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当一个人只是呆呆地坐着,空想自己所得不到的东西,是没有用的。”在荒岛生活的28年里,鲁滨逊无不实践着这句格言的内涵,请你举出体现鲁滨逊通过具体的行动来改变自己生存状况的两个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补充成语。
不( )不( ) 视( )如( ) ( )( )一发
( )于( )山 死( )( )所
3、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东风——_____ 日暮——_____
4、给下面汉字换偏旁变成本单元学过的生字,再组词。
板___(____) 傲___(____) 喝___(____)
泳___(____) 桥___(____) 要___(____)
5、根据课内外积累填空。
1.古人在很多诗中为我们描绘了明媚的春光,如杜甫在《春夜喜雨》中写“随风潜入夜,____________。”,抒发自己对春夜细雨的无私奉献品质的喜爱赞美之情。;《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天街小雨润如酥,______________。” 准确地捕捉到了它的特点;《游园不值》中“_________________,一枝红杏出墙来。”宣告春天的来临。; 然而春的脚步匆匆,总是易逝,《清平乐》中“若有人知春去处,_____________。”以清新细腻的语言,表现了词人对美好春光的珍惜与热爱。
2.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____________里的我能做什么呢?只有__________罢了,只有匆匆罢了。……过去的日子如轻烟,_________________,如薄雾,____________________。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______________?我____________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_________地回去吧?……
3.古诗中,有许多事物被作者赋予了的人品格与志向。比如于谦在《石灰吟》中,以石灰自喻“________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郑燮在《竹石》中以竹自喻“________________,任尔东西南北风。”王冕在《墨梅》中,以梅自喻“不要人夸颜色好,_______________。”苏轼在《赠刘景文》中以菊自喻“荷尽已无擎雨盖, ____________。”
6、课内阅读。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 。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 ,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补充诗句。
【2】写出下列诗句的意思。
(1)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______________
(2)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______________
【3】诗中借牵牛星、织女星表达人间夫妇的哀愁怨恨情思的语句是___________;诗中描写两星相对的清冷环境,于景中寄寓离愁的两句是__________。诗中写出织女因爱情思念而受到的折磨和痛苦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中,有一个很关键的过渡性句子,它既是前因又是后果,这个句子是___________
【5】这首诗在刻画织女时,并没有孤立静止地去写她的思想活动,而是通过_______________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显得含蓄深沉,极富艺术感染力。
7、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这是一首送别词,抒发的感情却与一般的送别诗有明显区别,请写出不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的下片抒发了______之情、______之情以及对朋友的______之情。
【3】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的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这首词“新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将下面的古诗补充完整并回答问题
单车 ,属国 。
出汉塞,归雁 。
大漠 , 落日圆。
逢候骑,都护在 。
【1】此诗选自《 》,作者 ,是 朝诗人。此诗是开元二十五年,诗人以监察御史身份出使边塞时所作。
【2】下列解释不恰当的是( )。
A.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第二句是说附属国直到居延(地名)以外,点明边塞的辽阔,路途的遥远。
B.三四两句,写眼前景物,并以“蓬”、“雁”自比。从景物特征看,作者是秋天出塞的。
C.五六两句继续写诗人在沙漠中看到的典型景物。“长河”指黄河。
D.最后两句写诗人在边塞的萧关遇到了侯骑(侦察兵),得知都护正带兵在燕然前线。
【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
A.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怀念故乡,热爱故乡感情。“蓬草”随风飞转,古代文学常用它来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
B.“单车欲问边”,写自已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属国过居延”,是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
C.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D.尾联用典流露了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这个典故隐含在“燕然”两字中。
9、课外阅读。
长征中的炊事班
进入草地的第二天,炊事班长老钱向我提议:“司务长!战士们走烂泥地,脚都泡坏了,不烧点热水烫烫脚怎么行呢?”我不是没想到这一点,而是觉得,草地行军炊事员比战士更辛苦,担(dān dàn)米、做饭已经够受的了,怎能再加重负担(dān dàn)呢?我没同意。可是一到宿营地,他们就把洗脚水烧好了。
情况越来越严重。有一天早上,一个炊事员挑(tiāo tiǎo)着铜锅在我前面走,忽然身子一歪倒(dǎo dào)下去,一声不响就牺牲了。第二个炊事员从我身后跑过去,脸上挂着眼泪,拾起铜锅又挑起走。
草地的天气变得快极了:一会儿是狂风,吹得人睁不开眼;一会儿又是暴雨,淋得人直起鸡皮疙瘩。正午,雨下大了,部队停下休息,炊事班赶忙找个地方支起锅,烧姜汤、辣子水给战士们解寒。汤烧开了,刚才挑铜锅的炊事员端着碗往战士手里送。他刚把姜汤递给战士,便一头栽倒在地上,停止了呼吸。仅仅半天工夫,眼睁睁地看着牺牲了两个同志,怎能不伤心呢?
