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钢铁 粮食 漂浮 水蒸气 B.地区 乖巧 警觉 摄氏度
C.玲珑 歇凉 追逐 脱落 D.触动 惹恼 编扎 免强
2、下面各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抛开 纠正 众星拱月 B.衰落 朴实 小巧铃珑
C.窥视 木桨 悔人不倦 D.启迪 噪音 应接不睱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思解释正确的选项是( )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A.逐渐
B.全部用处
C.泡,使渗透
D.淹没
4、请同学写出下面的人物的名言。
高尔基:
鲁迅:
邓小平:
5、根据句子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1.秦王说他愿意拿十五座城池来换赵王的wú jià zhī bǎo(_____)和氏璧,赵王很着急,立即zhào jí (____)dà chén(_____)来shāng yì(_____)。
2.妈妈再三dīng zhǔ(______)他,不要lǎn duò(______),不要shuō huǎng(______)。
6、请用成语趣填歇后语(8分)
水上的浮萍——( ) 擀面杖吹火——( )
铁公鸡——( ) 热锅上的蚂蚁——( )
7、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______)中不(______) 千(______)万(______) 自(______)自(______)
(______)情(______)意 同心(______)(______) 难以(______)(______)
8、看拼音,写词语。
chuī yān( ) xiē jiǎo( ) xǐng wù( )
duàn liàn( ) pǐn dé( ) jī lì( )
huǎng rú( ) míng chán( )
zhèn zuò( ) biān cè( )
9、课外阅读
平分生命
男孩与他的妹妹相依为命。父母早逝,她是他唯一的亲人。所以男孩爱妹妹胜过爱自己。
然而灾难再一次降临在两个不幸的孩子身上。妹妹染上重病,需要输血。但医院的血液太昂贵,男孩没有钱支付任何费用,尽管医院已免去了手术费。但不输血妹妹就会死去。
作为妹妹唯一的亲人,男孩的血型和妹妹相符。医生问男孩是否勇敢,是否有勇气承受抽血时的疼痛。男孩开始犹豫,10岁的大脑经过一番思考,终于点了点头。
抽血时,男孩安静地不发出一丝声响,只是向着邻床上的妹妹微笑。抽血完毕后,男孩声音颤抖地问:“医生,我还能活多长时间?”
医生正想笑男孩的无知,但转念间又被男孩的勇敢震憾了:在男孩10岁的大脑中,他认为输血会失去生命,但他仍然肯输血给妹妹。在这一瞬间,男孩所作出的决定是付出了一生的勇敢,并下定了死亡的决心。
医生的手心渗出了汗,他握紧了男孩的手说:“放心吧,你不会死的。输血不会丢掉生命。”
男孩眼中放出了光彩:“真的?那我还能活多少年?”
医生微笑着,充满爱心地说:“你能活到100岁,小伙子,你很健康!”男孩高兴得又蹦又跳。他确认自己真的没事时,就又挽起了胳膊——刚才被抽血的胳膊,昂起头,郑重其事对医生说:“那就把我的血抽一半给妹妹吧,我们两个每人活50年!”
