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做出选择。(选择正确的解释。)
【1】陈小龙称中国大使馆为“大使馆妈妈”,是因为:( )
A. 陈小龙在外国举目无亲,所以把中国大使馆当成自己的家。
B. 中国大使馆使他心里充满了感激,感受到祖国的温暖。
C. 陈小龙侨居国外,但根在中国。
【2】陈小龙说要把自己的信当成一把钥匙的意思是:( )
A. 这封信是开门的特殊工具
B. 大使馆工作人员对他的关心和爱护使他明白了自己和祖国之间的紧密联系,这封信表明他要为国出力。
C. 以后有了困难还可以找大使馆帮忙,这封信是见证。
2、在干燥的日子里,( )的空气中的灰尘最少。
A.室内
B.海洋上空
C.旷野和高山
3、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朴素(pǔ) 丰富多腔(qiāng)
B.安慰(wèi) 突兀森郁(wū)
C.澎湃(péng) 一丝不苟(guǒ)
D.崭新(zǎn) 汹涌湍急(xiōng)
4、请用“——”画出句中的错别字,改正后写在括号里。
漂肥体壮( ) 及目远眺( )
默默无严( ) 仪态端装( )
忧然自得( ) 牙苞初放( )
灰复平静( ) 此起比伏( )
成群结对( ) 骏马奔弛( )
自然和偕( ) 土镶肥沃( )
5、给下列多音字选择正确读音,把序号写在括号里。
1.转(A.zhuǎn B.zhuàn) 转向( ) 转告( ) 转来转去( )
2.禁(A.jīn B.jìn) 禁止( ) 禁区( ) 情不自禁( )
3.压(A.yā B.yà) 压力( ) 压制( ) 压翘翘板( )
4.喝(A.hē B.hè) 喝彩( ) 喝水( ) 大喝一声( )
6、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住宿 稀疏 装饰 霸气 B.闪烁 蹲着 描绘 倘若
C.照例 和楷 觅食 锐利 D.杂草 老翁 河滩 踏步
7、水为什么能灭火?( )
A.水的温度低一些。
B.火怕水。
C.水不让空气接近燃烧的物体。
8、组词。
膨(______) 倘(______) 博(______) 措(______)
澎(______) 徜(______) 膊(______) 错(______)
9、默写古诗,回答问题。
独坐敬亭山
[唐]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默写古诗并写出作者。
【2】诗中________、________两字把读者引入“静寂”的境界。
【3】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诗人与敬亭山的相知之情。
10、 欣赏是一种善良
1852年秋天,屠格涅夫在打猎时无意间捡到一本皱巴巴的《现代人》杂志。他随手翻了几页,竟被一篇题为《童年》的小说所吸引。作者( )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无名小辈,( )屠格涅夫却十分欣赏,钟爱有加。他四处打听作者的住处,最后得知作者是由姑母一手抚养照顾长大的,屠格涅夫几经周折,找到了作者的姑母,表达他对作者的欣赏与肯定。姑母很快就写信告诉自己的侄儿:“你的第一篇小说在瓦列里扬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大名鼎鼎、写《猎人笔记》的作家屠格涅夫逢人就称赞你。他说:‘这位青年人( )能继续写下去,他的前途( )一定不可限量!’”作者收到姑母的信后惊喜若狂,他本是因为生活的苦闷而信笔涂鸦打发心中寂寥的,由于名家屠格涅夫的欣赏,竟一下子点燃了心中的火焰,找回了自信和人生的价值,于是一发而不可收地写了下去,最终成为具有世界声誉和世界意义的艺术家和思想家,他就是列夫·托尔斯泰。
社会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同样,每一个人也应该学会去欣赏别人。
台湾作家林清玄青年时代做记者时,曾报道过一个小偷作案手法非常细腻,犯案上千起。文章的最后,他情不自禁感叹:“像心思如此细密、手法那么灵巧、风格这样独特的小偷,做任何一行都会有成就的吧!”林清玄不曾想到,他20年前无心写下的这几句话,竟影响了一个青年的一生。如今,当年的小偷已经是台湾几家羊肉炉的大老板了!在一次邂逅中,这位老板诚挚地对林清玄说:“林先生写的那篇特稿,打破了我生活的盲点,使我想,为什么除了做小偷,我没有想过做正当的事呢?”从此,他脱胎换骨,重新做人。
培根说:“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漠视者冰结心城,四海枯竭,丛山荒芜。”
让我们在生活中多一些欣赏。欣赏是一种给予,一种馨香,一种沟通与理解,一种依赖与祝福。
【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_____)(_____) (_____)(_____)
【2】“信”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诚实,不欺骗;②信任,不怀疑;③消息;④书信;⑤随便。下列词语中的“信”应选哪种解释?请把最恰当解释的序号填入括号内。
姑母写信(____) 信笔涂鸦(____) 找回了自信(____)
【3】短文中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提到的四位名人,他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最欣赏他们中的哪一位?并写出你欣赏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简要概括文中所举两个事例的主要内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
两棵树
张文彬
农夫在地里同时种了两棵一样大小的果树苗。第一棵树拼命地从地下吸收养料,储备起来,滋润每一根枝干,积蓄力量,默默地盘算着怎样完善自身,向上生长。另一棵树也拼命地从地下吸收养料,凝聚起来,开始盘算着开花结果。
第二年春天一到,第一棵树便吐出了嫩芽,憋着劲向上长。而另一棵树刚吐出嫩叶,便迫不及待地挤出蓓蕾。
第一树目标明确,忍耐力强,很快就长得很茁壮。另一棵树每年都开花结果,刚开始着实让农夫吃了一惊,非常欣赏。但由于这棵树还未成熟,便承担了开花结果的责任,累得弯了腰,结的果实也酸涩难吃,还时常招来一群孩子用石头袭击。有些孩子甚至会攀上它那赢弱的身体,在掠夺果子的同时,也损伤着它的肢体和自尊心。
时光飞转,终于有一天,那棵久不开花的果树轻松地吐出花蕾,由于养分充足、枝干强壮,结出的果实又大又甜,而那棵急于开花结果的却成了枯木。农夫诧异地叹了ロ气,将那棵瘦小的枯木砍下,烧火用了。
有时,不急于表现自己的人恰恰正是最富竞争カ、生命力最强、最有前途的人。
