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诗句中,哪一组与“龙舟竞渡”有关
①斗力频催鼓,争都更上筹。 ②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③看红旆惊飞,跳鱼直上,蹙踏浪花舞。 ④杨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
⑤噪齐山岌嶪,气作水腾波。
A.①⑤ B.②③ C.②④ D.③⑤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郭璞,字景纯,河东闻喜人也。父瑗尚书都令史时尚书杜预有所增损瑗多驳正之以公方著称终于建平太守。璞好经术,博学有高才,而讷于言论,词赋为中兴之冠。好古文奇字,妙于阴阳算历。有郭公者,客居河东,精于卜筮,璞从之受业。公以《青囊中书》九卷与之,由是遂洞五行、天文、卜筮之术,攘灾转祸,通致无方,虽京房、管辂不能过也。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父瑗/尚书都令史/时尚书杜预有所增损/瑗多驳正之以公/方著称/终于建平太守
B.父瑗/尚书都令史时/尚书杜预有所增损/瑗多驳正之/以公方著称/终于建平太守
C.父瑗/尚书都令史/时尚书杜预有所增损/瑗多驳正之/以公方著称/终于建平太守
D.父瑗/尚书都令史时/尚书杜预有所增损/瑗多驳正之以公/方著称/终于建平太守
3、下列对联与“古代先贤”板块里展示的人物,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宰相状元余事之,文章义节两兼之。
②两表一对,鞠躬尽瘁酬三顾;鼎足六出,成德咸孚足千秋。
③定六艺于杏坛,绍虞夏商周之统;藏诸经于鲁壁,开关闽濂洛之传。
④歌咏总带忧民泪,颠沛仍怀爱国心。
A.①诸葛亮②文天祥③孔子④杜甫 B.①杜甫②诸葛亮③文天祥④孔子
C.①文天祥②诸葛亮③孔子④杜甫 D.①孔子②文天祥③诸葛亮④杜甫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斑马线是行人的安全线、生命线,礼让斑马线不仅是文明行为,更是法律规定。新交规出台后,车让行人蔚然成风。
B.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只有精准实施环境保护政策,才会让祖国大地表里山河,山更青天更蓝,人民生活更幸福。
C.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家书离我们越来越远,但家书因寄寓着亲情、艺术、历史等丰富内涵而历久弥新,愈加珍贵。
D. 对腐败分子发现一个就要坚决查处一个,要抓早抓小,有病就马上治,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不能养痈遗患。
5、依次填入下面语段中各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各省市“异地高考”方案纷纷出炉。在北京和广东,考试资格将与外来人员管理制度和打工者的积分挂钩。方案一出台,很多打工者大感失望。随迁子女的高考资格需要与父母的居住证捆绑,不少网友认为这对于解决异地高考的核心问题不过是 ▲ ,相关专家表示,不同地域教育承载压力不同,改革自然不可能 ▲ ,更不可能 ▲ ,应允许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A. 扬汤止沸 并驾齐驱 一蹴而就
B. 隔靴搔痒 齐头并进 一挥而就
C. 隔靴搔痒 并驾齐驱 一挥而就
D. 扬汤止沸 齐头并进 一蹴而就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现实题材戏剧创作难,究竟难在哪里?简单来说,就是故事不好编。我们传统戏曲曾经名为“传奇”,看看那些经典名作,几乎都是表现人物命运的重大变故,如忠奸斗争、爱恨情仇、生离死别等。而现实题材面对的却多是和平岁月、日常工作,又要立足于歌颂,又不能太多暴露生活中的阴暗面,甚至还有真人真事的局限,要出好戏谈何容易?
究其实质,这就是从“宣传品”到“艺术品”的跨越之难,转化之难。这里既有领导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更有创作者自己的观念、功力和创作态度方面的问题。我们各级领导感兴趣、下力气抓的现实题材戏,基本就是以崇高精神、英雄风采、道德楷模、时代号角、民族脊梁、社会良心等为题材的主旋律戏剧,因为这些戏有明确的宣传教育功能。“宣传教育”与“艺术审美”两者虽有相互融通的一面,但更多的却是矛盾。即使是相互融通的一面,其实也是殊途同归,在实现途径和呈现样貌上是大相径庭的两个范畴。这个问题在理论上本来不是个问题,但在实践中却是个绕不过去的大问题。
这首先是对作者观念、眼光和功力的考验:你如何以自己独特的思考和发现,超越真人真事,在这类题材中挖掘出富有时代特质、人性魅力的矛盾冲突,编织出具有戏剧张力的人物命运故事?在现实的采访中,往往很难发现真正有价值的戏剧冲突,都是非常琐碎平常的工作,让采访对象谈也谈不出来多少“料”。这就需要我们基于对时代生活的把握和理解,调动我们相关的生活感受和积累,把散碎的素材串联、熔铸、升华,进行典型性的提炼、联想和概括,化为舞台上扣人心弦的故事和人物的命运交响。
为什么我们很多主旋律戏剧中的英雄形象不受人待见?就是因为不真实、不可信、不可爱,这是最要命的问题。我们往往不能从人性的基点出发来感受人物、刻画人物,而是从一些政治正确的概念出发,英雄人物开口就是脱离普通人性的激情和高调。这怎么能让人入心、感动?