所有的人都震惊了,这不是孩子无心的承诺,这是人类最无私纯真的诺言。
【1】在文中找出与要求相对应的词。
近义词:震动(______) 纯洁(______) 反义词:果断(_____)便宜(______)
【2】从全文看,“男孩爱妹妹胜过爱自己”主要表现在哪两件事上?请概括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哪句话体现了题目“平分生命”?请用“ ”画出来。
【4】文中的“男孩”具有怎样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男孩“经过一番思考”。根据上下文,发挥合理想像,具体描写男孩怎样“一番思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落花生(节选)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1】语段把花生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对比,揭示了花生____的品质。
【2】爸爸说这些话的用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孩子们从中明白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我爱阅读。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双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
【1】画“ ”的句子是对母亲的____________描写,画“﹏﹏”的句子是对母亲的____________描写。
【2】母亲“背直起来”“转过身”给你怎样的感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母亲吃惊地望着“我”,是因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段话中连用三个“我的母亲”,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练习。
少爷喝墨水
从前,一户有钱人家为了培养出一个读书人来光宗耀祖,就把家中的独生儿子送进一家私塾,十几年过去了,这个有钱人家的少爷斗大的字还认不得几个。
一天,少爷家来了一个有学问的客人。他父亲把客人请到客厅,两个人喝茶聊天。少爷听说来了一位有学问的客人,想见一见。可是又一想:在有学问的人面前不能显得自己没有学问。于是随手拿了一本书走进了客厅。
客人看到少爷进来,手中还拿本书,便恭维说:“少爷是喝墨水的人,想必学问也一定不浅了。”
他的父亲听后摇摇头说:“读书十多年,胸无点墨,不成才。”
少爷听了,心想:原来自己不会念书是因为没有喝墨水呀!于是他回屋磨了满满的一碗墨,“咕咚咕咚”地喝了下去。他觉得不够,又磨了一碗,一仰脖又喝了下去,然后兴冲冲地跑到了客厅,对他父亲说:“爹爹,可不要再对别人说我胸无点墨了,我刚才喝了一肚子墨水,以后应该说我‘满肚子墨水’了。”
【1】在文中找出词语的近义词。
奉承——__________培育——__________
【2】文中“少爷是喝墨水的人,想必学问也一定不浅了”和“满肚子墨水”中的“墨水”的意思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现在常用“肚子里没墨水”来形容__________________。
【3】用“”画出文中对少爷的两处心理描写。从这两处描写中可以看出少爷是怎样的一个人?
【4】如果请你改变情节顺序,先讲结局,设置一些悬念来复述这个故事,你会怎样开头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山村小路上
一队青年人在乡村的一条小路上行进。
