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古代的长篇小说多是章回体。作品里,一回或若干回组成相对完整的小故事,连起来就串成了一个长篇故事。
B.我国汉字的演变过程是:甲骨文、小篆、金文、隶书、楷书。
C.“墨客”是指古时候专门卖墨汁的人。
D.周瑜为了打败曹操的大军,才找诸葛亮商议军事,让诸葛亮造箭。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看到它们,我立刻马上就会想到故乡苇坑上面的水中的那个小月亮。
B.容容似乎对信产生了浓厚的乐趣。
C.即使他走到橫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
D.学了《牧场之国》,使我感受到了荷兰牧场的宁静之美。
3、奇奇和同学用名著中的词语造句,下列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虽然敌人神机妙算,但还是中了我们的埋伏。
B.他扫视了大家一眼,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C.这红木家具真是巧夺天工,让人不得不佩服。
D.大家听到这个消息都喜不自胜,奔走相告。
4、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1.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这句话点明了文章要讲的人物,以及人物的_________。它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
2.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1)这句话是_______对________说的,他这样说是因为_____________。
(2)写出这句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合适的词语填空。
(________)地解开 (________)地回答 (________)地喃喃着
(________)地问道 (________)地吼道 (________)地说
6、多音字组词。
le (________) mó (________)
了 模
liǎo(________) mú (________)
7、看拼音,写词语。
chéng qiān yíng bǎi bù jiĕ yĭ kào lán gān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
niǔ kòu wàng shèng huān chàng sì zhī
(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
8、整本书阅读。
1.上图是小亮正在看的连环画的插图,他看的连环画跟古典名著《_______》相关,图上的人物分别是_______和_______。
2.下面的故事中,与插图上的人物无关的是(______)
A.三打白骨精。 B.打碎琉璃盏。 C.大战红孩儿。 D.与牛魔王斗法。
3.你一定也读过这本古典名著,请给大家讲一讲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情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现代文阅读
我爱家乡的秋夜(节选)
①家乡的秋夜素雅,幽静。我对家乡的秋夜有一种眷恋之情,我爱家乡的秋夜。
②家乡的秋夜像一幅美丽的水墨画。柔和的月光下,一望无际的田野是碧绿的翡翠,水稻的叶子挑起一颗颗的秋露,远远望去,好像珍珠撒在翡翠上,绿得逗你的眼,亮得闪你的目。月光慢慢地从浓密的竹林里一丝一缕地透过来·洒在细密的竹叶上,洒在亭亭玉立的竹茎上,洒在浓黑的小草上。叶的碎影、枝的碎影、茎的碎影,重叠错落,把竹的绿映照得深浅明暗,美丽极了。
③家乡的秋夜像一首美妙的交响曲。瑶寨的小伙子、大姑娘能歌善舞,每每夜幕降临,他们就载歌载舞,用山歌来表达对生活的赞美,用舞蹈道出丰收的喜悦。田野里的小艺术家们也不甘示弱:蝈蝈们欢快地哼着小夜曲;蛤蟆用粗大的喉咙在弹奏大提琴,青蛙像男高音似的唱着那粗犷嘹亮的歌儿;蟋蟀们更是尽情地伴奏,构成了一首绝伦无比的交响曲。这些声音在空旷的山野间回荡,如春蚕的咀嚼声,似清风拂过杨柳,又似草原上的野马在奔驰……人们听着这美妙的曲声,带着微笑甜甜地进入梦乡。
④夜深了,人们睡了,大山睡了,湖也睡了,只有风儿还在神采奕奕地守护着。风儿把湖面吹醒,在月光的朗照下,湖面闪动着片片银光。柳条儿也不甘示弱地飞舞着,梳理着自己的秀发。在这深夜里,偶尔传来几声汽车喇叭声,那是家乡的经济命脉在流动。那响彻夜空的鸡鸣声,划破了黑夜的幕布,预示着黎明即将到来,美好的一天又要开始了。
【1】用直线画出第②段的中心句。由此句可知,本段主要采用了________(动态 静态)描写的手法,重点描写了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景物。
【2】用直线画出第③段的中心句。由此句可知,本段主要采用了________(动态 静态)描写的手法,写了________声和________声。除了这些声音,还可能会有什么声音呢?发挥你的想象写一写。________
【3】“家乡的秋夜像一幅美丽的水墨画”,不可能出现在这幅水墨画中的是( )
A.月光下的竹林
B.草原上奔驰的野马
C.一望无际的田野
D.迷人的柿子园
【4】对短文分析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文中的静态描写主要借助视觉和想象,勾勒出家乡夜晚风景的美丽
B.文中的动态描写主要借助听觉,体现了家乡的夜晚充满生气
C.本文开头总体说家乡的秋夜是素雅、幽静的,第③段与开头表达的意思前后矛盾
D.本文主要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勾勒出了两幅画面,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秋夜的热爱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让我吻一下你的鼻子好吗?
