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西双版纳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一些直播平台,以猎奇低俗内容取悦观众、吸引眼球,从长远看,是一种饮鸩止渴的错误路径,对于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无益。

    ②《人民的名义》中戏骨级演员获得观众认可,无独有偶,老演员惠英红击败周冬雨,获得36届香港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奖。

    ③如果以破坏文物遗址为代价架桥造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就成了空头支票,有关决策人员将愧对历史,愧对子孙。

    ④处在社会迅速发展变化的时期,青年人不能有投机取巧、急于求成的心理、而要一步一个脚印,以行远自迩的心态去奋斗。

    ⑤小时候,家里十分贫困,他常常食不暇饱,只好饿着肚子上学去。但他的母亲还是想尽一切办法让他继续念书。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④   D. ③⑤

     

  •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①如果以破坏文物遗址为代价架桥造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就成了空头支票,有关决策人员将愧对历史,愧对子孙。

    ②这场比赛谁成为最后的优胜者?作为评委的他心照不宣,不肯透露一点信息,让迫切想知道结果的我无可奈何。

    ③处在社会迅速发展变化的时期,青年人不能有投机取巧、急于求成的心理、而要一步一个脚印,以行远自迩的心态去奋斗。

    ④小时候,家里十分贫困,他常常食不暇饱,只好饿着肚子上学去。但他的母亲还是想尽一切办法让他继续念书。

    ⑤在为老人提供经济赡养之后,子女更要重视对老人的“精神赡养”,使他们能够好好享受生活,拥有美好的桑榆晚景

    A. ①④   B. ②③   C. ②⑤   D. ③⑤

  • 3、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迁”在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如:升迁。也指贬谪,放逐,如“迁谪” 指贬官远地,“迁客”指流迁或被贬谪到外地的官。

    B. 原文“宣德二年”中的“宣德”是年号。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而不称庙号;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文中的年号还有“英宗”。

    C. “明年进都督佥事”中,“明年“指“第二年”,而在现代汉语中,“明年”指“今年的后一年”,古今意义不同。“进”在文中指“晋升”“提拔任用”。

    D. 文中“谥武勇”的“ 谥”是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一般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进行一种褒扬的评价,也有表贬抑的评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

  •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该部新编历史题材京剧别出机杼,以建安时代为大背景,紧紧围绕蔡文姬的婚烟情感波澜展开情节,刚一搬上银幕就得到观众极高的评价。

    ②2018年的中国书画艺术市场与艺术品市场一样,将会是各种力量角逐,市场的发展状态与趋势更加不分轩轾

    ③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出台,房地产市场将迎来曙光,原来那种因房价飞涨而造成的不温不火的局面有望得到有效的扭转。

    ④在民殷国富的大背景下,轰-6K改装工作进展神速,刘锐与战友共同完成了新机首次投实弹以及极限坡度验证等重难点课目。

    ⑤小段的花鸟画,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以生活破传统笔墨之窠臼,画理画法严谨,画意境界深远,积极向上,刻鹘类鹜,形象逼真。

    ⑥他非常注意体验生活、深入生活,接的每一部戏,都要潜心研读剧本,反复揣摩人物的心理、情感,挥洒自如,演绎了众多观众喜欢的角色。

    ⑦继“中国诗词大会”后,央视新播节目“经典咏流传”亦步亦趋,将古典诗词与现代音乐相结合,令人大饱耳福。

    ⑧“坚持人与自然共生共存的理念,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如同空谷足音,值得全世界侧耳倾听。

    A. ①②③⑤

    B. ③④⑤⑧

    C. ②⑤⑥⑦

    D. ①④⑤⑥

  • 5、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爹矮矮一个,娘矮矮一窝”的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  ①  真实存在,  ②  母亲身高比较多地影响后代的身高。  ③  事情并不绝对,个别情况下  ④  存在相对较矮的妈妈有高个子子女的现象。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主任医师伍学焱表示,“娘矮矮一窝”一说太过绝对,  ⑤  子女身高的确跟母亲的身高有关,  ⑥  这种遗传因素是受父母双方影响,母亲的遗传贡献率并不高多少。

