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听了这个消息,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B.秋天到了,树上金红的果子露出了笑脸。
C.无边无际的大海上,有一座小岛,远远望去,像一片云在天边浮着。
D.白鹭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2、下列加点的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勉强(qiáng)
B.驯良(xùn)
C.苔藓(xiān)
D.矫健(jiāo)
3、唐僧在乌巢禅师取经一卷,说遇魔障之处念此经可无伤害,是哪部经?( )
A.《金刚经》
B.《诗经》
C.《易经》
D.《多心经》
4、词语训练营。
把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
举世( )( ) 兴高( )( ) 足( )多( )
臭名( )( ) 得意( )( ) 诡( )多( )
我发现每组词语意思相近但感情色彩相反。形容诸葛亮很有智慧可以用( ),形容长城、长江有名气可以用( )。参观冰雪大世界不要( ),要时刻记住安全第一。
5、积累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脱蓑衣卧月明。
2.一叶渔船两小童,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_____________,就像只用绿色_________________,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________________,轻轻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_____________,那么_______________,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不积跬步,___________________,不积小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篇课文在叠词的使用上很丰富,请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叠词。
(1)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 )的桂树,( )的枝,( )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 )的骨朵儿了。
(2)哪儿好像有了一种气息,就在我们身后( ),到了头发梢儿上,添了一种( )的( )的感觉。
7、字典公公来帮忙。
“从容不迫”中的“迫”字 用序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 ),音节是( )。
在字典中的解释是:①逼迫;强迫②急促③接近。
在“从容不迫”中应选第( )种解释。
在“饥寒交迫”中应选第( )种解释。
“迫”字的另一个读音是( ),可以组词为( )
8、根据语境填诗句。
翻开厚重的诗文书卷,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座座镌刻着“心忧天下”的人生丰碑。“_______,城春草木深”,表达了杜甫对家国之殇的哀叹;“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沸腾着陆游报效国家的满腔热血;“___________,后天下之乐而乐”,寄托着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抱负;“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抒发了龚自珍无私奉献的真挚情怀。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大海的呼吸
大海会呼吸吗?是的,它呼吸时威风凛凛,令人生畏。你到海边去看看,那海浪一起一伏地涌向岸边,飞溅起朵朵浪花。要不了多少时间,原先你站立的那片沙滩就被水浸没了,沙滩和岩石都不见了。几小时以后,海水悄悄地退了回去,你曾留下脚印的地方又显露出来。
海水这种按时涨落的现象,就是大海在有节奏地呼吸,而且天天如此,年年不变。它的名称叫“潮汐”。
海水永不停息地一涨一落,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在钱塘江入海口附近曾放置过装满12吨重石块的铁丝笼,可是在一次海潮后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能不能利用海潮这匹烈马呢?人们用实际行动作了肯定的回答。早在1912年,就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潮汐电站。
有人作过计算,如果把地球上的潮汐能都利用起来,每年可发电12400亿度,相当于110座葛洲坝水电站的发电量。
(1)仿写成语。
无影无踪 无________无________ 无________无________
无________无________ 无________无________
再任意选择一个写一句话。________
(2)大海的“呼吸”叫________,它的特点是________。
(3)读一读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注意划线的词,想一想,能不能删掉?理由是什么?