这是发生在一个小学特级教师身上的真实故事。
这是一节观摩课,学生是三年级的孩子。课堂设置在大礼堂的舞台上,台下坐满了几百位来自全国各地的教师。
上课了,授课老师端着一杯水走到孩子们中间,一边走一边说:“请大家集中精力,注意品味空气中的香味。”说着,将手中的杯子凑到每个孩子的面前。①孩子们认真地嗅着,有的孩子嗅完后与同桌互递眼色,旋即露出会意的笑容。老师这样走完了一圈,回到讲台上,举着杯子问大家:“哪位同学闻到了杯中水的气味?”有几个学生举起了手,七嘴八舌道:“我闻到了,是香味儿!”“是茉莉花的香味!”“是玫瑰花的香味!”②老师微笑着,再次端着杯子走下讲台,从学生的旁边走过,一边走一边叮嘱:“请你们务必集中精力,仔细嗅一下这杯水的气味。”走完一圈,他又向学生抛出了同样的问题。这一次,除了一位男生外,其余同学都齐刷刷举起了小手,表示闻到了香味。
老师问那个没举手的男孩:“你为什么不举手呢?”男孩回答说:“可是,老师,我真是觉得什么气味都没有,我相信自己的鼻子。”老师说:“对!你确实应该相信自己的鼻子!因为这就是一杯普通的矿泉水,一杯没有任何气味的矿泉水!"
③说到这里,老师快步走到那个男孩跟前,动情地说:“孩子,让我吻一下你的鼻子好吗?”孩子微笑着点头。于是,老师蹲下去,在孩子的鼻尖上轻轻地吻了一下。
顿时,大礼堂里掌声雷动。上千名听课者都被眼前这一幕深深地打动了……课后,在谈及本节课这个妙趣横生的环节,那位特级教师说:那是一种肯定,一种对“在千万个人中间,有一个站出来”的勇气的肯定;那是一种赏识,一种对在人云亦云、随声附和的“主流”大合唱中独树一帜者的赏识。
【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词语。
(1)形容人多口杂。______
(2)洋溢着美妙的意趣。______
(3)人家怎么说,自己也跟着怎么说。指没有主见,只会随声附和。______
【2】选文中老师一共问了几个问题?学生们的反应分别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面对“一杯没有气味的矿泉水”,为什么绝大部分学生回答说闻出了香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文中两线句子,分析人物内心世界。
第①句:“互递眼色”“会意的笑容"表明学生________________
第②句:“微笑着”“一边走一边叮嘱”,说明此时老师______________
第③句:从这位老师吻学生鼻子的动作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对这位男生的_________之情。
【5】从这位没有举手的男生身上,你学到了什么?谈谈你的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故乡红叶
香山的红叶,我是赏过的。但我只感到亲切,并没有难抑的惊奇。因为我觉得,故乡的秋天,也是红叶满山、流丹溢彩的;而且,山脉绵亘,红到极远遥的地方,比香山来得有气魄。只因为香山离市区近些,且是一个著名的公园,命运便很阔达了。
故乡的山峦,植被是极丰茂的:黄栌满坡,柘丛盈岗,楸树峰耸,檀木沟伏……夏时山色蓊郁,入秋,则渐渐变化起来,先是淡黄,而后是斑驳,最终是红得一统了,满山满野就一如火烧。
但这时却是故乡的农忙时节,人们哪顾得多看几眼呢。所以,山里人并未想到,那一丛丛的红叶,便是一团团的激情、一首首的诗,自己正生于美境与福地,正可以坐享一番。红就让其兀自红去吧,我们还有正经的营生干不完呢,他们想。那时,我并没有一丝悲哀,因为身在其中,与村人的感觉相同。
真正醒悟了,感到有些惆怅了,是看到城里人,居然要爬那么远的路径,到香山专程赏红叶之后。于是,我怀着这么一种情绪,待人们去香山赏红叶的时候,我便回到故乡去,探抚那故乡的红叶。它们被漠视和遗忘得太久了!
