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阿克苏地区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将全面、科学地揭示中华文明历史文化价值和核心特质,以考古学成就实证中华文明发展历程,凝聚民族共识,坚定文化自信。

    B.下了班开网约车、当代驾,业余时间开网店、当主播,见缝插针创作文案、做视觉设计……随着就业市场的变化,令兼职就业、副业创业正悄然被更多人接受。

    C.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应用,文化消费渠道的畅通,新技术尤其是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成就了数字艺术、数字展演等文化新业态,也提升了文化生产效能。

    D.时下,不少传统文化之所以能成为潮流,根本是因为人民群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与喜爱,创作者对传统文化各具匠心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所致。

  •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从文艺繁荣的角度来看,许多地方将晚会办得越来越奢华,甚至盖过艺术本身,这是一种舍本逐末的错误做法,不利于文艺的真正繁荣。

    B. 北京冬残奥会会徽的设计者秉承展现举办地文化、以运动员为中心,将中国书法艺术与冬残奥会体育运动特征结合起来。

    C. 《渴望现场》首次在音乐类节目中引入人工智能评分系统,这种方式不仅探索了一条电视音乐节目的创新路径,而且得到了观众的广泛关注。

    D. 第四届广东省少年儿童网络安全论坛昨日举行,论坛上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揭示了当前儿童“触网”低龄化的现状和建议。

  •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当告别的人群离开后,《叫老乡》、《北风吹》、《农友歌》等王昆老师演唱过的歌曲响彻大厅,学生们长歌当哭送别恩师,场面十分感人。

    ②《心安理得》表达的是对待无疾而终的爱情的留恋与释然,王天戈用自己独特的嗓音和感悟,完美演绎了歌者由黯然神伤到涣然冰释的层层递进,令人一曲听罢意犹未尽。

    ③上海市市长杨雄近日表示:“上海的工业基础雄厚,大企业多,合资企业多,我们有我们的基础。既不要夜郎自大,也不要妄自菲薄自己”。

    ④姚明和邹市明都是体坛明星,但他们的身高差距很大,姚明身高是2米26,而邹市明身高只有1米62,可谓短小精悍

    ⑤打高尔夫是少数几种亲近蓝天白云、绿草地的运动之一,尽管随着寒冬的到来国内大部分球场尤其是北方的已然呈现出了冬季的萧瑟,然而在海南的球场正是绿草如茵暖阳高照。

    ⑥那一刻,我再也装不出木人石心,我的‘小太阳’,虽然我从来没有表扬过你,但却是发自内心地认可你。

    A. ①③⑥   B. ②③⑤ C. ②④⑤ D. ①③④

  •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现在不少网上信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林林总总的“养生秘诀”、形形色色的“经验之谈”,极易对人们的认知造成误导。

    ②若知识储备不够,教学必捉襟见肘,无法游刃有余;为上好一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她查阅了大量图书音像资料。

    ③专家认为,美方如果一意孤行,继续单方面升级贸易摩擦,将无法享受中国改革开放带来的红利,最终将会“自毁长城”。

    ④电动自行车因方便短途出行而成为人们的日常交通工具,然而电动车不文明行驶现象却习以为常,给道路安全带来隐患。

    ⑤目前计划建设的这1000个特色小镇,相关政府部门必须审慎而为,切不可鱼贯而入、一蹴而就,追求数量而忽略质量。

    ⑥一个世纪以来,中朝一起经历了亚洲的许多苦难,不仅唇齿相依,休戚与共,而且曾经并肩作战,血肉相连,结成深厚友谊。

    A. ①③④   B. ②④⑤   C. ③④⑥   D. ①⑤⑥

  •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敌人的封锁使得中央苏区的经济愈发恶化,食盐的压力越来越大,面对困难,中央苏区的百姓妙招频频骗过敌人的封锁检查,不绝如缕地将盐输入苏区境内。

