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巴州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聘任制与终身制最大的不同就是有出有进、能上能下,有助于剔除庸才懒人,让朝不虑夕者没有市场。当然,聘任制也有劣势。

    ②如果说,卡扎菲政权已日薄西山,“倒卡”无论如何都只是利比亚人的短痛,那么这种因内战而强化的地域、部族裂痕,就将注定是利比亚人的长痛。

    ③为了给儿子送大衣,母亲在风雪中已经茕茕孑立地等了两个多小时。

    ④天空飘着细雨,行人已渐渐稀少,只有我和父亲形影相吊。父亲闷着头。一句话也没有,我也只是机械地移动着。

    ⑤在那几年的工作学习中,杨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他的教导在我听来如同空谷足音,给我启示,带我走出困惑。

    ⑥沈从文早在20 世纪30 年代就因在《边城》中描绘了一个独特的湘西世界,展现了豪爽与浪漫的湘西风情而名噪一时

    A. ①②④   B. ①③⑤   C. ②⑤⑥   D. ③④⑥

  • 2、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A.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在异城他乡忙于追逐梦想的游子们,又怎么能够体会到母亲在故乡的牵挂和守望呢?

    B. “花甲喜循环,风霜变老颜。”李明激动地说,“感谢大家百忙之中来参加我奶奶的古稀寿宴,让我们一起祝福奶奶:生日快乐!”

    C. 我县干部在扶贫工作中顾全大局,舍小家为大家,“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他们这种润物无声、默默奉献的精神让人感动。

    D. 鲁迅作品中表现出的人格精神深深地影响着众多读者,可有些人却哗众取宠,写文章诋毁先生,真是“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武选,科举分文科举和武科举,武科举是由礼部主持的选拔武官的考试。

    B. 夏,党项人西部建立的一个政权,因在宋朝西方,宋人称之为“西夏”。

    C. 笏,古代臣子上朝拿着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

    D. 太尉,秦汉时期中央掌军事的最高官员,后来逐渐成为一种虚衔或加官。

  • 4、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①为将事故的危害减到最小,相关领导应对迅速,下车伊始便认真查看具体情况,指挥调度,赢得了群众和媒体的普遍好评。

    ②月前各大媒体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实鲜活的事例、感人至深的典型、鞭辟入里的评论吸引了大批受众。

    ③中央公布的八项规定,对广大党员千部来说,诚为清规戒律,不容违犯,它是使我们的党风、政风日渐好转的重要保证。

    ④这位书法家书写作品,不管十几个字还是几十个字,都倚马可待,一气呵成,并且字里行间显示出令人振奋的豪情。

    ⑤韩国空军远程空对地导弹今年6月进行发射训练时坠毁,然而,韩国空军方面5个月来对此一直秘而不宣

    ⑥近年来,蜀地的新村建设全面推进,大巴山区漂亮民居星罗棋布,大凉山上彝家新寨鳞次栉比,西部高原羌寨碉楼拔地而起。

    A. ①②⑤   B. ①③④   C. ②⑤⑥   D. ③④⑥

     

  • 5、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 在古代,除了有封地的贵族以封地作姓氏之外,还有以国名、官职、居住地、职业技艺或自己的祖先的字作为姓氏的。司马迁、东郭先生、庖丁分别是以官职、居住地、职业技艺作为姓氏的。

    B. 干支纪年法是古代常用的一种纪年法,以天干和地支各一位组成一个纪年,依次循环相配,如公元2017年是农历丁酉年,那么2018年应该是戊戌年。

    C. 古人对于官职变动有多种说法,“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予左迁九江郡司马”“屈原既黜”“上书乞骸骨”等句子,说的分别是授予官职、降低官职、罢免官职、求取官职。

