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今日亲聆诸位先贤的高论,真是茅塞顿开。
B. 你的稿子有几个不大通畅的语句,我斗胆做了斧正。
C. 明天我准时到府上拜望,敬请在家恭候。
D. 令尊鹤发童颜,精神矍铄,真令人钦敬。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那是一条高高的堤坝。 , , 。 , , ,从粗犷到清晰,逐渐脉络呈现,逐渐化作文字轻轻缓缓地演绎。
①在堤坝上你可以看见那村落是怎样的狭小 ②那些熟悉的生活,身处其中时无法表述
③那就是所谓的古河村落 ④离开久了却能把每条巷道一一细数
⑤那胡同是怎样的狭窄 ⑥那房屋是怎样的小如鸡窝鸭棚
A. ①③⑥⑤②④ B. ③①⑤⑥④② C. ①⑤⑥③②④ D. ③⑤⑥①②④
3、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A.台上的演员重新抖擞起精神,格兰古瓦希望观众至少能欣赏到作品的剩余部分,没料到这个愿望和前面几个一样,很快化为泡影。
B.在我看来,形形色色的昆虫家族中,七星瓢虫算是比较高雅的,它飞翔的时候轻缓悠闲,人们总觉得是撑着小洋伞散步的名媛淑女。
C.伟大的人物总是一种洗眼剂,他们可以根除我们目空一切的毛病,使我们能够看见别人和别人的成绩,从而难免一些邪恶和愚蠢。
D.运用了想象或象征的诗歌,对于所有的人来说都有一种解放和振奋的力量,好像有什么投弄着人们,会让他们像孩子一样欢呼起舞。
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奔(bēn)赴 供(gòng)职 牵掣(chè) 携(xié)私报复
B. 校(jiào)验 拓(tà)本 丧(sāng)葬 靡靡(mǐ)之音
C. 劲(jìng)旅 应(yìnɡ)届 咋(zé)舌 虚与委(wēi)蛇
D. 瞠(chēng)目 翘(qiáo)首 露(lù)骨 熙(yí)指气使
5、下列各句中加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尘埃落定,美国著名音乐人兼作家鲍勃·迪伦获奖,文学院给他的颁奖词是“为伟大的美国歌曲传统带来了诗意的表达方式”。
②在办公楼施工现场,满眼望去,到处是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施工方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保证顺利完工,工人们两班轮换,不停施工。
③研究表明,WIFI发射器的辐射极小,且随距离不断减弱,一米外的辐射值就已微不足道。不过,还是建议将发射器放置在离床头1米范围之外,不用时尽量关闭电源。
④王校长的一席话果然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与会的人就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⑤影片《湄公河行动》取材于当时惊天动地的“10·5湄公河跨国大案”,故事环环相扣、扣人心弦。其中,一场警察扮成商人与毒枭之间过招的戏码看得人惊心动魄。
⑥1917年,时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起用当时只是崭露头角的鲁迅先生设计北大校徽,可谓是慧眼识珠。鲁迅虽有忐忑,但交上的设计让蔡元培连声叫好,这一基本设计也沿用至今。
A. ①②⑥ B. ①④⑤ C. ②③④ D. ③⑤⑥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什么才是好的文物保护状态?不是把文物锁在库房里面,死看硬守,而是应该把这些文物藏品细心地进行修复保养,让它们保持健康的状态,重新回到人们的生活中。人们在生活中感受到这些文物的魅力,才会精心地呵护这些文物,这些文物才有尊严,有尊严的文物才能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力量。当五千年文明积淀下来的文化遗产都有尊严地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力量之后,文化遗产才能惠及更多民众,让更多民众感受到文化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人们才能共同保护文化遗产。
一座好的博物馆不是盖高大的馆舍,而是要不断深挖馆内藏品的内涵,凝聚力量,不断举办人们喜欢的好的展览,不断举办人们喜欢的好的活动,这样才能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让人们感受到博物馆对于自身生活的意义,人们休闲的时候才愿意走进博物馆。走进博物馆,人们流连忘返,不愿回去;回去之后,人们还能再来的博物馆才是一座好的博物馆。
中国对文化遗址、文物古迹的尊重和保护,良好地和城市发展融合的做法,感动了世界。不断在世界遗产大会上申遗成功,在文化领域,这是大事件。
