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冀复得免 重复
B.守株待兔 守卫
C.吾盾之坚 坚固
D.依然如故 缘故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清明时节,我们怀着崇高的心情去扫烈士墓。
B.皎洁的月亮洒满大地,满天的繁星调皮地眨着眼睛。
C.东方明珠电视塔、故宫博物院、亚细亚商业大厦这些建筑都很现代化。
D.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甜美的乳汁,养育着故乡的儿女。
3、将下列短语依次填入句子中的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
要怎样面对人生?屋顶说, __________;空调说, __________;时钟说, __________;镜子,__________。
①要保持冷静 ②要高瞻远瞩 ③要珍惜光阴 ④要自我反
A.④②①③
B.①④③②
C.②①③④
D.②③①④
4、注音并组词。
鹭(________)__________ 嫌(________)_________
喙(________)__________ 黛(________)__________
匣(________)__________ 嗜(________)__________
澄(________)__________ 韵(________)__________
亩(________)__________ 吩(________)__________
5、课文《我的“长生果”》结构。
第一部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2~7):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8~14):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将词语补充完整,并根据语境选词填空或写出让你想到哪些人。
( )堂堂 ( )眸皓( ) 破天( )
( )凛然 ( )无私 碰( )子
(1)爸爸作为执法人员,他( )让邻居很是敬佩,这让我想起北宋著名的清官( )。
(2)一向花钱大手大脚的小强,又开口向父母要钱,结果( )了,可他( )的没有大哭大闹。
7、填空。
在《芙蓉楼送辛渐》一诗中,表明作者开朗胸怀和坚强性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8、看拼音,写词语。
fán suǒ huī huáng qǐ dí shā jūn líng lóng lí míng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9、阅读。
聪明只是一张漂亮的糖纸
①小铁上初二的时候,有一天下午我和他妈妈出门,问他去不去,他摇摇头,一人闷在家里。晚上,我们回到家,他问我:“你发现咱家有什么变化吗?”我望了望四周,一切如故。他不甘心,继续问我:“你再仔细看看。”我还是没有发现什么蛛丝马迹,倒是他妈妈眼尖,洗脸时一下看见脸盆和脸盆旁边的水管上贴着小纸条,纸条上写着它们的英文名称。
②我这才发现屋子里几乎所有的地方,柜子、书桌、房门、厨房、暖气、音响、书架……上面都贴着小纸条,纸条上面都用英文写着名字,每一张小纸条剪得大小一样,都是手指般窄长形的,不仔细看还真不容易看到。
③儿子得意地望着我笑。不用说,这是他劳累一下午的结果,我表扬了他。
④那一年,儿子对外语突然有了兴趣。那些小纸条仿佛是安徒生童话中神奇的手指,让家里的那些东西花开般有了生命,与儿子对话,彼此鼓励,让枯燥而艰苦的学习有了兴趣和色彩,有了学下去、学到底的诱惑力。
⑤当许多人夸奖小铁聪明时,我的虚荣心当然得到满足。我其实很清楚,他是以刻苦取得应有的成绩的。有一次开座谈会,有个同学问他为什么能取得那么好的成绩,他回答:“没有别的好办法,就是得学、得背。比如历史,高考前老师在带领大家复习之前,我已经把书从头到尾背三遍了,而且要注意背那些图边上和注解的小字,要背得仔细,做到万无一失。”小学毕业时我整理他书桌的抽屉,仅从四年级到六年级作文练习的草稿就装满了一抽屉,每篇都改过不止一遍。小学毕业准备考中学,他把所有要背的内容都录在录音机里,每天晚上躺在床上时把录音机打开,一遍又一遍地听,哪怕是睡觉前那一点时间也绝不浪费。
