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三国演义》中关羽被害后,刘备决定“提兵问罪于吴”,秦宓因力谏而被报仇心切失去理智的刘备斩首示众。
B.《家》在展示情节的同时,流泻着强烈激荡的情绪,这在觉慧这个人物形象上有集中的体现。
C.《呐喊》中多篇小说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吃人本质,如《药》中华老栓用蘸着人血的馒头治儿子的痨病而儿子终不免一死,《明天》中的单四嫂子在孤苦无助中凄惨地走向深渊。
D.《边城》中的人情和人性之美通过那条黄狗也能体现出来:黄狗和爷爷及翠翠和谐相处,终日形影不离,在爷爷去世后,黄狗也绝食而死。
E.《老人与海》结尾写曼诺林决心跟老人一起出海,这种真挚动人的情谊,给老人孤苦无依的生活带来了温暖,也给作品增添了令人快意的亮色。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宜春市2015年国民生产总值527.59亿元,增速11.9%。在江西省2015年各地市国民生产总值增速“前三甲”中,宜春市忝列门墙。
②当看到大林村村民按下的一个个红手印时,大家深深地感到,他们怀念的张鹏不仅是一位村官,更是一位和他们休戚与共的亲人。
③这位青年作家的作品的确优秀,阅读时,读者经常会被小说中精彩的情节和细腻的描写感到,不由自主地拍案而起,击节赞叹。
④种族和平和文化多元化的观念远没有成为基本的价值观,所以很多人对种族主义习焉不察,言者自然,听者也不觉得刺耳。
⑤先生在这所大学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三十余年,学问炉火纯青,性格外圆内方,所以既受人尊重,又有很多朋友。
⑥在市场环境愈发复杂的情况下,电器企业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产品创新与售后服务两不误,才能如釜底游鱼,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
A. ②④⑤ B. ①③④ C. ②③⑥ D. ①④⑥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市委一针见血,指出一些人存在认识不到位、学习不到位、措施不到位、整改不到位、宣传不到位、作风不到位问题,解决作风问题,刻不容缓。
②1988年我下海经商,看到别人倒腾热带鱼挣大钱,于是我倾家荡产进了一大批热带鱼。
③我市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整合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中,并将于2018年1月1日起正式落地实施。
④唯有如此,才能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 唯有如此,才能换来海晏河清,朗朗乾坤。
⑤对现在课堂里流行的一些条分缕析、深文周纳的授课方法,我一直觉得不可理解。
⑥2016年阅读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成年人人均纸质图书4.56本,人均阅读数量和时间,远远小于世界阅读大国。在整个社会阅读量差强人意的情况下,用于阅读的时间可想而知。
A. ①③④ B. ②⑤⑥ C. ②③⑥ D. ①④⑤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做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事实上,尽管数字阅读势头迅猛,但现实中,喜欢“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的人越来越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朋友圈中也常有人晒自己正在阅读的书
②纸质书一直都在那里,阅读数据可能有波动,但它一直关照人的诉求,而且充满温暖
③这些现象表明,阅读其实是人的一种天性
④至于各地为推动全民阅读而举办的各种活动,更是成为常态景观
⑤“闲读半日”“围炉读书”“雪夜读书”等,均是每一个读书人的温暖愿景
⑥随着物质生活的日渐丰裕,人们越来越多地追求精神价值的诉求
A. ⑥②①④③⑤ B. ⑥③①④②⑤ C. ①④③⑥②⑤ D. ①④⑥②③⑤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我们只要从破除惯性思维开始,以钉钉子的精神锲而不舍地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积极应对,抓早抓小,就定能打赢作风建设。
B. 这些乱象背后的金融活动,或者违规违法而行,甚至在监管的边缘地带“打擦边球”,更有甚者则是利用规制的空白而大行其道。
C. 传统文化自从结合跨年演唱会表达之后,浙江卫视就打造“思想跨年”,以脱口秀形式切入“传统文化”话题来展开深度讨论。
D. 《生命缘·生命的礼物》系列作品能够获得无数的荣誉,既得益于节目独特的创作理念,也在于主创人员秉持工匠精神细致打磨。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的城市建设开始了轰轰烈烈的现代化进程。而关于城市建设,传入我国的主要有两种理论。第一种理论表现为“明天的城市”模式,即按照理想兴建一个完美的城市,实现一夜之间的突变。这种理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新中国的城市建设。第二种理论表现为“拼贴城市”模式,即不是完全去掉旧的元素,是在此基础上把好的、新的元素拼贴进去,使这个城市既有新的元素,也有旧的元素。这是一种温和的建设方式,对当下中国的城市建设有重大启示。
这两种城市建设模式蕴含的思维方式是截然不同的。“明天的城市”模式的思维方式是,生活是根据理性人为构建出来的。“拼贴城市”式的思维方式是,生活不是靠一夜之间的创造突破形成的,而是历史文化自然演变而成的。因而,在前一种理论框架下,城市的历史只能是负担,是应该抛弃的;在后一种理论框架下,历史却是宝贵的财产,是应该尊重和珍惜的。实践证明,一个城市要有独特的魅力,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历史。然而,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在城市建设上对现代化的理解是片面的,所想象的现代化城市都是以西方为蓝本,唯“洋”是从,一度把钢筋、水泥、玻璃视为现代化的代名词,而对城市的历史视而不见,甚至完全视为包袱。新中国成立后的工业化进程对自然生态及历史文化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体现了城市建设模式的激进。