    ②已发现的5000多个甲骨文字中大部分的字,或音不堪卒读,或义不可明喻,或形不可构造,考释难度非常大。

    ③国庆节之前,杭州市将西溪的人文景观重新修缮,整修后的亭台楼阁造型多变,错落有致,吸引了大批游人观赏。

    ④那种悍然不顾别国利益而干涉别国内政的的霸权主义行径,必将因遭到全世界人民的强烈谴责而最终宣告失败。

    ⑤对于2016年楼市的突然火热,人们聚在一起经常街谈巷议限购政策,许多人采取观望态度,在买与不买的门槛上徘徊。

    ⑥改革进入深水区,我们更应如履薄冰,但也不可畏葸不前,还要有一种“撸起袖子加油干”的闯劲,这样才能闯出一条路来。

    A. ①②④   B. ①⑤⑥   C. ②③⑤   D. ③④⑥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各题。

    材料一

    中国自古以来以农立国,对地震、水旱灾害等非常敏感。由于农业生产的需要,古代中国对天文、气象、物候的记载和研究非常重视,并注意考察人类活动与自然变化的关系,于是便形成了“天人合一”等一些独特的观念。

    对“天人合一”,当下流行的解释是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但是原始的“天人合一”,是指天意决定人事,而天意是通过天象或灾异来显示的。君主是“天子”,由天意确定,也代表天命。所以君主如有失德、治理不当之过,必定会受到天象的警告或灾异的惩罚。因此,从最古老的史书开始,天象和灾异都是不可或缺的记载。凡国之将兴,天子圣明,大臣贤能,则风调雨顺,紫气东来;反之,则灾异频仍,天象错乱。

    一旦出现罕见的天象或异常的气候,如地震、日蚀、流星、水旱灾害等,皇帝就要采用一般的做法:常常换上素色服装,不吃荤腥辛辣,不近女色,迁居于偏僻清静的场所,反省自己的过失,征求臣民的意见;有的还会下“罪己诏”,公开承认错误,宣布改过之策;有的虽无具体措施,却会请求上天千万不要为难天下百姓,一切罪责自己担当;有的为了感动上天,在举办正常的祭祀典礼之外,还要举办其它的祭祀或祈求仪式。

    这样做一般不会错,因为皇帝总有失德之处,国家的政策也不会十全十美,于是臣民们平时不敢说的话可趁机说给皇帝听。即使是昏君暴君,在上天的警告面前也不得不有所收敛。何况举办这些活动一般用不了多少人力物力。可一旦度过难关,就能博得万民称颂,名垂史册;若万一无效,这是天意难违,君臣都已尽了力,自然也不会被百姓责怪。

    不过,“天人合一”也是一把双刃剑,奸臣小人也会利用天象灾异做手脚。因为对天象的解释,本没有标准答案,决定权在人,所以大权在握的人完全可以随心所欲地将矛头指向政敌,或肆意地乱改政策。而“书呆子”往往又泥古不化,在灾情面前只知援引古例,却不知辩证地应用,结果不采取具体措施,反而加重了灾情。最极端的做法就是听天由命,毫无作为,以为只要绝对敬畏天命天意,灾害就会不除自灭。

    现在面对地震等灾难及异常气候,人们自然又会想到天人合一的观念。我希望在运用和阐述这一观念时能实事求是,尊重历史,采取辩证而积极的态度。

    材料二

    地震是地壳运动的一种形式。全球每年约发生500万次地震,人们能够感觉到的有近1万次,造成灾害的有100次左右。

    地壳是由大大小小的板块“拼合”起来的。板块之间不断地错动、挤压、分离,都会产生压力,当压力积聚到一定程度时,地壳的薄弱部分就会发生断裂,巨大能量以地震波的形式传播出来,引起大地强烈的颤动,就产生了地震。地震波发源的地方叫震源,地面上正对震源的地方叫震中。震源深度小于70千米的叫浅源地震,70至300千米的叫中源地震,大于300千米的叫深源地震。破坏性地震一般是浅源地震,震源距离地面越近,对地面的影响就越大。

    测算地震释放能量的单位叫震级。国际通用的是里氏分级法,共9个等级。震级小于1的叫超微震;大于1小于3的叫微震;人们会有感觉的是大于3小于5的小震;会造成不同程度破坏的是大于5小于7的中震;7级和7级以上的为大震,造成的破坏十分严重。目前已测知的最大震级为8.9级。震级相差一级,其能量的差别可以达到30多倍。

