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超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他搜集了“西藏的解放与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国两制”、“祖国大陆与台湾的交流”等相关资料,由此推断他研究的课题是( )
A.少数民族的发展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现代中国农村巨变
D.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2、20世纪初,清政府先后废除八股文、废除科举制、颁布各级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促进了中国近代( )
A.新闻事业的发展
B.新式报刊的创办
C.电影事业的发展
D.新式教育的发展
3、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是( )
A. 中共八大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三大 D.第一届中国人民政协会议
4、时空观念即在特定时间和空间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它是中学生必备的历史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历史事件中按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雅典成为著名的奴隶制共和国
②亚历山大大帝东征
③罗马共和国成为地中海的霸主
④汉谟拉比法典制定
⑤封君封臣制改革
A.①②③④⑤ B.④①②③⑤ C.①④②③⑤ D.④②①③⑤
5、1953 年春,河南安阳县一个村的 18 户贫下中农组织起来进行合作化生产。一些富裕户讽刺地说:“没有见过鸡毛能上天!”18 户农民誓不向困难低头,说:“非叫鸡毛上天不行!”他们经过一年齐心协力的苦干,实现了“鸡毛也能绕天飞”的奇迹。这体现了当时( )
A.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
B.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效果
D.包产到户改革的成就
6、历史学家王年一在《大动乱的年代》一书中对新中国成立后某一历史事件的危害做了以下阐释(如表)。据此判断,表格的空缺内容是
的危害 | |
政治上 | 严重损害了国家政权、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
思想上 | 混淆了是非,造成了严重的思想泥乱 |
文化上 | 文化遭到极大破坏 |
组织上 | 破坏了党的组织建设 |
A. 抗美援朝
B. “大跃进”运动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文化大革命”
7、下图是某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学习时设计的年代尺。由此判断,其探究的主题是( )
A.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B.中国土地革命的进行
C.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 D.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程
8、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两人的选择相同的目的是( )
A.挽救中华民族 B.实现君主立宪制
C.推翻清朝政府 D.建立民主共和政体
9、从北洋军阀中分裂出的三个派系是( )
①直系 ②皖系 ③奉系 ④桂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1851年,领导金田村起义的领袖是( )
A.杨秀清 B.韦昌辉 C.石达开 D.洪秀全
11、下列人物中没有参加南昌起义的是
A.毛泽东
B.周恩来
C.朱德
D.贺龙
12、《马关条约》的签订“表明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从此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最主要的表现是
A.赔偿白银二亿两
B.割台湾及其附近岛屿给日本
C.开放重庆沙市等为通商口
D.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13、邮票是国家的名片,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下图中,这组邮票纪念的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
14、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是( )
A.中共七大
B.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九大
15、中共八大最重要的历史贡献是:( )
A.发表了《论十大关系》
B.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C.提出“阶级斗争为纲”
D.正确分析了国内矛盾并提出了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
16、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20世纪30年代初,蒋介石的这一命令导致的直接恶果是( )
A.东北三省迅速沦陷
B.华南大片领土沦陷
C.华北局势危急
D.上海沦陷
17、黄埔军校是中国革命军事人才的摇篮,这所学校学习苏联红军的经验,设立党代表,建立政治工作制度。学校的政治部主任是 ( )
A. 孙中山 B. 廖仲恺 C. 蒋介石 D. 周恩来
18、“我爱亲人和祖国,更爱我的荣誉,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冰雪啊!我绝不屈服于你,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做的耸立在我的阵地上。”这是一位英雄的绝笔诗,其应创作于( )
A.抗美援朝时期
B.过渡时期
C.“文革”时期
D.改革开放新时期
19、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创建的地点是
A.南昌 B.井冈山 C.吴起镇 D.延安
20、英法两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
A.维护鸦片走私利益
B.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C.惩罚清政府拒绝“修约”的行为
D.解决“亚罗号事件” “马神甫事件”
21、________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________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使侵略者不得不承认中国“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
22、将下表空白处填写完整:
战争名称 | 不平等条约 | 影响 |
|
| 中国开始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
甲午中日战争 |
|
|
|
|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
23、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发动_______,这一年是辛亥年,故称_______。
24、1938年,毛泽东发表了《________》,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决心和信心。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________》,各个解放区先后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
25、抗击八国联军:义和团在________一带阻击敌人,八国联军撤回天津。同时,各国联合舰队攻占大沽炮台,扩大对中国的侵略,________对外宣战。在北京,义和团围攻____________和________使馆区。天津的义和团在________火车站与侵略军展开激战,并炮轰紫竹林租界。在天津保卫战中,________壮烈殉国。
义和团运动结果:1900年8月14日,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太后携________西逃,途中请求八国联军“助剿”。
26、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________。
27、长征途中召开的_______,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1978年召开的_______,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28、过程:1912年2月12日,袁世凯逼迫________下诏退位;2月13日,孙中山辞职;2月15日,临时参议院选举________为临时大总统。3月,袁世凯在________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4月,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的职务。
结果:________迁往北京,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________窃取。
29、两个一百年,即到______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_____成立100年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0、指出下列表述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
错误:________改正:________
(2)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彻底废除了封建君主专制。
错误:________改正:________
(3)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重点发展轻工业。
错误:________改正:________
(4)我国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包括农业、交通运输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
错误:________改正:________
31、“不平等条约”承载着中国人的国家耻辱,始终占据着中华民族对百年“国耻”集体记忆的中心位置。
(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是什么?写出英国1843年在中国获得的权利一例。
(2)外国公使进驻北京是哪一条约中规定的内容?
(3)英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通过哪一条约得到了九龙司地方一区?
(4)甲午战争后,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的条约是什么?四年后美国提出哪一政策反映出瓜分中国狂潮中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对华政策上的矛盾。
(5)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名称是什么?
(6)综合上述问题,谈谈你的感悟。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为推翻清政府的腐朽统治,创建民主共和,他和他的战友们经历了长期斗争,付出了极大牺牲。
阅读后结合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革命前期,孙中山创建了一个革命团体和一个革命政党,请分别指出。
(2)革命政党创建后,革命志士相继发动起义。请列举两例。
(3)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取得不少的成果。请列举两个。
(4)结合教材谈谈你对孙中山的认识。
33、写出《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1)《南京条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马关条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辛丑条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100周年,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下面是八年级同学学习中共历史,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社会主义过渡)
材料一 70年来,西藏既充满活力又稳定有序。而西藏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护和传承方面,同样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从那一刻向小康启程》解说词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西藏70年前的事件有什么意义?同时期中共带领下还做了哪些事情来巩固新生的政权?
材料二 1951年、中国现代化工业在工农业生产总值中占26.65%,重工业在工业生产总值中只占35.5%
(2)为改变上述现状,我国政府做出了什么决定?与此同时国家相应采取什么政策来完成社会主义过渡?
(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材料三 下图是我国这一时期流行画
(3)根据图片和所学知识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有哪些成功探索,又有哪些失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材料四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4)结合所学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有哪些?
(5)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中国人民如何谋幸福,中华民族如何谋复兴?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