    D. 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一般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进行评价。如称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材料一 今日,蚂蚁金服旗下支付宝发布了2016年的中国人全民账单。账单显示,在刚刚过去的2016年,4.5亿实名用户使用了支付宝。通过对上述海量用户行为进行计算和分析,可以看到: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中国人生活方式的一部分,4.5亿消费者过去一年71%的支付笔数发生在移动端,超10亿人次使用“指尖上的公共服务”;中国“千禧一代”80后、90后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主流力量,并将影响未来十年的经济格局,比如80后人均支付金额已超过12万元,90后使用移动支付更是高达91%。

    从人均支付金额来看,上海人均支付金达到14.8万元,是去年的近1.5倍,随后是淅江、北京、福建、江苏,这五个沿海省份或直辖市的人均支付金额均迈入“10万”时代。从移动支付渗透率来看,内陆的西藏以90%的移动支付占比排名第一,随后是青海、甘肃,远远超过沿海省份。

    (编自李冰《支付宝发布2016年中国人全民账单》)

    材料二

    2009-2015年中国移动支付交易规模

    (摘编自中国产业信息网《2016年中国移动支付市场规模分析》)

    材料三 移动支付具有随时、随地、随身的特点,与传统支付方式相比,多应用于小额、快捷、便民等支付领域,如公共交通、旅游、菜场、便利店、移动互联阿消费等。部分银行手机银行业务、非银行支付机构钱包产品中嵌入与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服务,如话费流量、火车、机票、酒店预订、网点门票、医疗、签证、游戏点卡、油卡代充、违章罚款等功能,移动支付生态图正逐步形成。

    随着支付技术的发展和推广,农村地区的支付环境持续改善,移动支付已逐步成为解决农村金融支付服务求的切入点。数至2016年末,农村地区手机银行开通数累计3.73亿户,发生手机支付业务笔数50.86亿笔,金23.40万亿元。

    随着海淘市场快发展和国内居民出境旅行大幅増长,我国跨境支付业务整体呈快速上升趋势。截至2016年底,中国银联已在境外160个国家或地区开通了银联卡受理,受理商户近2000万家,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等非银行支付机构的合作商户也已度盖境外50多个国家或地区。

    (编自王观《移动支付,中国引领世界发展》)

    材料四

    移动支付为什么风生水起?这是“天时、地利、人和”综合作用的结果。

    天时,是全球向“无现金”迈进的大势。韩国政府计划2020年让硬币从流通渠道消失,丹麦也在去年允许零售商拒绝现金支付,仅接受移动、银行卡支付。

    人和,是作为基融设施的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在中国快速普及。截至2016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31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4299万人,其中于机网民达6.95亿,较2015年底增加550万人。手机超越电脑成为第一大上网终荡。

    最重要的当属“地利”。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发放了267张支付牌照。2010年以来,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交易规模保持在50%以上的年均增速,经过7年发展,中国移动支付已经成为全球的领跑者。

    “无现金”社会,优势甚多,但并不意味着没有问题。

    首先是用户教育问题。电子支付的便捷性并非对所有人都适用,特别是没有联网的地区、不会使用的老人等。即便是基本可以“无现金”的丹麦,也存在很大问题。丹麦很多乡村地区的退休老人不会使用银行卡,更无法使用电子支付,他们希望政府放慢建设“无现金”社会的步伐。

    其次是新的安全问题。电子支付确实能解决传统现金支付存在的现金遗失、被抢盗等问题,但又面临两大新挑战,包括技术漏洞和恶意诈骗。黑客攻击和技术诈骗已经让电子金融的流通和支付遭受很多损失,并催生了无数电子诈骗案。

    三是可能遭遇系统崩盘而无法进行全融流通和支付。在灾害发生时,光纤和终端设备遭到破坏,电子支付就会陷于瘫痪。同样,黑客攻击也会让网络瘫痪,从而让消费和支付无法进行。从信息技术安全和灾难管理的角度来看,在支付领域也很难只实行一种没有备份的电子系统,很难在生活和金融领域全部取消现金。

    (摘自齐志明整理理《“无现金”社会还有多远?》)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近几年,中国移动支付的迅猛发展,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都呈现出快速普及的特点。

