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王主编说:“李先生,奉上新近刚出的一本拙著,请批评,请惠存!”
B. 对学生话剧团要上马排演经典话剧《雷雨》这事,学校一定会鼎力支持。
C. 府上乔迁之喜,理当拜贺,只因琐事缠身,无法赏光,祈请海涵。
D. 认真阅读完你的文稿,对其中不妥当的几处,我斗胆加以斧正。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往日的影像、照片真实地记录着这块土地上的风物、人事,年轻一代可从中窥视它历史的一鳞半爪,对于年长者,可引起他们内心深处最深沉的回忆与共鸣。
B.让革命老区率先脱贫,我们责无旁贷。老区人民为了民族的救亡图存、为了全国的解放事业,不仅付出了大量的财力物力,更是付出了无数的鲜血和生命。
C.他被人偷走了一部苹果手机,本以为这手机是打水漂了,没想到,在手机被偷的第二天,他有事来到派出所,居然在派出所门口与小偷萍水相逢。
D.这种隐忍不屈、大开大阖,这种坚毅顽强、壮怀激烈,这种同仇敌忾、勇敢担当,无不赋予《诺玛阿美》这部戏剧荡气回肠的民族史诗风范。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见字如面》节目之所以受到观众好评如潮,主要是因为读信者声情并茂地用信件打开一段段尘封的历史,让听众入耳入心享受精神的愉悦。
B. 针对美国以维护“国家安全”为名实施贸易保护主义,损害中国正当权益,中国在2018年4月5日正式向世贸组织起诉美国。
C. 外卖小哥雷海为十三年刻苦读诗背诗,终换来他完成人生中最美的经历——站在央视的舞台并成为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总决赛冠军。
D. 在郑州举办的第十二届中国(河南)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以“开放创新、合作共羸”为主题,坚持投资与贸易并重,积极开展广泛的经贸交流与合作。
4、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
A. 您的管见让我获益良多,在此谨表谢意。
B. 昨天心浮气躁,有唐突处万望海涵。
C. 鄙意以为此事宜慎重,不可草率行之。
D. 前月所借之书已读讫,不日璧还。
5、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道家意境有两种基本形态:一种是物我不分的意境。庄子说:“万物与我为一。”在道家那里,真正有一种澄心观物的超越的态度,① 物与我、人与自然也真正地融为一体了。② 儒家凸显主体(我)的地位,③ 在儒家那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单向的;④ 道家则是淡化主体(我)的地位,在道家这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双向对话和交流的关系。另一种是无我意境。道家贵无,在他们看来,既无本体,也无主体;既无物,又无我。⑤ 在艺术中,⑥ 衍生出无我意境来了。陈来先生说,庄子、陶渊明体现了无我之境。蔡报文先生也说:“‘无我之境’就是‘庄学之意境’。”此类意境属老生常谈,故不举例。总之,陶渊明、李白等人的诗境是道家意境的杰出代表,山水诗、玄言诗、山水画中亦多有道家意境。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A | 因而 | 可是 | 那么 | 而 | 因为 | 所以 |
B | 于是 | 由于 | 那么 | 但是 | 但 | 所以 |
C | 因而 | 由于 | 所以 | 而 | 但 | 却 |
D | 于是 | 可是 | 所以 | 但是 | 因为 | 却 |
A. A B. B C. C D. D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屠呦呦关于青蒿素的研究,正是从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青蒿方”所载“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中,启发了新的研究思路,通过改用低沸点溶剂的提取方法,富集了青蒿的抗疟组分,最终发现了青蒿素,应用于世界特别是非洲地区,挽救了数百万疟疾患者的生命。有着“人民科学家”荣誉称号的吴文俊关于数学机械化思想方法的研究,受启发于《隋书·律历志》的记载:祖冲之领先世界千年之久的圆周率π值源于刘徽《九章算术注》“割圆术”,“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周合体而无所失矣”。以上两个例子,说明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学对中国传统科学的发展是有积极影响并有现代意义的。中国传统科技基因,完全可以古为今用。
事实上,中国传统文化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已经有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儒学的开门祖师孔子,是开创“私学”的大教育家,他以“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培养“博学通才之士”为方针和目标,对学生进行礼、乐、书、数、御、射“六艺”教育。其中,数即数学,乐和声学有关,御和力学有关,射和机械有关。儒家的“六艺”教育具体付诸教材,即古代经典,这其中遍布古代科学的因子,如《易》,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力;《诗经》中包含有大量虫鱼、鸟兽、草木、以及天文、地理、农业生产等知识;《礼记》中有农业与季节相关的知识;《考工记》则是有关手工业技术的专门著作。
孔子之孙孔伋(子思)的《中庸》有言:“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学、问、思、辨、行,完全符合研究科学的方法和步骤,即获取信息、提出题目、逻辑推理、检验结果、躬身实践。作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的《大学》,有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前四目指知识来源于实践,而又指导实践,“格物致知”为知之始,“诚意正心”为行之始,是为本;后四目是知行观外推于家国和社会,是为末。孟子曰:“天之高也,星辰之远也,苟求其故,千岁之日至(冬至、夏至)可坐而致也。”强调的是实事求是、实践出真知的科学精神和方法。《论语》称,“子尽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这就是说,孔子在讨论题目时不主观,不武断,不固执,不唯我独尊。“当仁不让于师”,即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这种科学精神是十分可贵的。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中华民族创造了闻名于世的科技成就。在规律和制度方面,数学讲“规矩准绳”,天文讲“天行有常”,冶铸讲“合剂模范”,建筑讲“营造法式”。中国传统科技在农业文明中领先于世界,也影响了世界,促进了世界科技文明的进步。从汉唐到宋元,中国通过陆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通过阿拉伯地区,同西方有频繁的科技交流。据英国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研究,在中世纪1000年间,中国作为世界科技强国,有26项技术发明传到西方,对欧洲近代科技革命产生过积极影响。
(摘编自王渝生《儒学、科学与文明刍议》)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隋书·律历志》记载了祖冲之的圆周率π值,启发了吴文俊关于数学机械化思想方法的研究。
B.古代儒学教育对学生进行礼、乐、书、数、御、射的“六艺”教育,是为了培养“博学通才之士”。
