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下)延边州九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学生与社会的作文大赛中,我校多名学生以别具匠心的构思和丰富鲜活的内容夺得一等奖。

    B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 ,使自己的学识更加渊博。

    C听了郭德纲诙谐幽默的相声,许多观众都忍俊不禁地笑出声来。

    D我们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骄傲自满,而应该正确地对待自己。

     

  •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必然会使一些产品处于尴尬境地而令其入不敷出。

    B. 有人说他的落选与个人恩怨有关,但他反驳时非常肯定地否认不是与个人恩怨有关。

    C. 跳高测验时,小陈飞奔向前,脚一蹬,跳了起来……哎呀,真可惜,差一点没跳过去。

    D. 峨眉山是我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其间苍松翠柏,流泉飞瀑,景色秀丽,气势雄伟,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称。

     

  • 3、请选出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   )

    A. 世界文学领域有四大吝啬鬼形象,他们分别是法国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英国莎士比亚笔下的夏洛克、法国莫里哀笔下的阿巴贡和俄国果戈理笔下的泼留希金。

    B.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这一句是递进关系复句。

    C. 据说,在一千万只昆虫中才能发现一只这样的变异品种,自然是“物以稀为贵”。——这句话的标点符号是正确的。

    D. 戏剧,按照内容性质,可以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等。

  • 4、下列文学常识和文化知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小说《骆驼祥子》讲述的是一个普通人力车夫的故事。祥子在经历买车的“三起三落”之后,从原先的老实坚忍、自尊好强、吃苦耐劳变得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自暴自弃。通过祥子这个人物的变化,老舍无情地批判了这个社会一一它不让好人有出路。

    B. 尼摩船长、夏洛克、菲利普夫妇、奥楚蔑洛夫这四个人物分别出自法国科幻小说家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法国作家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和俄国作家契诃夫的《变色龙》。

    C. 对联是汉语特有的文学形式,具有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应、节奏相合、平仄相协、意义相关的基本特征,通常用毛笔竖写,贴挂时,上联居右,下联居左。

    D. 《与朱元思书》的“书”指书信:《出师表》的“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陋室铭》的”“铭”原来指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颂功德的文字,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不用韵的。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陆羽,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复州竟陵人。不知所生,或言有僧得诸水滨,畜之。既长,以《易》自筮,得《蹇》之《渐》,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乃以陆为氏,名而字之。

    幼时,其师教以旁行书,答曰:“终兄弟,而绝后嗣,得为孝乎?”师怒,使执粪除圬塓之,又使牧牛三十,羽潜以竹画牛背为字。得张衡《南都赋》,不能读,坐效群儿嗫嚅若成诵状,师拘之,令剃草莽。

    羽嗜茶,著经三篇,言茶之原、之法、之具尤备,天下益知饮茶矣。时鬻茶者,至陶羽形置炀突间,祀为茶神。有常伯熊者,因羽论复广著茶之功。御史大夫李季卿宣慰江南,临淮,知伯熊善煮茶,召之,伯熊执器前,季卿为再举杯。至江南,又有荐羽者,召之,羽衣野服,挈具而入,季卿不为礼,羽愧之,更著《毁茶论》。其后尚茶成风时回纥入朝始驱马市茶。

    【注】①塓:涂抹。②回纥:我国古代西北少数民族的名称。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其后尚茶成风时/回纥入朝/始驱马市茶。

    B. 其后尚茶成风/时回纥入朝始/驱马市茶。

    C. 其后尚/茶成风/时回纥入朝/始驱马市茶。

    D. 其后尚茶成风/时回纥入朝/始驱马市茶。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陆羽身世凄凉,自幼被弃在水滨,始终不知父母是谁。

    B. 陆羽生长于寺庙,按照《易经》上的卦而自起名和字。

    C. 陆羽经历坎坷,勤奋苦学,成为朝廷器重的学者和官员。

    D. 陆羽率性而为,不慕名利,是古代清高士子的典范。

    3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1)终兄弟  鲜:______ (2)使执粪除圬塓以之  苦:_____

    (3)坐效群儿嗫嚅若成诵状  危:_____  (4)临淮  次:_____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知所生,或言有僧得诸水滨,畜之。

    (2)羽衣野服,挈具而入,季卿不为礼,羽愧之,更著《毁茶论》。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绝句 漫兴九首(其七)

    杜甫

    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笋根雉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

    【注释】①糁:米粒。②雉子:幼雉。

    1从诗中____________(景物)可以看出这首诗描写的是___________季节的景色。

    2这首诗透露出诗人怎样的心境?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按要求完成语言表达。

    我们在电视、报纸、网络平台获取新闻,关注新闻,可以培养我们观察、感受、分析、归纳、理解、判断的能力,拓展我们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学校组织了以“探究新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为此次活动设计一则主题语。