文化遗产保护理念真正在中国普及,始于2004年在中国召开的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我们和国际组织有了更密切的沟通,也把过去的“文物保护”推进到了“文化遗产保护”的层面。比如这些年进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像澳门历史城区、开平碉楼与古村落、福建土楼、嵩山“天地之中”古建筑群、山西五台山、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元上都遗址等,开拓了我们保护的眼界。过去的文物保护,往往保护的是那些有文化要素的文物,比如泰山的摩崖石刻等,而文化遗产保护还要保护文化和自然共同生成的文化景观。过去的文物保护,我们注意保护那些宫殿建筑、考古遗址、纪念性建筑,但今天的文化遗产保护强调还要保护人们正生活在其中的古村落、正在使用的工业遗产。过去的文物保护,保护的是点、面,今天的文化遗产保护还要保护一些文化线路,保护大运河、丝绸之路。这些提高了我们对于文化遗产保护的整体认识。
真正从文物保护走向文化遗产保护,核心理念有两条,第一条是世代传承性,第二条是公众参与性。世代传承性,表明文化遗产保护是一个历史过程,每一代人都有他的责任,任何一代人都不能用现实的优势来随意处置遗产,因为我们的子孙后代也有保护、享受文化遗产的权利。过去我们经常争论保护重要还是利用重要,今天看来保护不是最重要的,利用也不是最重要的,传承最重要,把今天的文化遗产真实地、完整地传给下一代才是最重要的。
公众参与性,表明文化遗产保护不是政府的专利,不是一个系统、部门的行业工作,它是全民的事业,每个人都有保护文化遗产的权利,也都有保护文化遗产的义务。要更多地把文化遗产保护的知情权等赋予一般民众,这样文化遗产才能得到更好的保护。尤其是宏阔的文化遗产,比如丝绸之路,它串联起那么多的遗址,仅靠政府力量还不够,必须要通过教育、展示,使人们热爱文化遗产,它才能得到真正的、更好的保护。
(摘编自单霁翔《城市文化与文明传承》)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让保持健康状态的文物藏品重新回到人们生活中才是好的文物保护状态。
B.泰山的摩崖石刻、山西五台山属于文物保护,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元上都遗址属于文化遗产保护。
C.文化遗产保护虽然不是政府的专利,但主要依靠政府的力量,全民的共同参与也不可少。
D.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都不重要,把它真实地、完整地传给下一代才重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论述了文物保护和文化遗产保护两方面的问题,开拓了我们保护的眼界。
B.文章深入浅出,呼吁让文物重新回到人们的生活中,尊重人们保护文化遗产的权利。
C.文章先提及中国不断申遗成功的事实,再过渡到文化遗产保护的问题上。
D.文章末段在论证文化遗产保护的两点核心理念时运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形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化遗产保护需要不断更新理念,要和国际组织密切沟通,提高认识。
B.文化遗产有尊严地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力量后才能惠及更多民众,民众感受到其现实意义才能共同保护它。
C.既讲究外部构建更重视内在品质的博物馆才能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D.我国已经走上从文物保护到文化遗产保护的文化道路,文化遗产保护理念深入人心。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秦风·无衣》中,强调在备战时刻,我们要全城动员,从“____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到“修我甲兵”,可谓全副武装,整装待发。
(2)苏轼的《赤壁赋》中,写物各有主,只有江上清风、山间明月,听到了成为音乐,看到了成为美景,而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大自然无穷尽的宝藏,现在为自己与朋友所共同享受。
(3)马援《诫兄子严敦书》中为了勉励子侄成为谨慎谦虚的人,马援借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比喻,说明即便学习龙伯高不成功,也不会有太大损失;又转而借用“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比喻,告诫他们若学习杜季良失败,则会成为纨绔子弟。警拔有力,发人深省。