第五天晚上宿营时,刚到后半夜,老钱就偷偷爬起来为同志们烧开水。我知道他昨天还发高烧,劝他休息,但他怎么也不肯休息。于是我便起来帮助他,借着火光,我发现他脸上滚动着黄豆大的汗珠。我觉得有点不对头,刚要问他,忽听身后扑通一声,回头一看,老钱倒在地上不动了。灶膛里火光熊熊,他的身体却在我的胸前渐渐变冷。有的人死在战场上,有的人死在酷刑下,而我们的钱班长却死在了他的岗位上——锅灶前。
转过夜,铜锅又被另一个炊事员挑着前进。每天宿营,部队还是照常有开水和洗脚水。
部队到达陕北的时候,那口铜锅担在了我的肩上。连长看见了,低下了头;战士们看见了,流出了眼泪。大家嘴里不说,心里都知道,炊事员全牺牲了。可是,在长征中,我们连的战士,除了战斗减员以外,没有因饥饿而牺牲一个人。
【1】在选文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读音,画“√”。
【2】请将文中画“ ”的句子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画出描写草地天气恶劣的句子。这句话属于________(自然 社会)环境描写,写出了长征途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看到那口铜锅担在了“我”肩上时,连长“低下了头”,战士们“流出了眼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炊事员的身上,你看到了怎样的高尚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
母爱是一根穿针线
⑴母亲为儿子整理衣服时,发现儿子衬衣袖子上的钮扣松动了。
⑵她决定给儿子钉一下。
⑶儿子很年轻,却已是一名声誉日隆的作家。天赋和勤奋成就了他的今天。母亲因此而骄傲……她是作家的母亲。
⑷屋子里很静,只有儿子敲击键盘的嘀嘀嗒嗒声,为他行云流水的文字伴奏。母亲能从儿子的神态上看出,他正文思泉涌。她在抽屉里拢针线时,不敢弄出一点声响,唯恐打扰了儿子。还好,母亲发现了一个线管,针就插在线管上。她把它们取出来,轻轻推好抽屉。
⑸可她遇到了麻烦,当年的绣花女连针也穿不上了。一个月前她还穿针引线缝被子,现在明明看见针孔在那儿,就是穿不进。
⑹她不相信视力下降得这么厉害。再次把线头伸进嘴里濡湿,再次用左手的食指和拇指把它捻得又尖又细,再次抬起手臂,让眼睛与针的距离最近,再试一次。
⑺……还是失败。
⑻再试……
⑼线仍未穿进针眼里。
⑽儿子在对文章进行后期排版,他从显示屏上看见反射过来的母亲,怔住了。他忽然觉得自己就是那根缝衣针,虽然与母亲朝夕相处,可他的心却被没完没了的文章堵死了。母爱的丝线在他这里已找不到进出的“孔”,可她还是不甘放弃。
⑾儿子的眼睛热了……
⑿“妈,我来帮你。”儿子离开电脑,只一刹那,丝线穿针而过。母亲笑纹如花,用心为儿子钉起钮扣来,像在缝合一个美丽的梦。
⒀儿子知道今后该怎么做了。因为,母亲很容易满足,比如,只是帮她穿一根针,实现她为你钉一颗钮扣的愿望,使她付出的爱畅通无阻。如此简单。
【1】请你从文中找出不少于四个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⑷段中的划线句子如果改成“她在抽屉里拢针线时,怕弄出声响打扰了儿子。还好,母亲发现了一个线管,针就插在线管上。她把它们取出来,然后推好抽屉。”好不好?请从表达效果上进行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⑽段中划线句子中引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这个句子里“孔”的准确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第⑿段中的划线句子“母亲笑纹如花,用心为儿子钉起钮扣来,像在缝合一个美丽的梦。”里的“美丽的梦”指什么?如何理解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最后一段说“母亲很容易满足,比如,只是帮她穿一根针,实现她为你钉一颗钮扣的愿望,使她付出的爱畅通无阻。如此简单。”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父母又何偿不是这样呢?