(4)这篇短文采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填序号即可)
①举例子 ②列数字 ③打比方 ④下定义 ⑤作比较
10、阅读练习。
归途中的沉思
刘梅
1881年,詹天佑从美国留学回来。归途中,他满怀希望,准备为祖国效劳。在轮船的甲板上,他提着一只小皮箱,陷入了沉思。
耶鲁大学的毕业晚会开始了,校园里到处是音乐、鲜花、美酒。可是詹天佑并没有去参加舞会,他来到老师罗索夫人的办公室,聆听老师的临别叮咛。罗索夫人说:“我衷心地祝贺你出色地完成了学业!”接着她拿起一只小皮箱,又说:“这箱子里装着修铁路的资料,是我多年来搜集的,现在就送给你吧。希望你能利用它,为自己的祖国做出贡献。”詹天佑紧紧握着老师的手,激动的连声道谢。
想到这里,詹天佑的脸上露出了微笑,他轻轻地抚摩着这只珍贵的小皮箱,深深地怀念着老师。忽然,詹天佑怒目远望,屈辱的心事涌上心头。
这是美国诺哈夫中学的一堂地理课,黑板上垂挂着屏幕,放着幻灯片,詹天佑正在听课。 屏幕上出现了铁路、火车、满载的货物、肥沃的土地。老师开始讲解:这是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最新式的火车。目前,美国和欧洲已把它作为重要的交通工具……
幻灯片换了,出现的是另一幅景象:贫瘠的土地、枯瘦的农民、老牛破车在缓缓地前进。老师说:“这样的车子、这样的速度、国家落后,人民贫穷……”具有强烈民族自尊心的詹天佑痛心而惭愧地低下了头。
下课以后,他依然坐在那里,默默不语。一个美国学生走过来,对詹天佑说:“那老牛破车是哪个国家的?”詹天佑不予理睬,那个学生说:“高才生,怎么连这个也回答不出来?”詹天佑忽然站起来说:“是我们国家,但那是暂时的。”“哈哈哈……”
在一阵哄笑声中,另一个学生说:“听说大帝英国曾在中国修了一条铁路,可你们的皇帝却硬说那是怪物,把它拆了,扔到河里去了。”“哈哈哈……”又是一阵哄笑。詹天佑怒视着这一群傲慢的洋学生,强忍屈辱,愤然离开了教室。
“呜——”汽笛声打断了詹天佑的沉思。轮船靠岸了,他望着岸上同胞的亲切笑脸,兴奋地踏上了祖国的土地。
(有改动)
【1】缩写下面句子。
(1)在轮船的甲板上,他提着一只小皮箱,陷入了沉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屏幕上出现了铁路、火车、满载的货物、肥沃的土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下面的句子改成转述句。
罗索夫人说:“我衷心地祝贺你出色地完成了学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描述了詹天佑在回国途中的哪两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詹天佑为什么“痛心而惭愧地低下了头?”用横线在文中画出相关的语句。
【5】从本文来看詹天佑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读课内片段,做下面各题。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输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
【1】联系上下文,“军令状”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
【2】揣摩选段中人物的心理,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A.步步紧逼 B.明知故问 C.胸有成竹 D.正中下怀
①“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周瑜这是( )
②“用弓箭最好。”——对于周瑜来说,诸葛亮的回答( )
③“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周瑜对诸葛亮( )
④“只要三天。”——此时诸葛亮( )
【3】选段最后一句话,周瑜高兴的是__________,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的目的是________,可以看出周瑜具有_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特征。
12、写出下列句子的描写方法。
(1)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 )
(2)小胖墩儿跳起来,立刻退后两步,一闪身脱了单褂儿,叉着腰。 ( )
(3)黛玉心想:这个人的打扮与众姑娘不同。 ( )
(4)他的脸上露出悲伤的神情,两颗泪珠顺着脸颊滑落下来。 ( )
13、课外阅读
天才之路
在里约热内卢的一个贫民窟里,有一个男孩,他非常喜欢踢足球,可是又买不起球,于是就踢塑料瓶,踢从垃圾箱捡来的椰子壳。他在巷子里踢,在能找到的任何一片空地上踢。
有一天,当他在一个干涸的水塘边踢的时候,被一位足球教练看见了。足球教练觉得这男孩踢得很像那么回事,就送给他一只足球。小男孩得到足球后踢得更卖劲了,不久,他就能准确地把球踢进远处的随意摆放的一只水桶里。
圣诞节到了,男孩的妈妈说:“我们没有钱买圣诞礼物送给我们的恩人。就让我们为我们的恩人祈祷吧。”
小男孩跟妈妈祷告完毕,向妈妈要了一只铲子跑了出去,他来到一处别墅前的花圃里,开始挖坑。