事实上,中国的城市建设向来是有自己的历史传统和文化智慧的。中国城市发展的历史中有许多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正如在《清明上河图》、平遥古城所看到的,中国古代的城市建设丝毫不比西方逊色。甚至,它还是多元的,至少可以分为三种城市群落。第一种,“宇宙之城”,天人合一的行政都会,以元大都奠定基础的古代北京为代表。城市方正规则,左右对称,秩序井然。这代表着当时中国人对当时城市的一种理解,他们认为城市的秩序是对宇宙秩序的复制,人间的秩序要对应宇宙的秩序。这种城市建设就寄托了这样一种追求。第二种,“生态之城”道法自然的山水小城,以湖南凤凰为代表。整个城市依山傍水,依照山水的自然曲线布局,充满湖诗意。这种城市建设体现了中国人对城市的另一种理解,认为人应道法自然,城市要按照自然的规律来设计,山水自然,城市与人完美融合在一起。第三种,“人文之城”,儒商精神凝聚的江南市镇,以杭州、苏州、扬州为代表。明清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江南城镇的发展。这些城镇是儒商聚居的地方,形成了人文氛围浓厚的江南城镇群。这三种城市建设都体现了中国悠久的历史传统与文化特色。
一个城市要有独特的个性,最重要的不是空间上的拓展,而是历史文化上的继承与发展,这需要我们的城市建设回顾历史并深入地反思与总结。城市发展要搞好建设,主要考虑两个方面:城市地标是什么?城市文化母体是什么?如果一个城市地标模糊、母体过度损坏,那么这个城市就丧失了个性。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回答,什么是好的城市。
(摘编自许纪霖《优美是否离我们远去》,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天的城市”模式是按照理想兴建完美城市,“拼贴城市”模式是对新旧元素合理地取舍。
B.两种不同的城市建设模式蕴含着不同的思维方式,而思维方式对城市建设模式有很大影响。
C.一个具有独特个性与魅力的城市,不是将城市历史视为负担,而是珍视并传承自己的历史文化。
D.中国古代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思想,注重人文精神,体现了城市建设多元特色。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对两种城市建设理论及模式进行阐释,指出新中国城市建设深受第一种理论影响。
B.第二段通过两种城市建设模式思维方式的比较,揭示了我国在城市建设中曾经出现的问题。
C.第三段通过中国古代城市建设与西方的对比,论证中国城市发展历史中有许多经验值得借鉴。
D.文章在结尾处提出了好的城市建设应该怎么做,强调城市地标和母体不可模糊与过度受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新中国初期工业化进程严重破坏了自然生态及历史文化,可见“明天的城市”模式是错误的。
B.“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体现了环境与人的融合,体现了道家的思想及其建设生态城市的主张。
C.好的城市建设,城市空间的拓展不是最主要的,对城市原有特色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才最重要。
D.“拼贴城市”是一种温和的建设方式,有助于东西方文化的融合,对当下中国的城市建设有重大启示。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不愤不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不复也。(《论语》)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司马迁《报任安书》)
(3)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4)______________,畏途巉岩不可攀。______________, 雄飞雌从绕林闻。(李白《蜀道难》)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在《马说》中用“_________”揭示了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2)《诗经·氓》中用“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男女主人公年少时非常融洽的关系。
(3)苏轼在《赤壁赋》中概括了曹操军队在攻破荆州顺流而下的军容盛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中,以山中激流和石头滚动的巨大声响烘托蜀道之险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劝学》中用“________________”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的比喻,强调了人们不能仅靠自身,还必须学会借助工具。
(3)《岳阳楼记》中由“古仁人”的阔大胸襟和高尚道德而得出的论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新时代要有新作为,新青年要有新担当。《论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古代士人涵养坚毅品格,胸怀天下的使命与担当。
(2)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新时代我们所大力倡导和弘扬的务实态度、实干精神不谋而合。
(3)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诗人杜甫心忧国事、朴素深沉的爱国情怀。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女主人公自诉婚后早起晚睡日日辛劳,与受到氓的“凶暴”形成对比,表达内心的不满。
