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加点字解释不恰当的一组是( )
A.举世闻名(全)
B.学而不厌(满足)
C.夜幕降临(到来)
D.漫浪诵读(浪漫感人)
2、下列加点的字读音相同的一组是( )
A.便宜 方便
B.间隔 中间
C.大将 将军
D.自传 传记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今年,我在农村听到很多新鲜事。 记者对新鲜事物都有敏锐的感觉。
B.厦门气候温和,十分宜居。 陈老师说话很温和。
C.我们要领会文件的精神。 他精神上的负担太重了。
D.他很大方,不会计较这几个钱。 这种布的颜色和花样看着很大方。
4、查字典。
捅: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 ),再查音节( );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 ),再查( )画。“捅”的字义:①用棍、棒、刀、枪等戳刺;②碰,触动;③揭露。下面句子中的“捅”字应选哪种解释?
(1)他把这件事捅出去了。( )
(2)纸真薄,一捅就破。( )
(3)我用胳膊肘捅了他一下。( )
5、课文内容我理解。
(1)一切景语皆情语。从唐代诗人张继流传千古的名句“_____________,江枫渔火对愁眠”中,我读出了他孤寂忧愁的心情;从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风一更,_____________,聒碎乡心梦不成,_____________”中,我体会到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2)朱熹用“读书有三到,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用心读书才能有所得。
(3)《松鼠》一文主要介绍了松鼠漂亮的_____________、驯良的_____________、乖巧的_____________进行细致而生动的介绍,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6、 写出下列词的同义词或反义词。
(1)写同义词:
匆匆——( ) 痕迹——( ) 遮挽——( )
(2)写反义词:
空虚——( ) 匆匆——( ) 觉察——( )
7、辨字组词。
8、结合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1.妈妈再三dīng zhǔ( )孩子,不要lǎn duò( ),不要shuō huǎng( )。
2.漫步在杭州西湖,我们bǎo lǎn( )着西湖美景,欣赏着各具特色的tíng tái lóu gé( ),令人xīn kuàng shén yí( )。
3.让我nán yǐ zhì xìn( )的是母亲又给我凑足了买书的钱,我想我再也没有quán lì( )用那些钱买任何东西了,母亲的爱深深chù dòng( )了我。
9、 ①时令正是仲春。大地挣脱了冬的纠缠,不觉之中已泛出几分淡淡的鹅黄的绿意。仰望晴空,偶见数点风筝,袅袅娜娜地飘挂天际,使我蓦然忆起“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正是放风筝的好时光。瞩望那长长的轻轻抖动的风筝线,竟丝丝缕缕(lǚ lǒu)牵出了我的童年。
②乡下,三月的剪剪轻风还残留着冬的料峭。我们这些颠跑在蓊郁麦田里的孩子,偷偷找来竹蔑,且要绿皮的有韧性的,犹如女孩子绣花挑线一般仔细。我们把竹蔑放到火堆上烤了,再弯成弓似(sì shì)的和轱辘似的几何形状,拼在一起,悉心系(xì jì)好,就变成了形态各异的风筝的骨架。然后几颗小脑袋抵在一起,叽叽喳喳商量一阵,就各出心裁(zāi cái)地用彩笔在糊好的桑皮纸上勾勒一通,便给它们穿上了斑斓的衣衫。这完全可以与女孩子织成的锦绣相媲美。然后用大团大团的线做放线,一头系在风筝上,一头缠在一个线拐子上。这些线来得可不易呢,是我们这些“男子汉”低三下四,求爷告奶,甚至向小姑娘一连串喊上十声“好姐姐”才弄到手的。
③好了!抬起你因做风筝而勾得酸了的头,开始放吧。咳!风筝!风筝!全是风筝!这些大大小小造型生动的风筝,从辽阔的麦田里,迤逦的大道旁,潋滟的堤塘边冉冉升起——被底下幼稚的欢声笑语吹着,腾腾的热气捧着,悠悠飞向空中,去亲吻白云。好似争艳的奇葩,挂彩的气球。我们的心醉了。
④风筝也有赌气的时候,有时候明明飞起来了,却偏偏任你如何摆布,它总要往地上栽。这时的小伙伴绝不会张飞似的环眼圆睁,一脚踏翻它的,而总是小心翼翼地检查一番,找出毛病,对症下药。随着欢呼声,风筝重又飘然升起。当放到得意处,猛不防风筝也会断线,摇头晃脑地越飘越远。我们拉着断了的风筝线,不胜惋惜……
⑤韶光如流。虽然说童年已悄然离去,可风筝这根若有若无的线,却每每牵着我的童年,使我常常想捡回那逝去的童年。
⑥啊,我的鹅黄色的童年!