困境是激发人物精神升华的必需条件和催化剂。田汉、洪深谈到写戏的诀窍时说:“写戏等于挖个陷坑,然后看人物怎么往上爬,爬得上来是喜剧,爬不上来是悲剧。”施勒格尔说:“人性中的精神力量只有在困苦和斗争中才能充分证明自己的存在。”心灵的伟大随痛苦而增长,行动的伟大被困境所激发。这个困境可能是外在的对立力量,也可能是感情上的、道德选择上的困境。没有命运困境,就没有戏剧张力,就无法吸引人,也激发不出人物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以及为走出困境的顽强意志和奋力一搏的戏剧动作。
往往是人的弱点才使人物显得真实可爱,才使戏跌宕起伏。没有缺点的人,有一个最大的、最要命的缺点就是缺乏人性温度,不真实。过分鲜明单一的英雄主题往往成为一览无余的简单乏味。好的文学或者戏剧作品在审美效果上往往要追求某种混沌感。感慨万千而又一言难尽,是一种高品位的审美感受,表现的是人生人性的真味。《重渡沟》中写主人公马海明在过去曾因盲目推广种烟叶给乡亲们造成了损失,让他“把终生的愧悔背负”。他的这种经历,在农村基层干部中有一定的代表性,这一笔虽然着墨不多,却使马海明的形象更真实、更可信,有了一种似乎可以触摸的质感。
作为一个剧作者,你的思想认识、人道情怀,你对时代生活和艺术的独立思考与发现,是一部剧作能否成功、出新突破的关键。越是任务戏,越需要你的独立思考与发现,这样才可能在创作中坚守艺术的维度,超越“任务”之上,实现思想和艺术上的突破,创作出吸引人、感动人、启迪人的好戏来。
(摘编自姚金成《现实题材创作的难点与突破》)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传统戏曲之所以流传于世,就在于它们在创作过程中集中表现了人物命运的重大变故。
B.现实题材作品能否从“宣传品”变为“艺术品”,最关键的是领导是否具有高超的管理艺术。
C.作者需要在平常的工作生活里发现戏剧冲突的动机,感知人性的炽热,聆听时代潮汐的涌动。
D.一部剧作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创作者对时代生活和艺术有无独立的思考与发现。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提出“现实题材戏剧创作难”这一论点后,主要从创作者的角度探讨“难在哪里”。
B.文章分析主旋律戏剧中的英雄形象时,正反论证,对比鲜明,使读者深受启发。
C.文章第5段引用中外名人经典语句分别从“戏剧创作”和“人性成长”论述了困境的重要性。
D.文章第6段通过列举马海明这一形象,有力地论证了对英雄的塑造应该追求复杂及真实。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真正高明的作者有可能凭借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和发现来解决教育和艺术审美之间的矛盾。
B.文学作品中的“英雄”需要具备很多普通人的缺点才显得真实和可爱,才会被读者接受。
C.现实题材作品的创作中,需要为人物创设困境,利用外在环境来促使人物内在的成长。
D.人生人性的真味不能用简单的词语来概括,它往往是复杂的,感慨万千而又一言难尽。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颜渊喟然叹曰:“________,________。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论语》)
(2)元嘉草草,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________,________,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杜牧《阿房宫赋》)
(4)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5)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________,________。(李贺《李凭箜篌引》)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蜀道难》一诗中,李白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主义色彩。如引用“五丁开山”这一神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2)关于荆轲刺秦王,历来颇多赞语,但古人也有对此非议的,如宋朝的苏洵在《六国论》中就这样评论刺秦事件“_______,_______”。
(3)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两句来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阿房宫赋》中指出秦从六国搜刮了堆积如山的珍宝,却“ , ”,丢弃满地,可见秦人一点也不珍惜。
(2)古人善将抽象的情感形象化,如李清照“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将愁写得很有重量,李煜《虞美人》中则用“ ”形象表现亡国之愁的悠长深远。
(3)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中说,同学们衣着华丽,光彩耀人,而“ , ”,是因为他心中以求知为乐。
10、(1)“明君兼断,昏君偏信”,古代帝王如尧舜之圣君者,皆能广开言路。在《出师表》中,诸葛亮劝谏刘禅要广开言路、发扬先帝美德振奋士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杯古》中,远用刘义隆轻率举兵北伐而失欺的典故反对冒进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维出塞宣慰、奉使凉州,写下了《使至塞上》,诗人来到塞外,看到“______”的暮色景象,本想去见都护,却发现“_______”。