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仿照下面的句式再写一句话。
母亲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受到温暖如春;母亲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便蒙上岁月的风尘;母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与理解
小公筷,大文明
公筷,即公用的筷子,是出于健康卫生的考虑,放在菜盘上让大家用来夹菜,但不能放进口里的筷子。使用公筷就像使用口罩一样,既能防止别人把疾病传染给自己,也能防止可能的疾病从自己身上传染出去。使用公筷是尊重和关爱他人的真正体现,是时代进步的标志,是用餐文明的新风尚。
围桌同餐,相互夹菜是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在其乐融融地共享美食时,我们有可能不小心“共享”了消化道传染病。比如,幽门螺旋轩菌是众多胃病的罪魁祸首。如有家人感染,其牙菌斑和唾液中会带菌,共餐时,筷子就可能成为病菌的传播媒介,增加其感染的概率。甲肝和戊肝更是典型的“病从口入”式消化道传染病,传播途径主要为粪口传播,如果长期和患者共用碗筷,健康人也可能被传染。
“小公筷”带动“大文明”。为了自身和他人的健康,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从我做起,“舌尖上的文明”,让卫生,文明的用餐方式惠及每一个人。
【1】短文中的文字与图片主要表达了什么观点?
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图文内容说明使用公筷的必要性。
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荒岛余生
现在我要开始过一种世界上闻所未闻的忧郁而寂寞的生活了,所以我要把它的经过从头至尾,按着次序记下去。依我的计算,我来到这个可怕的海岛,是在9月30日。当时,那初入秋分线的太阳,差不多正在我的头顶;所以依我的观测,我是在北纬9度22分。
大约在我上岸十一二天之后,我忽然想到,既然缺乏书、笔和墨水,我一定会忘记计算日期,甚至连安息日和工作日都会忘记。为了防止这样,我便用刀子在一个大柱子上刻上这几个字:我于1659年9月30日在此上岸。把它做成一个大十字架,立在我第一次上岸的地方,在这个方柱的两边,我每天用刀子刻一个斫痕,每七天刻一个大一倍的斫痕,每一个月刻一个再大一倍的斫痕,这样,我就有了一个日历,可以计算年月日了。
其次应该提到的是,在我历次从船上搬下来许多东西中间,我还弄到一些价值不大而用处却很不小的东西,我却忘记把它们一一记下来。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那些笔、墨水、纸;船主、大副、炮手和木匠的几包东西;三四个罗盘,一些数学仪器,日规,望远镜,地图,航海书籍之类。这些东西,我当时也不管它们有用无用,都把它们收拾在一起。同时,我又找到三本很好的《圣经》,它们是随着我的英国货物一起运来的;在我上船的时候,我曾把它们打在我的行李里面。此外还有几本葡萄牙文书籍,其中有两三本祈祷书和几本别的书籍,我都把它们小心地保存起来。同时还有一件不应该忘记的事情,就是我们船上还有一条狗和两只猫,关于它们的历史,我下面还要谈到。我把两只猫都带到岸上;至于那条狗,它是在我第一次搬东西上岸的第二天自动跳下船来,泅到岸上,来找我的,后来做了我多年的忠仆。我并不想它替我衔什么东西,也不想它替我做个什么伴,我只想它同我说说话,但是它却办不到。自从我找到笔、墨水和纸以后,我用得非常节省,事实证明,如果有墨水,我就可以把事情记得非常清楚;如果墨水用完了,我就记不成,因为我想不出任何方法制造墨水。
【1】解释下列词语
①寂寞:________
②闻所未闻:________
【2】大约在我上岸十一二天之后中的大约为什么不能去掉?这个词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
________
【3】选文第三自然段写到其次应该提到的是,那么,首先应该提到的是什么?
