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是对下列哪一工程的评价( )
A.都江堰 B.长城 C.灵渠 D.大运河
2、(题文)中华民族是充满智慧和创造力的民族,因为古老的中华民族建造的许多重大公共工程,至今依然活力四射,还以鲜活地姿态屹立不倒,造福后人,下列工程中,当时体现“顺天时,量地利,用力少,利国民经久不衰”的设计思想的是
A. 秦国建造的都江堰
B. 隋朝京杭大运河的贯通
C. 雄伟的北京紫禁城
D. 明长城
3、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起来的标志是
A.总路线的提出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D.三大改造的完成
4、小明家购买了一款进口轿车,其发动机来自德国,轮胎产自美国,整车装配在意大利……这一现象反映了
①经济全球化
②贫富差距扩大
③各国经济联系密切
④政治多极化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5、在遭到中国军队主动出击之后,侵华日军某部在一份报告中称:“其上级干部多为经验丰富干练之士,其统率才能十分高超,尤其对分散于广阔地区之多数小部队巧妙的指挥运动,必须瞩目.”上述评论所指的战役应是
A.淞沪会战
B.平型关战役
C.百团大战
D.台儿庄战役
6、1944年6月,美、英盟军发动了目前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陆作战,成功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使德国陷入东西两面夹击之中,加速了德国的投降。该“战场”属于( )
A.欧洲西线战场
B.北非战场
C.欧洲东线战场
D.太平洋战场
7、“繁荣与开放”是唐朝社会的特征。以下史实能够说明唐朝“开放”的是( )
①丝绸之路 ②鉴真东渡日本 ③玄奘西行天竺 ④郑和下西洋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③
8、从下面的情景再现和角色扮演中可以看出,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南北两种社会制度的矛盾 B.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
C.林肯当选为总统 D.奴隶制度的存废问题
9、下面选项中,朝代名称与建立时间、人物搭配完全正确的是( )
A.秦朝—公元221年—嬴政 B.唐朝—618年—李世民
C.明朝—1368年—朱元璋 D.清朝—1636年—努尔哈赤
10、1991年,台湾到大陆投资的厂家有3000多家,协议投资额达30亿美元,1992年协议投资额达55亿美元,到1993年底,投资项目数量累计超过2万项,协议投资金额超过200亿美元。这得益于( )
A.宣布采用和平统一祖国方针
B.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C.两会达成重要的“九二共识”
D.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的状态被打破
11、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是在( )
A. 十月革命后 B. 国内战争结束后 C. 列宁逝世后 D. 苏联成立后
12、关于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巨变和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社会主义仍有强大的生命力
B.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
C.只有中国才适合走社会主义道路
D.社会主义发展中的局部倒退和反复,不会改变其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趋势
13、下图说明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我国外交
2017金砖国家会议中国赴南苏丹维和部队G20峰会
A. 只与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B. 重点加强与亚洲各国的经济台作
C. 拒绝与资本主义国家建交
D. 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建设性的作用
14、如下图所反映的历史史实是
A.张骞通西域
B.丝绸之路
C.郑和下西洋
D.玄奘西行
15、某历史兴趣小组制作了有关“二战”的系列知识卡片,下列卡片内容错误的是( )
A. “二战”爆发的时间: 1 9 3 9 年 B. 雅尔塔会议的重要决定:建立联合国
C. 转折性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 D. “二战”结束的标志: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
16、下表为1923年编制的《新学制历史教科书》上册第二编插图目录,该目录反映出编者
| 目录 | 数量 |
第二编 | 《古人类图》《头盖骨轮廓比量》《人猿骨架的比较》《德国最古人类的下颚骨》《人种系统图》《现今非洲的黑人》…… | 10 |
A. 受达尔文进化论影响
B. 相信上帝创造人类
C. 受“生物不变论”影响
D. 相信女娲造人
17、某专著证明了整个有机界要要植物、动物、包括人在内,都是长期发展进化的产物,还提出了人类起源于古猿的观点。该专著是( )
A. 《人权宣言》 B. 《运动三大定律》
C. 《物种起源》 D. 《共产党宣言》
18、下列事件具有民族解放运动性质的是( )
①美国独立战争 ②拉丁美洲独立 ③法国大革命 ④印度民族起义 ⑤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 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19、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欧洲人话题中出现的高频调整是:游记、海外探险、水手。与这一现象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郑和下西洋 B. 文艺复兴 C. 新航路的开辟 D. 启蒙运动
20、清朝政府为维护国家统一,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派驻的代表中央的行政官员是( )