就在他快挖好的时候,从别墅里走出一个人来,问小男孩在干什么,小男孩抬起满是汗珠的脸蛋,说:“教练,圣诞节到了,我没有礼物送给你,我愿为你的圣诞树挖一个树坑。”
教练把小男孩从树坑里拉上来,说:“我今天得到了世界上最好的礼物。明天你到我的训练场去吧。”
3年后,这位17岁的小男孩在第6届世界杯足球赛上为巴西第一次捧回了金杯。一个原来不为人知的名字——贝利,随之传遍世界。
天才之路都是用爱心铺成的,并且在铺成这条路的爱心中,有天才自己的一颗。
【1】请用“√”为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干涸(hé gù) 塑(sù suò )料
卖劲(jìng jìn) 巷(xiàng hàng)子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干涸( ) 喜欢( ) 祈祷( )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不为人知:_____________________
卖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一个原来不为人知的名字——贝利,随之传遍世界。” 句子中的“传遍世界”可以用哪些词语代替?请你写出几个,多多益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教练说:“我今天得到了世界上最好的礼物。……” “最好的礼物”指的是什么?教练为什么这样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天才之路都是用爱心铺成的,并且在铺成这条路的爱心中,有天才自己的一颗。” 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类文阅读
为什么要爱国
我们为什么要爱国?一句话,国家养育了你!这好比问我们为什么要爱父母,因为父母生你养你,你与他们有了不可改变的血缘关系。同理,人与国家也是一种天然的血缘关系。你在这个国家里出生、成长,国家给了你特定的种族遗传、生活基础、社会关系、价值观念、文化修养。你的身躯、你的精神是国家塑造的。国家的民族个性已经深深地融在你的血液里。国家的名誉、利益和你的名誉、利益紧紧地连在一起。于是你与祖国既有了情感上的依存,又有了利益上的一致。这是我们天然的、血缘上的爱国的理由。人必须爱父母,这叫孝;人又必须爱祖国,这叫忠。忠孝二字是人类的基本道德,是人类对自己的母体,即父母和祖国的回报,是天然的法则,属天理良心一级的最高的又是最起码的道德标准,无论哪个民族①都是如此,一概不能例外。乌鸦反哺,羊羔跪乳,动物且然,况于人乎?于是我们就有了一种无法割舍、无法忘怀、②好像影子老是跟着身体一样、伴随终身的恋国之情。这是爱国的第一个理由,天然的无可争辩的理由。
第二个理由是你既在国中,就要为国效力,就要关心这个“家”。当年方志敏见祖国积贫积弱,被强敌欺侮,他在《可爱的中国》中说母亲“哭得伤心得很呀!她似乎在骂着:难道我这四万万的孩子都白生了吗?”公民如果不爱国,这公民又有何用?真这样,这个国家怎能生存?国家是我们大家的家,是民族的大家庭,她也需要不断维持,不断发展。对内来说,祖国的繁荣发展得靠子女们的辛劳建设,如蜂酿蜜,如燕垒窝,不能有一时的停顿。对外来说,祖国必须有人来保卫。一国既处于世界各国之林,必然会有各种利益冲突和竞争,甚至会遭遇欺侮和侵略。任何国家的独立、发展和强盛,都是靠她的全体人民万众一心、竭力奉献换来的,每个国民都有出力费心,直至牺牲的义务。这是爱国的第二个理由。如果哪个人身处国中却漠视国运,那是最大的不忠不义。虽然各个历史时期都有汉奸、败类,但这些人总是被人唾弃。
【1】(理解词语)将文中画线的句子换成四字词语。
(1)①处画线句可以用(____)这个词语替换。
A.概莫能外 B.一概而论 C.气概不凡 D.以偏概全
(2)②处画线句可以用(____)这个词语替换。
A.含沙射影 B.如影随形 C.刀光剑影 D.形单影只
【2】(品析词句)读文中画“﹏﹏”的句子,结合下面的资料,完成练习。
《可爱的中国》的写作背景:1935年5月2日,当时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还没爆发,但九·一八事变的炮声已使东北三省沦陷,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而此时的蒋介石国民党政府一边奉行不抵抗政策,一边仍在大规模围剿共产党人。方志敏在红军开始长征的时候,担任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总司令,但在行军的路上因叛徒出卖而不幸落到国民党反动派的手中。《可爱的中国》就是方志敏被捕后在监狱中写下的。
(1)方志敏的《可爱的中国》中的“母亲”指(____),“四万万的孩子”指(____)。
A.中国 B.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
C.中国人民 D.国民党反动派
(2)结合资料,理解“难道我这四万万的孩子都白生了吗”这句话中蕴含的情感,下列描述有误的一项是(____)
A.表达了对日本帝国主义肆意占领中国领土、欺侮中国人民的痛恨与愤怒。
B.表达了对国民党政府奉行不抵抗政策和残酷围剿共产党人的愤怒与控诉。
C.表达了作者对国土沦陷,祖国母亲遭受苦难和中国人民遭受蹂躏的悲痛与愤怒。