【1】读一读第1自然段,农夫种了两棵果树苗,第一棵树的目标是_____________,第二棵树的目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画出描写第二棵树命运的句子,说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命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填序号)
A.同一块地里,同时种两採一样大小的果树苗,结局不一定相同。
B.实现自己的理想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C.积累不够,就急于表现,只能是昙花一现,甚至会给自身带来伤害;只有忍耐、善于积累,这样才会长久地享受成功的喜悦。
【4】在现实生活中,这两棵树分别代表哪两类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小爬虫
那天,我正在伏案写作,“叮”的一声,一枚绿豆大小的圆形物从天而降,落在桌面上。我停下笔,正想伸手去掂量那枚“小豆”,不料它却突然仲展成椭圆形状,这分明是一只小爬虫。
那小爬虫仰躺在书桌上一个劲儿地朝空中乱踢着。我一时重心大起,拿起尺子一量:五毫来。我用尺子轻轻一拔,希望将它挑近点,谁知刚碰到它的背壳,它便立刻缩成一团。
我好奇地看着它小心地展开身体。它那乳白色的小足不断地蹬着,聚集着力量使自己“庞大”的身躯翻转过来。但不知是用力不当还是别的原因,它只能平躺或是侧向某一边,却无法使整个身体翻转站立。( )每次都以失败告铸,( )它毫不气候,一阵激烈的努力过后,稍微停歇几分钟,便又开始使出浑身解数来实现自己的愿望。我已不抱任何希望了.
我揉了揉发晕的眼睛,如此脆弱的生命却具有如此强大的恒心与毅力是我始料未及的。
我低下头来。令我惊奇的是,这只原本还仰躺在桌面上的小爬虫居然已经翻身站起,并在书来上敏捷地爬着。
【1】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入文中括号内。
因为……所以…… 虽然……但是……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话的意思。
①浑身解数:________
②始料未及:________
【3】读文中画线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并填空。
①从“揉了揉发胀的眼睛”我知道 ________。
②说小爬虫“脆弱”是因为________。
【4】作者观察小爬虫时经历的心理变化过程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5】读了短文,你认为小爬虫脆弱吗?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文主题探索。
于是乡下人在屋顶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叫作“天窗”。
【1】“天窗”加引号的作用是( )
A.表示引用
B.表示特定称谓
C.表示否定
【2】天窗在_____________(什么位置)。
【3】乡下人为什么要开天窗呢?在正确说法后的括号里打“√”。
(1)为了装饰房子,让房子更时尚。( )
(2)这是乡下的风俗习惯。 ( )
(3)为了让亮光进入屋子。 ( )
14、阅读短文,按要来做。
“诺贝尔奖”为什么有如此高的地位?
阿尔弗雷德·诺贝尔(1833-1896),瑞典著名的发明家和化学家,他生前主要致力于炸药的研究,另外在其他方面也有很多发明,获得过85项发明的专利权。
诺贝尔非常关心和平与进步事业,希望用自己的发明造福于人类。他把毕生精力贡献给了科学事业。
诺贝尔在1895年11月27日写下遗嘱,捐献全部财产3122万瑞典克朗(相当于100多万英磅)设立基金,每年把利息作为奖金,授予“对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人”。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设立的诺贝尔奖分为物理、化学、医学(或生理)、和平、文学5项,从1901年开始,在每年的12月10日即诺贝尔逝世纪念日授奖。获奖者被授予一份证书,一枚带有诺贝尔头像、铭文的金质奖章和一定数量的奖金。从1969年起又增设了诺贝尔经济学奖金,也是每年颁发一次。
因为诺贝尔是1896年12月10日下午4点30分去世的,所以在1901年第一次颁发奖时,人们便选择在诺贝尔逝世的时刻举行仪式。以后,这一具有特殊意义的做法就一直被沿袭下来。
【1】比一比,组成词语。
负( ) 遗( ) 浙( )
贡( ) 遣( ) 逝( )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毕生——______________
沿袭——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人们选择每年的12月10日为“诺贝尔奖”授奖日?这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写出至少两个自己知道的“诺贝尔奖”获奖者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解释句中划横线的词语。
(1)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给我极大的震撼。
震撼: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
白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修改病句。
1.他聚精会神地坐在那里专心地听老师讲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文写好以后,我们要学会把不正确的错别字改正过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的一双手几乎完全冻僵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修改下面的语段。
在我做家庭作业时,被一道数学题难了,我想来想去反复思考,总是找不到思路。我忽然想起了老师说的画线段、列图表的方法,赶紧振作精神,动手做起来。原来,只有方法得当,难题就不难。
___________________
18、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这段话。
无锡市内的惠泉,人们被成为“天下第二泉”。泉水从上、中、下三个池子里涌出来,中年不断。不但泉水清纯、甘甜,而且每天有许多人来这里品尝泉水。双目失明的音乐家阿炳,为惠泉谱写了一首优美的乐泉--《二泉映月》,成了游人们更加想往去的地方。
19、习作表达。
题目:我学会了_______
我们正慢慢长大,学会了做很多事情。你学会的哪件事情让你最有成就感?把它填在横线上,再把学做这件事情的经历、体会和同学分享。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