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汩余若将不及兮,______。(屈原《离骚》)
(2)辘辘远听,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3)适莽苍者,三餐而反,______。(庄子《逍遥游》)
(4)人间如梦,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5)酿泉为酒,_______,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6)马作的卢飞快,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7)______,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小雅》)
(8)_______,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孟子》)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作者面对污浊黑暗的社会环境,找不到出路的失意、痛苦与无奈之情。
(2)韩愈《师说》中将当时一些人为孩子“择师而教之”和自身“则耻师焉”的奇怪行为作对比后,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借南朝宋文帝的典故,指出北伐抗金一定要做到知己知彼,若草率出兵,即使有“_________________”的雄心壮志,也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的结局。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即使是黄鹤和猿猱也难以通过蜀道的原因。
(2)孔子在《论语》中说“道不同,不相为谋”,屈原在《离骚》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了这个处世原则。
(3)在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写“淫雨霏霏”时的天文现象是“_______”,而写“春和景明”时的夜晚的天文现象是_______,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与呼应。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既抒发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又蕴含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2)韩愈在《师说》中指出,从士大夫之族用学问差不多以及“________,_______”来解释不愿从师的原因中就可以推知师道不能恢复。
(3)周敦颐《爱莲说》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是古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形象表述。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逍遥游》开篇,庄子在写出了鹏不知有几千里长的背之后,又用形象生动的笔法写出了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壮观气势。
(2)《老子)中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儒道两家都用行路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
(3)李贺的《雁门太守行》,描写了一场激战,战斗中只听得“___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___”这一句暗示将主们具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那样的壮烈情怀。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闻泉
李咸用
浙浙梦初惊,幽窗枕簟清。
更无人共听,只有月空明。
急响穿岩曲,低应过石平。
欲将琴强写,不是自然声。
【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第一句点题,写诗人初闻泉声的状态,其中“梦初惊”写泉声将睡梦中的诗人惊醒后引起的心理反应,该句对其刻画的惟妙惟肖。
B.诗歌第二句用“窗”的“幽”和“枕簟”的“清”描写居室的幽深安谧以及诗人卧具的洁净,以此营造出一种清幽、恬静的意境。
