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下)吉林九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你去参加一场音乐会, 。为什么?从众心理。音乐会期间 。为什么?从众心理。音乐会结来后, ?恐怕也会留下一份小费。

    ①你去更衣室取你的外套

    ②一个人带头鼓起掌来,于是整个大厅里顿时掌声雷动,你也跟着鼓掌

    ③你不假思索,也仰头观看

    ④你看到前面的人将一枚硬币扔进一只碟子里,虽然更衣室的费用是包含在票价里的,但你会怎么做

    ⑤在十字路口遇见一群人,他们一个个仰望天空

    ⑥当表演到一个精彩段落时

    A. ③⑤②⑥①④ B. ⑤③①④②⑥ C. ⑤③⑥②①④ D. ①④⑤③⑥②

  • 2、下面加点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既加(帽子)                       执经问(磕头)

    B.岁有裘葛之(给予,赠送)   或遇其叱咄(训斥,呵责)

    C.持沃灌(热水)                    烨然若神人(光彩照人的样子)

    D.录毕,送之(跑)                 色愈恭,礼愈(周到)

  •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面对妈妈精心准备的饭菜,感冒多天的我尽管味同嚼蜡,但还是装出欢喜的样子,因为我不想让妈妈过于担心。

    B.长春长生疫苗事件警示我们:只有完善药品安全标准体系,加大市场监管力度,才能阻止劣质赝品甚至有害药品登堂入室

    C.春节之前的扶贫剧《山海情》,剧本情节起伏跌宕,抑扬顿挫,引发了很大的社会讨论热潮和关 注度。

    D.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人们认识到一些野生动物会成为某些病原体传播的中间宿主,食用和非法交易野生动物等现象已成为众矢之的

  • 4、下列句子中划线的“之”的用法不同的项是( )

    A.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B.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

    C.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唐雎不辱使命》(节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以头地耳___________________ ②长跪而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A. 渔人甚

    B.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C. 公将

    D. 吾妻之我者,私我也

    3把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原句: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4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时.为什么要引出专诸、聂政、要离行刺的故事?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陆游《西村》,完成第小题。

    西村

    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①忆叩门。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②黄昏。

    【注释】①求浆:要水喝。②耿:闪闪发光的样子。

    (1) 下列对本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

    A. 陆游,号放翁,南宋爱国诗人,《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示儿》均为他的作品。

    B. 作者到西村“叩门求浆”,是在清风吹拂、新月初现的黄昏时分。

    C. “茂林风送幽禽语”意谓清风送来茂林深处的鸟鸣,衬出西村的幽静。

    D.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璧苔侵醉墨痕”两句,以“声”“色”调动人的听觉和视觉感受。

    (2)《游山西村》和本诗都写乡村,但各有侧重,请指出它们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按照要求,完成下列的题目。

    ①大概没有一个人敢保证,自己在以往从前的日子里能够始终做到表里如一。②哪一个人未曾说过假话呢?③哪一个民族没有因为种种原因而一度走过弯路呢!④哪一个国家没有在不断尝试中出现过失误呢?⑤也恰恰是因为有了这一切,就有了勇于忏悔的个人、国家和民族,才有了忏悔和反思后的腾飞。

    (1)第①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⑤句的关联词有误,应把“______改为______

    (3)第③句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根据课文用正楷字默写。

    (1)三年羁旅客,__________________。(《别云间》)

    (2)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

    (3)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城子•密州出猎》)

    (4)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隐喻自己想做官却没有途径,希望有人引荐,积极出仕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把王磐的《朝天子•咏喇叭》一曲默写完整。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_______________?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 ___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阅读下面短文,完成

    原来你离我那样近

    安宁

    那一年她到北京读书,父亲跟随她一起北上打工。

    她从没有去看望过父亲,亦无法找到他工作的地方。她只从父亲口中,模糊知道他在一个新开发的工地上当民工,风餐露宿。每个月领了钱,父亲便会定时地打到她的卡上。

    她知道自己在心底,其实并不希望父亲能来看她。她羡慕那些总能收到父母寄来的包裹或是打来电话的舍友,看她们故意大呼小叫地在她面前将漂亮的衣服、好吃的特产一股脑儿展示给她;或者听他们在电话里,温柔地朝父母撒娇,声音如一朵花儿,羞涩无比。她们与父母家人远隔千里,却如同近在咫尺;而她与父亲,明明同在北京,却好像远在天涯。常有舍友在挂掉电话后,漫不经心地问她:你父母什么时候来看你?她总是模棱两可地回答说:他们忙呢。

