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特朗普上台后,高调奉行美国优先政策,对他国事务指手画脚,多次在不同场合对中国人权、安全、教育、文化和经贸等方面频频发难。
②生态环境治理,涉及到大气扩散、液体排放和垃圾处理等方方面面,只有综合协调,齐抓共管,做到无微不至,才能打赢这一场硬仗。
③弹指间,改革开放的中国已走过四十个年头,留在记忆深处的雪鸿泥爪,似乎都成为历史陈迹,或悄然隐没或恒久闪烁,皆令人叹息。
④太平洋非常大,盛得下中美两国以及其他国家的舰船,何必要剑拔弩张!尽管我们始终虚怀若谷,美国航母却总是咄咄逼人,寻衅滋事。
⑤摄影艺术家只有深入自然与生活的第一线,采撷的镜头,才会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而那些拾人牙慧的艺术作品,也就是差强人意而已。
⑥某些不负责任的媒体,总是试图制造一些哗众取宠耸人听闻的消息,或夸大其词,或掩饰事实真相,以谋取发行量或点击率的节节攀升。
A. ②③⑥ B. ①④⑥ C. ②④⑤ D. ①③⑤
2、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红楼》这部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经曹雪芹呕心沥血,“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才完成了前八十回。
②河西走廊曾是佛教东传的要道,这里还留存着大量的石窟群,大小石窟俯拾即是,东西方文化在这里相互激荡,积淀下蔚为壮观的历史文明。
③在对待利比亚局势的态度上,英国又一次紧跟美国顺风吹火,这纯系英美关系的惯性使然,尤其显示了它们当前特别需要相互借重的一面。
④王校长的一席话果然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与会的人就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⑤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写手逐渐作为一个职业发展起来。一时间网络平台的文坛泥沙俱下,多数作品难称文学之名。
⑥读古代典籍,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否定古代的一些人士,其实我们没有资格对古人嗤之以鼻,因为我们现在自以为是的观念意识又有多少不属于发昏之列呢?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乡,指乡试,是科举时代在京城贡院举行的一次选拔人才的考试。
B. 幕府,将帅在外临时设置作为府署的营帐,代指将帅办公的地方。
C. 御史,春秋战国时期掌管文书和记事,秦朝后专司纠察弹劾官员。
D. 宪府,御史所居的官署,专司弹劾之职。“宪”的意思是“法令”。
4、下列选项中,对2019年北京世界园艺博会会徽“长城之花”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片不同特征的花瓣围绕恰似翩翩起舞,生动呈现出“生动活泼世园会”的特色。
B.形态各异的花,共同代表着生命与希望、亮丽与美好、活泼与可爱、活力与清新。
C.造型中汉语拼音、英文字母的完美融合,体现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完全不可分离。
D.整体端庄大气,彰显生命的延展与升华,凸显普及园艺知识、传播美好理念的使命。
5、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诗人在诗词韵律中搭建自己人生的亭台楼阁, 时自成风景、 ,赋闲时以逸待劳、守静待动,逆境中 、不与乱世争英雄,不失为一种人生韬略。
A.畅快 各领风骚 养精蓄锐 B.畅达 各领风骚 韬光养晦
C.畅快 各行其是 养精蓄锐 D.畅达 各行其是 韬光养晦
6、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文后各题。
中国如何在世界范围发挥自己的文化影响力?
我们的文化历来提倡“和实生物,同则不继”,意思是指不同因素和谐、融合才能产生、发展万物,如“和六律”才有悦耳动听的音乐,“和五味”才有香甜可口的佳肴,如果都是同一个音符,便不成曲调。我们发展文化影响力,寻求的并非中国文化的单边统治,而是世界文化的多元共生。在一个多元的交响乐里,中国文化作为世界文化很重要的一个声部,参与其中,共同解决世界难题,开创一种新的精神世界。
那么,中国要发展文化影响力,应该用什么来面对世界?如何面对世界?