    烈度也是衡量地震的标准,烈度是地面及建筑物受地震影响遭破坏的程度。我国把地震烈度分为12个等级,汶川地震测到的最大烈度达11级。震级与烈度的关系,打个比方,如果震级相当于原子弹的当量,而烈度就相当于原子弹在不同距离点造成的破坏程度。一般而言,离震中越近,产生的破坏越大,烈度就越高。

    地震可分为几种:因地壳运动产生的叫构造地震,由火山强烈爆发而引起的叫火山地震,由地下空洞坍陷而引起的叫陷落地震,由人类进行巨大爆破而引发的叫人工地震。后几种地震的强度、影响范围和破坏性,都远远比不上构造地震。

    地震发生前,会有一些征兆。比如,地形发生变异,地下水的水位、水质、颜色等发生变化,地电出现异常,指北针发生偏转甚至失灵,气候反常,一些动物出现异常反应等等。有时,还会听到地下发出闷雷般的地声,看到天空出现红、黄、白等颜色的地光。地震预报是一个世界难题,正等待着有志者去完成。

    材料三

    2018年2月2日15时51分,我国首颗地震电磁监测卫星“张衡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张衡一号”主要用于监测地震发生时的电磁现象,它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拥有在轨运行高精度地球物理场探测卫星的国家之一。

    近些年,科学家发现地震会对空间等离子体环境中的电磁场产生影响,有些影响甚至可能出现在地震发生前。因此,科学家希望通过研究空间等离子体变化与地震活动的关联规律,探索如何攻克“地震预报”这一千年难题。我国首颗观测与地震活动相关电磁信息的卫星“张衡一号”因此而诞生。

    “张衡一号”将成为一个试验平台,重点监测全球空间电磁场、电磁波、电离层等离子、高能粒子沉降等物理量。这些数据有助于探索地震前兆信息和空间环境监测预报,为未来建立地震电磁监测卫星业务化系统作技术准备。

    对于“张衡一号”,国防科工局系统工程司副司长赵坚介绍,“张衡一号”真正投入运行后,能够重点监测中国全境,检验卫星电磁监测新技术设备的效能和空间适应性。具体来说,“张衡一号”可以开展全球7级以上、我国6级以上地震电磁信息分析研究,总体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技术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按照赵坚的说法,该卫星并不能直接预测预报地震,而主要用于地震前兆信息研究,为未来建立地震监测体系进行前期技术储备。作为我国首个天基地震电磁综合观测平台,“张衡一号”开辟了我国地震监测研究的新视角,是我国构建天空地一体化地震立体监测体系的重要里程碑。

    除了为地震电磁立体观测提供更多种类、更加海量的电磁类信息,“张衡一号”投入使用后还将带动其他空间信息技术在防震减灾领域的应用,加快地震立体观测体系建设,提高地震监测能力。

    后续,国防科工局将会同中国地震局,开展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即“张衡”系列卫星的在轨测试及相关应用,提升民用卫星地震监测与应急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天基信息防震减灾服务能力。“张衡一号”及其后续卫星计划已经纳入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目前“张衡二号”已经通过可研评估,预计2020年发射。

    1根据材料一,下列不属于古代君王应对天象灾异所采取的一般做法的一项是(  )

    A. 远离华丽之衣、荤腥辛辣之食、女色、热闹享乐场所

    B. 下达“罪己诏”来公开承认错误并宣布改过之策

    C. 请求上天千万不要为难天下百姓,一切罪责自己担当

    D. 采取应对天象灾异的具体措施来控制灾情或消灭灾害

    2根据材料一,下列关于“天人合一”弊端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奸臣小人会在对天象做出解释时暗中做手脚

    B. 掌握大权的人会借天象灾异打击政敌、乱改政策

    C. “书呆子”会谨小慎微,认真对待,不贸然施策

    D. “书呆子”会听天由命,坐等灾害不除自灭

    3下列对材料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天人合一”的观念使古代中国非常重视对天文、气象、物候的研究。