一条小溪横在他们面前,小溪挡往了他们的去路,小溪并不宽,第一个人略一迟疑,就腾地一跃而过,脚一着地就回头看看后面的人,眉宇间充满着胜利的微笑。
第二个也一跃而过。第三个、第四个……都过了。
最后一个却不是这样,他默默地从旁边搬了块大石头,稳稳地放到小溪中间,然后跨上一脚,又一步跨到了对面。
“走吧。”他招呼大家后,又踏上了前进的道路。
还是这么几个人,来到了崎岖的山路上。有一根枯树枝凌空伸到了路中间。树枝横在眼前,多不方便啊!第一个人一伸手握住树梢,拉向身后,然后走向前去;那树枝,待他一放手,就弹回到原来的地方。接着又是第二个人,第三个人……他们一一照例而过。
又是最后一个人,他也是一仲手,握住树梢,但他又伸出一只手,很容易地把它折断了,轻轻地一扔,然后快走一步,跟上了大家。
【1】本文约有350字,我的阅读时间约为__________分钟。
【2】阅读文章时,圈画一些关键词句可以帮助我们捕捉有用信息,加快阅读速度。请你运用这种阅读方法,完成下题。
短文设置了两个场景,第一个场景:过小溪时,前面的人都__________,最后一个却不是这样,他______________。
第二个场景:一根枯树枝挡住了去路,前面的人都________,但他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省略号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篇短文,你更赞赏谁的行为?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大熊猫》,完成习题。
大熊猫
①大熊猫的学名其实叫“猫熊”,意即“像猫的熊”,也就是“本质类似于熊,而外貌相似于猫”。严格地说,“熊猫”是错误的名词。这一“错案”是这么造成的:新中国成立前,四川重庆北碚博物馆曾经展出猫熊标本,说明牌上自左往右横写着“猫熊”两字。可是,当时报刊的横标题习惯于自右向左认读,于是记者们便在报道中把“猫熊”误写为“熊猫”。“熊猫”一词经媒体广为传播,说习惯了,也就很难纠正了。于是,人们只得将错就错,称“猫熊”为“熊猫”。
②其实,科学家定名大熊猫为“猫熊”,是因为它的祖先跟熊的祖先相近,都属于食肉目。
③后来熊一直保持肉食习惯,而大熊猫却弃荤食素,最喜翠竹,偶尔也吃玉米秆、幼杉树皮。这是为什么呢?据科学家研究,大熊猫远祖虽是肉食动物,后来,由于寻不着肉食,只得吃满山丛生的竹子,代代相传,也就养成了吃竹子的习惯。大熊猫食用的竹类共有17种,其中最爱吃的是冷箭竹和华橘竹。不过,竹子中的营养成分不多,主要是难以消化的纤维素,所以大熊猫食量很大,一头成年的大熊猫每昼夜最少要吃15~20公斤竹子,排出大量消化不了的纤维素。凡是大熊猫活动的地方,最容易发现的就是一堆堆纤维素粪便。不过,大熊猫有时也显露食肉的本性,捕食竹鼠之类的动物。
【1】画横线句子主要用的说明方法是( )
A.打比方
B.列数字
C.作比较
D.分类别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大熊猫祖先跟熊的祖先相近,都属于食肉目。
B.大熊猫最喜翠竹,偶尔也吃玉米秆、幼杉树皮。
C.大熊猫完全不显露食肉的本性,不捕食竹鼠之类的动物。
D.大熊猫的学名其实叫“猫熊”,意即“像猫的熊”。
【3】请你说一说科学家称大熊猫为“猫熊”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大熊猫食量很大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句子“大熊猫食量很大,一头成年的大熊猫每昼夜最少要吃15~20公斤竹子。”中“最少”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
剥豆
一天,我与儿子相对坐着剥豆,当翠绿的豆快将白瓷盆的底铺满时,儿子忽地离位新拿一个瓷碗放在自己面前,将瓷盆朝我面前推推。
看他碗里粒粒可数的豆,我问:“想比赛?”