A. 驻藏大臣 B. 伊犁将军 C. 达赖喇嘛 D. 班禅额尔德尼
21、凡尔赛体系确立了战胜国在___________、西亚和___________的国际新秩序。
22、_______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家,先后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
23、中国的文字以________为起点不断演变,经历了由实用文字到艺术书法的转化,东晋_______被誉为“书圣”。
24、知识点一 彼得一世改革手工工场1、18世纪初,沙皇________决心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________。他发出向西方学习的号召,颁布一系列法令,全面推行改革。
25、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随着冷战局面的形成,苏联要求东欧国家与自己保持高度一致。________年,苏联同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建立了________委员会,简称“________”。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苏联就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这对新中国是很重要的支持。________年中苏缔结了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加强了________的力量。新中国掀起了学习苏联的热潮。
26、日本法西斯建立:1936年,受军部控制的__________上台,建立法西斯专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_______策源地形成。
27、德国法西斯政权垮台后,美、______、英、法四国分区占领德国及其首都柏林。之后各国在处理德国问题上分歧越来越大。 1948年2月,美、英、法三国计划将占领区合并,准备发行货币,筹建政权,引起______的抗议,引发______危机。
28、1949年,美、英、法等12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北大西洋公约》,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______”。1955年,苏联同东欧7个社会主义国家缔结《华沙条约》,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简称“______”。华约实际上处在苏联的控制之下。美苏双方互相敌对,进而发展为两大集团的全面______,两极格局形成。
29、依据提示,填写相关内容。
(1)180年前发生的________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160年前的某一天,英法联军对北京西北郊的皇家园林________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又放火烧毁。
(3)125年前,《________》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4)120年前,八国联军侵华。第二年,《辛丑条约》签订,中国________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30、美国内战期间宣告奴隶解放的法律文件____
31、文革期间,我国经济遭到巨大损失,但是仍然取得了一些科技成就,请你列举出这一时期取得的三项科技成就。
32、土地改革前后农村土地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3、19世纪40年代,西方列强通过哪一次侵略战争导致了香港问题出现?写出与此相关的不平等条约的名称?香港和澳门分别在什么时候回归祖国?香港和澳门最终能够回归祖国的主要原因及其回归祖国的历史意义分别是什么?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40年代后期,两种社会制度的斗争使东西方的经济联系处于几乎断绝的地步。1947年底,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战略物资禁运的措施……
——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 A为保证西方阵营内部的团结……(美国不再压制德国和日本),反而帮助联邦德国恢复和发展经济。……使日本的政治经济体制顺利地融入所谓的西方自由世界……
B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体系的内部协调为整合世界开辟了道路。……如关税和贸易总协定(诞生了)……欧洲一体化也在此基础上发生与发展起来……(上述更新)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一体化发展。
——叶江《冷战、美国霸权与全球化》
材料三 摆脱了冷战羁绊的世界经济朝着全球化方向急速前进,……世界的整体性发展和多元化趋势日趋明显。……建立合作型的互动关系无疑是最有利于参与世界资源和市场的新竞争……
——孙建杭《经济全球化和冷战后世界格局的新变化》
(1)材料一中“东西方经济联系几乎断绝”的起点是哪一事件?针对以该事件为起点美国采取的经济措施,社会主义国家苏联采取了何种措施?依据材料一,概括“东西方几乎断绝”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美国使联邦德国和日本出现材料二A中这些变化的措施。
(3)材料二B中“关税和贸易总协定”是哪一组织的前身?写出“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重要阶段。材料二B认为“关税和贸易总协定”与“欧洲一体化”有什么共同作用?
(4)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哪一事件使世界“摆脱了冷战羁绊”?“世界的多元化”在政治上的表现是什么?
(5)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二战后大国关系发展的基本特征。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