C.《大学》中的前四目注重探究知识和实践的关系,后四目把知行观外推于家国和社会,更为重要。
D.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中华民族的科技成就领先于世,影响了世界并促进了世界科技文明的进步。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通过屠呦呦研究青蒿素、吴文俊研究数学机械化思想方法的例子,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B.文章第三段引用了《中庸》的话来论证古人的学习过程符合研究科学的方法和步骤,使得论述有理有据。
C.文章中“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是对“当仁不让于师”更为显性的阐述,赞赏了这种可贵科学精神。
D.文章从不同角度论述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学对中国传统科学的发展的积极影响,有其现实的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屠呦呦发现的青蒿素,既有对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青蒿方”的继承,又是在这基础上创新和发展。
B.中国古代诞生了许多传统科学的专著,说明作为“六艺”教育教材的古代经典中遍布着古代科学的因子。
C.重视传统文化中的科技基因,努力发掘,为我所用,才是文化自信的表现,才是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D.我国古代与西方的科技交流,对欧洲近代科技革命产生过积极影响,也大力推动和更新自我科技水平的发展。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结尾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历史典故,表明自己勇武不减当年,表达了为国效力的愿望。
(2)曹操在《短歌行》中引用《诗经》中两句写姑娘思念情人的诗,来表达自己对人才的渴望,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归园田居》中,陶渊明连用两个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他对官场的厌倦,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
8、补写出下列句于中的空缺部分。
(1)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概括了曹操能文能武的英雄豪迈气概。
(2)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了自己怀念故友的感情,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因世事变迁而惆怅的心情。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表明自己要像前圣所看重的那样,保持清白节操,为正直的信仰而死。
(2)苏东坡在《记承天寺夜游》中通过“竹柏影”来突出月之皎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久住浔阳城而感到低洼潮湿,看到竹木丛生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诸葛亮《出师表》中,表明蜀汉危急之时,侍卫之臣与忠志之士义无反顾为国效力的原因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锦瑟》一诗运用鲛人泪珠和良玉生烟的典故,抒发作者对美好理想的执着追求而又无法实现的悲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赤壁赋》中,写用耳和目尽情享受清风、明月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阐述“变”与“不变”的道理,从“变”的角度“____________”从“不变”的角度看“_________________”。
(2)韩愈在《师说》中写到当时士大夫阶层中普遍存在的对于从师的错误认识,“________, __________”,这种认识受到了魏晋六朝门阀制度观念的影响。
(3)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___________, __________”借用魏尚典故,抒发了渴盼得到朝廷信任和重用的感情。
1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写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______,______。”
(2)陆游在《游山西村》一诗中,表现村中热闹景象,民风淳朴的语句是:“______,______。”
(3)《劝学》一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______。”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邯郸客舍歌①
岑参
客从长安来,驱马邯郸道。
伤心丛台下,一带生蔓草。
客舍门临漳水边,垂杨下系钓鱼船。
邯郸女儿夜沽酒,对客挑灯夸数钱。
酩酊醉时日正午,一曲狂歌垆上眠。
[注]①《邯郸客舍歌》是开元末年诗人往游河朔时期所作。诗人途径邯郸,路宿客舍,触景感怀,醉酒狂歌,于是写下这首诗。邯郸:战国时赵国都城,在今河北省邯郸市西南。唐时置邯郸县,即今邯郸市。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采用五言、七言杂用的短古形式。诗的前一段写邯郸访古,后一段写客舍夜饮,一简一繁,衔接自然。
B.诗歌第三、四两句紧扣“邯郸”,写那昔日有名的邯郸丛台,此时却长满了丛生的蔓草,引发了诗人的伤感情怀。
C.门临漳水,水边垂柳挂丝,下系渔船。寥寥二语,信笔点染,风光如画。而这钓鱼船所钓的鱼又正是乡间旅舍现成的下酒佳肴。从而自然过渡到下句的“沽酒”.
D.诗人不对“邯郸女儿”的容貌装束风姿作任何具体描绘,而是别出心裁地选取了一个“夸数钱”的镜头,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卖酒女爱财如命的市侩嘴脸。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14、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师冕见,及阶,子曰:“阶也。”及席,子曰:“席也”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师冕出,子张问曰:“与师言之道与?”子曰:“然,国相师之道也。”(《论语·卫灵公》)
其未有烛而有后至者,则以在者告。道瞽亦然。(《礼记·少仪》)
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礼记·坊记》
【1】这几段文字讲的是一个“_______”字,其核心归之于一个“_______”字。
【2】有人说,这三则语录的实质是讲为人处世需要遵守的一个原则,扩而大之,就是治理的原则。你同意吗?为什么?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作文。
一个被碰掉一块的圆,决心要找回丢失的部分,便踏上了征程。由于残缺,他滚得很慢,得以与路上的花、草、小虫谈话。有一天,他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变成了完整无缺的圆,但因滚得太快,错过了许多美丽的风景。
请以“完美与残缺”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标题自拟;④文体自选;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