    B. 古人认为,天象或灾异是上天对违背天意的有过之君的警告或惩罚。

    C. 在天象灾异到来时,即使是昏君暴君也不得不有所改变、有所收敛。

    D. 现今,我们要以辩证而积极的态度运用和阐述“天人合一”的观念。

    4下列对材料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2008年汶川地震震源深度约20千米, 据第二段文字,它属于破坏性大的浅源地震。

    B. 2008年汶川地震的震级是8级,其能量是7级地震的30多倍,约6级地震的1000倍。

    C. 震级和烈度是与地震密切相关的两个成正比的概念,一次地震,震级是固定的,烈度则因地点不同而不同。

    D. 据引发地震的原因的不同,地震可分为几种,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一种自然现象。

    5下列对词语中加点字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 发:“爆”也可以写成“暴”,从造字上看属于会意字。

    B. 陷:“坍”读作dān,从造字上看属于形声字。

    C. :“兆”读作zhào,意思是“征候”或“迹象”。

    D. 雷:“闷”读作mēn,意思是“响亮的”。

    6下列与“张衡一号”相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张衡一号”填补了我国在轨运行高精度地球物理场探测卫星领域的空白。

    B. “张衡一号”主要是用来研究空间等离子体变化与地震活动的关联规律的。

    C. “张衡一号”可监测全球7级以上、我国6级以上地震,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D. “张衡一号”以提供多种类、海量的电磁类信息加快了地震立体观测体系的建设。

    7下列的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张衡一号”将以其获取的各项监测数据为未来建立地震电磁监测卫星业务化系统作技术准备。

    B. “张衡一号”真正投入运行后,将能够准确地预测预报地震,书写我国地震预测预报的新篇章。

    C. “张衡一号”投入使用后,不仅可以提供电磁类信息,还可以带动其他空间信息技术的相关应用。

    D. 继“张衡一号”后,国防科工局将开展包括“张衡二号”在内的“张衡”系列卫星的在轨测试及相关应用。

    8请结合上述三则材料,简述人们认识和应对地震的发展过程。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不仅以“土地平旷,________”写出了环境的整洁美,而且以“________,鸡犬相闻”写出了环境的和谐美。

    (2)李白《蜀道难》中,用“________”一句,写蜀道高险,让人听而变色;又用“________”一句,写蜀道高险,让人望而兴叹。

    (3)在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以“________”将“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给人的美景之感加以概括,又用“________”表达出江山之美对志士们的巨大激励作用。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批判了当下的官员工于取巧。

    (2)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水调歌头》“月有阴晴圆缺”异曲同工。

    (3)杜甫《望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把山和时间结合在一块,突出泰山特点。

  • 9、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古人非常重视精神上的快乐,精神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快乐也各有不同。陶渊明的快乐是“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田园之乐;欧阳修的快乐是《醉翁亭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霜高洁、水落石出的山水之乐;刘禹锡的快乐是陋室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可谓高雅充实;苏轼的快乐则是赤壁之下月夜泛舟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一派自由洒脱。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蛟龙、寡妇的反应写出乐曲凄切婉转。

    (2)《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极写屈原烦闷失意,走投无路。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高低结合地写出茅草乱飞的样态。

  • 11、写出下列句中空缺的部分

    (1)杜甫的《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通过空间的广度和时间的长度写出了作者晚年漂泊他乡、疾病缠身的凄苦生活。

    (2)白居易的《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是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

    (3)《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在说明了“养民”措施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了教育民众的具体方法。

    (4)《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子的《劝学》中,也有一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韩愈的《师说》中,作者认为“学生不一定比不上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更贤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6)贾谊指出秦的过失即灭亡的原因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窦娥冤》“刑场”一折中,窦娥指天斥地,“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她对黑暗现实的强烈不满。

  • 1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弟子,入则孝,_________,谨而信,__________。(《论语》)

    (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_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3)曲终收拨当心画,______。东船西舫悄无言,_____。(白居易《琵琶行》)

    (4)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_____________。(张溥《五人墓碑记》)

    (5)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_______________。(杜甫《阁夜》)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官仓鼠