    这也是父亲曾给她的理由。他来到北京,只主动给她打过一次电话,听得出是在嘈杂的工地上,应该是借了别人的手机。他只匆匆地说,很忙,记得自己照顾好自己,我会每月给你寄钱。她还没有来得及问及父亲的情况,便听见那边有人喊:55秒了,快挂!之后,电话那端便只剩下嘟嘟的声音。她记得话吧的老板,怪异地看她一眼,那视线里鲜明的不屑如一把尖锐的刀子,瞬间刺入她的身体。

    她一直以为,在北京各个工地间辗转的父亲,与她不会有相见的机会,除非回家。但没有想到,她与他却以一种难堪的方式,看到彼此。

    那是学校社团组织的一次电影展,她的舍友临时有事,便让她在门口帮忙发放意见反馈表,并照顾嘉宾。就在她完成了所有工作打算回到座位上安心观看电影的时候,门口突然传来一阵争吵。她随着看热闹的人跑去围观,发现穿着制服的门卫正拉着一个明显是民工的男人朝外走。到台阶处的时候,门卫用力地将男人一推,男人一个趔趄,便重重地跌倒在台阶下的花池旁。周围一群同样衣着的民工,一哄而上,试图反击。一片混乱的叫嚷声中,她渐渐弄清了事情的原委,原来这群在学校建筑工地干活的民工,听人说晚上礼堂里有免费的电影,便纷纷涌了过来;被门卫拉着的那个民工,假说找自己的女儿,试图混进去看。门卫当然识破了他的伎俩,几番争执,便有了她最初看到的一幕。

    礼堂里的灯渐次暗了下去。她转身要走,背后突然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我就是要找我女儿,她叫陈叶,学外语的。她一下子怔住了。那一刻,她觉得似乎被一根钉子给钉住了,她想要挪动脚步,却发觉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劳,而且,愈是挣扎着想要逃脱,心底的疼痛就来得愈是剧烈。

    最终,在人群的拥挤里,她没有回头,迅速地走开。但当所有的灯熄灭,电影在黑暗中开始时,她的泪水终于哗哗流了下来。

    从没有想到,父亲离她如此地近,近到不过是几百米,便可以从那片喧嚣的工地走到她的宿舍。可是,父亲却从来没有找过她。直到那天晚上,他喝了点酒,又被保安欺负,在一群民工的怂恿下,终于在礼堂门口喊出她的名字。她与父亲,原都是没有勇气的人。只是,她的怯懦,是因为卑微而父亲的躲闪,则是源自对她最深的爱。(有删节)

    【1】结合语境,解释文段中的加横线词语。

    模棱两可:  

    【2】段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结合文章作简要分析。

    作用:  

    分析:  

    【3】从文找出与第段画线句子相呼应的句子,结合文章谈谈这种写法的好处。

    句子:  

    作用:  

    【4】通读文章,谈谈你对她与父亲,原都是没有勇气的人。只是,她的怯懦,是因为卑微而父亲的躲闪,则是源自对她最深的爱一句的理解。

     

  • 10、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共10分)

      梅  香 林清玄

    (1)一个有钱的富人,正在家中的花园里赏梅花。 

    (2)那是冬日寒冷的清晨,殷红的梅花正以最美丽的姿容吐露,富人颇为自己的花园里能开出这样美丽的梅花感到无比的快慰。 

    (3)突然,门外传来敲门的声音,富人去开了门,发现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在寒风里冻得直抖。那乞丐已在这开满梅花的园外冻了一夜,他说:“先生,行行好,可不可以给我一点东西吃?”

    (4)富人请乞丐在园门口稍稍等候,转身进入厨房,端来一碗热腾腾的饭菜,他布施给乞丐的时候,乞丐忽然说:“先生,您家里的梅花,真是非常芳香呀!”说完了,转身走出去。 

    (5)富人呆立在那里,感到非常震惊,他震惊的是,穷人也会赏梅花吗?这是自己从来不知道的。另一个震惊的是,花园里种了几十年的梅花,为什么自己从来没有闻到过梅花的芳香呢? 

    (6)于是,他小心翼翼的,以一种庄严的心情,深怕惊动梅香似的悄悄走近梅花,他终于闻到了梅花那含蓄的、清澈的、澄明无比的芬芳,然后他濡湿了眼睛,流下了感动的泪水,为了自己第一次闻到梅花的芳香。 

    (7)是的,乞丐也能赏梅花,乞丐也能闻到梅花的香气,有的乞丐甚至在饥饿的情况下,还能闻到梅花清明的气息。

    (8)可见得,好的物质条件不一定能使人成为有品味的人,而坏的物质条件也不会遮蔽人精神的清明,一个人没有钱是值得同情的,一个人一生都不知道梅花的香气一样值得悲悯。 

    (9)一个人的品质其实是与梅香相似,是无形的,是一种气息,我们如果光是欣赏花的外形,就很难知道梅花有极淡的清香;我们如果不能细心地体会,也难以品味到一个人隐在外表内部的人格香气。

    (10)最可叹息的是,很少有人能回观自我,品赏自己心灵的梅香,大部分人空过了一生,也没有体会到隐藏在心灵内部极幽微,但极清澈的自性的芳香。

    (11)能闻到梅香的乞丐也是富有的人。  

    (12)现在,让我们一起以一种庄严的心情,走到心灵的花园,放下一切的缠缚,狂心都歇,观闻从我们自性中流露的梅香吧!