    A. A   B. B   C. C   D. D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9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首次对部分劳动性所得实行综合征税,个税起征点提高至每月5000元(每年6万元),优化调整了税率结构等,首次增加了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6个专项附加扣除。此次个税制度改革走出了我国个人所得税由分类征收向综合征收转换的关键一步,有助于解决分类征税方式下不同所得项目之间税负不平衡的问题;将大幅降低中低收入者税收负担,更好地发挥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实现从普惠制改革到定点减负的转变,财政部部长刘昆说,个税起征标准综合考虑了人民群众消费支出水平增长等各方面因素,并体现了一定的前瞻性。

    同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正式实施。“《办法》是在广泛听取民意、集中民智和充分凝聚各方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的。从公开征求意见到《办法》公布后各方面的反映看,社会各界对《办法》的评价是积极的、正面的,普遍认为专项附加扣除力度之大,超出预期,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减负政策。”财政部副部长程丽华说,财政部将会同税务总局等相关部门,全力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特别是要做好信息系统优化和数据共享工作,通过部门间信息共享交换,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使纳税人能够充分、便捷地享受到扣除政策。

    (摘编自《中国经济周刊》《经济日报》)

    材料二:

    目前一个典型的城市家庭抚养一个小孩的成本每年大约是3万元,考虑到边际成本递减,抚养两个小孩的成本大概为5万元。如果夫妻两人年总收入为25万元,按目前的抵扣方案,养育两孩每年抵扣额为2.4万元,在20%的税率下,这意味着家庭一年只能节省4800元,与年均5万元的养育成本相比微不足道。

    (摘自梁建章《个税专项附加扣除应该按小孩人头抵税》)

    材料三:

    表一:个税起征点提高至每月5000元后不同收入水平的减税情况(单位:元)

    (摘自《中国经济周刊》)

    表二:赡养老人和子女教育扣除情况测算

    (注)扣除款:指按照《办法》规定从享有该专项扣除政策的纳税人的应税收入中减除的款项。如王某扣除五险一金每月实发工资8000元,减除5000元免税额,其应税收入为3000元,现在其享有子女教育专项扣除每月再扣除2000元,那么这2000元即扣除款。

    (摘自田志伟、田晨《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可能的减税成效及完善方向》)

    材料四:

    依据《办法》,夫妻双方只能在负责自己的父母养老时获得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若夫妻双方仅有一方具有工作收入,实际上承担着夫妻双方父母共同的养老,但法律却只允许其在缴纳个税时抵扣自己父母的养老费用支出,不允许抵扣对方父母的养老费用支出,这不仅不合理,而且可能引发家庭内部矛盾,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摘自田志伟、田晨《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可能的减税成效及完善方向》)

    1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个税起征点提高至每月5000元后,纳税人的收入与纳税额、减税额成正比,但与降税幅度成反比,月薪2万元以下的收入群体税负下降明显。

    B.收入高的群体纳税额高而降税幅度小,收入低的群体纳税额低而降税幅度大,体现税收调节个人收入的作用,低收入者是最大收益者。

    C.高收入人群享有子女教育扣除的比例最小且其平均扣除费用最少,因此与赡养老人费用扣除相比,子女教育扣除会给高收入人群带来更大利益。

    D.高收入人群享有赡养老人扣除的人数多、扣除款多,中低收入人群享有子女教育扣除的人数多、扣除款多,体现了专项附加扣除定点减负作用。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个人所得税法具有创新性与前瞻性,实行部分劳动性所得综合征税、提高个税起征点、增加专项附加扣除、优化调整税率结构是其突出亮点。

    B.我国个人所得税以前是分类征收,新个人所得税法向综合征收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对解决税负不平衡有帮助作用。