“对。”儿子眼动手剥,利索地回答。
“可这不公平,我盆里已不少了,你才刚开始。”我说着顺手抓把豆想放在他碗里。
“不,”他按住我的手,“就这样,我才能试出自己的速度。”
一些喜悦悄悄在我心里散开,我欣赏儿子的这种自信和大气。
一时,原本很随意的家务劳动有了节奏,只见手起豆落,母子皆敛声息语。
“让儿子赢,使他以后对自己多一些自信。”如是想,手不知不觉就慢了下来,俯拾豆的机会稍停一下。
“在外面竞争是靠实力,谁会让你?让他知道,失败成功皆是常事。”剥豆的速度分明快了。
小儿手不停,眼却时时在两个容器中睃(suō)。见他如此投入,我心生怜爱:学校的考试名次,够他累的了……剥豆的动作不觉中又缓了下来。
“不要给孩子虚假的胜利。”节奏自然又紧了许多。
一大袋豌豆很快剥光。一盆一碗、一大一小不同的容器难以比较,凭常识,我知道儿子肯定输了,正想淡化结果,他却极认真地新拿来了碗,先将他的豆倒进去,正好满一碗,然后又用同样的碗来量我的豆,也是一碗,只是凸出了,像隆起的土丘。
“您赢了。”他朝我笑笑,很轻松,全没有剥豆时的认真和执著。
“是平局。我本来有底子。”我纠正他。
“我少,我就是输。“没有赌气,没有沮丧,儿子认真和我争。脸上仍是那如山泉般清澈的笑容。
细想起来,自己瞻前顾后,小心翼翼,实在是多余了。孩子的生命,自有他该有的轨迹,该承受的,该经历的,他都应有完整的体验,失望失误失败,伤痛伤感伤痕,我们不必人为地营造一片虚假的生存空间,因为生活是实在的,生命也要经过磨难才真实。
【1】文中画线句说“一些喜悦悄悄在我心里散开”,作者“喜”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母亲剥豆的速度时快时慢,请用自己的话分别说明母亲剥豆速度快与慢的原因(每条不超过18个字)。
答:
①慢下来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快起来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儿子的性格特征表现得十分鲜明,其中最突出的两点是比赛时的___________和比赛后的____________。
【4】本文的主旨可从多角度去领悟,请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
本文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完成练习。
暑假快到了,家住开州的小芳一家准备去桂林旅游,请你观察表格,完成练习。
开州天气预报 桂林天气预报
日期 | 最高气温℃ | 最低气温℃ | 天气情况 |
| 日期 | 最高气温℃ | 最低气温℃ | 天气情况 |
7月5日 | 32 | 27 | 晴 |
| 7月5日 | 26 | 20 | 阵雨转晴 |
7月6日 | 32 | 26 | 晴 |
| 7月6日 | 28 | 21 | 阵雨转多云 |
7月7日 | 31 | 27 | 晴 |
| 7月7日 | 28 | 20 | 多云转小雨 |
7月8日 | 30 | 25 | 晴 |
| 7月8日 | 27 | 22 | 晴到多云 |
7月9日 | 31 | 26 | 晴 |
| 7月9日 | 26 | 20 | 阵雨转晴 |
【1】比较上面两个表格,你发现开州和桂林的天气特点分别是:(1)_________(2)__________
【2】比较两地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你会建议小芳一家他们在衣物的准备上注意_______
【3】从“桂林天气预报情况”看,你会建议他们带上_________。(至少一种)
17、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你了解狼吗
①狼属于犬科动物。头腭呈现尖形,耳尖且直立,鼻端向前突出,足长体瘦,尾巴常垂于后肢之间。它的毛色因生活地域不同也存在差异,通常背部呈黄灰色,略混黑色,而腹部毛色发白。
②狼的嚷叫声尖厉、悠长,能传到十千米以外。它用嗥叫声来发泄情,确定领地,向敌人宣战,与同伴联络……真可谓“内涵丰富”。
③狼能通过留下气味、发出叫声、肢体动作等方式与伙伴沟通。狼生性多疑,行事机警。猎人设下的陷阱,不管伪装得多么巧妙,也很难让它们上当受骗。可见,狼是一种智商高的动物。
④狼的适应性很强。从高山到平原,从大漠到海滩,都有狼的足迹。生活在不同地域的狼,为了适应当地的自然条件,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也会出现差异。我国北方的狼毛长而厚,体形较大,而南方的狼毛短而稀,体形较小。
⑤狼本性残忍。在极其饥饿的情况下,当狼群中有一只狼受伤时,其余的狼会一拥而上,咬死它并瓜分掉死去同伴的肉。但它们对自己的幼崽则充满了爱。公狼母狼共同养育后代。母狼产崽后的一段时间内不能外出找食,公狼就挑起一家生活的重担,既要负责喂养母狼和幼崽,又要在遇险时保护“家人”。成为父母的狼对幼狼更是关怀备至,它们会想尽一切办法,保护幼狼免遭伤害。
⑥狼在保护生态平衡方面起着特殊的作用。狼经常捕食家禽家畜,给人们带来损失。因此,长期以来,狼被人们视为害兽,大肆捕杀。由于捕猎过度,野生狼的数量锐减。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加拿大牧民发动灭狼运动后,虽然看不到狼的踪影了,但是红毛兔却迅速繁殖,大肆啃食牧草,导致牧场遭到洗劫,变成荒漠。政府只好花重金从美国进口一百条野狼,将它们放入牧场。两年后,红毛兔的教量才得到有效遏制,畜牧业才得以恢复。
【1】写出短文第③~⑤自然段的说明要点。
自然段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说明要点 | 外形特点 | 叫声尖厉 | ____ | ____ | ____ | 在保护生态平衡方面起着特殊的作用 |
【2】短文第①自然段画横线一句中的“通常”一词,如果删掉就不准确了,因为_______________。
【3】短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使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
A.说明我国南方的狼与北方的狼特点不同。
B.说明狼的分布很广,世界各地都有狼。
C.说明狼在进化中毛色会发生较大变化。
【4】短文第⑥自然段中“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畜牧业才得以恢复”使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
【5】将“长期以来,狼被人们视为害兽,大肆捕杀”的原因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鲁班造伞
①很久很久以前,世界上没有伞。那时候,人们出门很不方便。夏天,太阳晒得皮肤火辣辣的痛。下雨天,把衣服淋得湿漉漉的。鲁班想帮人们解决这个困难,心里很着急。他心里想:要能做个东西,又能遮太阳又能挡雨,那该多好啊!
