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把下面的音节补充完整。
一大堆 (d_____ ) 打破_____ò )纪录 漏 ___òu) 雨
绚(x_____ )丽多彩 包裹(ɡ ___) 邮( y____ )政局
2、把下面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
世界(________) (________)儿女 巍巍(________)
(________)团结 五颜(________) (________)拂面
万里(________) (________)如洗
3、读拼音,写词语。
qīnɡ cuì(____) dù juān(____) ní nìnɡ(____) tiān rán(____)
hàn dī(____) yīnɡ ɡāi(____) fēn fānɡ(____) nián mài(____)
4、默写。
1.不知细叶谁裁出,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拂堤杨柳醉春烟。
3.____________,一岁一枯荣。
4.乘着 ____________,我们四处寻觅。
5、比一比,再组词。
方(_________) 河(_________) 秋(_________) 晴(_________)
万(_________) 哥(_________) 伙(_________) 情(_________)
6、我的书写最漂亮。
7、判断题
【1】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么深,不像松鼠说的那么浅,说明这条河有深有浅,说不清楚。(_______)
【2】小组讨论的时候,要主动发表意见,一个人说完,另一个人再说。(_______)
【3】可以把,狼,蚕,蝴蝶,铅笔分为一类。(_______)
【4】朋友有了小错误不改正,我会给他讲《亡羊补牢》的故事。(_______)
8、括号中的词语与加点词语意思相近吗?相近的画“√”,不相近的画“×”。
【1】我们要多观察自然。(观赏) (______)
【2】大自然中的很多事物可以帮我们辨别方向。(分辨) (______)
【3】遇到事情我们千万不能慌张,要冷静面对。(惊慌) (______)
9、附加题:语文主题学习丛书阅读测试
判断下面说法的对错,分别用“√”“×”标出。
【1】蝴蝶告诉骄傲的蚊子,不要到人类设的帐子里。 (______)
【2】园丁把开白花的树种在红房子前面,把开红花的树种在白房子前面,奇古拉国王让园丁把两棵树对换一下,奶妈告诉国王要换个眼光看事情。 (______)
【3】孟母为了教养孟子,搬离了墓地附近、集市附近,搬到了学校附近。 (______)
【4】兔妈妈告诉小兔子两则生存格言,分别是:免子不吃窝边草、兔子急了也咬人。(______)
【5】松鼠咬坚果,不单是为了吃果肉,还为了磨牙。 (______)
10、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清明节、中秋节、端午节、除夕”是按时间先后顺序排的。(________)
【2】《“贝”的故事》告诉我们,贝字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________)
【3】“慌张”和“慌忙”是一对近义词。(________)
【4】请别人帮忙要用命令的语气。(________)
11、根据课文《画杨桃》完成课内语段阅读。
老师让这几个同学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然后和颜悦色地说:“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因此,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这位老师的话同我父亲讲的是那么相似。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1】选出下面字的正确读音。
相似(sì shì) 教诲(huǐ huì) 熟(shú shòu)悉(xī xì)
【2】老师一共说了________句话。老师的话文中已用“∥”分成两层,第一层讲:________。
第二层讲:________。
【3】文中父亲和老师的话十分相似,都告诉“我”在画画时,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其实他们的话不仅适用于画画,做任何事都应如此。当别人的看法、做法与自己不同时,我要________。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燕子过海
一个晴朗的日子,我们的船在蓝色的大海上航行。一群从北方飞往南方过冬的燕子,在大海的上空不停地飞呀,飞呀……它们一定是太疲倦了,看见我们的船,就像雨点一般落下来,伏在甲板上休息。
过了一会儿,有的燕子又起飞了,有的燕子倒在甲板上再也飞不起来了。水手们向远飞的燕子挥手告别,又把死去的燕子轻轻放进蓝色的大海里。
我知道燕子是益鸟,更知道小小的燕子并不软弱。南来北往,不管路途多么遥远,小燕子总是坚强地飞着,飞着……
【1】燕子“像雨点一般落下来”说明了( )(填序号)
①燕子下落的速度快。 ②燕子落到甲板上的声音大。
【2】燕子是一种益鸟,虽然小小的,但并不________。
【3】燕子再次起飞后,水手们是怎样做的?用“ ”画出相关的句子。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水手们 的好品质。(填序号)
①助人为乐 ②爱护动物
13、课外阅读。
毛毛新买的笔筒不小心掉在了地上,筒身被摔出一条缝,变得很难看。
她伤心极了。爸爸仔细地看了看,说:“没事,孩子,你可以想办法装饰一下,让笔筒变得漂亮一点呀!”