    (2)请你根据示例为学校的新闻小报设计三个栏目并简述栏目的主要内容。

    示例:栏目:警钟长鸣   内容:指出班级存在的问题警示同学们

    (3)在你忙于做新闻小报时,你的同桌说:“学习这么忙,花那么多时间搞活动有必要吗?”请你用得体的语言回答他的问题,表明你的看法。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古诗文填空

    1求之不得, 。(《关雎》)

    2 ,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3晴川历历汉阳树, 。(《黄鹤楼》)

    4 ,夜泊秦淮近酒家。(《泊秦淮》)

    5晓镜但愁云鬓改, 。(《无题》)

    6 ,到乡翻似烂柯人。(《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7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表达游子羁旅之思的句子: _,

    8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表达作者以魏尚自比,希望能得到朝廷重用,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的句子   。李白在《行路难》中也有类似的表达: _,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题。

    回家

    龙应台

    三个兄弟,都是五十多岁的人了,这回放下了所有手边的事情,在清明节带妈妈回乡。火车站大厅里,人潮涌动。就在这川流不息的滚滚红尘里,妈妈突然停住了脚。

    她皱着眉头说:这,是什么地方?

    哥哥原来就一路牵着她的手,这时不得不停下来,说:这是香港。我们要去搭火车。

    妈妈露出惶惑的神情,我不认得这里,她说我要回家。

    身为医生的弟弟本来像个主治医生一样,背着两只手走在后面,就差身上没穿白袍,这时一大步跨前对妈妈说:这就是带你回家的路,没有错。快走吧,不然你回不了家了。说话时,脸上不带表情,看不出任何情绪或情感,口气却习惯性地带着权威。三十年的职业训练使他在父亲临终的病床前都深藏不露。

    妈妈也不看他,眼睛盯着磨石地面,半妥协、半威胁地回答:好,那就马上带我回家。她开步走了。A从后面看她,身躯那样瘦弱,背有点儿驼,手被两个儿子两边牵着,她的步履细碎,一小步接着一小步往前走。

    陪她在乡下散步的时候,看见她踩着碎步政戚戚低头走路,我说:妈,不要像老鼠一样走路,来,马路很平,我牵你手,不会跌倒的。试试看把脚步打开,你看──”我把脚伸前,做出笨士兵踢正步的架势,你看,脚大大地跨出去,路是平的,不要怕。她真的把脚跨大出去,但是没走几步,又戚戚低头走起碎步来。

    从她的眼睛看出去,地是凹凸不平的吗?从她的眼睛看出去,每一步都可能踏空吗?弟弟在电话里解释:脑的萎缩,或者用药,都会造成对空间的不确定感。

    散步散到太阳落到了大武山后头,粉红色的云霞乍时喷涌上天,在油画似的黄昏光彩里我们回到她的卧房。她在卧房里四处张望,仓皇地说:这,是什么地方?我指着墙上一整排学士照、博士照,说:都是你儿女的照片,那当然是你家喽。

    她走近墙边,抬头看照片,从左到右一张一张看过去。半晌,回过头来看着我,眼里说不出是悲伤还是空洞。

    还没开灯,她就立在那白墙边,像一个黑色的影子,幽幽地说:“……不认得了。B大武山上最后一道微光,越过渺茫从窗帘的缝里射进来,刚好映出了她灰白的头发。

    火车滑开了,窗外的世界迅疾往后退,仿佛有人没打招呼就按下了电影胶卷快速倒带,不知是快速倒往过去还是快速转向未来,只见它一幕一幕从眼前飞快逝去。

    因为是晚班车,大半旅者一坐下就仰头假寐,陷入沉静,让火车往前行驶的轰隆巨响决定了一切。妈妈手抓着前座的椅背,颤巍巍站了起来。她看看前方,转过身来又看往后方。她看向车厢两侧窗外,布帘都已拉上。她紧紧抓着椅背,维持身体的平衡,然后,她开始往前走。我紧跟着亦步亦趋,一只手搭着她的肩膀,防她跌倒。却见她用力地拨开我的手,转身说:你放我走,我要回家。天黑了我要回家!她的眼睛蓄满了泪光,声音凄恻。

    我把她抱进怀里,把她的头按在我胸口,紧紧地拥抱她,也许我身体的暖度可以让她稍稍安心。我在她耳边说:这班火车就是要带你回家的,只是还没到,马上就要到家了,真的。

    弟弟踱了过来,我们默默对望;是的,我们都知道了:妈妈要回的,不是任何一个有邮政编码、邮差找得到的家,她要回的,不是空间,而是一段时光。在那个时光的笼罩里,年幼的孩子正在追逐笑闹、厨房里正传来煎鱼的嗞嗞香气、丈夫正从她身后捂着她的双眼要她猜是谁、门外有人高喊限时专送拿印章来”……

