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王安忆创作小说《天香》时,通过想象完成对现实的超越,她渐入佳境,左右逢源,实现了对心灵的追踪。
②《见字如面》用读信的方式带观众穿梭于不同时空,无独有偶,《朗读者》亦是通过朗读的方式呈现文字之美。
③六月天,孩子脸,说变就变,天空平地生出一团团铁青色的云,接着一雷二闪,电闪雷鸣,仿佛要把那座大山炸碎。
④牡丹雍容华贵,富丽堂皇;兰花高洁典雅,飘逸俊芳;菊花素雅坚贞,隽美多姿——可谓春兰秋菊,各得其味。
⑤近年湛江交通网络不断完善,公路建设连三并四,水运、空运发展连镳并轸,为湛江实现五年崛起创造良好的交通环境。
A. ①③④ B. ①④⑤ C. ②③⑤ D. ②④⑤
2、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是考研还是就业,毕业季的我思考了很久,我的家人也来信、来电话奉劝我三思后再做决定。
B. 李华在班会上立下誓言,十年寒窗苦读,岂能马齿徒增,必驰骋考场,蟾宫折桂!
C. 您多次诚意邀请,恭敬不如从命,我就敬谢不敏了,明天一定准时赴宴。
D. 朋友的老父亲去世了,我给他发了一条内容为“令尊仙逝,万分悲悼,请节哀!”的短信。
3、(题文)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作为高三学生,读了这篇文章之后,我并没有觉得它有什么微言大义,后经专家点拨,才明白它精微的语言中蕴含的深刻含义。
②为将故事的危害减到最小,相关领导应对迅速,下车伊始便认真查看具体情况,指挥调度,赢得了群众和媒体的普遍好评。
③在各学校广泛开展生命安全教育,就是让学生远离危险,珍爱生命,这无可厚非,各学校不该以任何理由拒绝。
④相比于持续火爆的住宅市场,多年来,写字楼市场一直处于不瘟不火的状态,与同地段的住宅楼相比,写字楼的销量要小得多。
⑤近年来,为推广四面山优质民宿,四面山村民宿协会每年都举办乡村名宿节,诚邀海内外旅客来体验宾至如归的感觉。
⑥韩国空军远程空对地导弹今年6月进行发射训练时坠毁,然而,韩国空军方面5个月来对此一直秘而不宣。
A. ②④⑤ B. ①⑤⑥ C. ②③④ D. ③⑤⑥
4、下列表格内文学常识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A B.B C.C D.D
5、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A.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在异城他乡忙于追逐梦想的游子们,又怎么能够体会到母亲在故乡的牵挂和守望呢?
B. “花甲喜循环,风霜变老颜。”李明激动地说,“感谢大家百忙之中来参加我奶奶的古稀寿宴,让我们一起祝福奶奶:生日快乐!”
C. 我县干部在扶贫工作中顾全大局,舍小家为大家,“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他们这种润物无声、默默奉献的精神让人感动。
D. 鲁迅作品中表现出的人格精神深深地影响着众多读者,可有些人却哗众取宠,写文章诋毁先生,真是“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6、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保护工业遗产的活动起源于英国。早在19世纪末期,英国就出现了“工业考古学”,使人们萌发了保护工业遗产的最初意识。1978年在瑞典召开的第三届国际工业纪念物大会上,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委员会宣告成立,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致力于促进工业遗产保护的国际性组织,促进了工业遗产保护理念的逐渐普及。从2001年开始,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委员会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举办了一系列以工业遗产保护为主题的科学研讨会,促使工业遗产能够在《世界遗产名录》中占有一席之地。2003年7月,在俄国下塔吉尔召开的大会上通过了专用于保护工业遗产的国际准则,即《下塔吉尔宪章》。该宪章阐述了工业遗产的定义,指出了工业遗产的价值,就立法保护、维修保护、宣传展示等方面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工业遗产保护逐步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课题。