    1文中富人在“快慰”什么?与乞丐交谈后又“震惊”什么?

    2文章题为“梅香”,请结合第(8)、(9)段谈谈“梅香”指的是什么?

    3富人在花园里种了十几年的梅花,为什么却从来没有闻过梅花的芳香呢?

    4第(8)段中划线的词语“可见得”在文章结构上起了怎样的作用?

    5梅自古以来就被中国古文人所推崇,它高洁的品性,陆游《卜算子 咏梅》中就有展现出梅坚守情操,不变志节品质的诗句     。可见中国古文人精神上的追求,与本文作者第(12)段的阐述有何相通之处,谈谈你的感受。

     

  • 11、阅读《时尚减肥“轻断食”》,完成下列小题

    时尚减肥“轻断食”

    ①减肥或许是当今社会最火热的健康话题。各种宣称能在“不饥饿”的前提下“少吃”的减肥法,吸引了无数人前仆后继。轻断食,就是其中颇具号召力的一种。

    ②“轻断食”是一种控制饮食的方式,而不是一种具体的“减肥食谱”。它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不吃或者少吃,而在其他的时间内正常进食。

    ③轻断食有各种形式。在中国古代就有“过午不食”的说法,大致相当于每天“16小时断食”,就是轻断食的一种形式。古代还有人每天只吃一顿,相当于“23小时断食”。

    ④现在最流行的是“5:2轻断食”。它是指在7天的一个循环之中,5天正常进食,两天大大减少进食量。一般原则是,断食的两天中女性控制到500大卡(热量单位),男性控制到600大卡。

    ⑤还有比“5:2轻断食”强度更大的“交替轻断食”。在这种方式下,每隔一天就断食一天,断食那天的食物量是正常饮食的25%,也就是500大卡左右。

    ⑥2019年一项关于轻断食的研究显示:“轻断食能够有效减肥”,效果是“10周之内减少了6到10斤”。也就是说,跟完全不加控制相比,轻断食确实有助于减肥。

    ⑦轻断食的理论依据是:当人体大量减少进食,细胞就处于“逆境状态”,会产生各种“应激反应”,而这些应激反应有助于增强细胞活力、提高人体免疫力。这种理念在理论上说得通,在细胞实验和动物实验中也得到了很多验证。除了减轻体重,这些应激反应还对降低甘油三酯、胆固醇、血压、脂肪、血糖等生理指标,促进人体健康甚至延长寿命,都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⑧当然,轻断食并不是适合所有人。例如,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期,需要保证充足的营养,所以不能进行轻断食。孕妇、产妇也需要保证营养充足,也不应该进行轻断食。同时,轻断食会导致血糖的大幅波动,所以也不适合糖尿病人。

    ⑨总而言之,跟不加控制的饮食习惯相比,轻断食对于减肥和健康有积极的作用。实质上,它也是减肥金律“少吃多动”的一种实现形式。如果通过它的“仪式感”和心理暗示,能更好地坚持,那么它就有意义。反之,如果不能在根本上做到“总体上减少食物摄入”,而只是应付考试般地“断食时少吃,不断食时暴饮暴食补偿”,那么就没有意义。

    (选自果壳网,有删改)

    1本文主要介绍了轻断食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禁忌对象等内容。

    2本文第⑧画线句运用了__________说明方法,作用是:______________ ___  

    3根据文章内容,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轻断食对减肥和健康有积极的作用,是最佳减肥形式。

    B. “交替轻断食”是指断食那天的食物量是正常饮食的25%,也就是不能超过500大卡。

    C. 轻断食需从根本上做到“总体上减少食物摄入”才有意义。

    D. 轻断食在不断食时不能暴饮暴食,但可以适当多吃一些。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这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虽然我们同在一片蓝天下,同在一个城市、一个小区、校园或班级,同学同行,但我们不一样,你是你的特点,我有我的个性。

    请结合自身的经历体验,以“我们不一样”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文章中不得出现校名、人名,如必须出现,一律用“×××”代替;字数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