我爬到屋后的山上:高远的天,衬以峻拔的山形,那凌风的红叶,簌簌地,便让人极感动。但激动的心,很快就黯然了——
沉默的父亲,正在地堰的边上埋头打柴草,于是,观赏红叶的这一份闲雅,就显得多么不合时宜,显得多么奢侈,兀然就生出一丝羞耻,便踅③到父亲的身边,想给他打个下手。
父亲很懂我的心思,笑笑,“去赏你的景吧。”
见我仍迟迟不动,父亲说:“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呢,你高兴赏景就赏景,我高兴做活就做活,不都图个自在么?!”
我知道,要父亲埋头干他喜欢干的活,比要他赏红叶更使他心安与欢悦,这是情理中的事,不关乎我的勤与懒。但我终究不忍在劳作的父亲身边,作赏景的清客,便同他一起干下去了。
这是第一次回故乡赏红叶的情景。
第二年秋深,想到故乡那满山的绚丽,仍有热热的归心。但父亲在地堰上弯曲的身影从脑底晃出的时候,归心就有了几分迟疑,心中就有了一种惆怅。
最后,还是回去了。因为:红叶岁岁依旧,而父亲却要一天天衰老;父亲已经辜负了红叶,儿女还要辜负父亲么?!
回到故乡,父亲很高兴,抱出一坛雄自酿:“崽呀,知道你要回来,爹特意给你留着呢。”我的眼窝便不由得濡湿了。
从此,每到秋深,我皆毫不迟疑地回故乡去。
每次,我们低头砍着柴草,却都把红叶搁置于一边。但只要我们抬起头来,山上的红叶,便很执著地红到我们的眼眸中来——
红叶没有怨艾,只有默默的守望和多情的注视,一依如山里的人们。
【注】①沤(òu):长时间地浸泡,使起变化。②惆怅:伤感,失意。③踅(xué):中途折回。
【1】本文以“故乡红叶”为题,为什么在一、二两段中要写“香山红叶”?
_____________
【2】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1)试着写一写:“故乡红叶”在文中象征着什么?(2)试着分析文中“父亲”这个形象。
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1】从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中断______ 冷清_____
【2】写出描写鸟动作的词语。__________
【3】划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饰方法?请你仿照写一句,用上“有的……有的……有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比人家少一个关节。但在五指中,却是最肯吃苦的。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叫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要翻倒去,叫他用劲顶住;要读书了,叫他翻书页;要进门了,叫他揿电铃。讨巧的事,却轮不上他。例如招呼人,都由其他四指上前点头,他只能呆呆站在一旁;给人搔痒,人舒服后,感谢的是其他四指。
【1】找出体现大拇指最肯吃苦的动词,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
【2】找出本段的中心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
【3】概括说出大拇指的特点。
________
14、课内阅读
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遇到风沙还是雨雪,( )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 )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 )不动摇。”
...... ......
