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河南洛阳2025届初三历史下册一月考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1952年院系调整前中国有高校211所,到1953年调整完毕,全国高校被肢解、重组为182所。这些高校以专科为主,专科又以工科为主,综合性院校则明显减少。新中国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A.适应土地改革

    B.适应经济建设需要

    C.支援抗美援朝

    D.提高全民文化水平

  • 2、毛泽东开创的“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和邓小平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两者最根本的共同点是

    A.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B.相信群众,坚持走群众路线

    C.借助苏联的成功经验 D.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

  • 3、在1957年的国庆阅兵中,当国产的喷气式战斗机列队飞过天安门上空时,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高兴地对外国友人说:“我们自己制造的飞机飞过去了。”这种飞机的制造厂在

    A.长春 B.沈阳 C.鞍山 D.天津

  • 4、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颁布于()

    A.1949年

    B.1953年

    C.1954年

    D.1982年

  • 5、“芝麻赛玉米,玉米比人大。”这句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的打油诗反映的是

    A.“大跃进”运动时的浮夸风

    B.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

    C.“一五”计划的建设成就

    D.土地改革的成果

  • 6、某班表演历史短剧《上甘岭战役》,小刚在剧中扮演舍身堵枪眼的志愿军战士,他扮演的是 (  )

    A. 董存瑞   B. 邱少云   C. 黄继光   D. 罗盛教

  • 7、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

    A. 增强企业活力 B. 个体经济 C. 民营经济 D. 计划经济

  • 8、新中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社会主义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政治协商制度

  • 9、抓关键词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与“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转变”“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等关键词相吻合的历史事件是

    A.“一五”计划完成

    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D.中共八大召开

  • 10、60多年前,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展现了中国外交风采,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求同存异

    C.断交、撤军、废约

    D.互相尊重、平等互利

  • 11、我国能成功的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的主要原因是(   )

    A. “一国两制”的构想 B. 国际地位的提高 C. 军事力量的壮大 D. 综合国力的增强

  • 12、“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 新中国的成立 B. 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C. 两岸关系的发展 D. 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 13、下列有关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中,属于世界意义的是

    A.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

    B.标志着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

    C.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D.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 14、以下是某班以“周恩来的外交风云”为主题设计的内容,下列与主题不相称的是

    A.正义回归——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B.求同存异——亚非会议

    C.摒弃前嫌——中日建交 D.和平共处——中印谈判

  • 15、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中国进入到“两年徘徊”时期,《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作出的论断是“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两年,其主要原因是

    A.“两个凡是”方针的提出

    B.“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没有得到平反

    C.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还没有结果

    D.老一辈革命家的职位没有得到恢复

  • 16、火箭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种,被称为“国之利器”,被西方视作“神秘之师”。它是由哪一军种更名而来的:

    A.华东军区海军

    B.人民空军

    C.战争支援部队

    D.第二炮兵

  • 17、20世纪60年代,王进喜、焦裕禄、邓稼先等先进人物作出的共同贡献是(   )

    A. 推进了工业化的实现 B. 改变了农业落后的面貌

    C. 实现了科教兴国的梦想 D. 弘扬了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

  • 18、在新时代强军改革中,它改组成火箭军,作为我车的独立军种,是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该军种是中国人民解放军

    A. 陆军

    B. 海军

    C. 空军

    D. 战略导弹部队

  • 19、世界贸易组织,是处理世界贸易问题的重要国际组织。经过艰难谈判,我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 2002年12月,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B.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

    C.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D.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助于中国商品进入国际市场,也给中国经济体制带来挑战

  • 20、为了深入研究土地改革,同学们搜集到了下列资料,其中最有价值的是(     

    A.市博物馆保存的土地改革的档案

    B.亲历土地改革的老人写成的回忆录

    C.从互联网检索获取的土地改革的资料

    D.以土地改革为题材的小说《暴风骤雨》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新中国成立的前夕,我国建立第一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是 _________________

  • 22、下列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之间没有直接因果关系的是(  )

    A.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十年内战局面基本结束

    B. 九一八事变──中国抗日战争开始

    C. 土地改革完成──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

  • 23、中国近代史开始的标志是___________,近代化开始的标志是___________

  • 24、2013年,_______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国家主席。在会上,他深刻阐述了_________的宏伟蓝图。其基本内涵是国家_______、民族________、人民_______。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_________”的奋斗目标。

  • 25、新中国外交成就辉煌。

    (1)新中国成立以后,奉行________的和平外交政策。

    (2)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________原则。

    (3)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提出________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 26、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____年在北京召开,江泽民作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_____”重要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 27、为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________”奋斗目标;“________”战略布局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 28、建国初期,我国人民艰苦创业,涌现出一大批先进代表,比如被誉为“铁人”的石油战线上的________,国防科技战线上的“两弹元勋”________。“县委书记的榜样”________

     

  • 29、   航海家哥伦布在世界航海史上有其独特的贡献和历史地位。

    1. 观察上图(说明:图中数字分别为四次航行的年份),哥伦布率领船队,_______年(填图中的数字)航海的路线是:从_____(国名)的巴罗斯港向西出发,横穿_____,最先到达的是美洲的巴哈马群岛等地。

    2. 在下列材料中,能够作为研究哥伦布的原始史料是_________________。(填写字母)

    3. 上述四则史料中,能够证明哥伦布到达美洲的关键证据有哪些____?请说明理由____

  • 30、抵制抗争:________和许多干部坚持党和国家的日常工作,尽量减少文革造成的损失

三、简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1、为什么说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 32、1980年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除深圳外,其他三个是什么地方?

  • 33、下图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国民经济发展的趋势示意图。小历认为导致图中B点到C的经济发展状况的主要原因是文化大革命的进行。她的说法正确吗?请说明理由。

四、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4、中国人的“中国梦”,历经艰辛与坎坷,却从未停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建国之梦)

    材料一: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1)材料一中的“今天”是具体哪一天?这一天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

    (富国之梦)

    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途径。

    材料二:在推进对外开放的过程中,设立经济特区是一个重大突破。1980年,国家首先设立了四个经济特区。这四个经济特区毗邻香港、澳门,与台湾隔海相望,历史上有出海谋生的传统,在海外有众多的华侨、华裔,便于发展外向型经济。

    ——摘编自中学历史教材

    材料三:1992年,邓小平在视察途中,多次发表谈话,强调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特区姓”社”不姓“资”。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实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发展才是硬道理

    ——摘编自中学历史教材

    (2)我国经济特区和对外开放的窗口?根据材料二分析,我国首选这四个城市作为经济特区的原因有哪些?

    (3)材料三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有何重要的积极作用?

    (强国之梦)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材料四: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并形成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4)材料四中,习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要走的道路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分别是什么?

    (5)材料四中,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指的是?“四个全面”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0
题数 34

类型 月考试卷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