    妈妈是那个搭了时光机器来到这里但是再也找不到回程车的旅人。

    摘自《读者》

    【1】请找出母亲在三个儿子陪同回乡途中的神态描写,试着揣摩母亲当时的心理。

    【2】请从A.B两处画线句中,任选一处赏析。

    A从后面看她,身躯那样瘦弱,背有点儿驼,手被两个儿子两边牵着,她的步履细碎,一小步接着一小步往前走。

    B大武山上最后一道微光,越过渺茫从窗帘的缝里射进来,刚好映出了她灰白的头发。

    【3】试结合文本分析弟弟有哪些性格特点。

    【4】请谈谈你对第段画线句妈妈要回的,不是任何一个有邮政编码、邮差找得到的家,她要回的,不是空间,而是一段时光。这句话的理解。

    【5】天下父母把最美丽的一段时光奉献给了,给了孩子,但年老生病时,现实的诸多因素,又让父母面临凄凉,文中的母亲就是如此。请你结合本文和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读完本文后的感悟。

     

  •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为实现中国梦贡献青春和力量

    ——写在五四运动一百周年之际

    ①“青春有很多样子,很庆幸我的青春有穿军装的样子。”翻看四川凉山救火英雄的朋友圈,为这样默默奉献的青春而感叹:在原始森林里跋山涉水,“走了将近15个小时”;污泥烟尘、伤疤老茧布满的双手,“这得洗几次才干净”……这支由1位80后、24位90后、2位00后组成的年轻消防队伍,在激扬情怀、奉献社会中书写了无愧于时代的青春篇章。

    ②青春理想,青春活力,青春奋斗,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的生命力所在。百年前的5月4日,一群年轻人英勇地走到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的前列。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五四精神是五四运动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今天,我们回望五四百年,正是要明确当代中国青年的使命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激励当代青年把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伟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③五四运动沉淀下的精神财富,激励一代代青年。从北大荒、共青城垦荒中洒下的青春与汗水,到改革开放之初“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时代强音,再到如今平均年龄只有30多岁却能领先世界的中国航天科研团队,广大青年始终忘我劳动、艰苦创业,坚持开拓奋进、锐意创新,始终都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阶段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一直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的奔跑者和追梦人。

    ④2014年五四青年节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大学,在师生座谈会上对当代青年寄予厚望:“现在在高校学习的大学生都是20岁左右,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很多人还不到30岁;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时,很多人还不到60岁。也就是说,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你们和千千万万青年将全过程参与”。往前看,这真是一段壮阔征程,哪个有志青年能不为这样的未来而心潮澎湃、豪情满怀?我们面临的新时代,既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代,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关键时代。民族复兴,既是当代青年责无旁贷的大使命,也是建功立业的大舞台。既做国家发展的见证者、受益者,更做民族复兴的参与者、推动者,把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与民族复兴结合起来,才能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⑤接过五四的火炬,今天的中国青年依然是整个社会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活力的力量,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我国青年不懈追求的美好梦想,始终与振兴中华的历史进程紧密相联”。在贵州本禹希望小学,志愿者服务他人、奉献社会,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在莫斯科大学,中国留学生胸怀大志、刻苦学习,弘扬留学报国的光荣传统;在71集团军“王杰班”,全体战士苦练本领、再创佳绩,努力做新时代的好战士……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民族复兴永远是当代青年的青春理想,五四精神永远是指引未来的精神力量。

    ⑥曾创办和主编《中国青年》的恽代英有言,“让我们做了我们的事,更可以为中国唤起来更伟大的人”。今天,五四先驱们为之求索的民族复兴道路在我们脚下延伸,历史的新征程正由我们开启。广大青年对五四运动的最好纪念,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以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使自己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之才、栋梁之材,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担负起历史重任,让五四精神放射出更加夺目的时代光芒。

    ⑦“问少年心事,眼底未名水,胸中黄河月。”五四前夕,一场“歌唱祖国,传承接力”主题活动,在北大未名湖畔唱响青春激情、家国情怀。岁月不老,青春不朽;生逢其时,重任在肩。在祖国的万里长空放飞青春理想,在复兴的壮阔征程激扬青春力量,我们就能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走好自己的人生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和力量。

    1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第①段写四川凉山救火英雄朋友圈中的留言,既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有引出了谈论的话题。

    B. 所有青年都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阶段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一直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的奔跑者和追梦人。