    C.要使纳税人能充分、便捷地享受到专项附加扣除政策需要多部门协同工作,其中信息系统优化和数据共享工作成为重要的一环。

    D.《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在制定时虽然广泛听取了民意,但在赡养老人、子女教育等方面并未充分凝聚各方共识。

    3结合材料四内容,给《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提一条修订建议并给出理由。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直抒胸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诗人对钱塘湖的喜爱之情,以至于流连忘返了。

    (2)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了这场惊心动魄的战斗。

    (3)苏轼《赤壁赋》一文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自然与人类没有穷尽、永恒不变的哲理。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庄子认为宋荣子和列子虽有“未数数然也”的人生态度,但分别存在“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不足,尚未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

    (2)在《春望》中,杜甫用“____________” 表达出了战争年代人们对亲人音讯的无比珍重。

    (3)在《阿房宫赋》中,杜牧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秦极力搜刮民脂又奢侈浪费的行径,发出了愤激的质问。

  •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赞叹刘裕北伐时期的赫赫战功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阿房宫陚》中杜牧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送东阳马生序》中总结宋濂求学生涯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屈原忧郁至极、走投无路的样子。

    (2)明代文学家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回忆自己求学时的穿着打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尽管别人都光彩照人,但他一点儿都不羡慕。

    (3)当看到大鹏经过一系列的准备才能“图南”之后,蜩与学鸠通过形象地描述自己在林中飞行和休息的样子来嘲笑大鹏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说人只有经过广泛的学习,每天不断反思,成为一个有智慧、无过失的人。

    (2)白居易《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象地写出琵琶女的演奏已经结束,而听者还沉浸在音乐的境界里的情形。

    (3)“与民同乐”是古代贤官追求的理想,《江城子·密州出猎》中“____________”两句写的是“出猎”的装束和盛况,其时也暗示了诗人与民同乐的情怀。

  •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以比喻的方式描写自己身世的一句是“_______”,然而诗人对自己的生死并不顾惜,因为他的人生追求是“_________”。

    (2)荀子《劝学》中“_________”表明了君子的智慧、道德通过广泛的学习和自我反省的结果;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________”。

    (3)在《阿房宫赋》中,杜牧以“__________________”的质问,对秦王朝极尽贪婪的掠夺和肆意无度的挥霍,表达强烈的愤怒。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二)阅读下面两首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四块玉·别情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1《如梦令》的作者是。“瘦”在词中的意思是。

    2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梦令”和“四块玉”是词牌名,《别情》是题目。

    B. “绿肥红瘦”和“杨花雪”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C. “知否”和“人去也”都表达了对对方的批评和责怪。

    D. 这两首作品都抒写了女子心中细腻、真切、感伤之情。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韦贯之,名纯,避宪宗讳,遂以字行。少举进士。德宗末年,人有以贯之名荐于京兆尹李实者,实举笏示所记曰:“此其姓名也,与我同里,素闻其贤,愿识之而进于上。”说者喜,骤以其语告于贯之,且曰:“子今日诣实而明日受贺矣。”贯之唯唯,数岁终不往,然是后竟不迁。 

    永贞中,始除监察御史。上书举季弟纁自代,时议不以为私。转右补阙,而纁代为御史。元和元年,宰相杜佑子从郁为补阙,贯之持不可,寻降为左拾遗。复奏:“拾遗、补阙虽品不同,皆是谏官。父为宰相,子为谏官,若政有得失,不可使子论父。”改为秘书丞。新罗人金忠义以机巧进,至少府监,荫其子为两馆生。贯之持其籍不与,曰:“工商之子,不当仕。”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恳切竟罢去之。讨吴元济也,贯之请释镇州,专力淮西,且言:“陛下岂不知建中事乎?始于蔡急而魏应也,齐、赵同起,德宗引天下兵诛之,物为殚屈,故朱泚乘以为乱。此非它,速于扑灭也。今陛下独不能少忍,俟蔡平而诛镇邪?”时帝业已讨镇,不从。终之,蔡平,镇乃服。初,讨蔡,以宣武韩弘为都统,又诏河阳乌重胤、忠武李光颜合兵以进。贯之以为诸将四面讨贼,各税进取,今若置统督,复令二帅连营,则持重养威,未可以岁月下也。亦不从。后四年乃克蔡,皆如贯之策运。