⑥后来,他读大学了,时间更紧张了。他让我给他买盏应急灯,说晚上一过11点宿舍就熄灯了。我劝他少熬夜,他说同学都这样,床头都有一盏应急灯。有时为了不妨碍同学他会骑上车跑出校园,到学校旁的一家24小时营业的豆浆店买点吃的,一坐就是半夜甚至一个通宵。
⑦ 我不赞成他熬夜, 赞成他努力、刻苦。在智商方面,孩子之间的差别不是很大的,聪明只是一张漂亮的糖纸,外表可能闪闪发光挺好看,但包裹在里面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这重要的东西就是刻苦。
【1】下面是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你认为最合适的一项是( )
A.小铁喜欢学英语。
B.小铁的家里到处贴着小纸条。
C.小铁取得了学业上的成功
D.小铁从小到大刻苦学习的经过
【2】第⑦段横线上应该填入的合适的关联词语是( )
A.因为……所以……
B.之所以……是因为……
C.虽然……但是……
D.即使……也……
【3】对题目“聪明只是一张漂亮的糖纸”理解最合适的一项是( )
A.糖纸花花绿绿,闪闪发光,很好看。
B.人们常常给学业上取得成就的人戴上“聪明”的光环,却忽视了光环下付出的努力。
C.一个人的聪明像漂亮的糖纸,引人注目。
D.人们看到的只是一个人的聪明,却没看到包裹在糖纸里的东西。
【4】“那些小纸条仿佛是安徒生童话中神奇的手指,让家里的那些东西花开般有了生命,与儿子对话,彼此鼓励,让枯燥而艰苦的学习有了兴趣和色彩,有了学下去、学到底的诱惑力。”对这句话的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
A.一张张纸条让家里的东西都有了生命。
B.只要有小纸条,学习成绩就可以提高。
C.小纸条使小铁枯燥而艰苦的学习有了色彩。
D.儿子想出这么好的学习方法,作者用这事例证明儿子聪明过人。
【5】文中多次写到小铁贴在家里的英文小纸条,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
【6】在你的周围,还有一些同学以自己不够聪明为由,懒散地应付着自己的学习,还有一些同学以为自己非常聪明,浮躁地敷衍着自己的学习。你想分别对这两种同学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
10、 白马湖之冬
夏丏尊
①在我过去四十余年的生涯中,冬的情味尝得最深刻的,要算十年前初移居白马湖的时候了。十年以来,白马湖已成了一个小村落,当初我移居的时候,还是一片荒野。春晖中学的新建筑巍然矗立于湖的那一面,湖旳这一面的山脚下是小小的几间新平屋,住着我和刘君心如两家。此外两三里内没有人烟。一家人于阴历十一月下旬从热闹的杭州移居于这荒凉的山野,宛如投身于极带中。
②那里的风,差不多日日有的,呼呼作响,好像虎吼。屋宇虽系新建,构造却极粗率,风从门窗隙缝中来,分外尖削,把门缝窗隙厚厚地用纸糊了,椽缝中却仍有透入。风刮得厉害的时候,天未夜就把大门关上,全家吃毕夜饭即睡入被窝里,静听寒风的怒号、湖水的澎湃。靠山的小后轩,算是我的书斋,在全屋子中风最少的一间,我常把头上的罗宋帽 得低低的,在洋灯下工作到夜深。松涛如吼,霜月当窗,饥鼠吱吱在积尘上奔窜。我于这种时候,深感到萧瑟的诗趣,常独自拨划着炉灰,不肯就睡,把自己拟诸山水画中的人物,做种种幽邈的遐想。
③现在白马湖到处都是树木了,当时一株树木都尚未种。月亮与太阳都是整个儿的,从上山起直要照到下山为止。在太阳好的时候,只要不刮风,那真和暖得不像冬天。一家人都坐在庭间曝日,甚至于吃午饭也在屋外,像夏天的晚饭一样。日光晒到哪里,就把椅凳移到哪里,忽然寒风来了,只好逃难似的各自带了椅凳逃入室中,急急把门关上。在平常的日子,风来大概在下午快要傍晚的时候,半夜即息。至于大风寒,那是整日夜狂吼,要二三日才止的。最严寒的几天,泥地看去惨白如水门汀,山色冻得发紫而黯,湖波泛深蓝色。
④下雪原是我所不憎厌的,下雪的日子,室内分外明亮,晚上差不多不用燃灯,远山积雪,足供半个月的观看,举头即可从窗中望见。可是究竟是南方,每冬下雪不过一二次。我在那里所日常领略的冬的情味,几乎都从风来。白马湖之所以多风,可以说是有着地理上的原因的。那里环湖原都是山,而北首却有一个半里阔的空隙,好似故意张了袋口欢迎风来的样子。白马湖的山水,和普通的风景地相差不远,唯有风却与别的地方不同。风的多和大,凡是到过那里的人都知道的。风在冬季的感觉中,自古占着重要的因素,而白马湖的风尤其特别。
⑤现在,一家僦居上海多日了,偶然于夜深人静时听到风声,大家就要提起白马湖来,说:“白马湖不知今夜又刮得怎样厉害哩!”