【1】给文章拟一个恰当的题目,写在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文中加点的字用“/”画去错误的读音。
【3】简要概括制作风筝的过程:找竹蔑→(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③段已写了放风筝时的欢快情景,为什么还写第④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⑤段用上“虽然……却……”这个词语,为了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什么说“我”的童年是“鹅黄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探究靓舞台。
鲸是海兽中的重要成员,体形像鱼,俗称鲸鱼。鲸的种类很多,全世界有八十余种,我国海域有三十多种。一般都将它们分为两类。一类口中有须无齿,称须鲸,共十一种;另一类口中有齿无须,叫齿鲸,共七十多种。
鲸的体长从一米到三十多米不等。有一种蓝鲸体长可达三十三米,体重约一百九十吨,相当于三十三头大象或三百多头黄牛的体重,它的一条舌头就约有四吨重,是地球上有史以来曾出现过的最大动物。但鲸也不能无限增大,超过一定限度,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就不能满足需要了。
陆地上最大的动物是什么?你能说出有关的数据来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罗圈腿的小猎狗》
罗圈腿的小猎狗
一条小猎狗,走在大街上,它为它的罗圈腿感到害羞。
它的主人,也就是那个猎人,一共有十一条猎狗。但猎人在清点狗数时,却总是只数到十。小猎狗以为猎人没看到它,它总是挤到前面去,可是猎人把目光越过它,还是数后面十条狗。
主人的忽视,很让小猎狗伤心。它决定要让自己跑得最快,终于有一天,它跑着跑着,竟然发现自己的影子越来越短了。此时,它又突发奇想,要成为世界上跳得最高的猎狗,尽管那十条猎狗一个劲地笑话它傻瓜。
终于,有一天,它跳过一堵高墙,不料,高墙那面是养鸡场。当鸡的主人找到猎人时,它自然受到了惩罚。
猎人罚它去看守谭底的石头,不要让石头浮上来。他带着其他十条猎狗打猎去了。当然,每次捕猎回来,它也分得一块肉。但小猎狗并不满足,看到小河,它竟然说要成为这个世界上一条跳得最远的猎狗。它开始起跑……跃起,“扑通”,掉进了河里,激起一大片水花。
河岸上,猎狗们笑成一团:“哇,我们看到了世界上头号大傻瓜!”小猎狗不为所动,一如既往地跳进河里。一次,正在飞跃河面的它,吓到了正准备上岸下蛋的母鸭,结果蛋全部生到水里。
放鸭的老头非常恼火,一把揪住正在往岸边游的小猎狗,将它扔在了猎人面前:“好好管教管教你们家的罗圈腿!”
猎人没辙了,让它去看葵花田,说要看住这些葵花,不许它们跟着太阳转。
所有葵花都跟着太阳转动。小猎狗来回跑动着,向它们“汪汪”叫个不停,但是它们根本不理踩它。小猎狗累坏了,不过,等它疲倦回家时,还是能吃上肉。
又到了给村民表演的时刻了。猎人的另外十条猎狗皮毛光滑,神气十足。突然,一条毛发发红的公狼,愣是在十条猎狗的眼皮底下,满不在乎地跑掉了!
众人发出“嘘——”声,这太丢人了!猎人觉得颜面扫尽。
这时,小猎狗突然窜出去,穿过狗群,直向山冈上的狼扑去。它快得像一团光,人们甚至都没看清楚它的样子,等反应过来的时候,才发现小猎狗正在一棵大树下休息,它的身边躺着那只雄壮的公狼,早已停止了呼吸。
从此,猎人最喜欢的一条狗,就是小猎狗。他特地做了一个漂亮的皮圈,套在它的脖子上,无论去哪里,都带着小猎狗。
人们见了,都会“啧啧啧”地赞叹:“瞧啊,那四条罗圈腿,弯曲得多美啊!”