    (唐)曹邺

    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

    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

    公子行

    (唐)孟宾于

    锦衣红夺彩霞明,侵晓春游向野庭。

    不识农夫辛苦力,骄骢踏烂麦青青。

    1曹诗讽刺的对象是_____,孟诗讽刺的对象是______

    2具体赏析这两首诗在讽刺手法上的异同。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爽籁亭记

    袁中道

    玉泉初如溅珠,注为修渠,至此忽有大石横峙,去地丈余。由泉而下,忽落地作大声,闻数里。予来山中,常爱听之。

    泉畔有石,可敷蒲,至则趺坐终日。其初至也,气浮意嚣,耳与泉不深入,风柯谷鸟,犹得而乱之。及暝而息焉,收吾视,返吾听,万缘俱却,嗒焉丧偶,而后泉之变态百出:初如哀松碎玉,已如鹍弦铁拨,已如疾雷震霆,摇荡川岳。故予神愈静,则泉愈喧也。泉之喧者入吾耳而注吾心,萧然泠然,浣濯肺腑,疏瀹尘垢,洒洒乎忘身世而一死生。故泉愈喧,则吾神愈静也。

    夫泉之得予也,予为导其渠之壅滞,除其旁之草莱,汰其底之泥沙。濯足者有禁,牛马之蹂践者有禁。予之功德于泉者止此耳。 自予之得泉也,旧有热恼之疾,根于生前,蔓于生后,师友不能箴,灵文不能洗,而与泠泠之泉遇,则无涯柴棘,若春日之泮薄冰,而秋风之陨败箨。泉之功德于我者,岂其微哉?泉与予又安可须臾离也?故予居此数月,无日不听泉,初曦落照往焉。惟长夏亭午,不胜烁也,则暂去之矣;斜风细雨往焉,惟滂泥淋漓,偃盖之松不能蔽也,则暂去之矣。暂去之,而予心惶惶然,若有失也。乃谋之山僧,结茅为亭于泉上,四置轩窗,可坐可卧。亭成而叹曰:“是骄阳之所不能驱,而猛雨之所不能逐也;与明月而偕来,逐梦寐而不舍,吾今乃得有此泉乎?”且古今之乐,自八音止耳,今而后始知八音外,别有泉音一奇。世之王公大人不能听,亦不暇听,而专以供高人逸士陶写性灵之用,虽帝王之《威》《英》《韶》《武》,犹不能与此泠泠世外之声较也,而况其他乎?予何幸而得有之,岂非天所以赉予者欤?于是置几移襆,穷日夜不舍,而字之日爽籁云。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泉而下   邮:传递

    B.洒洒乎乎忘身世而死生   一:把……看成一样

    C.师友不能   箴:针砭医治

    D.不胜也   烁:闪烁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一见玉泉如溅珠,听它轰鸣数里,就情不自禁地喜欢上它了,由此“常爱听之”一句,便定下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B.作者真正感受、领会到泉声之奇妙、之功效、之魅力是在一段时间之后,所以听泉的体验、感受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

    C.作者建亭于泉上,感慨烈日和暴雨都不能驱赶他了,也可以与明月同来,这自然是作者爱泉、想拥有玉泉的体现和结果。

    D.作者认为泉声是八音之外单列的一种音乐,古今音乐难以与之媲美,并直接讽刺了王公大人们“不能听,亦不暇听”。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泉之得予也,予为导其集之塵滞,除其旁之草莱,汰其底之泥沙。

    (2)予何幸而得有之,岂非天所以资予者?于是置几移禳,穷日夜不舍,而字之曰“爽籁”云。

    4请简要概括袁中道听泉渐入佳境的变化过程。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2019年3月30日18时许,四川凉山州木里县雅砻江镇立尔村发生一场森林火灾。

    3月31日下午,受瞬间风力风向突变影响,扑火人员在转场中,突遇山火爆燃,30名扑火英雄遇难。全国人民都沉浸在悲痛中,纷纷自发祭奠英雄。

    材料二

    著名爱国主义作家、抗日烈士郁达夫《忆鲁迅》:“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

    材料三

    习近平总书记在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仪式上曾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包括抗战英雄在内的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以上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加以阐述。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