我们可以在纽约时代广场放一部广告,也可以在海外搞一场很精彩的演出或展览,但这些是否是中国向世界贡献的最核心东西?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曾断言中国不会成为世界大国,因为中国没有独立的、足以影响世界的思想;西方对于中国,也往往赞扬中国的古代文化,甚少尊重当代文化。到了21世纪,情况已有所改变,中国正在产生一些新的“中国思想”,引起了世界性的震动,得到了世界性的认同。比如,一些中国的青年学者,提出“冲突最小化是利益最大化的必要条件”,多次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引发热烈讨论。这些“中国思想”并不是凭空诞生,它们从中国文化的根底发芽,由中国和西方学者共同研究、共同提倡,继而让全世界受益。
可见,中国文化要产生影响力,就要向世界贡献新的思想,能够同他人一起解决人类共同的难题。
林语堂在上世纪30年代时,用英文写就《吾国与吾民》和《生活的艺术》,在国外非常畅销,直到今天仍有很多人在阅读。为什么林语堂这么受欢迎?在我看来,这主要基于他对中国文化有相当深刻的了解,把外国读者当朋友看待,以和平的心态、自由的精神和杰出的文字从容自若地娓娓道来。
但直到今天,为何还没出现一本能与以上两本书的影响力媲美的作品?我想主要还是态度不对:要么逢迎西方思想和外国读者;要么就是大国主义、与之“不来往”。
不同文化的交流,本质上是一种对话关系。这种对话并非以思想统一为目的、以覆盖或同化对方思想为手段。多种文化的共处,更要强调不同、差异、尊重别人的意见,因为“不同”更易摩擦出新火花。
中国文化面对世界的根本态度,应是对自己的文化自觉而且热爱,对他人的文化同情而且了解,唯此,大家才能产生互动和共鸣。
(节选自《中国应向世界贡献思想》,有删改)
【1】
A. 我们发现文化影响力,寻求的并非中国文化的单边统治,而是世界文化的多元共生。
B. 在纽约时代广场放一部广告或在海外搞一场很精彩的演出或展览。
C. 不同文化的交流本质上是一种对话关系,我国文化历来提倡“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D. 中国应向世界贡献新的思想,能够同他人一起解决人类共同的难题。
【2】
A. 在一个多元的交响乐里,中国文化作为世界文化很重要的一个声部,只要参与其中,就能开创一种新的精神世界。
B. 因为中国没有独立的、足以影响世界的思想,所以中国不会成为世界大国。
C. 林语堂基于他对中国文化有相当深刻的了解,把国外的读者当成朋友看待,所写的《吾国与吾民》和《生活的艺术》深受外国读者的欢迎。
D. 一些中国青年学者提出“冲突最小化是利益最大化的必要条件”等“中国思想”,从中国文化根底发芽,保有中华民族特色,因而能让全世界收益。
【3】
A. 逢迎国外读者,接受西方思想,毕竟外国文化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B. 强调不同与差异,尊重别人的意见,与多种文化和谐共处,对自己的文化自觉且热爱,对他人的文化同情且了解。
C. 以思想统一为目的,以覆盖或同化对方思想为手段,广建孔子学院,发扬中华文化。
D. 各国文化都有自己的特色,很多是无法学习与沟通的,因此不必学其他国的文化。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世间不是缺乏人才,而是缺乏发现人才的胸襟和境界。韩愈在《马说》中列举了三种不能发现人才的现象,首先是“策之不以其道”,再次是“___________ ”,还有“____________ ”,而这最后者尤其耐人寻味。
(2)荀子在《劝学》中表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通过后天不断广泛学习获得的。“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__________”的君子,就要“________”,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浓墨渲染出阴沉黑暗的雨前景象,也烘托出诗人凄恻愁惨的心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陋室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居于陋室不受打扰的安静生活,从反面虚写陋室主人不受世俗羁绊的高雅情趣。
(2)《氓》“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是女子自诉婚后早起晚睡,日日辛劳,这与氓的“凶暴”形成对比,表达她内心的不满。
(3)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叹,江山之胜与怀古之情融为一体。
9、补写出下列句子横线部分。
(1)《送东阳马生序》一文中作者在文末高度概括自己不辞辛苦,求师助学的经历的一句是:_______。
(2)《离骚》一文中表达自己虽爱好修洁严以律己,但早晨被诟骂晚上被免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3)《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借历史影射现实,说南宋的失败,金人的南侵,国家的耻辱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渐渐地被人们淡忘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文天祥《过零丁洋》诗中,“ , ”两句运用比喻的手法表现了国家形势危亡和个人身世坎坷。