_______
【4】我为什么要在大柱子上刻字记录时间?
_______
【5】笔、墨、书、纸之类为什么我开始时忘记把它们一一记下来,而现在却觉得特别值得一提?
________
【6】联系全文,你认为鲁滨孙有没有活下去的价值?
________
【7】有的人认为:鲁滨孙流落荒岛,一个人活着也没有什么意义,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________
【8】鲁滨孙在逆境中自我安慰和阿Q精神胜利法是一样的吗?
________
13、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没有工具,干什么都困难重重。我几乎花了一年工夫才完全布置好我那个用栅栏围起来的小小的住所。那些尖桩或者圆桩沉得很,我要使出全力才举得起来。我花了好长的时间才砍下那些木材,并且在林子里加工好,再花上更长的时间把它们运回家。也就是说,我需要花两天时间砍成一根木桩并运回来,在第三天才把它打进地里。我最初用一根很沉的木棒打桩,后来想到了用铁撬棒打。尽管如此,打起桩来还是很费劲,而且非常麻烦。
【1】用“﹏﹏”画出选文的中心句。文中鲁滨逊想要实现的目标是__________,在达成这一目标的过程中主要遇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的困难。
【2】画“_____”的句子中,“几乎花了一年工夫”说明____________,“小小的”说明__________,从两者的对比中你读出了什么?请批注在下面横线里。
____________
【3】选文的内容大致对应下面“梗概”中的哪句话?( )
A.这是一个无名的、没有人居住的荒岛,到处是乱石野草。
B.鲁滨逊走遍荒岛,在山坡上选择了一块有水源、可以防御野兽的地方。
C.(鲁滨逊)用木头和船帆搭起一座简陋的帐篷。
D.鲁滨逊在岛上定居下来,过着寂寞的生活。
14、阅读
暖冬
①暖冬这一名词,以往气象学上没有定义,是近几年气候变暖而产生的新的气象名词,参考气象学上的暖流、暖锋、暖气团等概念,中国气象局气候专家,把冬季冷暖这一现象分成:暖冬和冷冬,即某年某一区域整个冬季(全国范围冬季为上年12月到次年2月)的平均气温高于常年值或称气候平均值(常年值一般取近30年平均,自2002年开始我国根据WMO的规定起用1971至2000年30年平均值作为常年值)时,称该年该区域为暖冬,否则为冷冬。
②暖冬是怎样形成的呢?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又会产生什么影响呢?气象台的专家作出如下解释:
③温室效应的不断加剧,是全球变暖的重要原因。自工业化以来,由于大量矿物质燃料燃烧和森林砍伐,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含量迅速增加,全球气温明显上升,近100年来已上升0.6°C以上。
④火山活动也是一个原因。地球上大的火山爆发,会喷发出大量的火山灰,上升到高空,形成一个“气溶胶层”,反射太阳辐射,减少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使温度降低,这种现象被称为“阳伞效应”。这表明火山活动频繁,气温容易降低;火山活动少,气温容易升高。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大的火山爆发明显减少,可能也是气候变暖的原因之一。
⑤厄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常常导致我国冬季温度上升,形成暖冬气候。1951年以来发生过14次厄尔尼诺现象,有13次我国出现了暖冬气候。20世纪80年代以来,赤道东太平洋海温持续偏高,厄尔尼诺现象频繁发生,我国持续偏暖。
⑥冬季风的影响。冬季风强弱是导致冷暖变化的直接原因,一般来讲,冬季风弱,意味着北方的冷气团不活跃,侵入我国的冷空气次数少,势力弱,气温偏高,容易出现暖冬。
⑦副热带高压的强弱。位于我国东南部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是一个暖性的高气压,它的强弱也直接影响到我国冬季冷暖。一般情况下,该高压强大时,有利于南方温暖气流向我国输送,容易出现暖冬。
⑧结合以上分析,气象专家们指出,暖冬对人们的生活起居和农作物的成长带来的影响颇大。一是暖冬对人们的健康而言是弊大于利。因为冬天气温偏高,有利于细菌、病毒的繁殖。暖冬会使空气干燥,导致人们咽喉疼痛、口干舌燥、皮肤瘙痒等,会降低呼吸系统的防疫功能。如果人们平时摄取的水分不足,血液黏度就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也就增大了。二是暖冬最可怕的极有可能出现阶段性、大幅度、突然性降温天气,这些现象对那些体质较弱者的打击是巨大的,甚至是致命的。三是暖冬会使冬天天气暖和干燥,加上长时间使用暖气和空调,也会使人口干舌燥,出现嗓子疼、流鼻血、皮肤干燥发痒等症状。
⑨暖冬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市气象专家分析说,暖冬会使农业病虫害加重。因为暖冬形成的较高气温,使虫卵能够更容易越冬生存,并在春天大量繁殖,从而造成大面积虫灾;在暖冬过后的春天,3月末至4月初时,正是农作物出苗期、小麦拔节孕穗期和果树花期,暖冬使农作物旺长,生长发育提前,抗寒能力降低,一旦出现“倒春寒”现象,将会产生很大危害,严重的还会影响全年的农业收成,造成粮食大幅度减产。