工业遗产涉及的领域十分宽泛,不仅包括具有历史、技术、社会、建筑或科学价值的工业文化遗迹,还包括建筑和机械,矿场和加工提炼遗址,仓库货栈,交通运输及其基础设施,以及用于宗教崇拜或教育等和工业相关的社会活动场所。工业文明创造的财富和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远远超过之前几千年的总和。工业遗产则直观地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这一重要过程,具有历史、社会、科技、经济和审美等价值,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证。因此,保护工业遗产就是保持人类文化的传承,培植社会文化的根基,维护文化的多样性和创造性,促进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保护性再利用是赋予工业遗产新的生存环境的一种可行途径。在制定方案时,对工业遗产中的每一区域都应仔细甄别并单独评估,在考虑它与整个遗址联系的基础上,确定其最恰当的用途。同时,方案应对不同工业遗产地段设立明确的限制要求,新的用途必须尊重工业遗产的原有格局和材料特色,维护原始的人流活动,并且尽可能与初始或主要用途兼容。并应创造条件保留能够记录和解释原始功能的生产区域,用于展示和解说曾有的工业生产用途。
保护性再利用不应作为商业性房地产开发项目,而要重点应用于文化设施建设。可以根据工业遗产原有产业及产品性质,设立各种门类的工业技术博物馆、厂史展示馆、企业纪念馆,同时探索更为合理而广泛的利用方式,如美术馆、社区文化中心等;也可以利用工业遗产特有的历史底蕴、想象空间和文化内涵,把它开发成为激发创意灵感、吸引创意人才、集聚创意产业的文化产业园区,既体现工业遗产特色,又使公众得以游憩、观赏和娱乐。对于大型和特大型工业遗产的保护,则可以用设立工业遗址公园的方式成功地将旧的工业建筑群保存于新的环境之中,从而达到整体保护的目的。
虽然我国总体上还处于工业化中期,但是中心城市以及一些传统工业城市的经济社会结构正在发生着根本性变化。在这一形势下,如何使更多的优秀工业遗产得到妥善保护,如何形成我国工业遗产保护的整体思路和方法,是需要不断思考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取材于单霁翔的文章)
材料二
随着北京非首都功能的疏解和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的推进,北京及周边的工业废址何去何从,会面临更大的挑战。首钢工业园区从钢铁巨人转型成为文化创意巨人的过程中,经历了“最传奇”“最诗意”“最优雅”的三次转身,让我们看到首都工业遗址改造的创意升级、文化升级和体验升级。
与其它工厂一样,筒仓是首钢工业园内非常重要的建筑,自2011年首钢正式停产后,这些建筑逐渐破败。但经过设计师的改造,首钢工业园内的筒仓变身成设计感十足的办公区,同时,筒仓外壁上开辟的形状各异的孔洞,给原本黑暗的筒仓照进了阳光,也带来了新鲜的空气。目前,6号筒仓也被选为奥组委首批员工进驻的办公楼,被称之为“最传奇的转身”。
而“最诗意的转身”则是园内的群明湖。这片清澈灵动的湖水原本是厂区为高炉降温而储存的循环水,停产后,这里被改造成“半厂山水锦花池,十里钢城碧云天”的群明湖。除了是首钢园区内景色的“颜值担当”,群明湖还将成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单板大跳台的组成部分,湖畔的冷却塔便是跳台,百年来一直唇齿相依的湖水和冷却塔再次组成最佳搭档。
首钢园区内标志性的老牌建筑物3号高炉,已经化身成一座雄伟的博物馆,向世人讲述过往的辉煌。这个“最优雅的转身”标志着园区正以全新的面貌迎接新的挑战,也意味着我国工业遗址改造工作的升级。
在北京乃至全国,提起工业园区的改造就必定会提起798艺术区,它可以说是我国工业园区成功转型的首个案例。然而798艺术区虽然经营时间长,但园区基础设施仍称不上成熟。比如屡屡被游客吐槽的园区内没有鲜明的路标或是游览引导图,以至于游客很难找到目的地的问题。还有就是艺术区缺乏整体规划,以至于原本应该以艺术展览为主的园区,慢慢被一些商铺、推销场馆等商业场所挤占,降低了游客的体验感。
首钢工业园在改造之初就规划好了五个区域,包括石景山文化景观公园、东奥广场、首钢工业遗址公园、公共服务配置区、城市织补创新工场;此外,园区通过对旧管道的保留和利用,改造出地下通道、地面道路、空中管廊的三级慢行系统。这些无不彰显着工业园改造的创意升级和人文关怀。奥委会主席巴赫称赞首钢工业园区的保护性改造是很棒的想法。他说,将老厂房、高炉等工业建筑变成体育、休闲设施和博物馆,有利于让人们记住首钢、北京和中国的一段历史;北京冬奥组委选择在首钢园区办公,让老工业遗存重焕生机,这个理念可以说在全世界都是领先的,是一个极佳的示范。