    有张宿者,有口辩,得幸于宪宗,擢为左补阙。将使淄青,宰臣裴度欲为请章服。贯之曰:“此人得幸,何要假其恩宠耶?”其事遂寝。宿深衔之,卒为所构,诬以朋党,罢为吏部侍郎。不涉旬,出为湖南观察使。后罢为太子詹事,分司东都。穆宗立,即拜河南尹,以工部尚书召。未行,卒,年六十二,诏赠尚书右仆射,谥曰贞

    (据《旧唐书》《新唐书》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恳切/竟罢去之

    B. 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恳切/竟罢去之

    C. 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恳切/竟罢去之

    D. 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恳切/竟罢去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避讳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语言禁忌现象。韦贯之,名纯,因避唐宪宗李纯讳,别人只能用字称呼他,只有自己才可以用名来称呼自己。

    B. 谏官,中国古代官职之一,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唐朝的左、右拾遗与左右补阙都属于谏官。

    C. 工商是手工业者和商人的简称,在封建社会里为杂色之流,可追求物质享受,不可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更不可超授官秩。

    D. 对已死的官员,古代皇帝可依据其生前功绩赠官、赠谥。尚书右仆射是皇帝对韦贯之死后赐赠的官职,贞是对韦贯之死后赐赠的谥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韦贯之刚强正派,不阿权贵。有人把他推荐给京兆尹李实,李实表示愿意结识他并把他推荐给皇上。韦贯之并没在意,几年没有去拜访李实,失去了通过李实推荐而升迁的机会。

    B. 韦贯之坚持原则,不徇私情。上书推荐弟弟韦纁代替自己做监察御史,人们并不认为他偏私;宰相儿子杜从郁做补阙,韦贯之却两次上奏,致使杜的官职一降再降,做了秘书丞。

    C. 韦贸之洞察力强,料事如神。讨伐吴元济的时候,韦贯之建议先放下镇州,全力对付淮西;不赞成设置都统的同时又令二帅连营,可德宗都没采纳。事后证明,韦贯之是正确的。

    D. 贯之为官敢言,坚守正义。皇帝宠臣张宿出使外地,宰相裴度为他请求章服,韦贯之严词坚决反对。因此事得罪了做谏官的张宿,张宿后来诬以朋党来报复韦贯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说者喜,骤以其语告于贯之,且曰:“子今日诣实而明日受贺矣。”

    (2)其事遂寝。宿深衔之,卒为所构,诬以朋党,罢为吏部侍郎。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以下两题,任选其一。

    题目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手工制作包子,需要和面、发面、调馅、蒸制等,每一步都需要付出辛苦劳动。比如和面,面粉经过上千次揉打,变得富有生命,面也更加筋道,吃起来有嚼劲,而且发面的时间还要掌握得恰到好处,一整个流程下来,没有两个小时根本蒸不好一笼包子。作为中国传统美食代表的天津狗不理包子、西安贾三灌汤包、杭州小笼包等,其工艺流程更为复杂,制作时间也更为长久。

    机器制作包子,无论是和面还是发面,又或者是剁馅,完全都是由机器来完成,而且流程一样都不会差,制作包子的速度又快又好。现在有人开始用电脑控制发面和制作,大大节省了人力成本。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题目二: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我不太相信弯道超车,更欣赏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马化腾

    (2)行动,只有行动,才能决定价值。——(德国)约翰,菲尔特

    对于以上名言或警句,你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