毛毛拿着笔筒仔细想了想,用彩色卡纸剪了几朵漂亮的小花贴在了有缝隙的地方,笔筒就真的大变样了。爸爸看了,高兴地说:“看到了吧,孩子。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1】在文中找出两组反义词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毛毛是怎样装饰笔筒的?用“ ”画出相关句子。
【3】这篇短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
A.拿东西要多加小心。
B.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百灵鸟的歌
_____每当百灵鸟敞开喉咙,那优美的歌声立刻召开无数听众,大家fēn fēn( )夸奖它,百灵鸟听了高兴万分,每天从早到晚不知疲倦地唱着。可它唱得越卖力 ,听众越来越少,最后竟连一个听众也没有了。百灵鸟很难过,便到喜鹊大姐那里去诉苦:“大姐,我的歌喉还是那么好,可大家为什么都不来听我唱歌呢?我又没有骄傲!”
_____喜鹊说:“小妹,你的歌喉还是那么好,但你总是反复地唱那支歌,大家都已经听厌了,自然也就不愿意再去听了。”
_____百灵鸟听了,谢过喜鹊大姐,当天就赶去学了几支新歌。第二天,当它又亮开歌喉时,大家又都飞来了,听得jīn jīn yǒu wèi( )。
【1】看拼音,在文中的括号里写上词语。
【2】短文一共有______个自然段,在每小节前标上序号。第______自然段写了喜鹊大姐说的话。
【3】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疲劳——(______) 夸赞——(______)
反义词:谦虚——(______) 高兴——(______)
【4】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百灵鸟因为________,所以它很高兴。
(2)百灵鸟感到苦闷是因为______________。
(3)百灵鸟唱得越卖力,听众却越来越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3)后来百灵鸟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外阅读
乌鸦选美
森林里每年都要进行选美大赛,凤凰总是得票最多,当选为冠军,而乌鸦的得票总是少得可怜。乌鸦很不服气,便起早贪黑地到处说凤凰的坏话,对森林中的百鸟都说了个遍。
一年以后,又举行选美大赛,乌鸦满以为形势要有利于自己这方面变化,谁知得票结果一出来,凤凰的得票更多了,而乌鸦呢?只有一票——不用说,这一票是她自己投的。乌鸦真是想不明白。
凡是背后乱说别人坏话的人,最终不会损害别人,而会损害自己。
【1】填空。
一年后,投票结果一出来,凤凰得票___________,而乌鸦只得了____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少——(_______) 坏——(_______)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
A.说别人坏话的人,只会损害自己。
B.做什么事都要坚持到底,不要轻易放弃。
C.在背后说别人坏话可以帮助自己。
16、读句子,完成练习。
(1)一棵绿油油的小柏树栽好了,就像战士一样笔直地站在那里。
①在横线上填上像“绿油油”(ABB)结构的词语。
________的米饭________的脸蛋
②仿写例句。
________,就像________。
(2)按照要求写句子。
①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仿写句子)
________,那是春天的________?
②门前开着一大片五颜六色的鲜花。(用加点词造句)________
17、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
例:窗台上摆着一盆花。
窗台上摆着一盆美丽的花。
1.蝴蝶在飞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爸爸给我买了一个皮球。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用句中加点字词仿写句子。
1.大枫树好像一把又高又大的绿色太阳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要是在泥塘周围种些草,就能卖出去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发现喜鹊阿姨的窝里有六只小喜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我能模仿写几个象声词。
20、写话。
用几句话写一写你的一个好朋友或一个老师、一个家里的人。向大家介绍一下:他是谁?长什么样子?你们经常一起做什么?(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