②鲁班动了好多脑筋。后来,他跟几个木匠一起在路边造了一个亭子,亭子的顶是尖尖的,四面用几根柱子撑住。接着,他们隔一段路造一个亭子,造了许多亭子。这样,走路的人就方便多了。雨来了,躲一躲;太阳晒得难受了,歇一歇,喘口气儿。
③鲁班给大家办了件好事,大家都很感激他。可是鲁班自己挺不满意。他想,要是雨下个不停,那该怎么办呢?人总不能老蹲在亭子里不走哇。要是能把亭子做得很小,让大家带在身上,该多好啊!可是用什么法子才能把亭子做得轻轻巧巧呢?为了这个事儿,他吃饭不香,睡觉不安。
④鲁班想了许多天,还是没有想出来。一天,天气热极了,他一边做工,一边抹汗。忽然看见许多小孩子在荷花塘边玩,一会儿,一个孩子摘了一张荷叶,倒过来顶在脑袋上。
⑤鲁班觉得挺好玩,就问他们:“你们头上顶着张荷叶干什么呀?”小孩子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鲁班师傅,您瞧,太阳像个大火轮,我们头上顶着荷叶,就不怕晒了。”
⑥鲁班抓过一张荷叶来,仔细瞧了又瞧,荷叶圆圆的,一面有一丝叶脉,朝头上一罩,又轻巧,又凉快。
⑦鲁班心里一下亮堂起来。他赶紧跑回家去,找了一根竹子,劈成许多细细的条条,照着荷叶的样子,扎了个架子;又找了一块羊皮,把它剪得圆圆的,蒙在竹架子上。“好啦,好啦!”他高兴得叫起来,“这东西既能挡雨遮太阳,又轻轻巧巧。”
⑧鲁班的妻子听见他大呼小叫的,赶紧从屋里跑出来问他:“出了什么事了?”
⑨鲁班把刚做成的东西递给妻子,说:“你试试这玩意儿,以后大家出门去带着它,就不怕雨淋太阳晒了。”
⑩鲁班的妻子瞧了瞧,又想了想,说:“不错不错,不过,雨停了,太阳下山了,还拿着这么个东西走路,可不方便了。要是能把它收拢起来,那才好呢。”
⑪“对,对!”鲁班听了很高兴,就跟妻子一起动手,把这东西改成可以活动的,用着它,就把它撑开,用不着,就把它收拢。这东西是什么呀?就是咱们今天的伞。
【1】找出表示鲁班造出“羊皮伞”时心情的词语__________。你还能再写出与它相近的表示心情的词语吗?____________
【2】文中画“ ”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表现了鲁班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还知道哪些发明创造时根据大自然中的事物发明创造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别跌倒在自己的优势上
三个旅行者同时住进一个旅店。早上出门时,一个旅行者带了一把伞,另一个旅行者拿了一根拐杖,第三个旅行者什么也没有拿。
晚上归来,拿伞的旅行者淋得浑身是水,拿拐杖的旅行者跌得满身是伤,而第三个旅行者却安然无恙。于是,另外两个旅行者很纳闷,问第三个旅行者:“你怎么会没有事呢?”
第三个旅行者没有回答,而是问拿伞的旅行者:“你为什么会淋湿而不会摔伤呢?”
拿伞的旅行者说:“当大雨来到的时候,我因为有了伞,就大胆地在雨中走,却不知怎么淋湿了;当我走在泥泞坎坷的路上时,我因为没有拐杖,所以走得非常仔细,专拣平坦的地方走,所以没有摔伤。”
然后他又问拿拐杖的旅行者:“你为什么没有淋湿而摔伤了呢?”
拿拐杖的说:“当大雨来临的时候,我因为没有带雨伞,便拣能躲雨的地方走,所以没有淋湿;当我走在泥泞坎坷的路上时,我便用拐杖拄着走,却不知为什么常常摔跤。”
第三个旅行者听后笑笑说:“这就是你们拿伞的淋湿了,拿拐杖的跌伤了,而我却安然无恙的原因。当大雨来时我躲着走,当路不好时我小心地走,所以我没有淋湿也没有跌伤。你们的失误就在于你们有凭借的优势,认为有了优势便少了忧患。”
许多时候,我们不是跌倒在自己的缺陷上,而是跌倒在自己的优势上。因为缺陷常常给我们警惕,而优势却常常使我们放松警惕。
【1】解释词语。
纳闷:___________________ 安然无恙: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优势——(__________) 坎坷——(__________)
【3】为什么第三个旅行者什么都没带却安然无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在文中用“ ”画出表明两个人失误的共同原因。
【5】请谈谈你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海力布到深山去打猎,忽然听见天上有喊救命的声音。(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这座公园真美丽。(感叹句)
!
22、老师每天的工作都很沉重,但他们毫无怨言。(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百花园。
亲爱的同学们,如果让你选择一种你了解并感兴趣的事物介绍给别人,你打算介绍什么呢?是动物,植物,美食,还是其他感兴趣的内容?选择一种事物写一篇说明文,注意写清楚事物的特点,用上恰当的说明方法,还可以介绍事物的不同方面,题目自拟,条理清晰,书写认真,内容充实。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