(2)苏轼《赤壁赋》中“ , ”形容小船像一片叶子任意飘摇在宽阔浩淼的江面上。
(3)《劝学》一文中,作者以蟹为例,指出其之所以会“ ”是态度浮躁不专一所致。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_____,信以成之。(《论语》)
(2)彼童子之师,_____,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韩愈《师说》)
(3)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_____。(《诗经·氓》)
(4)惟草木之零落,_____。(屈原《离骚》)
(5)_____。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
(6)_____,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7)_____,霜重鼓寒声不起。(李贺《雁门太守行》)
(8)_____,约于身而广于世。(《晏子春秋·内篇问上》)
12、名篇名句默写
(1)李白《行路难》化用宗悫少有大志的典故,抒发自我豪情的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在《赤壁赋》中有对英雄人物形象的精彩描写,如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了曹操的文采风流。
(3)《离骚》一文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的艰辛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聚蚊谣①
刘禹锡
沉沉夏夜兰堂开,飞蚊伺暗声如雷。
嘈然歘起初骇听,殷殷若自南山来。
喧腾鼓舞喜昏黑,昧者不分聪者惑。
露华滴沥月上天,利觜②迎人看不得。
我躯七尺尔如芒,我孤尔众能我伤。
天生有时不可遏,为尔设幄潜匡床。
清商一来秋日晓,羞尔微形饲丹鸟③。
(注)①唐元和年间,王叔文政治集团失败,刘禹锡受到牵连,被贬谪朗州。②利觜:尖利的嘴。③丹鸟:萤火虫的异名。
【1】诗歌前八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结合相关内容分析“蚊子”这一形象。
【2】请结合全诗,分析诗歌最后两句的表达效果。
14、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秋水阁记
钱谦益
①阁于山与湖之间,山围如屏,湖绕如带,山与湖交相袭也。虞山,嶞山也。蜿蜒西属,至是则如密如防,环拱而不忍去。西湖连延数里,缭如周墙。湖之为陂为寖者,弥望如江流。山与湖之形,经斯地也,若胥变焉。阁屹起平田之中,无垣屋之蔽,无藩离之限,背负云气,胸荡烟水,阴阳晦明,开敛变怪,皆不得遁去豪末。
②阁既成,主人与客,登而乐之,谋所以名其阁者。
③主人复于客曰:“客亦知河伯之自多于水乎?今吾与子亦犹是也。尝试与子直前楹而望,阳山箭缺,累如重甗。吴王拜郊之台,已为黍离荆棘矣。逦迤而西,江上诸山,参错如眉黛,吴海国、康蕲国之壁垒,亦已荡为江流矣。下上千百年,英雄战争割据,杳然不可以复迹,而况于斯阁欤?又况于吾与子以眇然之躯,寄于斯阁者欤?吾与子登斯阁也,欣然骋望,举酒相属,已不免哑然自笑,而何怪于人世之还而相笑与?”
④客曰:“不然。于天地之间有山与湖,于山与湖之间有斯阁,于斯阁之中有吾与子。吾与子相与晞朝阳而浴夕月,钓清流而弋高风,其视人世之区区以井蛙相跨峙而以腐鼠相吓也为何如哉?吾闻之,万物莫不然,莫不非。因其所非而非之,是以小河伯而大海若,少仲尼而轻伯夷,因其所然而然之,则夫夔蚿之相怜,鯈鱼之出游,皆动乎天机而无所待也。吾与子之相乐也,人世之相笑也,皆彼是之两行也,而又何间焉?”
⑤主人曰:“善哉!吾不能辩也。”姑以秋水名阁,而书之以为记。崇祯四年三月初五日。
(注):嶞,山形狭长的样子。陂,河岸。寖,同浸,渗透之意。吴海国、康蕲国:海国公吴祯,蕲国公康茂才,均为明初大将,协助朱元璋一统天下。天机:自然。
(1)根据文中相关信息,作者以“秋水”名阁,是取 (人名)《秋水》之意。
(2)第③段写主人登阁产生“黍离”、“江流”之悲,其作用是什么?
(3)结合上下文,对文中划线句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A.世间万物没有不是这样的,也没有是这样的。
B.持肯定的立场去认识世间万物,这样的方法是不对的。反之亦然。
C.顺着所肯定的方面就去肯定,世间万物没有不被肯定的。反之亦然。
D.对世间万物的态度,要么持肯定的立场,要么持否定的立场。
(4)概括结尾主人言“吾不能辩也”的原因。
(5)结合文章相关内容,分析本文是如何将情景理有机结合的。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某一期《中国好声音》节目中,导师李荣浩为其战队学员选了抖音神曲《你的酒馆对我打了烊》作为参赛曲目,这一决定引起了不少观众质疑。而质疑的重点在于:一个以音乐性见长的竞技类节目,究竟应不应该选这种词曲没有经过用心打造的网络歌曲呢?李荣浩回应称,音乐并没有贵贱之分,一首歌产自网络并不代表低级。诚然,对于听众来说,音乐只有喜不喜欢的区别;但对于从事相关行业的人来说,粗制滥造的歌曲凭借“洗脑”功夫大行其道,不仅是对真正用心的音乐的“打击”,长此以往,大众的审美也将“沦陷”。
请你以一个爱好音乐的高中生的身份给李荣浩写一封信,表明你对这件事情的立场。可以肯定李荣浩的态度,也可以否定。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不要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