爸爸一手搂着一个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了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2】请用直线把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画出。这段话点明了白杨树的的精神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段中写到“爸爸一手搂着一个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了沉思。”请发挥想像,说说爸爸可能在沉思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白杨》一文表面上写 ( ),实际上是写 ( ),作者借白杨树的精神 来比喻边疆建设者( ) ,借小白杨树迎着风沙成长比喻 ( )。这是( )的写法。
15、课内阅读。
加伦之后就该涅利了。当涅利用他那瘦削的手抱住横木时,许多人笑了起来,有的还“嘘!嘘!”地起哄( )。这时,加伦在胸前抱起双臂,眼睛盯着那些起哄的人,那神情很明白地告诉大家,就是当着老师的面,他的拳头也绝不会饶人。大伙儿立刻止住了笑。涅利又开始往上爬。可怜的小家伙,他使出了全身的力气,脸都憋紫了,豆大的汗珠从他额头上滚落下来。老师对他喊:“下来吧!”可他没有听,努力坚持着。我觉得他随时都会头朝下栽( )下来,摔得半死。可怜的涅利!我真希望能从底下帮他一把。
这时,加伦、得洛西和科勒提都在大声喊着:“涅利,爬上去!再加把劲儿!”涅利气喘吁吁,用尽了力气,爬到离横木顶只剩一臂远的地方。
“好样的!”下面的人欢呼道,“再坚持一下!”“瞧啊,涅利抓住平台了!”
所有的人都在为他鼓掌。“好样的!”老师也向他喊道,“好,下来吧。”
但是,涅利希望自己也能像其他人那样站到那个平台上。他又一使劲,胳膊肘搭到平台上了,接着腿也上去了。最后,他终于站到了平台上,喘着气望着下面的我们。他在笑呢!
【1】在文中括号里给加点字注音。
【2】涅利是怎样努力向上爬的?用“ ”画出有关的句子,同学是怎样鼓励他的?用“ ”画出相关的句子。
【3】这几段话主要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关于“笑”,可以组很多词,例如: 、 、 。联系上下文,说说“他在笑呢!”是一种什么样的“笑”,“他”在笑什么?写写涅利这时的心理活动。
16、精彩片段。
五指中地位最优、相貌最堂皇的,无如中指。他居于中央,左右都有屏障。他个子最高,无名指、食指贴身左右,像关公左右的关平、周仓,左膀右臂,片刻不离,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的幸福。每逢做事,名义上他是参加的,实际并不出力。他( )身体最长,取物时,往往最先碰到物,好像取得这物是他一人的功劳。其实,他碰到之后就退在一亲,让大拇指和食指去出力,他只在旁略为扶衬而已。
【1】联系上下文解释“养尊处优”的意思。
养尊处优: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的词语,哪个填到文中的括号里最恰当。( )
A.之所以 B.因为 C.如果 D.虽然
【3】中指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生活中你见过类似“中指”这样的人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课外阅读。
那刘姥姥入了坐,拿起箸(zhù)来,沉甸甸的不伏手。原来凤姐和鸳鸯商议定了,单拿了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与刘姥姥。刘姥姥见了,说道:“这叉爬子比俺们那里的铁锨还沉,那里拿得动他。”说得众人都笑起来。
只见一个媳妇端了一个盒子站在当地,一个丫鬟上来揭去盒盖,里面盛着两碗菜。李纨端了一碗放在贾母桌上。凤姐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说完,却鼓着腮帮子,两眼直视,一声不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想,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大笑起来。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饭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座位,拉着他的奶母,叫“揉揉肠子”。地下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姐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1】短文写的是( )的场面。
A.刘姥姥进大观园
B.贾母请刘姥姥吃饭
C.林黛玉进大观园
【2】众人为什么“先是发怔”,后来又为什么“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大笑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写的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有意拿___________取乐,目的是为了讨好___________,让大家开开心。
【4】短文着重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这些人笑时的情形。
【5】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受,请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仔细阅读下边的短文,回答后边的问题。.