    C. 第③段运用了举例论证,有力地论证了“五四运动沉淀下的精神财富,激励一代代青年。”这一分论点。

    D.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电焊工李万君,一把焊枪,一双妙手,万次攻关,他用坚固为中国梦提速。”可以插入到第⑤段。

    3简要分析一下第②段的论证思路。

    4“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走好自己的人生路。”结合文本,联系自身实际,谈谈你对青年走好自己人生路的看法。

  • 11、是谁爱着你的背影

    邓迎雷

    ①这个周末回家,临走时,母亲将我送到门口。

    ②我走了一段,即将拐进小巷时,发现母亲竟然在身后跟了过来。我催她回去:“妈,快回吧,大门敞着呢。”她说:“没事,我就站在这路口。”

    ③我知道,母亲是要站在路口看我远去的背影。带着一种温暖的滋味,我走进小巷,再回头看母亲,只见她站在原地,正一动不动地看着我的方向。因为隔着一段距离,我看不清她的表情,但我能感觉到她殷殷期望的眼神里满是留恋不舍。

    ④近些年,母亲越来越显老了。孩子们像小鸟一样,离开她温暖的羽翼,有了自己的家,也有了各自的事业,陪伴她的日子少了许多。母亲不止一次地感叹:“还是你们小时最好,天天在一起,现在你们姊妹几个天南海北四下分散,团聚一回可真不容易。”

    ⑤每听见她这样说,我总不以为然,没品味出她话里面的孤单和失落。直到有一天,我猝不及防地发现,在我远去的身后,母亲追随的目光是那样爱意深沉。

    ⑥那是个夏天,母亲住在弟弟家。有次我去看她,告别时,她又送到门外。直到我从五楼下到四楼,看不见我的身影,我才听见她关门的声音。

    ⑦我出了楼,绕过一片绿地,走过小区院子。快走到小区门口时,我偶然间向后望去,忽然被身后的一幕惊呆了——只见弟弟家那个小小的窗框里,母亲正趴在窗口,向我望着,就像一只守在巢里的老鸟,眼巴巴地看着小鸟的远去。看见我回头,她向我不停地挥手,依稀又在说着什么。

    ⑧那一刻,我心里酸酸的,眼泪不由得落了下来。如是不是我偶然回头,我哪里知道,就在我一路走去的时候,身后会有母亲浓得化不开的目光。

    ⑨也是从那时起,我才发现母亲是多么痴恋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哪怕只是渐渐远去的背影,她也想多看几眼,不愿错过。

    ⑩去年秋天,母亲患病住院。我在医院陪她,午后下起了雨,天色阴暗,母亲催我回去。她说:“我好好的,没有什么事,你妹妹也快来了,你快回去吧,别等雨下大了。”

    ⑪我收拾东西回去,母亲送我上电梯。

    ⑫很快,电梯从八楼下到一楼。我穿过病房楼大厅,走到院子里,看雨下得不大,我没有打伞。就在这时,电话忽然响了。只听母亲在电话里说:“你怎么不打伞呢,快把伞打起来,别冻感冒了。”

    ⑬原来,母亲又在隔窗望着我的背影。

    病房楼的电梯间没有窗户,想望向我出门的这个方向,需要出了电梯间,穿过病房长长的走廊。我能想象到……

    ⑮雨天里没有打伞,淋湿的是母亲的心。我连忙撑起了伞,在连绵不断的冷雨里一步步走得很稳。我知道身后有双爱我的眼睛,而母亲不知道的是,伞下的我,眼泪早己不知不觉地流了下来。

    母亲节到来之际,语文老师为我们推荐了《是谁爱着你的背影》,并饱含深情地朗读了这篇美文,引得在场的同学感动不已。

    1文中画线句言简意赅地交代了母亲望着“我”的背影所要经过的路线。请你结合语境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表述患病的母亲穿过病房长廊凝望“我”的背影的情景。(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人物描写方法,60字左右。)

    我能想象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篇文章在材料选择、结构安排、语言表达、形象刻画、主题情感等方面都有亮点,如果你是老师,朗读完文章后,想就这篇美文进行评价,那么结合节日气氛,你觉得应该选取哪个角度?请把评价文字写下来。(不少于100字)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两段文字,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

    疫情期间,钟南山教授再次临危受命,出任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他给出建议:“我总的看法,就是没有特殊的情况,不要去武汉。”但84岁的他还是义无反顾地赶往武汉防疫最前线。

    材料二:

    2020年,那些让人敬佩的在一线奋斗的白衣天使,那些公交车司机、交通警察、外卖员、快递员、环卫工人、社区工作人员、超市收银员……感谢所有这些仍然坚守工作岗位的人们,当我们在家躲避病毒的时候,他们依然在默默奉献。向逆行的英雄致敬!

    请根据以上材料,联系你的个人体验,以“责任、担当”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