D.祖国母亲痛恨孩子不争气,不能为自己增光添彩。
【3】(信息提取)短文告诉我们爱国的两个理由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个性感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我们应该怎样爱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说明文《地震是怎样发生的》,按要求作答。
地震是怎样发生的
要了解地震发生的原因,首先必须了解地球的内部构造。我们居住的地球是一个很大的实心椭球体,它的半径长约6370公里,从赤道到地心的平均距离为6738. 14公里,两极到地心的平均距离为6356. 76公里。地球内部的情况很复杂,根据其物质状况大致可划分为三层:最外面的一层叫地壳,中间一层叫地幔(或叫中间层),最里面的核心部分叫地核,假如把地球比做一个鸡蛋的话,地壳相当于蛋壳,地幔相当于蛋白,地核相当于蛋黄。
地壳主要由一层一层的岩层构成,平均厚度约33公里。地壳大体上又可以为两层,下层主要为玄武岩,一般厚约10公里,是一个布满全球的圈层。上层主要为花岗岩,这是构成大陆的主体。
地幔介于地壳和地核之间,厚度约为2900公里。它的上部也是一些岩石,主要是超基性岩(如橄榄岩)和榴辉岩。岩层之下的地幔物质,温度很高,具有塑性,在力的长期作用下,以一种半粘性流动的形式,缓慢的改变形状。
地核在地幔之下,半径约为3470公里,其外部表现出液体的性质,在内部可能存在一个半径为1000公里的固体内核。
科学分析表明,大多数地震都发生在地壳和地幔上部边缘的岩层里,其中以离地面20~30公里的地方发生的地震最为常见。
地壳和地幔的岩石层里为什么会发生地震呢?这是由于那里的岩石在力(地应力)的作用下发生了破裂,这个破裂处就是震源,地震活动便从这里开始。
我们可用两手弯曲一根木棒,当力大到一定程度时,木棒的弯曲处便会破裂,在其断裂的一刹那,两只手会感到振动。木棒的破裂处就是震源,感觉到的振动便是地震。
钢硬的岩石为什么会像受力的木棒一样破裂呢?首先,因为它是钢硬的,所以才会破裂,其次是有力作用在它身上才能使它破裂。在地下,存在着各种形式的力的作用,而且这些力会在某些地方积累增强,当增大到岩石承受不了时,就会发生破裂。这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地壳运动。在地壳运动的过程中,地壳的不同部位受到挤压、拉伸、旋扭等力的作用,在构造比较脆弱的地方,就会引起断裂变动,这种变动是地震发生的主因。地球上90%以上的地震都是由于地壳的断裂变动造成的。此外,火山爆发、陨石坠落、水库蓄水、人工爆破等也可造成地震,但其数量少、规模小。我们要预报预防的主要是前者。
(选自新浪微博博文《地震是怎样发生的》)
【1】地球上大多数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单选)
A.人工爆破
B.地壳运动
C.火山爆发
D.水库蓄水
【2】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 )(单选)
A.地球由三部分构成,从外到内分别是地壳、地核、地幔。
B.地壳大体上又可以分为两层,上层主要为玄武岩,下层主要为花岗岩。
C.地核内部存在一个半径为1000公里的固体内核。
D.地壳和地幔的岩石层里,岩石在力的作用下发生了破裂,地震发生。
【3】下面的句子采用的说明方法是( )(单选)
我们可用两手弯曲一根木棒,当力大到一定程度时,木棒的弯曲处便会破裂,在其断裂的一刹那,两只手会感到振动。木棒的破裂处就是震源,感觉到的振动便是地震。
A.分类别
B.作比较
C.打比方
D.举例子
【4】“我们居住的地球是一个很大的实心椭球体,它的半径长约6370公里,从赤道到地心的平均距离为6738.14公里,两极到地心的平均距离为6356. 76公里。”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科学分析表明,大多数地震都发生在地壳和地幔上部边缘的岩层里”中的“大多数”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
两茎灯草(节选)
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1】此时严监生的样子,可以用成语“___________”来概括。
【2】选文中描写严监生临死前还伸着两个指头,他在惦记着___________,为我们展示出一个___________的守财奴形象。
【3】选文主要对严监生进行了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描写。
【4】如果严监生当时还能说话,他可能会说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课内阅读。
圆明园的毁灭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得动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
【1】选文中画线句子在原文中起到的作用是( )
A.统领全文
B.承上启下
C.总结全文
D.点明中心
【2】选文第一自然段的结构方式是( )
A.总一分
B.分一总
C.总一分一总