一条小猎狗,走在大街上,它为它的罗圈腿感到骄傲。后面跟着那十条猎狗,学着小猜狗,一律走成罗圈腿。 ——作者 曹文轩
【1】一共有十一条猎狗,为什么猎人却总是只数到十? ( )
A.小猎狗太小,猎人没看到它。
B.本来就是十条猎狗。
C.小猎狗太调皮,猎人不喜欢它。
D.猎人忽视了小猎狗。
【2】小猎狗为什么能制服公狼? ( )
A.公狼怕长着罗圈腿的小猎狗。
B.小猎狗的罗圈腿有助于追捕公狼。
C.小猎狗和公狼搏斗时有猎人的指导。
D.小猎狗平时练就了跑跳跃等本领。
【3】课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 )
A.面对别人的嘲笑,要学会置之不理。
B.不要只满足于现状,要坚持不懈地学本领。
C.只有不断努力,学会真本事,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D.在关键时刻,要勇敢地站出来,展现自己的本领。
【4】公狼的出现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 )
A.使故事情节发生逆转,达到高潮。
B.增加文章的字数。
C.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D.使故事更具有趣味性。
【5】小猎狗闯祸了,主人是如何惩罚它的 ( ) (多选)
A.罚它跳过一堵高墙。
B.罚它看守潭底的石头。
C.罚它看住向日葵,不许跟着太阳转。
D.罚它与一只公狼搏斗。
【6】简要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小说后你获得了哪些人生启示?请具体阐述。
__________________
12、情境一:五年级开展“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主题教育活动。下面是同学们为制作小报收集的相关资料,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袁隆平、于敏,屠呦呦……是首批“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屏幕上(rè bō)的电视剧《功勋》,就取材于他们的真实故事。剧中的于敏爷爷终日伏案演算,计算用的稿纸(bú kě jì shǔ),他填补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青蒿是一种普通的植物,人们并不稀罕它。但是,屠呦呦奶奶整日在实验室里(máng lù),从青蒿中研制出抗疟新药,造福世人……他们是国之脊梁,是真正的(yīng xióng)。少年儿童要以他们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续写(huī huáng)。
【1】根据文段中的汉语拼音,在下面的方格里,按顺序写出词语,注意把字写美观。
【2】将文段中“脊”字第五笔正确的一项,用“√”标出。
【3】文段中“疟”字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部,除部首还剩_______笔。
【4】与文段中“稀罕”一词,意思相同的一项,用“√”标出。
A.钱学森不稀罕国外优厚的待遇,克服重重阻力,毅然回国。
B.圆明园中的十二生肖铜首,每一件都是稀罕而珍贵的文物。
C.骆驼在南方是稀罕东西,但是在大漠里是习以为常的动物。
D.父亲糊的万花筒,在那个年代是稀罕的玩具,我十分珍惜。
13、结合《快乐读书吧》阅读实践活动,完成下面的选择题。
坐在城下,想自己千里寻夫送水衣,尽历千难万险,到头来连丈夫的尸骨都找不到,便向着长城昼夜痛哭。这一哭感天动地,直哭了十天十夜,忽听轰隆隆一阵山响,一时间地动山摇,飞沙走石,长城崩倒了八百里,这才露出范喜良的尸骨。此非惊动了官兵,秦始皇大怒,下令把她抓来。然而,秦始皇见她生得貌美,便欲纳她为正宫娘娘。她冷笑一声,跳入波涛汹涌的大海。
【1】上述片段选自中国民间故事( )
A.田螺姑娘筑长城
B.孟姜女哭长城
C.蚕花娘子登长城
D.刘三姐颂长城
【2】片段中的这个故事寄托着( )的美好愿望
A.勤劳的人过上幸福生活
B.老百姓能安居乐业,团团圆圆
C.正义的弱者打败强大的对手
D.心地善良的人最终能丰衣足食
14、课外阅读提升。
滴水穿石的启示
在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有一块状如卧兔的石头,石头正中有一个光滑圆润的小洞。这个小洞是怎么形成的呢?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有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滴落下来,而且总是滴在一个地方。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水滴锲(qiè)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这块石头,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
