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夫与蛇》中的蛇醒后( )。
A. 农夫把蛇杀死了 B. 和农夫成了好朋友
C. 农夫卖掉了蛇 D. 把农夫咬死了
2、和例句句意不同的一句是( )。
例句:它们飞这么低,怎么可以眺望它们遥远的家园呢?
A. 它们飞这么低,是不可以眺望它们遥远的家园的。
B. 它们飞这么低,难道可以眺望它们遥远的家园呢?
C. 它们飞这么低,可以眺望它们遥远的家园。
D. 它们飞这么低,是怎么也眺望不到它们遥远的家园的。
3、选词填空。
藴藏 储藏 躲藏
(1)我国各地( )的矿产资源很丰富。
(2)秋天,蚂蚁忙着( )食物,准备过冬。
(3)老鼠白天( )在黑暗的洞里,夜里岀来偷东西吃。
4、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脊(jǐ)背 毛驴(lǘ) 粘(zhān)贴
B.叫嚷(rǎng)橱(chú)柜 一溜(liū)烟
C.皮夹( jiá )克 承(chén)受 缝(féng)补
D.笑盈盈(yíng) 紫檀(tán)色 强劲(jìn)
5、比一比,再组词。
篇(_______) 状(_______) 拨(_______) 娇(_______)
偏(_______) 壮(_______) 拔(_______) 骄(_______)
6、按要求在括号中填上恰当的词语。
(1)在括号里填写含有“改”字的词语。
(______)伙食 (______)缺点 (______)工作
(2)在括号里填写恰当的AABB式的词语。
吃得(__________) 玩得(__________)
坐得(__________)
7、辨一辨,再组词。
灌(________) 喘(________) 慕(________) 忧(________)
罐(________) 端(________) 幕(________) 犹(________)
8、看拼音写词语。
ɡuó wánɡ jiāo ào ào màn qiān xū
nuò ruò měi ɡuān zhù zuǐ shén qí
9、按原文填空,再答题。
更羸说:“它飞得慢,叫的声音很悲惨。飞得慢,是因为_______________;叫得悲惨,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___________。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就_________________。
第一步:根据大雁_______________的现象分析,推断出它肯定__________
第二步:根据大雁的____________情况分析,推断出它肯定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根据大雁的________________分析,推断出它肯定__________,结果是_____________
这一段话主要讲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恐龙与鸟类
早在19世纪,英国学者赫胥黎就注意到恐龙和鸟类在骨骼结构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在研究了大量恐龙和鸟类化石之后,科学家们提出,鸟类不仅和恐龙有亲缘关系,而且很有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根据这一假说,一些与鸟类亲缘关系较近的恐龙应该长有羽毛,但相关化石一直没有被找到。20世纪末期,我国科学家在辽宁西部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顿时使全世界的研究者们欣喜若狂。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1】在19世纪,________发现了恐龙和鸟类在____________方面的相似之处。
【2】科学家们提出关于恐龙和鸟类之间的一个什么假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是如何理解第2自然段画线的一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理解。
宇宙的另一边(节选)
在宇宙的另一边,加法是这样的:大地万物加上一场大雪等于一片白茫茫,那时,无数的孩子会从家里冲出来,( )雪仗、( )雪人、( )雪……这样,大地万物加上一场大雪又等于无数孩子的节日。
乘法是这样的:“早春二月”乘以“竹外桃花三两枝”,再乘以“春雨贵如油”,等于“①春风又绿江南岸”,又等于“②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最后等于“③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把下面表示动作的词语,准确地还原到文中的括号里。
滑 打 堆
【2】根据选文第1自然段的描述,把下面的“算式”补充完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第2自然段在写法上的特点是巧妙地引用了____________
【4】“大地万物加上一场大雪又等于无数孩子的节日。”这句话的意思是( )
A.雪下得很大,覆盖了万物,大地上一片白茫茫。
B.冬天下过一场大雪,就快要到春节了。
C.下过一场大雪,孩子们盼望的春节就到了。
D.大雪给孩子们带来了许多有趣的活动,孩子们就像过节一样欢乐。
【5】选文第2自然段中①②③三处的诗句,能不能调换顺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能调换,这三处的诗句在文中都是用来表达春天的到来。
B.不能调换,这三处的诗句体现了由远到近的观察顺序。
C.能调换,这三处的诗句出自不同的古诗,调换位置对诗句的意思没有影响。
D.不能调换,这三处的诗句由物及人,体现了春天的气息越来越浓郁的变化。
【6】在宇宙的另一边,加法跟乘法不是抽象的数字,是可触可摸的事物之间的关系。选文第2自然段加点的“乘法”能否换成“加法”?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丑小鸭》片段,回答问题。
花园里来了几个小孩子。他们向水上抛来许多面包片和麦粒。最小的那个孩子喊道:“你们看那只新来的天鹅!”别的孩子也都兴高采烈地叫起来:“是的,又来了一只新的天鹅!”于是他们拍着手,跳起舞来,向他们的爸爸和妈妈跑去。他们把更多的面包和糕饼向水里抛去,同时大家都说:“这新来的一只最美!那么年轻,那么好看!”那些老天鹅不禁在他面前低下头来。
他感到非常难为情。他把头藏到翅膀里面去,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他感到太幸福了,但他一点也不骄傲,因为一颗好的心是永远不会骄傲的。他想其他曾经怎样被人迫害和讥笑过;而他现在却听到大家说,他是美丽的鸟中最美丽的一只。紫丁香在他面前把枝子一直垂到水里。太阳照得很温暖,很愉快。他竖起他的羽毛,伸出他细长的颈,从内心里发出一个快乐的声音:
“当我还是一只丑小鸭的时候,我做梦也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幸福!”