随着《加快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发展建设 打造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行动计划(2019年—2021年)》的发布,百年首钢将迎来新的巨变。新首钢的未来要通过文化融合传承、引导创新驱动发展、注重生态修复治理和坚持共建共治共享这四大路径,实现文化复兴、产业复兴、生态复兴、活力复兴这四大复兴,传承山、水、工业特色景观体系,形成整体特色风貌,打造西部山、水、冬奥、工业遗存融合创新的典范。这为老旧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创新性实验范本,为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城市复兴探索出有效路径。
(取材于陈烁的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不属于“工业遗产保护性再利用”的一项是
A. 都江堰水利工程成为都江堰风景区一部分
B. 伦敦火力发电厂改建为泰德现代艺术馆
C. 中山粤中造船厂改建为中山岐江公园
D. 上海江南制造厂改建为中国工业博物馆
【2】根据材料一,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委员会宣告成立标志着国际社会对工业遗产保护形成广泛共识。
B. 《下塔吉尔宪章》指出工业遗产的价值并使工业遗产保护成为世界共同关注的课题。
C. 工业遗产直观反映了工业文明创造财富并影响人类生活这一社会发展的重要过程。
D. 保护工业遗产就可以保持人类文化的传承,维护文化多样性并促进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3】根据材料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保护性再利用是保护工业遗产的一种可行途径,它赋予工业遗产新的生存环境。
B. 工业遗产的新用途必须尊重原有格局和材料特色,必须与初始或主要用途兼容。
C. 把工业遗产改造成社区文化中心、文化产业园区等,可使公众得以观赏和娱乐。
D. 我国一些城市经济结构正发生根本变化,所以研究保护工业遗产的课题很迫切。
【4】下列对材料一、材料二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甄别:认真地鉴别,审查。甄,读zhēn。
B. 游憩:游玩、休息。憩,读qì。
C. 唇齿相依:比喻双方关系密切,相互依存。
D. 重焕生机:焕是形声字,可改为“东山再起”。
【5】根据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首钢工业园区的成功转型解决了北京的工业废址现阶段所面临的巨大难题。
B. 首钢工业园内的所有筒仓经过改造后被选为奥组委首批员工进驻的办公楼。
C. 群明湖和冷却塔组成最佳搭档,将成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的单板大跳台。
D. 3号高炉改为博物馆意味着我国工业遗址改造工作的创意升级和文化升级 。
【6】根据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798艺术区中没有鲜明的路标和游览引导图等问题是园区基础设施不成熟的体现。
B. 首钢工业园改造所规划的五个区域和三级慢行系统都彰显着创意升级和人文关怀。
C. 巴赫对首钢工业园保护性改造的称赞说明我国工业遗产保护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D. 新首钢的未来将实现四大复兴并打造西部山、水、冬奥、工业遗存融合创新的典范。
【7】下面的“链接材料”选自北京二七机车厂改造设计方案,此方案获得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请依据材料一、材料二,分析此方案的成功之处。
链接材料
利用机车文化及建筑文化打造二七厂独有的特色文化公园;结合二七精神,设计以“风暴”工人文化为主题的精神堡垒;结合铁轨设计不同的装置艺术及休闲空间。保留建筑结构完好的老旧厂房等厂区历史性建筑,将高大空间的厂房及简易房改造成灵活的办公空间、会展中心。交通体系重新设计车行路线,在四个主要入口处建设停车楼。
7、按要求填空。
(1)问君何能尔?______________。 (陶渊明《饮酒》)
(2)___________,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______》)