【1】短文第②自然段表现了风的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主要写白马湖冬天的特点,第③自然段为什么要写太阳的和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马湖多风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虽然白马湖的冬天寒风呼啸,但是在作者眼中,它却有不少的情趣,你能否从短文 中找出适当的语句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的结尾表达了什么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理解。
我家门前有一片红云杉林,我们全家都很喜欢它。
奶奶喜欢红云杉的秀丽,她说这是来自蓬莱仙境的女儿。她的比喻很贴切。你看,红云杉的树干是红色的,远远望去,仿佛是鲤鱼仙子红光闪闪的长裙,伞状的树冠绿莹莹的,如同仙子头上璀璨的翡翠装饰。鲜花盛开的夏季,晨雾在林间缓缓流动,缠绕着每一株红云杉,看上去恰似仙子身上长长的飘带。每当果实成熟,奶奶就带着我,将红红的果子采下,嗑出紫红色的小种子,一把一把向林间空地撒去,让空地上长出更多的红云杉。
爷爷对红云杉更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每逢万木落叶,大雪封山,千山万岭银装素裹时,唯有红云杉勇敢地挺着红干绿冠的身躯,爷爷抖动着长长的银须,伸出那双林业工人的大手,连声赞叹:“好样的,好样的!”
一次我和爷爷去护林 爷爷指着一片白色的沙地对我说 这是一块多灾而又贫瘠的土地 那红云杉为什么长得这么好
“因为它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片土地上,这土地是生养它们的母亲啊!”
爷爷这番深情的话扣动着我的心扉,是啊,母亲无论多么贫穷,忠实的儿女都不会嫌弃她。
哦,红云杉,你是家乡坚强勇敢的卫士,你是大地母亲忠实优秀的儿女。
【1】给短文拟个标题写在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文中缺标点处加上标点。
【3】按要求填空。
(1)如果你不认识“恰”字,可以用 查字法查字典。部首是 ,除部首外有 画,用“恰”字组三个词: 、 、 。
(2)如果你知道“嫌”字的读音,要查这个字的意思,要用 查字法。文中“嫌弃”是 的意思。
【4】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忠实——( ) 贫瘠——( ) 喜欢——( )
【5】本文采用的叙述方法是:( )
A.先总述,后分述,最后再总述。
B.先分述,最后总述。
C.先总述,然后分述。
D.逐次分述。
【6】文章画“ ”部分是_______说的话;本文结尾一句话是_______发出的赞叹。
【7】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精彩赏析阁。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1) 文中能否把“闯进”换成“进入”?为什么?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加点词 “凡是”“统统”能否删除?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3) 你从画“ ”的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13、阅读《手指》片段,做题。
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身材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人家有两个关节,他只有一个。但在五指中,却是最肯吃苦的。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由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翻倒去,叫他用劲扳住;要读书了,叫他翻书页;要进门,叫他揿电铃。讨巧的事,却轮不上他。例如招呼人,都由其他四指上前点头,他只能呆呆站在一旁。给人搔痒,人舒服后,感谢的是其他四指。
【1】作者从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三方面描写大拇指形状不美的。
【2】画“﹏﹏﹏”的语句运用了_______ 和________的修辞手法,请试着续写两种情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短文中,我知道大拇指的特点是___________,日常生活中,“大拇指”式的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4、课内阅读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1.第一自然段写出了( )
A.花生的好处。
B.花生果实的特点。
C.花生的可贵之处。
2.“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下列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要对国家做出贡献,对人民有利,才有意义,才有价值。
B.赞扬如花生一样默默奉献、从不张扬的好品质。
3.作者从落花生领悟到了做人的什么道理?
