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世纪以来,形成一系列外交新思路,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 积极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外交活动
C. 积极拓展多边外交,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
D. 中国拒绝参加多边经济、社会领域的活动
2、1955年周恩来总理在某国际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此会议是( )
A.日内瓦会议
B.雅尔塔会议
C.万隆会议
D.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3、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重视农村工作,其中包括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下列关于我国1950~1952年土地改革运动有关内容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其主要目的是将土地收归国有
B.土地改革的完成,废除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C.土地改革使三亿多农民分到了土地
D.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4、2019年3月28日,李克强出席博鳌论坛开幕式并发表演讲,他表示当前国际形势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中国将
A. 提高关税
B. 紧闭国门
C. 大搞贸易保护主义
D. 顺应全球化趋势继续扩大开放
5、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一书中说:1966—1976年成了中国“失落的10年”。由此你联想到的事件是
A.国民经济的调整
B.“大跃进”
C.“文化大革命”
D.人民公社化运动
6、“恒源样”创始人沈莱舟曾对子女说:“现在我把厂都交给了国家,由国家去经营管理,我坐在家里不用花一点心思收股息,这又有什么不好?”这反映的是
A.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B.全行业公私合营
C.手工业合作化
D.人民公社化运动
7、新中国成立来的70多年,也是国家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70多年,更是十几亿国人生活发生巨变的70多年。人们的衣食住行既反映了时代的变迁,也反映了风俗人情的变迁。下列关于人们的衣食住行的变迁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穿衣彰显个性化的多姿多彩
B.饮食凭粮票购买必需生活品
C.住房从简陋平房到高楼林立
D.出行有了快捷的高铁和飞机
8、1977年下半年起,国务院派出了不少代表团出国访问考察,1978年4、5月间派出三个较大代表团赴西欧、日本和港澳考察经济。这些考察活动反映了我国( )
A.为改革开放做了充足准备
B.积极开展独立自主外交工作
C.对外开放的格局已经形成
D.拨乱反正工作正在顺利开展
9、我国进行土地改革的法律依据是( )
A. 《中国土地法》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同纲领》
10、口号是历史的浓缩,下列口号按出现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中国人民站起来了”②打破“大锅饭”
③停课、停工“闹革命”④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A.①④②③
B.①②④③
C.①③②④
D.②④①③
11、下列反映了1950年和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级人口及其占有土地的比重。导致这一比重变化的原因是
| 1950年(%) | 1954年(%) | ||
人口比重 | 土地占有比重 | 人口比重 | 土地占有比重 | |
贫农、中农 | 85.5 | 45.2 | 92.1 | 91.4 |
富农、地主 | 14.5 | 54.8 | 7.9 | 8.6 |
A.农业合作化运动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 D.人民公式化运动
12、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它的基本任务是( )
①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②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4年开始执行
③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④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13、第一次系统地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会议( )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14、唇亡齿寒,中国人民深知此中的道理。下图,中国人民国此进行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战争,这是指
A. 北伐战争
B. 抗日战争
C. 解放战争
D. 抗美援朝
15、抚州市某地有一社区叫做“豆腐社”,当地老人说这是当年按国家政策,将从事豆腐制作加工的手工业者组织在一起,建立了“豆腐生产合作社”而得名.这一名称最早可能出现在
A.土地改革时期
B.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C.三大改造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16、“我们都是中国人。三十六计,和为上计。”毛泽东说此话针对的是
A.解决香港问题 B.解决新疆问题
C.解决台湾问题 D.解决西藏问题
17、依据《内蒙古自治区蒙古语言文字工作条例》《内蒙古自治区社会市面蒙汉两种文字并用管理办法》等法规,内蒙古自治区各级党政机关行文以及各机关团体、国营企事业单位各种牌匾、标语、路标等,蒙汉两种文字并用 率已达到90%以上。以上材料说明,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A.尊重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
B.保持或者改革本民族风俗习惯
C.使用和发展各民族语言文字
D.保护少数民族地区的名胜古迹
18、20世纪六七十年代,如图中三位英雄人物的纪念馆相继建成,他们共同体现出来的时代精神是( )
“铁人”王进喜 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解放军好战士雷锋
A.同仇敌忾、国际主义
B.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C.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D.崇尚法治、健全民主
19、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次大会的主题是
A.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
B. 和谐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C.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D. 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20、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
A.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B.进行三大改造
C.结束文化大革命
D.实施一五计划
21、标志文化大革命结束的事件是______。
22、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的伟大构想,成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1992年,海基会和海协会达成“___________________”,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23、外交环境:
(1)新中国在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就同_______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了一个好的外部环境。
(2)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__________政策,对中国实行_______和________。
24、______年12月,______全会在北京召开。
25、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目的:调动农民的______,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6、地图中的历史:
阅读下列地图,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位于福建省的经济特区是图中的
(2)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是图中的
(3)紧邻香港的经济特区是图中的
27、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的是_______司令员。
28、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加快以____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2)内容:城市改革全面展开,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对________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以_______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3)中心环节:城市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_________。
(4)意义:大大调动了____、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我国城乡出现了经济大发展的崭新局面。
29、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逐步发展为企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的高潮。
30、1938年3月,______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1953年7月,______获得胜利,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31、列举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中提出的新发展理念。
32、从新中国建立到1957年,我国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请回答:
(1)从1953年起,社会主义改造迅速展开。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 。走集体化道路。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 的高潮。到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转变为社会主义 的任务。
(2)列出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工业建设的四项成就。
(3)请用史实说明这一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或法制建设的成就。(举两例即可.)
3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各民主党派和爱国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舞台,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发挥了重要作用。请指出该会议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哪些准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有什么重要意义?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中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 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材料二:下午3时,大地欢声雷动......人民领袖毛泽东庄严宣告:“同胞们,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这个洪亮的声音震撼了北京城,震撼了全国,震撼了全世界,开创了中国各族人民的新纪元。他按动电钮,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54门礼炮齐鸣28响。随后,进行了盛大的阅兵式和盛大的群众游行......
(1)材料一是某纪念碑的碑文,这一纪念碑的名字是什么?碑文中的“三十年来”和“上溯到一千八百四 十年”分别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2)材料二描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礼炮齐鸣“28响”象征着什么
(3)为什么这个洪亮的声音震撼了北京城......开创了中国各族人民的新世纪?
(4)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说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带给你的感想。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