    B. 以80后、90后为主的年轻一代已成为中国经济的主流力量,并将对未来的经济格局产生一定影响。

    C. 根据材料三可知,移动支付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多,其覆盖面也越来越广。

    D. 中国移动支付成为全球的领跑者的原因之一是中国人民银行发放了267张支付牌照。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 支付宝发布的2016年中国人全民账单显示,4.5亿支付宝实名用户目前移动支付笔数占整体支付笔数的71%,这说明移动支付的普及性越来越高。

    B. 西藏、青海、甘肃等省份的移动支付渗透率远超上海等沿海省市,这说明东部沿海省份的移动支付没有西部省份发达。

    C. 2011-2015年,随着移动支付交易规模的不断扩大,同比增长率也在不断攀升。至2015年,二者均创新高。

    D. 如今,移动支付已与百姓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移动支付生态圈正在逐步形成,移动支付终将替代传统支付。

    E. 虽然移动支付优势明显,但消费者在选择使用时还是要谨慎小心,这是因为移动支付还无法做到绝对的安全。

    3怎样才能让移动支付更安全?请结合材料简要说说可采取哪些措施。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按要求填空。

    (1)子曰:“不义而富且贵,_______________。”(《论语述而》)

    (2)“天朗气清,_______________。”既是景语又是情语。________________《兰亭集序》)

    (3)《石钟山记》中,李渤根据敲石头的声音听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推断石钟山命名的原因。

  • 8、按要求填空

    (1)脚著谢公屐,________________。(李白《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孟子《鱼我所欲也》)

    (3)秦观《踏莎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用了“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两则典故。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边地的荒凉景象,感慨雁归去的秋日伤感。

    (2)苏轼《赤壁赋》中描写皎洁月光照耀之下“___________________”,秋江的夜色浩瀚无边,浑然一体。

    (3)庄子在《逍遥游》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自己对于求福之事不曾急于追求什么。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今天,人们常用李商隐《无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赞美无私奉献的精神。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写了赤壁古战场的雄奇壮阔,引发词人对山河美景的赞叹和对历史的缅怀。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在《逍遥游》中所说的“_________”,与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表现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荣辱不惊心态,大致相当。

    (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_______”两句描写的别宴情景独具异域风情。

    (3)《离骚》中表明作者在黑暗混乱社会中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两句是:“_________”。

  • 1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的《劝学》中表明君子可以不断提高、完善自己的前提条件是“_______”。

    (2)杜甫在《登高》中写远望所见,用传神之笔描写凄冷江色和长江气势,又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

    (3)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描写山间春、夏之景的名句是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各题。

    除夕(唐)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王安石:宋代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作此诗时身为宰相,正在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屠苏:药酒名。

    1下列对诗的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两首诗都以中国的传统节日为题,但抒发感情不同,来诗表达的是虚度年华的悔恨和远离故土的思念之情;今朝教育网收集;王诗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乐观自信的心态和喜悦的心情。

    B.“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是指最让人哀愁的是伴着阵阵报晓的鸡鸣,憔悴的人儿又迎来了春风。“又”字表达诗人漂泊他乡的时间之长。

    C.古代风俗,每年正月初一,全家老小喝屠苏酒,然后用红布把渣滓包起来,挂在门框上, 用来“驱邪”和躲避瘟疫。

    D.王诗虽然用的是白描手法,极力渲染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同时又通过元日更新的习俗来寄托自己的思想,表现得含而不露。

    2“又将憔悴见春风”和“春风送暖入屠苏”在处理景与情的关系时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家谱记

    (明)归有光

    有光七八岁时,见长老,则牵衣问先世故事。盖缘幼年失母,居常不自释,于死者恐不得知,生者恐不得事,实创巨而痛深也。

    归氏至于有光之生,而日益衰。源远而末分,口多而心异。自吾祖及诸父而外,贪鄙诈戾者,往往杂出于间。百人而聚,无一人知学者。率十人而学,无一人知礼义者。贫穷而不知恤,顽钝而不知教。死不相吊,喜不相庆;入门而私其妻子,出门而其父兄。平时招呼友朋,或费千钱,而岁时荐祭,则计杪忽。俎豆壶觞,鲜或静嘉。诸子诸妇,班行少缀。乃有以戒宾之故,而改将事之期;出庖下之馂,以易新之品者,而归氏几于不祀矣。

