望大家了解

    的。

    我是会努力的,但我还是很难保证今后不会出现类似的错误,因为文字上的修炼并非 一日之功。像我这个年纪的人,恐怕也很难短时间内,在文字水平上有很大的进步了。

    真正让我感到失望和内疚的,是我的这个错误所引起的关注,使人们忽视了我希望通 过致词让大家理解的思想:“焦虑与质疑并不能创造价值,反而会阻碍我们迈向未来的脚 步。能够让我们走向未来的,是坚定的信心、直面现实的勇气和直面未来的行动。” 再次致以歉意!

    热爱你们的校长, 林建华

    有人说,作为名校的校长,犯这样的错误实属不该;也有人说,人无完人,难免出错,不必吹毛求疵;有人说身为校长知错就改,勇敢承认错误,应该点赞;也有人说,道歉信暴露的诸多问题,让人怀疑其应有的诚意。

    你是怎么看待这件事情的?请以此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