4.现今是竞争时代,需要敢于展示自己才华的人。难道桃子、石榴、苹果敢于展示自己的才华,错了吗?
15、阅读课文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将相和(节选)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蔺相如手下的人可看不顺眼了,他们说,蔺相如见了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对他们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他们说:“当然秦王厉害!”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缚着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1】《将相和》是根据司马迁的《_______》改写的。它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_____到______的经过。
【2】选文中有一句话: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这句话是__________句。请将这句话换个说法,使句意不变:_______________。
【3】请用一个成语概括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
【4】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蔺相如往回赶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个语段,你认为廉颇是个什么样的人?蔺相如是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我不能忘掉祖国》,完成习题。
1908年,宋庆龄15岁,就考入了佐治亚州梅肯市的威斯里安女子学院。她是一个文静而又喜欢思考的女孩子,她想到将来要为穷苦的祖国人民做事,就更加勤奋地学习。
有一天,班里要讨论历史方面的问题,她认真搜集资料,认真思索,做了充分的准备。在讨论会上,一位美国学生站起来说,“我认为,历史的发展是难以估计的。你们看,那些所谓的文明古国,譬如亚洲的中国,已经被历史淘汰了,人类的希望在美洲,在我们这里……”
这时,坐在前排的宋庆龄不以为然地摇了摇头。她紧锁双眉,耐心地听着美国同学的发言。那位同学刚讲完,宋庆龄就站起身来。教室里立刻静下来了。宋庆龄虽然有些激动,但她仍然用柔和的声调说:“历史确实是在不断变化着的,但它永远属于亿万大众。拥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国,没有被淘法,也不可能被淘汰。有人说中国像一头沉睡的狮子,但它决不会永远沉睡下去。总有一天,东方睡狮的吼声将震惊全世界!因为它有广阔的土地,勤劳的人民,悠久的历史,富饶的物产,有无数革命志士,为了它的振兴正在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
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大家交口称赞:“说得好,有道理!”“这些话多么有力量!”
宋庆龄虽然身在国外,但地时时刻刻关心着国内的情况,她常对同学说:“我不能忘掉祖国,我对祖国的未来充满了希望!”
【1】下列词语用于描述宋庆龄,不恰当的是哪一项( )
A.多愁善感
B.义正词严
C.乐学善思
D.温文尔雅
【2】大家对宋庆龄的发言“交口称赞”的原因最正确的是哪一项( )
A.宋庆龄是一个有才华的中国人。
B.宋庆龄说得好,有道理,说的话很有力量。
C.宋庆龄为讨论问题做了充分的准备。
D.宋庆龄虽然有些激动,但个人素质很高。
【3】对 “拥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国,没有被淘汰,也不可能被淘汰”理解最正确的是哪一项( )
A.宋庆龄对同学说的一番话感到很气愤。
B.宋庆龄对祖国爱得深沉。
C.宋庆龄为讨论会做了充分的准备。
D.宋庆龄对祖国的未来充满希望。
【4】下列不能作为“没有被淘汰,也不可能被淘汰”的理由的是哪一项( )
A.中国有广阔的土地和勤劳的人民。
B.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和富饶的物产。
C.中国像一头沉睡的新子,总有一天会醒过来。
D.中国革命者正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
【5】用精练的语言概括文章中关于宋庆龄的两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有人认为,文章的题目可以换成《热爱祖国的宋庆龄》,你认为好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课内阅读。
景阳冈(节选)
武松见了,叫声:“呵呀!”从青石上翻将下来,便拿那条梢棒在手里,闪在青石边。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轮起梢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慌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梢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
【1】选文中老虎的进攻招数主要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武松是怎样应对老虎的进攻的?他为什么会这样应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轮起梢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__描写,“劈”字用得生动传神,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武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个性风采。
