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图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整体发展趋势示意图,其中②处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A.英国宪章运动 B.第一国际 C.法国巴黎公社 D.俄国十月革命
2、2003年,美国以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借口攻打伊拉克,遭到俄、德、法等国的反对,这反映出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发展的趋势是
A.美国建立起单极世界 B.全球化程度不断加强
C.朝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 D.国际恐怖主义横行
3、法国教授西格弗里认为,英国的宣言仅对英国人是适用的,而1789年法国的《人权宣言》跨越了一切边境,对着广大的人民群众呼吁。这表明法国的《人权宣言》( )
A.消除了种族歧视
B.内容更为全面
C.获得了人民支持
D.影响更为广泛
4、某学校历史社团收集到下面两幅关于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图片,主要用来研讨
A.雕塑艺术
B.绘画艺术
C.声乐艺术
D.建筑艺术
5、古希腊一位著名的政治家曾说过:“我们的制度之所以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这位历史人物是( )
A. 汉谟拉比 B. 伯里克利
C. 汉谟拉比 D. 凯撒
6、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以下对欧洲中世纪大学兴起的描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
A.拥有自治地位
B.得到教皇和国王的支持
C.享有司法特权
D.课程不受基督教会影响
7、“自有民国,八年以来,未见真民意、真民权,有之,自学生此举始耳。”关于康有为的这句话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是对戊戌变法的评价
B.描述了新文化运动的过程
C.评价了“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D.指出了辛亥革命的不足
8、我国每年的禁毒宣传教育月活动从6月3日开始,历史上的这一天,一位著名的民族英雄领导人民取得了禁烟斗争的胜利,这位民族英雄是
A.左宗棠 B.曾国藩 C.林则徐 D. 张之洞
9、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推论不符合史实的是( )
选项 | 史 实 | 推 论 |
A | 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海地, | 发现新大陆 |
B | 但丁的《神曲》无情地揭露教会的黑暗,热情地歌颂现世的生活 | 但丁是由旧时代走向新时代的第一位诗人。 |
C |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提出“三权分立”、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提出“主权在民” | 为资产阶级革命及统治奠定了思想基础。 |
D | 15-18世纪欧美主要国家出现社会巨变 | 社会巨变主要是人文主义取代专制主义 |
A. A B. B C. C D. D
10、“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据此,下列理论(思想)与行动对应正确的是( )
①启蒙思想﹣﹣英国资产阶级革命②启蒙思想﹣﹣法国大革命
③马克思主义﹣﹣巴黎公社④三民主义﹣﹣戊戌变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11—12世纪,西欧城市兴起,为适应城市的发展,出现了最早的大学,随后一大批著名大学在西欧各地建立起来。这些“大学”产生的影响是
A. 为文艺复兴奠定了基础
B. 加速了罗马帝国的分裂
C. 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D. 巩固了西欧的封建制度
12、近代列强发动了多次侵华战争,其中攻占过北京的是( )
①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3、恩格斯说:“文艺复兴这个名字没有把这个时代充分表达出来”,其含义是( )
A. 它没有把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全部复兴出来
B. 它没有准确揭示这场运动的实质
C. 它没有将古代文化古为今用
D. 提出建立资产阶级政权的要求
14、铁路时代的到来为社会提供了更为快捷、廉价、便利的交通。标志着铁路时代开始的发明是( )