(2)《琵琶行》以“月”为意象衬托琵琶女技艺高超,乐曲结束,听者还沉浸在其中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在《赤壁赋》中说“_________,________”是大自然给人类无尽的宝藏,是苏轼与客人共同享受的东西。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写一个人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渔家傲·秋思》下片中,以声色点染出戍边将士“不寐”时所闻所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登高》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抒发作者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同时也蕴含着顽强的抗争精神。
13、阅读下面这首现代诗,完成下列小题。
秋天
何其芳
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
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
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
芦篷上满载着白霜,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阔了,
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冽了。
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
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注释):梦寐,睡梦,梦中。
【1】下面对这首诗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通过描绘不同场景、画面,描写了一种远离人世的、脱离尘俗的氛围,这一氛围具有清静、清远、清甜、清柔的特点。
B.诗人用最精粹的语言描写农家生活,每一句诗都是一幅画面,三节诗又组成三幅画面,画面的组合造成了既流动又整合的特殊氛围。
C.诗人巧妙进行时间空间的构思,从山林到草野再到江面,富有地域特色;在时间上,由清晨到夜晚,非常紧凑。
D.“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秋天游戏在渔船上。”写渔人不仅在意收获多少,更在感受秋意,在悠闲自得中享受生活。
【2】本诗的语言很有特色,请结合具体诗句赏析本诗的语言。
14、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索额图,赫舍里氏,满洲正黄旗人,索尼第二子。初授侍卫,自三等洊升一等。康熙七年,授吏部侍郎。八年五月,自请解任效力左右,复为一等侍卫。及鳌拜获罪,大学士班布尔善坐党诛,授索额图国史院大学士,兼佐领。九年,改保和殿大学士。十一年,世祖实录成,加太子太傅。
索额图权势日盛。会地震,左都御史魏象枢入对,陈索额图怙权贪纵状,请严谴。上曰:“修省当自朕始!”翌日,召索额图及诸大臣谕曰:“兹遘地震,朕反躬修省。尔等亦宜洗涤肺肠,公忠自矢。自任用后,诸臣家计颇皆饶裕,乃朋比徇私,益加贪黩。若事情发觉,国法具在,决不尔贷!”
十九年八月,以病乞解任,上优旨奖其“勤敏练达,用兵以来,赞画机宜”,改命为内大臣。寻授议政大臣。先是索额图兄噶布拉,以册谥孝诚仁皇后推恩所生,封一等公;弟心裕,袭索尼初封一等伯;法保,袭索尼加封一等公。二十九年,上以裕亲王福全为大将军,击噶尔丹,命索额图将盛京、吉林、科尔沁兵会於巴林,败噶尔丹於乌阑布通。以不穷追,镌四级。三十五年,从上亲征,率八旗前锋、察哈尔四旗及汉军绿旗兵前行,并命督火器营。大将军费扬古自西路抵图拉。上驻克鲁伦河,噶尔丹遁走。费扬古截击之於昭莫多,大败其众。三十六年,上还幸宁夏,命索额图督水驿,会噶尔丹死。叙功,复前所镌级。四十年九月,以老乞休。
索额图事皇太子谨,皇太子渐失上意。四十二年五月,上命执索额图,交宗人府拘禁。江潢以家有索额图私书,下刑部论死。仍谕满洲人与偶有来往者,汉官与交结者,皆贷不问。寻索额图死于幽所。
后数年,皇太子以狂疾废,上宣谕罪状,谓:“索额图助允礽潜谋大事,朕知其情,将索额图处死。今允礽欲为索额图报仇,令朕戒慎不宁。”并按诛索额图二子格尔芬、阿尔吉善。他日,上谓廷臣曰:“昔索额图怀私,倡议皇太子服御俱用黄色,一切仪制几与朕相似。骄纵之渐,实由於此。索额图诚本朝第一罪人也!”
(节选自《清史稿·索额图明珠传》)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学士班布尔善坐党诛 坐:因……犯罪
B.国法具在,决不尔贷 贷:宽恕
C.以不穷追,镌四级 镌:降级
D.并按诛索额图二子格尔芬、阿尔吉善 按:依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A.太子太傅是太子的老师,商周两代就已有此官称,沿用至明清。索额图加太子太傅是皇家的殊遇,却也为其惨淡收场埋下祸根。
B.“孝诚仁”是康熙第一位皇后赫舍里氏的谥号,其中“孝诚”是赫舍里氏的独谥,而“仁”是康熙的帝谥。
C.宗人府设立于明朝初年,清朝沿置,专门负责惩治犯错获罪的宗室子弟。索额图是康熙的姻亲,所以获罪后交宗人府拘禁。
D.吏部、刑部均属六部。吏部掌品秩铨选、考课黜陟、封授策赏、定籍终制之权;刑部主管全国刑罚政令及刑名审核。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左都御史魏象枢入对,陈索额图怙权贪纵状,请严谴。
⑵上优旨奖其“勤敏练达,用兵以来,赞画机宜”。
⑶以册谥孝诚仁皇后推恩所生,封一等公。
【4】结合文本内容,分析概括康熙称“索额图诚本朝第一罪人也”的原由。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
②善读书者,无之而非书:山水亦书也,棋酒亦书也,花月亦书也。
③藏书不难,能看为难;看书不难,能读为难;读书不难,能用为难。
以上是清代学者张潮谈读书问题的几句话。读了这几句话,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请至少结合两句话,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明确文体。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少于800字。④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⑤不得透漏个人相关信息。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