    小子顾瞻庐舍,阅归氏之故籍,慨然太息流涕曰:嗟乎!此独非素节翁之后乎?而何以至于斯!父母,兄弟吾身也。祖宗,父母之本也。族人,兄弟之分也。不可以不思也。人之生也,方其少,兄弟呱呱怀中,饱而相嬉,不知有彼我也。长而有室,则其情已不类矣。比其有子也,则兄弟之相视,已如从兄弟之相视矣。方是时,惟恐夫去之不速,而孰念夫合之难,此天下之势所以日趋于离也。吾爱其子而离其兄,吾之子亦各念其子,则相离之害遂及于吾子,可谓能爱其子耶?

    有光每侍家君岁时从诸父兄弟执觞上寿见祖父皤然白发窃自念吾诸父昆弟其始一祖父而已今每不能相同未尝不深自伤悼也。然天下之事,坏之者自一人始,成之者亦自一人始。仁孝之君子能身率天下之人,而况于骨肉之间乎?古人所以立宗子,以仁孝之道责之也。宗法废而天下无世家。无世家而孝友之意衰,风俗之薄日甚,有以也

    有光学圣人之道,通于《六经》之大。虽居穷守约,不录于有司,而窃观天下之治乱,生民之利病,每有隐忧于心。而视其骨肉,举目动心,将求所以合族者,而始于谱,故吾欲作为归氏之谱,而非徒谱也,求所以为谱者

    (选自《震川先生集》,有删改)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百人而聚   率:大抵

    B. 出门而其父兄   诳:欺骗

    C. 以易新之品者   荐:祭祀

    D. 通于《六经》之大指   指:指向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生者恐不得事   彼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B. 求所以为谱者   师道之不传久矣

    C. 古人所以立宗子者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

    D. 仁孝之君子能身率天下之人   即除逆阉废祠之址葬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归有光幼时丧母,内心不能宽解,所以在他七八岁的时候,常常拉着长辈的衣服要他们讲已故长辈的旧事。

    B. 归有光家族长期没有分家,家族人口众多,里面有一些贪鄙诈戾之徒,他们的行为都是不和礼义的。

    C. 归有光读了归氏家族留下的古籍后,为一些族人的种种劣行感到悲愤而羞愧,认为他们不配做素节翁的后人。

    D. 归有光有志于学习圣人之道,生活清贫,未能取得一官半职,但他考察天下治乱、百姓利病,内心常有隐忧。

    4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有光每侍家君岁时从诸父兄弟执觞上寿见祖父皤然白发窃自念吾诸父昆弟其始一祖父而已今每不能相同未尝不深自伤悼也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贫穷而不知恤,顽钝而不知教。死不相吊,喜不相庆。

    (2)无世家而孝友之意衰,风俗之薄日甚,有以也。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一家著名影视公司计划重拍以下几部经典名著:《红楼梦》《平凡的世界》《红岩》《阿Q正传》《边城》和《老人与海》。

    ①假如你是一名演员,导演要求你发表一段即兴演讲,抒发你对上述名著中某一角色的感情,体现这一角色对你的意义,借此来争取这一角色。要求:人物任选,情感真挚使用比喻或排比的修辞手法。150字左右。

    ②假如你是一名导演,现在要设计片尾的一个镜头,以求通过这个画面给整部电影“画龙点睛”,你会怎样设计?要求:任选上述名著中的一部,描绘镜头画面并简述其立意。设计要能体现原著内涵。150字左右。

    ③假如你被定为上述任一部作品的男(女)一号,在开拍前,导演严令禁止你观看任何与作品相关的影视作品和文学评论,要求你只能自行阅读原著,体会其精髓。请阐述你对导演这一要求的看法。要求:观点清晰,理由充分。15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