(3)《夜雨寄北》中思念之情,亘古不变,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传唱。潇潇夜雨中,李商隐客居寂寞,倚窗伫立,将相思之情转化为了重逢的希冀: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维出塞宣慰、奉使凉州,写下了《使至塞上》,诗人来到塞外,看到“______”的暮色景象,本想去见都护,却发现“_______”。
(2)《琵琶行》以“月”为意象衬托琵琶女技艺高超,乐曲结束,听者还沉浸在其中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在《赤壁赋》中说“_________,________”是大自然给人类无尽的宝藏,是苏轼与客人共同享受的东西。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送东阳马升序》中“________,_______”两句描述了自己早年穿着旧衣服出入于那些衣着光鲜的同学之间,而心中毫无羡慕之情的状态。
(2)在《琵琶行(并序)》中,白居易告诉人们在艺术表现中要适当以“空白”展现更丰富的意蕴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
(3)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封狼居胥”,但是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马援诫兄子严敦书》中,马援以父母嫁女作比,谆谆告诫侄子们,尽显长辈关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2)“雁”是古诗词里常见的意象,李清照在诗词中也常用“雁”结合其他诗句表情达意,增强感染力,如《一剪梅》里特别突出雁行归来时“_________”的环境,又在《声声慢》里强调经过的雁阵与自己“_________”,都衬托出不得团圆的孤苦。
(3)诸葛亮作为忠君爱国、济世扶危的贤相,为后世仁人志士追思。杜甫在《蜀相》里以“_________”,直抒胸臆表达了对其的无限哀思;而陆游在《书愤》里以“_________”,把其放在历史长河里赞颂其无与伦比。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眼泪总与悲愁结合在一起,如《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热恋中的女主人公见不到心上人的愁苦。
(2)韩愈在《师说》中对“师”的职责提出独到见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3)范仲淹在《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中表达戍边将士思乡怀亲与边患未平之间矛盾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作者面对污浊黑暗的社会环境,找不到出路的失意、痛苦与无奈之情。
(2)韩愈《师说》中将当时一些人为孩子“择师而教之”和自身“则耻师焉”的奇怪行为作对比后,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借南朝宋文帝的典故,指出北伐抗金一定要做到知己知彼,若草率出兵,即使有“_________________”的雄心壮志,也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的结局。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明日分弓亭按阅,再用西楼韵①
范成大
眼看白露点苍苔,岁月飞流首屡回。
老去读书随忘却,醉中得句若飞来。
闻鸡午夜犹能舞,射雉西郊不用媒②。
自笑支离聊复尔,丹心元未十分灰。
注:①淳熙三年(1176年),范成大在成都四川制置使任上作此诗,其时诗人51岁。按阅,检阅士兵。②媒,猎雉时以家雉诱出野雉,称雉媒。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前一句点明时令,寓情于景;后一句暗写老境,为下联作铺垫。
B.颔联“若飞来”与“随忘却”对举,构成语意的转折和情感的波澜。
C.颈联“闻鸡”“射雉”用典贴切妥当,对仗严谨工稳,音韵流转自然。
D.尾联前一句感叹国土虽破碎,但还有恢复的希望,后一句点明原因。
【2】陆游称赞范成大“风采震羌胡”,你从这首诗中读出范成大怎样的风采?请简要慨述。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南山集序
[清]方苞
壬午之冬,吾友褐夫卜宅于桐城之南山而归隐焉,从游之士刻其所为古文适成,因名曰《南山集》。其文多未归时所作,而以兹所居名焉,著其志世。