C.诗歌颔联用“无人”和“只有”对比,“无人”写没有人与诗人一起欣赏美景,表现出诗人的孤独;“只有”表现出山间景色的美好。
D.尾联画龙点睛,诗人不愿意用琴声来比喻听到的泉水声,害怕这样会失去泉声的意味,表现了诗人崇尚自然的思想。
【2】有人评价这首诗“传‘闻’字之神”,诗歌哪一联表达了“传‘闻’字之神”?请简要分析。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敬弘,琅邪临沂人也。与高祖①讳同,故称字。曾祖暠,晋骠骑将军。祖胡之,司州刺史。父茂之,晋陵太守。敬弘少有清尚,起家本国左常侍,卫军参军。性恬静,乐山水,为天门太守。
敬弘妻,桓玄②姊也。敬弘之郡,玄时为荆州,遣信要令过。敬弘至巴陵,谓人曰:“灵宝见要,正当欲与其姊集聚耳,我不能为桓氏赘婿。”乃遣别船送妻往江陵。妻在桓氏,弥年不迎。山郡无事,恣其游适,累日不回,意甚好之。玄辅政及篡位,屡召不下。高祖受命,补宣训卫尉,加散骑常侍。永初三年,转吏部尚书,常侍如故。
敬弘每被除召,即便祗奉,既到宜退,旋复解官,高祖嘉其志,不苟违也。复除庐陵王师,加散骑常侍,自陈无德,不可师范令王,固让不拜,又除秘书监,金紫光禄大夫,加散骑常侍,本州中正,又不就。太祖即位,又以为散骑常侍、金紫光禄大夫,领江夏王师。元嘉三年,为尚书仆射。关署文案,初不省读。尝豫听讼,上问以疑狱,敬弘不对。上变色,问左右:“何故不以讯牒副仆射?”敬弘曰:“臣乃得讯牒读之,政自不解。”上甚不悦。六年,迁尚书令,敬弘固让,表求还东,上不能夺。改授侍中、特进、左光禄大夫,给亲信二十人。让侍中、特进,求减亲信之半,不许。及东归,车驾幸冶亭饯送。二十四年,薨于余杭之舍亭山,时年八十八。追赠本官。顺帝升明二年,谥为文贞公。
敬弘形状短小,而坐起端方,桓玄谓之“弹棋八势”。所居舍亭山,林涧环周,备登临之美,时人谓之王东山。太祖尝问为政得失,敬弘对曰:“天下有道,庶人不议”。上高其言。子恢之被召为秘书郎敬弘为求奉朝请与恢之书曰秘书有限故有竞朝请无限故无竞吾欲使汝处于不竞之地太祖嘉而许之。敬弘见儿孙岁中不过一再相见,见辄克日。恢之尝请假还东定省,敬弘克日见之,至日辄不果,假日将尽,恢之乞求奉辞,敬弘呼前,既至阁,复不见。恢之于阁外拜辞,流涕而去。
(节选自《宋书·列传第二十六》,有删改)
【注】①高祖,南朝宋的开国之君刘裕,字德舆,小名寄奴,史称宋武帝(宋高祖)。②桓玄,字敬道,一名灵宝,大司马桓温之子,东晋将领、权臣,大亨元年逼晋安帝禅位于己。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子恢之被召为秘书郎/敬弘为求奉朝/请与恢之书曰/秘书有限故有竞/朝请无限故无竞/吾欲使/汝处于不竞之地/
B. 子恢之被召为秘书郎/敬弘为求奉朝请/与恢之书曰/秘书有限/故有竞/朝请无限/故无竞/吾欲使汝处于不竞之地/
C. 子恢之被召为秘书郎/敬弘为求奉朝请/与恢之书曰/秘书有限/故有竞/朝请无限/故无竞/吾欲使/汝处于不竞之地/
D. 子恢之被召为秘书郎敬弘为求/奉朝请与恢之书曰秘/书有限故有竞/朝请无限故无竞/吾欲使汝处于不竞之地/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讳”,名讳。封建时代对于帝王梅相和尊长的名字,必须避免直接说出或写出。王敬弘因与高祖刘裕名字相重,故只称字。
B. “赘婿”,指就婚、定居于女家的男子。以女之父母为父母,所生子女从母姓,承嗣母方宗祧。秦汉时赘婿地位等于奴婢,后世有所改变。
C. “受命”,受命于天。古代统治阶级为巩固统治地位,宣扬“君权神授”论,称他们做皇帝是顺从天意,接受天命。这里指桓玄接受禅让。
D. “薨”,就是死的意思,是诸侯以及王公大臣死时的专用字,也可以用于妃嫔和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敬弘少有清尚,不慕权贵。王敬弘的夫人是权臣桓玄的姐姐,王敬弘却不愿亲近桓玄。桓玄辅政及篡位时多次征召他.他都拒绝了。
B. 王敬弘为政长于清淡,短于操作。皇上曾经问他为政得失,他回答让皇上推崇不已;皇上问以疑狱,他却连审讯记录都没有看。
C. 王敬弘淡泊官场,一生多次辞官。他性恬静,乐山水,好隐居,仅在宋朝,他就有多次辞官回家的纪录。有事朝廷一再封以高官,他却屡屡推辞。
D. 王敬弘为父慈爱,但国事为重。他一年之中会多次与儿孙们相聚。但为了勉励回家探望的王恢之以国事为重,他直至儿子假期将尽也忍住没见儿子。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妻在桓氏,弥年不迎。山郡无事,恣其游适,累日不回,意甚好之。
(2)六年,迁尚书令,敬弘固让,表求还东,上不能夺。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对2020年的春节,人们的感受不一。有人觉得年味太淡,完全没有过年的气氛,不能四处走动,比较压抑。有人认为防控疫情需要大家安静待在家中,而且亲情和家庭氛围更浓了,这样过年别有意义。对此,你的看法是怎样的?
根据上面的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