【1】解释下面词语。
兴高采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为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好看——( ) 骄傲——( )
温暖——( ) 愉快——( )
【3】孩子们是怎样赞美这只新来的天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他感到太幸福了,但他一点也不骄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篇童话写了一只_________变成__________的历程,告诉我们( )(多选)
A. 人要有梦想,只要不懈追求,努力进取,即使身处逆境,也终有成功的那一天。
B. 不能利用外貌来判断一个人的内心。
C. 当自己梦想成真了,就应该骄傲。
13、阅读
耍龙灯
耍龙灯也叫“舞龙”“龙灯舞”,是我国独具特色的民(mín míng)间娱乐活动。从春节到元宵节,我国城乡广大地区都有耍龙灯的习俗。经过千百年的沿袭、发展,耍龙灯已成为一种形式活泼、表演优美、带有浪漫色彩的民间舞蹈。耍龙灯起源于人们对龙的迷信,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古代,人们用舞龙祈祷龙的保佑,以求得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耍龙灯的主要道具是“龙”。龙用草、竹、木纸、布等扎(zā zhā)制而成。龙的节数以单数为吉利,多见九节龙、十一节龙、十三节龙,多者可达二十九节。十五节以上的龙就比较笨重,不宜舞动,主要是用来观赏,这种龙特别讲究装潢,具有很高的工艺价值。还有一种“火龙”,用竹篾编成圆筒,形成笼子,糊上透明、漂亮的龙衣,内燃蜡烛或油灯,夜间表演十分壮观。
龙灯的耍法有多种。九节以内的龙,侧重于花样技巧,较常见的动作有:蛟龙漫游、头尾齐钻、龙摆尾和蛇蜕皮等。十一节、十三节的龙,侧重于动作表演,金龙追逐宝珠,飞腾跳跃,时而飞冲云端,时而入海破浪……非常好看!
舞龙的习俗在海外华人那里得到了发扬和光大。每逢中国人的传统节日和重(zhòng chóng)大庆典活动,他们就会舞起狮子,耍起龙灯,呈现出一片浓浓的东方气概。
【1】用“/”划去文中加点字不正确的读音。
【2】从文中找出与下列意思相符的词语。
(1)指风雨适合农时。( )
(2)习惯和风俗。( )
(3)景象雄伟。( )
【3】根据文章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每逢八月十五中秋节,我国城乡广大地区都有耍龙灯的习俗。( )
(2)耍龙灯起源于人们对龙的迷信,寄托了其求得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愿望。( )
(3)耍龙灯的主要道具是“龙”。龙用草、竹、木纸、布等扎制而成,龙的节数以双数为吉利。( )
(4)龙灯都特别讲究装潢,具有很高的工艺价值。( )
【4】简要概括第3自然段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文章,你最喜欢哪种龙灯?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理解
庐山的景色十分秀丽,那里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尤其是变幻无常的云雾,更给它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在山上游览,似乎随手就能摸到飘来的云雾,漫步山道,常常会有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随风飘荡的一缕轻烟,转眼间就变成了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明明是一匹四蹄生风的白马,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
云遮雾罩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
【1】给短文加上标题:________________
【2】把文中的比喻句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
【3】从文中找出相对应的词语。
(1)形容极短的时间内变化快而多。 (________________)
(2)留恋不止,舍不得离开,忘记返回。 (________________)
【4】庐山的云雾有什么特点?请用文中的两个词语概括。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5】你还知道我国那些美丽的地方吗?用简短的话介绍一下它的美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这不仅仅是个人修养》片段,回答问题。
要怎样节约呢?
节约不是要降低我们的生活水准,而是有节制地使用,节约不必要的开支,不铺张,不浪费。节约在很多时候只是举手之劳。比如洗手的时候把水流拧小,节约用水;夏天适当调高空调的温度,减少用电。现代社会还倡导“绿色出行”,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是骑自行车、步行,以节省燃料,减少废气排放。这也是一种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
【1】我会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降低——( ) 节约——( ) 减少——( )
【2】这段话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什么是“绿色出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关于“节约”,你在生活中是怎么做的?请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1)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改成“被”字句)
____
(2)裁缝说:“我和别的裁缝不一样,我是个性子最慢的裁缝啊。”(改为转述句)
____
(3)我的表弟天生胆小,他怕鬼,怕喝中药,怕做噩梦,还怕剃头。(照样子,围绕一个意思写句子)
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小燕子横掠过湖面。(扩句,至少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阵风吹来,荷花随风摇摆。(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大公鸡,选择最合适的词语,把序号填在句中横线上。
①火焰似的 ②强健有力 ③美丽威武 ④五彩缤纷
一身____的羽毛,一双____的爪子,加上一顶____鸡冠,凑成了____的大公鸡。
18、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溶洞里的石笋和钟乳石千姿百态,奇妙无比。(用加点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沙滩上有贝壳。(扩句,至少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利用地热建成温室,( )在滴水成冰的冬天,( )能培育出春夏季的蔬菜。(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4)这潮湿冰冷的地面怎么能睡呢?(换一种说法,使句意保持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修改病句。
1.我家养了小虾几只,可爱极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它们的小脚不停地划动着像船桨一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依大约五点钟左右到学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下面的语句有四处错误,请找出来并修改,将正确的句子抄写在横线上。
实验开始了,小明把水,往量杯一到,立刻升起来了水位。小明看见水没有满,又继续,水位越升越高。
______________
21、习作。
本册书中爱鸟的父亲、倔强的小红军、看似胆小实则勇敢的瓦尼亚,一定都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你的生活中,哪些人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爸爸、妈妈?是老师、同学?还是其他人?请选择其中一个人写一写,注意写出这个人的特点。题目自拟。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