18、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啊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我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州。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秋天,我常到那儿去赏花。回家时,总要捡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1】“缠”在字典中解释有:①缠绕;②纠缠;③应付。第一自然段中加点的“缠”应选第________种解释,从中可以看出“我”_________地希望摇桂花。
【2】“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联系上文我知道这里的“下雨”指的是_____________,之所以说雨“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
【3】画“ ”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母亲爱自己的家乡,所以她说杭州小山上的桂花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香。
B.杭州小山上的桂花树长得不茂盛,也没有家乡水的浇灌和滋润,所以不如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香。
C.这句话表达了母亲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之情。
【5】选文最后一段中说“回家时,总要捡一大袋桂花给母亲”。结合你对文章的理解,说一说:作者为什么总要给母亲捡桂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
心底盛开一朵花
匆匆上了公交车我才发现没带公交卡。
司机倒是不错,可能是看我不像是经常逃票的人,才没有把我撵下去,但让我在皮包里继续找零钱。
在车上,我觉得自己像个小偷,把身上里里外外翻了个遍,除了几张百元整钞,再也没有找到一个硬币。那种尴尬和狼狈是我从来没有过的。面对车厢里几十人诧异的目光,我恨不能马上掏张百元大钞扔进投币箱来证明自己的粗心大意和清白。慌乱时,一个粗哑的声音从背后传来:“先生,我这里有一块钱,你拿去。”我回头一看,说话的是一位七十多岁左右的老太太,满脸黑色的皱纹,一套灰色的布衫,头上裹了条很旧的白毛巾,脚套一双褪了色的绣花鞋——一个典型的外地老太太。言语间,她已经替我把一块钱投了进去。我慌忙解释说:“那怎么可以,我怎么还您的钱呢?”
老大太笑了:“一块钱,还什么?又不是一万元。”这时,我发现车里的人都冲我和老太大笑了,这种让我捉摸不透的笑容使我越发不安起来。他们越是这样,我越不好意思,迫不及待地说:“大娘,要不这样吧,我和您一道下车,您等我几分钟,我去买包香烟,换开零钱后给您。”老太太又笑了:“我下站就到了,下午回山东济宁老家。我儿子一家都在南京打工,我是专门来看孙子的。三年前,我第一次在南京坐车时,不知道要投币,身上也没有零钱,就像你现在的样子,是一位好心的姑娘帮我投了一块钱。今天我正好有机会还南京人一份情。下次,如果你在车上遇见像你一样的粗心人,替他投一块钱,就算你还我了,我把这一块钱暂时保存在你那里。”
听了老太太的话,满车厢的人都笑了,笑得那么灿烂,那么自然。
【1】请你简要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3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对刻画人物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4自然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的“这样”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写了老太太的两次笑,这两次笑所包含的意思分别是什么呢?
第一次笑: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次笑:___________________
【5】对文题“心底盛开一朵花”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题目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赞扬了老太太的心灵如花般美好。
B.题目很特别,能引人思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C.题目暗示了文章中心。
D.题目别出心裁,写出了“我”受到帮助后内心的愉悦。
20、把下面的句子改成“把”字句和“被”字句。
闪电撕破了乌云。
(1)“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2)“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写句子。
(1)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啊!(改成反问句)
(2)沙地里种着西瓜。(扩句)
(3)冬天的北京,是一个美丽的季节。 (修改病句)
(4)写一句你知道的鲁迅的名言。
(5)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调换词语顺序,使句子意思发生变化)
22、按要求写句子。
1.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一定都见过这样的情景。(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搭石给人们带来方便。搭石教会了我们怎样做一个无私奉献的人。
(用关联词合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
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我们的家人、邻居,学校的老师、同学,上学路上的交警、清洁工,超市里的售货员、消费者……选择给你印象深的一个人写下来,具体表现他(她)的特点。可以选用典型事例,可以用多种方法表现人物特点,也可以描写周围人的反应,间接写出人物的特点。题目自拟,书写工整,字数500字左右。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