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块滴穿。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从小立志学医。他翻山越岭,走遍了大半个中国,访名医,尝药草,经过二十几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写成了药学巨著《本草纲目》。美国发明家爱迪生,没有受过正规教育,幼年就自谋生计,当小贩、报务员等。但他迷恋于电学实验研究,毕生孜(zī)孜不倦,竟拥有白炽灯、留声机、碳粒电话筒、电影放映机等1093项发明专利权!现代著名画家齐白石,在他数十年的艺术生涯中,始终没有停止过挥毫作画。他的画室里,挂着他用以自勉的条幅:“不教一日闲过”。就是到了晚年,他也仍然坚持每天作画三幅。正是因为齐白石老人坚持不懈地创作,他的技艺才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我们知道,雨水是以很快的速度从高空落下来的,它的力量肯定比太极洞里的水滴大得多,但它却不能把石块滴穿。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它没有专一的目标,也不能持之以恒。
我们要铭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1】联系上文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微不足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孜孜不倦: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本文一共写了三位有恒心,有毅力,最终成就事业的人物:
a.明代著名医药学家______,经过二十几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写成了药学巨著______;
b.美国发明家______,毕生孜孜不倦,拥有1093项______;
c.现代著名书画家____,不教一日闲过,书画技艺达到______。
【3】“滴水穿石”给你的启示是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短文,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圆明园残简(一)
读圆明园,如同读一册简牍散佚的残简,断章残句,我无法标点。
她原本是一篇美文,行云流水的音律,跌宕平仄的韵脚。朗之吟之,如痴如醉。
读圆明园,如同读一串珠玑丝裂的玉链,遗珍散珠,蒙尘染垢,我捧玉心焚。
她原本是一身珠光宝气,晶莹剔透,瑞光四射,抚之玩之,如梦如幻。
雨果从巴黎圣母院走来读她,他如痴如醉了:“一个近乎于超人的民族所能幻想的一切都汇集于圆明园。只要想象出一种无法描绘的建筑,一种如同月宫似的仙境,那就是圆明园。假定有一座集人类想象力之大成的灿烂的宝窟,以宫殿庙宇的形象,那就是圆明园。如果不能亲自目睹圆明园,人们就在梦中看到她……。”
如今我却不能读到她,不能在梦中看到她。
1860年10月的这一天,雨果看到“两个强盗走进圆明园,一个抢了东西,一个放了火。在历史的面前,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一个叫英吉利。”
1860年10月的这一天,简毁珠散,日月无光。
我梦中的圆明园哟,我捧玉心焚的圆明园。
【1】选文第二自然段中的“她”在文中具体指_________。
【2】读句子,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形容不受约束,就像漂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_________
(2)亲自用眼睛看到。 _________
(3)形容迷于某种事物而失去自制的神态。 _________
(4)形容妇女服饰华贵富丽,闪耀着珍宝的光色。 _________
【3】照样子,用加点的词写句子。
例:读圆明园,如同读一串珠玑丝裂的玉链,遗珍散珠,蒙尘染垢,我捧玉心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圆明园,如同读一册简牍散佚的残简,断章残句,我无法标点。”这个句子的含义是( )
A.那些描写圆明园的古书,都残破了,也没有标点,“我”读不懂。
B.那些描写圆明园的古书,残破不堪,“我”没有办法为书籍标点。
C.曾被称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被英法强盗毁于一旦,残破不堪,“我”内心无比痛苦。
【5】用“﹏﹏”画出雨果描写圆明园壮美的句子。
【6】第1-4自然段,作者采用______的修辞手法,把曾经的圆明园比作_______和_______,把如今的圆明园比作_______和_______。
16、阅读下面的短文,按要求做题。
_______________
“哦!爸爸认输喽!”随着弟弟的叫喊声,响起爸爸(坦率 爽朗)的笑声:“是啊,我认输了,认输了!”爸爸一边摸着弟弟的小脑袋,一边用慈爱的眼光看着我。我看着弟弟那高兴的样子,脸上也浮现出(骄傲 自豪)的笑容。
在我家里,爸爸是权威,说起话来疾言厉色。妈妈也要让他三分。不过爸爸对我们很好,虽然有时教训我们几句,但我和弟弟知道,那是为我们好。
这天爸爸刚送走客人,也不知道哪来的气,在吃饭桌上就教训起我们来:“大人说话,小孩插什么嘴?不说话还怕把你们当哑巴?”弟弟受了教训,很委屈,张一张嘴却不知道怎么说,只好向我投来求援的眼光,我会意了,忙说:“小孩子插嘴有什么不好?你这种做法有点家长制了。”正当爸爸吐完一根鱼刺要反驳时,我又紧接着抛出两个有利的理由:“您知道美国旧金山公立学校吧。他们有一份推荐智力超常儿童的行为表,其中第二十一条就是在大人说话时要经常插话。爸爸,您对这一条怎么理解呢? ”不等爸爸回答,我又接着放炮:“我国唐朝时有个太守阎伯屿重修滕王阁,想请人作序。但是在场名人不敢放肆,都一一谦虚地谢绝了。只有王勃这个年仅14岁乳臭未干的孩子,年少气盛,一口答应。结果呢,他写出的《滕王阁序》名垂千古。爸爸,您对这件事又怎么看呢?”