两个鬼子一面咕噜着,一面“咔咔”地上了台阶,跨进屋去。嘎子靠向门,也操着日本腔说:“太君,西屋里干净,那里歇歇的干活!” 一个鬼子见西屋里的门帘垂着,就挺起“三八式”,去挑西屋的帘子。帘子一起,只听见“咔嚓”一声,鬼子兵应声倒地。鬼子军官 “哇呀”一叫,回头就跑。说时迟,那时快,嘎子见他要跑,急忙“咣 当”把门一关,鬼子军官身子才窜出半截,便夹住了后腿,一个嘴啃地,栽在台阶上。接着,从屋里冲出一个战士, “啪”地就是一枪,那鬼子军官就骨碌碌滚下台阶去了,手里的枪,也摔出去一丈多远。
1.用“”画出描写声音的词语,你能再写出几个这样的词吗?
2.读下面的句子,找出表示动作的词,并体会这些词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说时迟,那时快,嘎子见他要跑,急忙“咣当”把门一关,鬼子军官身子才窜出半截,便夹住了后腿,一个嘴啃地,栽在台阶上……
3.用抓要点的方法归纳这段的主要内容。
19、课外阅读。
别了,我爱的中国(节选)
船慢慢地向前驶着,沿途停着好几只灰色和白色的军舰。不,那不是悬挂着我们的国旗的,那是帝国主义的军舰。
两岸是黄土和青草,再过去是地平线上几座小岛。海水满盈盈的,照在夕阳之下,浪涛像顽皮的小孩儿似的跳跃不定,水面上一片金光。
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
我不忍离了中国而去,更不忍在这个大时代中放弃自己应做的工作而去。许多亲爱的勇士正在用他们的血和汗建造着新的中国,正以满腔热情工作着,战斗着。我这样不负责任地离开中国,真是一个罪人!
然而,我终将在这大时代中工作的,我终将为中国而努力,而贡献我的身、我的心。我离开中国,为的是求得更好的经验,求得更好的战斗的武器。暂别了,暂别了,在各方面斗争着的勇士们,我不久将以更勇猛的力量加入你们当中来!
当我归来的时候,我希望这些帝国主义的军舰都不见了,代替它们的是悬挂着我们的国旗的伟大的中国舰队。如果它们那时候还没有退出中国海,还没有被我们赶出去,那么,来,勇士们,我将加入你们的队伍,以更勇猛的力量,却驱逐它们,毁灭它们!
【1】用“﹏﹏﹏”画出短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2】朗读画“ ”的语句时应该( )。
A.语速由慢到快,语气由平静到激昂。
B.语速由慢到快,语调平缓自然。
C.语速由快到慢,语调由高到低。
【3】短文中“我”为什么要离开中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对“我这样不负责任的离开中国,真是一个罪人”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作者觉得自己在这样的大时代,不能为祖国工作,还被迫离开祖国,内心对祖国充满了愧疚之情。
B.作者不是一个罪人,他这样做是为了以后更好地报效祖国,突出了他爱国之心。
C.祖国危难之际,选择离开就是历史的罪人。
【5】“别了,我爱的中国”一共出现了几次?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何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题文)居里夫人毫无保留地公布了镭的提纯方法。(改写句子)
改为“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扩写句子。
1.埃及人想出了办法。
2.中国人民是勤劳的。
3.古埃及有金字塔。
22、按要求改写下列句子。4%
(1)五彩缤纷的焰火在天空中构成一幅美妙的图画。(缩句)
(2)我们不能随意破坏学校里的花草树木。(改成反问句)
(3)雨点落下来。(扩句,至少两处)
(4)同学们迎着早晨的朝阳认真地做操。(修改病句)
23、我会习作。在写故事中成长。
童年中,你们曾经欢笑过,也曾哭泣过;曾经开心过,也曾烦恼过。在童年这短暂而美好的时光中,发生了形形色色有趣和难忘的事。请你从中选择一件来写(注意写出怎样“有趣”或者为什么“难忘”)。可以运用下面这段文字作为开头。
人生就像一条缀满珠宝的项链,而童年是一颗最珍贵的宝石;记忆如同汪洋大海,而童年是一朵最动人的浪花;生命犹如一棵大树,而童年是一片最美丽的绿叶;岁月像花园,而童年是一株最艳丽的鲜花……
要求:语句通顺,内容具体,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题目自拟。400字左右。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