A. B.
C. D.
15、下图漫画名为《葬礼》,图中描绘的是博克、古德里安、伦德施泰特等战败的德国高级将领,抬着写有“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的棺材,在寒冬的苏联大地上狼狈溃退。此漫画反映的战役是( )
A.德国突袭波兰 B.斯大林格勒战役 C.莫斯科保卫战 D.诺曼底登陆
16、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亚洲,继资产阶级革命后又出现“五四运动”,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等;在非洲,埃及爆发了反英独立运动。这表明第一次世界大战( )
A.加剧各国发展不平衡趋势
B.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
C.使东方各国摆脱殖民统治
D.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17、当18世纪来临的时候……英国正在孕育人类历史上一种崭新的生产方式……。”这种“崭新”的生产方式指( )
A.家庭手工业 B.工场手工业 C.大工厂 D.生产自动化
18、12世纪,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是
A.课程标准 B.《考试大纲》 C.大学 D.教师行会
19、下图是古代罗马发展线索示意图,其中乙处应该填写( )
A.亚历山大帝国
B.罗马帝国
C.罗马共和国
D.东罗马帝国
20、下表是隋唐政治经济制度与日本大化改新内容比较。对此解读最正确的是( )
类别 | 日本大化改新 | 中国隋唐 | |
经济 | 班田收授法 | 均田制 | |
租庸调制 | 租庸调制 | ||
政治 | 中央 | 设二官八省 | 三省六部制 |
地方 | 设立国、郡、里 | 郡县制 |
A.隋唐文化对日本产生深远影响
B.大化改新使日本成为封建国家
C.改革推动了日本社会的进步
D.日本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
21、下图名称为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__。
22、1864年,第一个国际性的工人组织______成立,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__________。
23、美国近代史上第二次扫除资本主义发展障碍的举措是 ,通过 ,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
24、1689年,议会通过《________》,巩固革命成果;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________》。
25、填空题。
(1)古巴比伦王国时期,________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2)1453年,________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最终灭亡。
(3)1487年,迪亚士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于第二年达到非洲的________,实际上打开了绕道非洲南端通往东方的航路。
(4)13世纪末,英格兰基本确立________,议会由上下两院构成,税收权掌握在议会手中。
(5)进入19世纪,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所代替,________最终确立。
26、中国历史上出现过许多抗日民族英雄,如元末明初的_________抗倭业绩,永远载入史册;甲午战争的黄海大战中致远舰管带__________沉着应战,与二百余名战士壮烈牺牲。
27、文学:希腊神话的特点是“神人同形同性”,代表作是《________》。
28、________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的标志,________是美国独立战争转折点,美国诞生的标志是________的发表。
29、我国是世界上最早 的国家。商朝早期就开始烧制原始青瓷。
30、________的统治时期被称为拜占庭历史上第一个“黄金时期”,529年颁布的________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法典。
31、中世纪大学的自治地位主要体现在哪三个方面?
32、文明是人类所创造的财富的总和。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是与其他文明碰撞、交流、融合、创新的过程。请回答:
(1)文字是文明传承的一种载体。请问产生于尼罗河流域的古老文字叫什么?
(2)公元7世纪中期,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推动实施大化改新,深刻影响了日本社会发展进程。请概述“大化改新”的政治举措,说明革新对日本社会的具体影响。
(3)阿拉伯人在吸收、消化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创造了有自己特色的阿拉伯文化。请各举一例具体史实进行说明。
(4)丰富多彩的外来文化让我们应不接暇。应该如何看待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
33、下图是新航路开辟示意图,请填出A.B.C.D航线的航海家及贡献
A
B
C
D
说出新航路开辟的意义
34、秦汉、隋唐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重要时期,都曾出现过盛世局面。九年级1班的同学以“感悟盛世中国”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请你帮他们一起完成。
【阅书籍】第一组同学通过查阅书籍,搜集史料,对汉朝盛世进行探究。
汉武帝像
经“文景之治”,武帝时国力上升。在调整、限制、打击王国势力的过程中,郡县制逐步成为汉国家结构的主体。也正是在这个基础上,汉武帝从政治、经济、文化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汉帝国走向强盛。
——摘编自卜宪群《秦汉之际国家结构的演变》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景之治”是由谁创造的。根据材料,逐条归纳有关汉武帝时期的历史信息。
【赏壁画】第二组同学赏析壁画(陕西乾县唐朝章怀太子墓壁画《客使图》(部分)),对唐朝盛世进行探究。
该壁画展现了三名唐朝官员(左)在接见使节时的“大国外交”场景,这些使节可能来自东罗马帝国、日本(或新罗)和唐朝东北少数民族地区,他们在向唐朝的代表表达敬意。
(2)唐朝章怀太子墓壁画《客使图》反映了唐朝哪些方面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材料中唐朝时期出现的一个“盛世”局面。
【说创新】第三组同学查询生产技术上的创新
灌溉工程技术的进步,对农业生产的促进作用巨大……唐中期至五代时期,江南水网圩田技术发展很快……于是“低田常无水患,高田常无旱灾”。
——《中国古代灌溉工程技术史》
(3)根据材料写出唐代创新的灌溉工具。依据材料,归纳这一灌溉工具的发明有何作用?
【谈感悟】在以上探究成果的基础上,史老师分享了他研究唐朝创新精神的三则读书笔记,供同学们研读。
隋唐时期打破了原来选官看重门第、不注重才能的选官制度,实行科举制,是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个创新。
唐朝时期经济发展迅速,社会繁荣,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诗坛气象万千,名家辈出,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4)请你选取其中一则读书笔记提炼出观点,结合前面的探究成果及所学知识进行简要论述。(要求:围绕主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