谁知道我这两个理由竟把爸爸给“镇”住了,还是妈妈替他解了围。爸爸(感动 感慨)地对妈妈说:“是啊!孩子对问题认识得这样(深厚 深刻)了,真是后生可畏啊!”说完,用慈祥的目光看着我,弟弟也仰起小脸望着我。看着弟弟那天真的小脸,我脸上浮现出一丝胜利的微笑。
【1】请用“\”把短文中括号里不合适的词语划去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疾言厉色:____________________
年少气盛:____________________
【3】找出第①和第④自然段中首尾呼应的句子,用“﹏”画下来。
【4】根据你的阅读理解感受,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章前面的横线上。
【5】爸爸原来认为______________,我对此有不同观点,先后举出两个事例进行反驳。这两个例子概括地说,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 ________________。
【6】选择正确的答案写在括号里。(只写序号)
爸爸说“后生可畏”是因为( )
A. 少年王勃才华横溢,各人都不是他的对手。
B. “我”能言善变,驳得爸爸无言以对。
C. “我”观点大胆,认识深刻,说理透彻,使爸爸心服口服。
【7】这篇文章说明( )
A. 古人说话时小孩不但可以而且应该插嘴。
B. 晚辈不一定不如前辈,应提倡“敢想,敢说,敢做”的风气。
C. 大人们的家长作风是要不得的。
17、课外欣赏。
雾
我从来没有喜欢过雾。
抵达加德满都的第二天凌晨,我一起床,推开窗子:外面是大雾弥( )天。昨天下午我们从加德满都的大街上看到城北面崇山峻岭,层峦叠嶂( ),个个都戴着一顶顶的白帽子,这些都是古雪峰,在阳光下闪出了耀眼的银光,这是我生平第一次看到这种景象,我简直像小孩子一般地喜悦。现在大雾遮蔽了一切,连那些万古雪峰也隐没不见,一点影子也不给留下。旅馆后面的那几颗参天古树,在平常时候,高枝直刺晴空,现在只留下淡淡的黑影,衬着白色的大雾,宛如一张中国古代的画。昨天抵达旅馆下车时我看到一个尼泊尔妇女背着一筐红砖,倒在一大堆砖上。现在我看到一个男子,手里拿着一堆红红的东西,我以为他拿的也是红砖。但是当他走得近了一点时,我才发现那一堆红红的东西簌簌( )抖动,原来是一束束红色的鲜花。我不禁自己笑了起来。
世界上,喜欢雾的人似乎是并不多的。过去我不但没有赞美过雾,而且也没有认真去观察过雾。我眼前是由赞美而达到观察,由观察而加深了赞美。雾能把一切东西:美的、丑的、可爱的、不可能的,都给罩上一层或厚或薄的轻纱,让清楚的东西模糊起来,从而带来了另外一种美,一种在光天化日之下看不到的美,一种朦胧的美,一种模糊的美。
有很多东西,在很多时候,朦胧模糊反而更显得美。月下观景,雾中看花,不是别有一番情趣在心头吗?在这里,观赏者有更多的自由,自己让自己的幻想插上翅膀,上天下地,纵横六合,神驰于无何有之乡,情注于自己制造的幻象之中;你想它是什么样子,它立刻就成了什么样子,比那些一清见底、纤毫不遗的东西要好得多,而且绝对一清见底、纤毫不遗的东西,在大自然中是根本不存在的。
我的幻想飞腾,忽然想到了这一切。这时窗外的雾仍然稠密厚重,它似乎了解了我的心情,感激我对它的赞扬。它无法说话,只是呈现出更加美妙更加神秘的面貌,弥漫于天地之间。
(1)给加点的字注音。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纤毫不遗——
弥漫——
(3)请你用曲线画出一句比喻句。
(4)短文中作者写了雾的什么特征?
(5)读读画线句子,联系上下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18、鲁班造伞
①很久很久以前,世界上没有伞。那时候,人们出门很不方便。夏天,太阳晒得皮肤火辣辣的痛。下雨天,把衣服淋得湿漉漉的。鲁班想帮人们解决这个困难,心里很着急。他心里想:要能做个东西,又能遮太阳又能挡雨,那该多好啊!
