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内蒙古呼伦贝尔2025届初三历史下册一月考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直接导致唐朝衰落的重要转折是

    A.外族入侵

    B.安史之乱

    C.宦官专权

    D.藩镇割据

  • 2、宋代有这条流行话:“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出现这条流行话的原因是宋代实行

    A.重用武官政策

    B.重文轻武政策

    C.重用文官政策

    D.重农抑商政策

  • 3、北宋时期,毕昇发明的   ,在科技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技术创新,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A. 造纸

    B. 雕版印刷术

    C. 活字印刷术

    D. 指南针

  • 4、北宋的都城是(   

    A.长安

    B.开封

    C.洛阳

    D.灵武

  • 5、我国古代科技文化璀璨。下列著作属于相同类别的一组是

    A.《伤寒杂病论》与《天工开物》

    B.《史记》与《资治通鉴》

    C.《九章算术》与《本草纲目》

    D.《水经注》与《金刚经》

  • 6、唐太宗时最著名的谏臣是( )

    A.房玄龄

    B.魏征

    C.张玄素

    D.杜如晦

  • 7、唐末农民起义的主要领导人是(  )

    A.陈胜、吴广

    B.刘邦、项羽

    C.张角

    D.黄巢

  • 8、1763年2月12日,大雪纷飞的除夕夜,在邻家阵阵的喜庆爆竹声中,清朝一位文学巨匠凄然辞世。当时的一位诗人曾赋诗哭之:“传神文笔足千秋,不是情人不泪流。可恨同时不相识,几回掩卷哭曹侯!”请判断,这位辞世的文学家是

    A.罗贯中

    B.曹植

    C.曹操

    D.曹雪芹

  • 9、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最先开始改革的是(   )

    A. 国有企业 B. 农村 C. 沿海地区 D. 大城市

  • 10、唐代,诗歌创作硕果累累。宋代,词得到很大发展。才华横溢的诗人和词人层出不穷。其中拥有“雄奇飘逸,想象丰富,激昂奔放,意境奇妙”写作风格的诗人是:(     

    A.李白

    B.杜甫

    C.辛弃疾

    D.李清照

  • 11、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下列最能体现中国人学习外国文化的开放意识和刻苦精神的是

    A.日本遣唐使来华学习 B.鉴真东渡

    C.新罗的商人来华经商 D.玄奘西行

  • 12、欣赏自然风光、游历山川河流,能陶冶情操。小明一家准备在寒假游历长江三峡,出发前小明要了解古代长江三峡的风貌,他应该查阅的著作是

    A. 《水经注》

    B. 《齐民要术》

    C. 《天工开物》

    D. 《本草纲目》

  • 13、我国古代科举制度正式形成于:( )

    A. 汉武帝时 B. 隋文帝时 C. 隋炀帝时 D. 唐太宗时

  • 14、辽道宗耶律宏基在诗中写道,后悔自己生在辽国,说希望来世做宋人。美国历史学家墨菲说道,在多个方面,宋朝都是中国历史上最令人激动的年代。他们认可宋朝的原因不包括

    A.社会经济繁荣 B.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C.科技领先世界 D.国家统一,政局安定

  • 15、《刘姥姥进大观园》来源于我国古代一部文学名著,这部名著是

    A.《窦娥冤》

    B.《红楼梦》

    C.《西游记》

    D.《三国志通俗演义》

  • 16、2019年4月,由陕西省国台办举办的海峡两岸媒体联合采访活动,吸引了大量台湾媒体人来到西安,感受十三朝古都西安的传统与创新,此次交流互动,受到台湾媒体的连连称赞。回顾中国历史,曾经将台湾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回的民族英雄是

    A. 戚继光

    B. 郑和

    C. 郑成功

    D. 康熙帝

  • 17、郑和下西洋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加强了明朝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郑和船队回航时带回来的物品主要有

    茶叶   ②象牙   ③丝绸   ④香料(  )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 18、民族政权并立是两宋时期的重要特征,决定宋金对峙局面最最终形成的事件是

    A. 澶渊之盟

    B. 南宋的建立

    C. 宋金议和

    D. 金把都城迁到北京

  • 19、“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该诗描绘的是:

    A.开皇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 20、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结束了三国两晋南北朝以来长期分裂的局面,完成国家统一的王朝是

    A. 秦朝 B. 隋朝

    C. 唐朝 D. 元朝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宋元时期中外交通作用:陆路和海路交通的畅通,使中外_______、文化和_______的交流进一步发展起来。中国的发明创造,如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纸币和驿站制度等输往西方,天文、历法、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传入亚洲各国,对欧亚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西方的药物、天文、历法、数学等也传入中国,外来的_______与文化在元朝受到重视。