⑩气象专家们指出,暖冬对农作物来说,受害首当其冲的便是小麦,其次是果树及其他越冬作物。就拿小麦来说,暖冬气候对其生长发育有四个方面的影响:一是致使其生育过程与季节不同步;二是小麦个体偏旺,群体质量下降;三是提早拔节,抗寒力低;四是病虫害发生加重。 同时,专家们还指出,出现暖冬现象并不说明不会出现强降温天气,也不排除受强冷空气影响而出现寒潮和大雪天气。气象专家特别提醒人们在各个方面做好防范。
【1】结合文章内容,请你用自己的话解释什么是暖冬。
________
【2】结合文意回答,造成暖冬现象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
【3】对全文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举例子 列数字 作比较
B.举例子 分类别 列数字
C.下定义 列数字 作比较
【4】一般来讲,冬季风弱,意味着北方的冷气团不活跃,侵入我国的冷空气次数少,势力弱,气温偏高,容易出现暖冬。句中加点的词“一般”有什么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
【5】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说说你在哪些方面感受到暖冬现象带来的影响。文章列举的除外。
________________
15、把下列句子改为“把”字句和“被”字句
(1)黄道婆学会了一整套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
改为“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
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
(2)我竟然发现了草丛中小虫子的快乐天地。
改为“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
(3)家家户户在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
改为“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
(4)水镜先生派书童去诸葛亮住的隆中访问。
改为“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
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
16、句子训练。
(1)我们积极响应“人人动手。绿化祖国”的要求。(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_________
(2)爸爸对小明说:“今天你跟我去奶奶家一趟吧!”(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
(3)听了这话,他愤怒极了。(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
17、直述句与转述句转换练习。
(1)妈妈对我说:“我今天有事,你和爸爸先吃饭。”(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赵玲在中队会上说,她负责帮助肖兵补习生病时落下的功课。(改为直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位台湾同胞说,他是中国人,他爱中国。(改为直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李刚对我说,他帮我把自行车送到楼上。(改为直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改为反问句。
(1)北京是一座充满活力的现代都市。(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出征。(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仿写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少先队员怎么能向困难低头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妹妹这样乖巧,我们怎能不喜欢她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这潮湿冰冷的地面,怎么能睡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作文乐园。
在成长的道路上,你一定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有的让你感动,有的让你愧疚,有的让你快乐,每件事都会带给你不同的情感体验。请选择你成长路上的一件事来写,写的时候想一想事情发展的过程中你都有些什么感受,写出自己的情感变化,题目自拟,字迹工整,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址和姓名,字数不少于4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