②鲁班动了好多脑筋。后来,他跟几个木匠一起在路边造了一个亭子,亭子的顶是尖尖的,四面用几根柱子撑住。接着,他们隔一段路造一个亭子,造了许多亭子。这样,走路的人就方便多了。雨来了,躲一躲;太阳晒得难受了,歇一歇,喘口气儿。
③鲁班给大家办了件好事,大家都很感激他。可是鲁班自己挺不满意。他想,要是雨下个不停,那该怎么办呢?人总不能老蹲在亭子里不走哇。要是能把亭子做得很小,让大家带在身上,该多好啊!可是用什么法子才能把亭子做得轻轻巧巧呢?为了这个事儿,他吃饭不香,睡觉不安。
④鲁班想了许多天,还是没有想出来。一天,天气热极了,他一边做工,一边抹汗。忽然看见许多小孩子在荷花塘边玩,一会儿,一个孩子摘了一张荷叶,倒过来顶在脑袋上。
⑤鲁班觉得挺好玩,就问他们:“你们头上顶着张荷叶干什么呀?”小孩子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鲁班师傅,您瞧,太阳像个大火轮,我们头上顶着荷叶,就不怕晒了。”
⑥鲁班抓过一张荷叶来,仔细瞧了又瞧,荷叶圆圆的,一面有一丝叶脉,朝头上一罩,又轻巧,又凉快。
⑦鲁班心里一下亮堂起来。他赶紧跑回家去,找了一根竹子,劈成许多细细的条条,照着荷叶的样子,扎了个架子;又找了一块羊皮,把它剪得圆圆的,蒙在竹架子上。“好啦,好啦!”他高兴得叫起来,“这东西既能挡雨遮太阳,又轻轻巧巧。”
⑧鲁班的妻子听见他大呼小叫的,赶紧从屋里跑出来问他:“出了什么事了?”
⑨鲁班把刚做成的东西递给妻子,说:“你试试这玩意儿,以后大家出门去带着它,就不怕雨淋太阳晒了。”
⑩鲁班的妻子瞧了瞧,又想了想,说:“不错不错,不过,雨停了,太阳下山了,还拿着这么个东西走路,可不方便了。要是能把它收拢起来,那才好呢。”
⑪“对,对!”鲁班听了很高兴,就跟妻子一起动手,把这东西改成可以活动的,用着它,就把它撑开,用不着,就把它收拢。这东西是什么呀?就是咱们今天的伞。
【1】找出表示鲁班造出“羊皮伞”时心情的词语__________。你还能再写出与它相近的表示心情的词语吗?____________
【2】文中画“ ”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表现了鲁班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还知道哪些发明创造时根据大自然中的事物发明创造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课外阅读练习。
我在长
从前不知道
我在长,
一直再长,
时时刻刻都在长。
坐在凳子上——我在长;
迈步进课堂——我在长。
瞅着玻璃窗,我在长;
坐在电影院,我在长;
不论白天或晚上,我都长,
横竖一直都在长。
我和爸爸站在大桥上,
爸爸不长,可我在长。
给我的分数,不怎么样,
差点儿没有哭一场,
可我还是照样长。
下雨的时候长,
寒冷的冬天长,
已经超过了妈妈,
我长得又高又壮。
1.从哪里可以看出“我”时时刻刻都在长?
2.为什么说“爸爸不长”?妈妈呢?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3.“我”光是身体在长吗?你认为“我”还有哪些方面在“长”?
4.请你也来动笔写一写,你什么时候在长?
20、仿照例句的表达方式,写一写人体五官中嘴巴的作用。
例:在五指中,大拇指是最肯吃苦的。例如重东西要翻倒去,叫他用劲顶住;要读书了,叫他翻书页;要进门了,叫他揿电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用加点词语仿写句子)
校园里,__________________
22、读下面的句子,回想自己成长中类似的“第一次”,用一段话写下来。
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一个大人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天地。
漫画给我们带来的是一种调侃幽默的生活态度,是一种和谐的人生格调。用幽默、轻描淡写来描述这个世界,让人在会心一笑之余,引起深深的思考。你能读懂下面的漫画吗?从中获得了什么启示?请你联系生活中的人或事,思考漫画的含义,根据你对漫画的理解写一篇习作。
要求:题目自拟;叙述清楚,条理清晰;内容具体、完整,富有真情实感;语句通顺、连贯;标点符号使用恰当;不得抄袭、套作;字迹工整、规范;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等相关信息;字数不少于4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