(2)《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写自己身着粗袍敝衣处于衣着华丽的同舍生之间却“____________”,是因为有求学这种足以使自己快乐的事。
(3)《蜀道难》中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 荀子的《劝学》中,作者认为智慧高明行为没有过错的前提是___________;认为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他们的才德之所以会超过一般人,就是因为______________。
⑵ 李白的《蜀道难》中化用晋人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两句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在《观刈麦》中,白居易由农民生活的痛苦联想到自己生活的舒适,最终由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出了自己的惭愧。
1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点绛唇 咏梅月①
陈亮
一夜相思,水边清浅横枝瘦。小窗如昼,情共香俱透。
清入梦魂,千里人长久。君知否?雨僝云僽②,格调还依旧。
【注】①淳熙十五年(1188),辛弃疾被劾罢官闲居已整整七年,此年冬,志同道合的好友陈亮远道来访,二人共商恢复中原、抗击金军的大计,分别后又互相诗词唱和。②僝僽(chán zhòu):摧残。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句用拟人手法写梅,“相思”是此词的意脉,“相思”不得,故写梦。
B. “水边”句化用“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诗意,主要写月。
C. “小窗”句写月光明亮,窗前如同白昼,使人联想到窗内之人辗转难眠。
D. “清入”句词人伴着清辉幽芳入梦,“清”指月之清辉,亦指梅之清香。
【2】本词写月,却不道半个“月”字,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下列《红楼梦》中,香菱所写《咏月》诗句,也采用这种写法的一项是
A.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B. 非银非水映窗寒,试看晴空护玉盘。
C.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D. 月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
【3】《红楼梦》中有不少与梅有关的情节,下列的“她”与情节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A. (她)冷笑道:“你这么个人,竟是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那一鬼脸青的花瓮一瓮,总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开了。”——妙玉
B. 贾母带着众人,说笑出了夹道东门。一看四面粉妆银砌,忽见(她)披着凫靥裘站在山坡上遥等,身后一个丫鬟抱着一瓶红梅。众人都笑道:“少了两个人,他却在这里等着,也弄梅花去了。”——薛宝琴
C. 果见(她)卧于山石僻处一个石凳子上,业经香梦沉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口内犹作睡语说酒令,唧唧嘟嘟说:“泉香而酒冽,玉盏盛来琥珀光,直饮到梅梢月上,醉扶归,却为宜会亲友。”——林黛玉
D. (她)摇了一摇,掣出一根来一看,笑道:“好极。你们瞧瞧,这劳什子竟有些意思。”众人瞧那签上,画着一枝老梅,是写着“霜晓寒姿”四字,那一面旧诗是:竹篱茅舍自甘心。——李纨
【4】刘熙载在《艺概》中说:“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个中有我也。”这首词是怎样体现刘熙载这个观点的,结合具体词句,加以分析。
【5】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古人常以花入诗寄寓自己的情感。晋陶渊明独爱菊,《归去来兮辞》中“ ,松菊犹存”,用菊花象征隐士的高洁;陆游《钗头凤》中“桃花落,闲池阁。 ,
”,用桃花象征美好春光或伊人华年;而杨花则给人以飘零之感,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写到:“杨花落尽子规啼, 。”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或曰:“邪说之害正也,宜放而绝之。则此书之不泯,其可乎?”对曰:“君子之禁邪说也,固将明其说于天下,使当世之人,皆知其说之不可从,然后以禁,则齐。使后世之人,皆知其说之不可为,然后以戒,则明。岂 必 灭 其 籍 哉 放 而 绝 之 莫 善 于 是 是 以 孟 子 之 书 有 为 神 农 之 言 者 有 为 墨 子 之 言 者 皆 著 而 非 之。”
(北宋·曾巩《〈战国策〉目录序》)
【1】用“/”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岂 必 灭 其 籍 哉 放 而 绝 之 莫 善 于 是 是 以 孟 子 之 书 有 为 神 农 之言 者 有 为 墨 子 之 言 者 皆 著 而 非 之
【2】《战国策》的体例是什么?它在《四库全书》中属于哪一部?
【3】文中认为“禁邪说”的最好方法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在为人民服务中,茁壮成长;在艰苦奋斗中,砥砺意志品质;在实践中,增长工作本领!
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上面是3月15日习近平同志,回信勉励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部分语句。读了这些话,你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