  • 22、科技名著

    作品

    作者

    作品性质

    历史地位

    其他

    《本草纲目》

    _____

    药物学著作

    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搜集和整理了800多种医药书籍,深入社会,进行实地调查,向人民请教,采集药物标本,经过27年持续不断的努力而编出。全书约_____万字,共记载了药物______多种,比前人所记载的增加______多种,收录药方______多个,比前人所收录的药方增加4倍,还附

    ________多幅药物形态图。对各种药物进行了新的分类,详细介绍它们的产地、形色、气味及其主要疗效。17世纪初传入日本,18世纪初传到朝鲜,之后传入西方,被翻译为拉丁文、法文、俄文、德文、英文等多种文字。

    《天工开物》

    宋应星

    科技巨著

    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________

    中举后担任地方官,公务闲暇时专心致志研究科技,整理各地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和经验编写而出。把各生产部门分为______类,几乎涵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具体介绍各种物品、生产工具及生产流程时,还绘有_____多幅插图,画面直观生动,描绘了生产过程和各行业劳动人民的形象

    《农政全书》

    ____

    农学著作

    是有关国计民生的科技名著,是_______末年的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全书_____卷,约______万字,分为农本、_______、农事、水利、农器、树艺、蚕桑、种植、牧养、制造、_______等大类。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

  • 23、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性统一王朝是________;随着民族融合的发展,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________

  • 24、为监视官民,朱元璋设立的特务机构是________

  • 25、遣唐使

    (1)背景:________时期,中国和日本的交流非常频繁。

    (2)含义:为了学习中国的________,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

    (3)影响:他们把唐朝先进的________、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26、暑假即将到来,许多同学准备利用假期旅游考察,增长见识,开拓视野,陶冶性情。李萌同学计划前往我们的省会城市——南京,请你帮助他搜集相关资料。

    (1)灵谷寺。寺中玄奘纪念堂供奉有唐朝玄奘法师顶骨舍利。玄奘西行前往____ 求取佛经精义,是第一个系统地把当地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

    (2)江南贡院。这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科举考场。科举制度____创立,唐朝完善,给社会带来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但发展到明清时期,只许在____的范围内命题,在很大程度上演变为朝廷钳制人们思想的工具。  

    (3)明孝陵。这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的合葬陵墓。他杀掉丞相胡惟庸后,废除实行了一千五百多年的____,使六部直接受皇帝指挥。

    (4)宝船厂遗址公园。1405年起,明政府先后七次派____乘坐这里生产的宝船下西洋,最远到达____,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是世界航海史上空前的壮举。

    (5)《南京条约》史料陈列馆。____ 战争战败后,中国被迫签订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丢失了近代以来的第一块领土____ 。

    (6)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1853年,太平军攻占南京,改为天京作为都城。并颁布 

    ____ ,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 27、宋朝的海外贸易很发达,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________,加以管理。

     

  • 28、背景:辽太宗时,占领____十六州,从此,辽与中原王朝的冲突加剧。

  • 29、“房谋杜断”指的是唐太宗时期重用的两位宰相:________________

     

  • 30、根据描述写出相应的内容.

    ①宋代管理海外贸易机构  

    ②元朝管理台湾的机构  

    ③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地区

    ④宋朝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

    ⑤“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是对 发明的活字印刷术称赞。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连线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归纳列举

    (1)下令开凿隋朝大运河的皇帝  

    (2)被唐太宗成为一面镜子的大臣  

    (3)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了谁  

    (4)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事件是  

    (5)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的事件是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古代中国历朝历代的治国措施各具特点,政治家们用自己的智慧推动着社会向前发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史实,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后世的中国文人来说,唐太宗代表了一个文治武功理想地结合起来的盛世:国家由一个精力充沛但聪明而谨慎的皇帝治理,他牢固地掌握着他的帝国,同时又一贯谦虚耐心地听取群臣——这些大臣本人也都是卓越的人物的意见。太宗的施政作风之所以被人推崇,不仅由于它的成就,而且由于它接近儒家的纳谏爱民为治国之本这一理想,另外还由于它表现了君臣之间水乳交融的关系。

    —《剑桥中国隋唐史》

    材料二宋太祖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有意重用文臣掌扳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采用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当时的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这严重末缚了统军的指挥权。

    材料三1206年,铁木真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被尊称为成吉思汗。此后,他建立了军事、行政和生产相结合的制度,把蒙古人按编制组织起来,平时生产,战时出征;还建立司法机构,创制蒙古文字。

    1260年,忽必烈继承汗位。他接受了汉族儒臣提出的“行汉法”“行仁政”“不啫杀”的建议,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整顿吏治,注重农桑。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于大都。

    —材料二、三均摘自部编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1)材料一反映了唐太宗怎样的治国理念?并从政治、经济、民族关系方面,概括他的治国举措。

    (2)从材料二中可读出宋朝的治国之策是什么?简述这个政策给国家带来的影响。

    (3)材料三中成吉思汗和忽必烈的治国举措有何共同作用?

    (4)你认为上述统治者在治理国家中的共同之处有哪些?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月考试卷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