余自有知识,所见闻当世之士,学成而并于古人者,无有也;其才之可拔以进于古者,仅得数人,而莫先于褐夫。始相见京师,语余曰:“吾非役役于是而求有得于时也。吾胸中有书数百卷,其出也,自忖将有异于人,非屏居深山,足衣食,使身一无所累,而一其志于斯,未能诱而出之也。”其后各奔走四方,历岁逾时相见,必以是为忧,余以代为忧。而自辛未迄今十余年,而莫遂其所求。
吾闻古之著书者,必以穷愁;然其所谓穷愁者,或肥遁不出仕宦,而中秩名尊身泰,一无所累其心,故得从容著书以自适也。自科举之法行,年二十而不得与于诸生之列,则里正得而役之,乡里之吏,鞭笞行焉。又非贵游素封之家,则所以养父母畜妻子者,常取足于佣书授经。窘者拘囚,终身而不息,尚何暇学古人之学而冀其成耶?故士穷愁别必不能著书。其事若与古异,而以理推之,则固然而无足怪也。
褐夫少以时文发名于远近,凡所作,贾人随购而刊之,故天下皆称褐夫之时文,而不知此非褐夫之文也。其载笔墨以游四方,喜述旧闻,记山水之胜,而以传序说请者,亦时时应焉,故世复称其古文,是集所载是也。而亦非褐夫之文也。褐夫之文,盖至今藏其胸中而末得一出焉。夫立言者不朽之末也而其道尤难书传所记立功名守节义与夫成忠孝而死者代数十百人而卓然自名一家之言自周秦以来可指数也。岂非其事独希,故造物者或靳其才,或艰其遇,而使皆不得以有成耶?
褐夫之年长矣,其胸中之书,继自今而不出,则时不赡矣。必待身之无所累而为之,则果有其时耶?故余序是集而为褐夫忧者倍切焉。因发其所以,使览者知褐夫之志,而褐夫亦时自警而亟成其所志也。同里方苞撰。注:褐夫,戴名世的字,一字田有,清代古文家。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友褐夫卜宅于桐城之南山而归隐焉 卜宅:选择住宅
B.其才之可拔以进于古者 拔:超出
C.或肥遁不出仕宦 肥遁:逃遁
D.故造物者或靳其才 靳:束缚,限制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而以兹所居名焉 斧斤以时入山林
B.自忖将有异于人 当其欣于所遇
C.则固然而无足怪也 虽然,犹有未树也
D.盖至今藏其胸中而末得一出焉 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戴名世归隐安徽桐城南山,他将自己所撰的文章编印成集,以隐居地取名为《南山集》,旨在世人中彰显他的志趣。
B.方苞非常钦佩同乡戴名世著书立说的志向,虽然《南山集》得以刊行,但方苞并不认为它能真正体现戴名世的志趣。
C.方苞认为戴名世的年纪大已经了,若定要等到他身心都毫无烦忧时来写“胸中之书”,那么恐怕时间也不多了,因而对他忧虑的心情更加急迫了。
D.文章叙议结合,记叙简练,重点突出戴名世横溢的才华和远大的志向;议论切中肯綮,剖析戴名世至今未遂己愿的原因,希望戴名世能自警。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夫立言者不朽之末也而其道尤难书传所记立功名守节义与夫成忠孝而死者代数十百人而卓然自名一家之言自周秦以来可指数也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窘者拘囚,终身而不息,尚何暇学古人之学而冀其成耶?
(2)因发其所以,使览者知褐夫之志,而褐夫亦时自警而亟成其所志也。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世界是一个整体。山火焚烧,破坏的不只是一个国家、一个物种;地震、海啸、蝗虫袭来,也不仅仅是某一个地区的灾难;病毒横行,跨越五洲四海,侵袭不同肤色的人群。
——网络文摘
②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
——王阳明
③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论语·里仁》
合则俱利,分则全伤。在全球化的今天,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的程度之深前所未有。假如今年九月在中国举办第一届关于世界气候、卫生、安全的综合性大会,多国代表为达成公平有效的协议而努力,但某国代表却发表了咄咄逼人的单边主义言论。
(1)作为中方发言人,你想发表什么样的观点?请写一篇发言稿。
(2)作为一名收看电视转播的中学生,你想反驳某国代表的单边主义言论,请写一篇驳论文。
(3)作为一名随行记者,大会结束后你想记录这一天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请写一篇日记。 要求:以上任务任选其一,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明确文体;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