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甘肃酒泉2025届初三历史下册二月考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与中共八大的共同点是

    A.都主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生产力

    B.都主张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C.都纠正了我党在前一段时期错误的方针政策

    D.都使我国从此走上了正确的发展道路

  • 2、下图是《新周刊》2008年11月期的封面。若为该封面选取一个主题,最为贴切的是

    A. 春暖花开——中美关系正常化

    B. 敢为人先——经济特区的实验

    C. 废旧立新——伟大的历史转折

    D. 百舸争流——中国入世的选择

  • 3、如表反映了1991﹣1993年台湾地区对祖国大陆投资情况。导致表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B.两岸隔绝状态开始打破

    C.《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

    D.“一个中国”共识的达成

  • 4、下列人物中获得诺贝尔奖的是:

    A. 钱学森、邓稼先

    B. 袁隆平、屠呦呦

    C. 邓稼先、袁隆平

    D. 屠呦呦、莫言

  • 5、下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民经济发展的状况图。指出从③到④产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B.全面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D.提出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 6、这一政策规定:“各国对他国在中国取得的任何势力范围、租借地内的通商口岸、投资事业,或任何既得利益,不得干涉……”。关于这一政策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英国最早提出的

    B.保障了中国的利益

    C.得到主要列强认可

    D.解决了列强的矛盾

  • 7、中国军民进行抗美援朝的原因是(       

    ①美国出兵侵略朝鲜

    ②美国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

    ③美国飞机轰炸我国东北边境城市

    ④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③④

  • 8、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遇到姓“社”姓“资”等问题的困扰。对解决这些问题,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的讲话

    C.中共十三大报告

    D.南方讲话

  • 9、“双百”方针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它的提出,激发了知识分子的创造力,促进了文化事业的繁荣。这一方针是在哪一年提出的

    A.1950年 B.1951年 C.1956年 D.1958年

  • 10、毛泽东诗词《水调歌头·游泳》中的“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中的“一桥”指

    A.卢沟桥 B.南京长江大桥 C.武汉长江大桥 D.钱塘江大桥

  • 11、1956年是非同寻常的一年。在这一年

    A.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B.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C.开始人民公社化运动 D.开始改革开放

  • 12、1964年,周恩来与美国作家斯诺交谈时说:“过去15年终有些事情使我们做对了,但我们的工作中也出现了一些失误。只有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我们才能改正它们。”这里的失误是指

    A.社会主义总路线的提出 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

    C.第一个五年计划 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 13、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28%,1952年比1949年增加42%,农作物产量迅速达到和超历史最高水平。导致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进行了土地改革 B.成立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C.开展了人民公社化运动 D.进行了“一五计划”建设

  • 14、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场思想解放运动指的是

    A.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

    B.新文化运动

    C.关于真理问题的大讨论

    D.“文化大革命”

  • 15、正确的思想路线是社会发展的灵魂。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思想路线是(     

    A.以阶级斗争为纲

    B.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C.发展才是硬道理

    D.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16、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以下关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②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③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④确立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 17、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香港、澳门问题的基本方针是(  )

    A.民族区域自治 B.“一国两制” C.“一中一台” D.完全自治

  • 18、三大改造指的是国家对哪些行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1)农业 (2)交通运输业   (3)资本主义工商业 (4)手工业

    A. (1)(2)(3) B. (2)(3)(4)

    C. (1)(2)(4) D. (1)(3)(4)

  • 19、下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中国土地情况调查表,该表说明新中国进行土地改革的根本原因是(       

    阶级成分

    占人口比重(%)

    占土地比重(%)

    地主、贫农

    10

    70-80

    贫农、中农、雇农

    90

    20-30

    A.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

    B.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

    C.地主、富农残酷剥削农民

    D.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中国社会的发展

  • 20、1954年6月,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和缅甸时提出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

    A. 求同存异

    B. 独立自主

    C. 睦邻友好

    D. 和平共处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观察下图,将下列地理事物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卷图中相应的方框内。

    A.1997年中国收回的固有领土:香港

    B.1999年中国收回的固有领土:澳门

  • 22、我国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_______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 23、1951年, ______ 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2001年12月,中国成功加入 ______ ,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 24、唐朝文学中取得成就最大的文学形式________

     

  • 25、中国近代史开始的标志是___________,近代化开始的标志是___________

  • 26、1955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了万隆会议,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了“_______”的方针。1972年,日本首相_______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 27、三、拨乱反正

    完成: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共在指导思想上的________胜利完成。拓展: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

  • 28、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1)“_______”构想的提出,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

    (2)香港回归:中英两国于1984年12月正式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_____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设立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香港特别行政区。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中英两国政府在香港如期举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中华人民共和国______正式成立。

    (3)澳门回归:1987年4月,中葡两国政府也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____年12月20日对___恢复行使主权。1999年12月19日午夜至20日凌晨,中葡两国政府举行_____政权交接仪式。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澳门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4)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历史意义: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_________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 29、他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____

  • 30、地图中的历史:

    阅读下列地图,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位于福建省的经济特区是图中的  

    2)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是图中的  

    3)紧邻香港的经济特区是图中的  

三、简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1、2019年我们将迎来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某校八年级(3)班同学以“祝福祖国母亲七十华诞——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为主题开展了探究活动,请你协助他们完成下列任务:

    (1)7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的标志是什么?是谁领导中国人民站了起来?

    (2)1956年,哪个事件标志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从此中国进入什么阶段?

    (3)1978年是具有转折意义的一年。这一年,党带领我们打开了国门,并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情的发展道路。打开国门是哪次会议做出的决定?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被称作什么?

    (4)19世纪末,我国对哪两个地区恢复行使主权,这体现了哪一构想的成功运用?

    (5)回顾历史,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误的教训,你从中得到怎样的认识?

     

  • 32、阅读下列材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代表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力和谐关系。”“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请回答:

    (1)我国建立的自治区有几个?请你说出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

    (2)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是什么?

  • 33、201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此次会议提出了我国进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后,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在这次会议上,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3)中共十九大召开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哪些组成部分?

四、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4、下列是新中国不同时期的经济政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家建设包括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文化建设,而以经济建设为基础。”“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的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3年1月1日社论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是什么?党和政府为实现“最高利益”所编制的建设规划叫什么?

    材料二、下列反映的是新中国在不同时期的农村政策。

    (2)材料二中,图一和图四分别说明了什么历史事件?

    材料三、“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

    ——1958年6月21日社论

    (3)根据材料三,指出当时我国经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材料四、“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世界上没有一个现代化国家是闭关自守搞起来的。美国经济技术的强大,日本能够后来居上,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广泛采用世界各国的技术专长,把世界上主要的先进技术集中起来。”

    ——1979年1月1日社论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战略转变”前后,党的工作中心分别是什么?

    (5)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国家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0
题数 34

类型 月考试卷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