【3】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最后一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银杏
银杏有非常古老悠久的历史。早在2.7亿年前,它就已经出现在我们这个星球上。经过大约1亿年的漫长岁月,银杏发展到它的鼎盛时期。大片大片的银杏树林,与同时代生活的恐龙一样普通。因此,人们又称它为“植物界的恐龙”。到了第三纪,地球上的气候发生剧变,只有少量的银杏侥幸生存下来,它们成了植物界中的稀世之物,科学家心目中的“植物活化石”。
相对其他植物而言,银杏的生长速度很缓慢。在一般情况下,栽种下它的幼苗,要经过15~20年才能结果,有的甚至需要30~40年时间。正如俗语说的那样,公公种树,孙子吃果,因此人们又给它起了个形象的外号“公孙树”。
如此缓慢的生长速度,如此晚的结果年龄,一定要有很长的寿命才能适应。一点儿不错,银杏的确是典型的长寿树种。目前发现的最“长寿”的一棵银杏古树生长在山东省浮来山北坡的定林寺中,据说已有4000多岁了,直到今天还是果实累累。
那么,银杏为什么这样长寿呢?专家在研究中发现,凡是“高寿”的古老银杏,都有极为发达的根系。根系扎入地下很深的地方,有利于抵抗各种不良环境。另外,由于银杏生长缓慢,需要的养分比较少,它完全有可能在一个地方活上几百年,甚至上千年。还有一个导致银杏长寿的原因,就是它的病虫害较少。这是因为银杏体内含有一种叫乙烯醛的物质和多种有机酸,这些物质具有很强的抑菌杀虫作用,所以银杏很少受到病虫害的侵袭。
【1】人们把银杏称为“植物界的恐龙”是因为( )
A.银杏存活的时间和恐龙一样长。
B.银杏和同时代生活的恐龙一样普遍。
C.银杏长得跟恐龙一样大。
D.银杏和恐龙一样灭绝了。
【2】银杏被称为“植物界的恐龙”“植物活化石”“公孙树”,这些绰号的作用是( )
A.表示特殊含义 B.表示着重强调
C.表示否定和讽刺 D.表示引用的部分
【3】文中画“﹏﹏”的句子主要采用的说明方法是( )
A.作比较 举例子 B.举例子 列数字
C.打比方 作比较 D.打比方 列数字
【4】读第4自然段,银杏树长寿的原因不包括( )
A.生长缓慢,需要的养分较少。
B.很少受到病虫害的侵袭。
C.有极为发达的根系。
D.生长的历史比较悠久。
【5】文章第1段画“____”句子中的“大约”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可爱的中国
方志敏
朋友!中国是生育我们的母亲。你们觉得这位母亲可爱吗?我想你们是和我一样的见解,我觉得这位母亲蛮可爱的,以言气候,中国处于温带,不十分热,也不十分冷,好像我们母亲的体温不高不低,最适宜孩儿们的依偎。以言国土,中国土地广大,纵横万数千里,好像我们的母亲是一个身体魁梧,胸宽体阔的妇人。中国许多有名的崇山大岭、长江巨河以及大小湖泊。岂不象征着我们的母亲丰满的肌肤上的肉纹和肉窝?中国土地的生产力是无限的,地底蕴藏着未开发的宝藏也是无限的,废置而未曾利用起来的天然力更是无限的,这岂不又象征着我们的母亲有着无穷的乳汁,无穷的力量,以养育她四万万的孩儿?至于说中国天然风景的美,雄伟的峨嵋。妩媚的西湖,幽雅的雁荡自不必说,其实中国无地不美,一山一水,一丘一壑,只有稍加修饰和培植,都可以成为流连难舍的胜景,这好像我们的母亲是一个天资玉质的美人,身体的每一个部分都有令人爱慕之美。
咳!母亲,美丽的母亲,可爱的母亲。只因你受着人家的压榨和剥削,弄成贫穷以极。不但不能买一件新的好看的衣服,甚至不能买块香皂将你的全身擦洗,以致现出怪难看的一种憔悴和污秽不洁的面貌来!
听着!朋友!母亲哭得伤心得很呀!她似乎在骂着:“难道我四万万的孩子都是白生了吗?难道他们真像着了魔的狮子,一天到晚地睡不醒吗?难道他们不知道用自己伟大的团结力量,去与残害母亲、剥削母亲的敌人斗争吗?难道他们不想将母亲从敌人手里救出来,把母亲也装饰起来,成为世界上一个最出色、最美丽、最令人尊敬的母亲吗?”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适宜________ 蕴藏_________ 污秽_________
【2】选文中四个“难道”开头的并列句式的作用是( )
A.启发读者思考
B.批评全国民众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文中所有的疑问句都表达了反问语气。
B.中国无处不美,处处都有令人留连难舍的胜景。
C.只有中国人民团结起来,才能把母亲从敌人的手中救出来。
【4】作者把________比作“母亲”,她气候________,土地________,物产________,风景_______。
【5】作者为什么把祖国母亲的美丽和可怜对照起来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那个家伙说道:“当然我也料到了你没有带零钱。我看像你这样的阔人是
只会带大票子的。”(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把下列句子改成转述句。
巨人吼道:“除了我,谁也不准进来玩。”
________________
22、给下面的句子换个说法,不改变句意。
1.太阳离我们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
以“我 的人”为题写一篇习作,运用课文中一些写人的方法,写出他(她)某一方面的特点。400字以上。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