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将“同时,活着就是对生命过程的幸福体验和快乐享受”一句还原到下面的一段话中,位置正确的一项是( )
我们为什么活着?(A)活着就应该对生命保持一种敬畏和尊重。只要我们还拥有生命,就得对生命负责,让生命焕发出光彩。(B)“水清鱼读月,山静鸟听风”,活着本身就是一种幸福体验,(C)观看潮涌大江的壮阔,品味人间真情的美好,活着就是一种快乐的享受。(D)
A.A B.B C.C D.D
2、为使句子连贯,填入横线最恰当的一项是()。
在我们赖以生存的绿色星球上,镶嵌着 色彩斑斓的陆地,那是地球上的五大洲,在陆地中间 着辽阔的蓝色水域,那是地球的四大洋。 有生命存在,生物活跃在多彩的生态系统中,它们 这个星球以绿色的情调和生命的意义。
A.几片 布满 那里 呈献 B.几个 填充 那儿 馈赠
C.几块 充盈 这里 赋予 D.几处 覆盖 这儿 给予
3、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 昨夜见军贴,可汗大点兵
B. 万里赴戎机,关山渡若飞
C.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D. 双兔傍地走,安能辩我是雄雌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矜持(jīn) 取缔(tì) 毋宁(wú) 姗姗来迟(shān)
B.销蚀(shí) 拍摄(shè) 木杮(shì) 千钧重负(jūn)
C.臆断(yì) 伫立(zhù) 概率(lǜ) 忧心忡忡(zhōng)
D.剽悍(piāo) 绽开(zhàn) 服侍(shì) 气冲斗牛(dǒu)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紫藤萝瀑布》作者是宗璞,原名冯钟璞。主要作品有《秦腔》《废都》等。
B.《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民歌,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
C.《伟大的悲剧》作者是茨威格,奥地利作家。代表作有《象棋的故事三位大师》等。
D.《最苦与最乐》的作者是梁启超,别号饮冰室主人,思想家、学者。
6、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愧怍 闲瑕 微不足道 大庭广众
B.安顿 攀谈 毛骨竦然 家俞户晓
C.凛冽 俯瞰 鞠躬尽瘁 锋芒毕露
D.狂澜 何妨 血气方钢 颠沛流离
7、下列词语中加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哺(bǔ)育 侮辱(wū) 修葺(qì) 深恶痛绝(wù)
B.泯(mín)然 伫(zhù)立 踌(chóu)躇 小心翼翼(yī)
C.粗拙(zhuō) 默契 (qǐ) 校补(jiào) 可歌可泣(qì)
D.哽咽(yè) 愧怍 (zuò) 烦躁(zào) 颠沛流离(pèi)
8、二、(2017年中考安徽省卷)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选自《论语 子罕》
注:九夷:古代称东方的九种民族。亦指其所居之地。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有仙则名 名: (2)斯是陋室 斯:
(3)谈笑有鸿儒 鸿儒: (4)无案牍之劳形 案牍:
【2】翻译下列句子。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或曰:“陋,如之何?”
【3】(甲)(乙)两段文字中“何陋之有”的根本原因分别是“ ”和“ ”。(用原文语句填空)
【4】两段文字都表现了美好的君子形象。从中你能看出“君子”应具有怎样的情操?
9、古诗文名句默写。
①可怜夜半虚前席,___________。(李商隐《贾生》)
②予独爱___________,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③___________,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
④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__________。(纪昀《河中石兽》)
⑤《望岳》一诗中,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凉州词》诗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木兰诗》中有相似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杜牧《泊秦淮》中借商女讽刺那些达官显贵醉生梦死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___________,___________。”(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10、柳先生的正骨膏
刘玲海
邾镇东大街新开张的药铺叫汉春堂,坐堂的先生姓柳,人称柳先生,从东北躲战乱来到邾镇。柳先生擅长骨科,跌打损伤脱白骨折手到病除,据说,他熬制的外敷育药正骨膏更是神奇,无论多严重的骨折,经柳先生手法复位后,贴上正骨膏再用竹片固定,少则十日多则一月,断骨愈好如初。
日本人攻打邾镇的那天,一颗炮弹落在颜老爷的家里,三间大堂屋成了废墟,颜老爷正在前厅伺候他的花树,震得昏了过去。半日后醒来,他看到养在莲花缸里的那株花树,如小臂粗的树干被炸断,仅连接着一部分树皮,颜老爷两眼一黑又昏过去。那株树是儿子带回来的,儿子的喜好,颜老爷视为珍宝。儿子和他的部队在台儿庄与日本人决战时,壮烈殉国,老人把儿子的一捧骨灰埋在树根下,更是视树为生命。
现在,儿子的树被日本人毁了,颜老爷像被挖了心一样。他失魂落魄地在院子的残垣断壁间转圈,不知如何是好。许久,他一下子想起柳先生,救人的命和救树的命都是救命,也是心急乱求医,柳先生成了他救命的稻草,一路跌跌撞撞来到柳先生的药铺,全不顾大街上枪弹横飞,见到柳先生颜老爷扑通一声就跪下了。
柳先生来到花树前,小心地扶起来,把断茬对齐捏实贴上正骨膏,周匝固定木棍。三日后,树叶竟振作起来,十日后,树叶重新泛绿,一月后,树干断处长好了。
颜老爷一脸泪痕,紧抓着柳先生的手说:“你救了我儿子,也救了我啊!”
邾镇沦陷后,病人挤满了柳先生的药铺,断胳膊断腿的病人很多。这天,柳先生在药铺里配药,心里默念着药方,川续断十钱,右手去药匣抓药,放进左手的戥子里一称,正好。继续一味味抓药,骨碎补十钱、藏红花十钱……
汉春堂的大门咣当一声开了,听声音不是手推开的,是脚踢开的。一群日本兵涌进来,后边还抬着一个嗷嗷乱叫的军官,候诊的病人吓得四处躲藏。
翻译官提着手枪走近柳先生,说:“听说你医术高明,请你为少佐先生治伤,伤愈后重赏。”说着指指乱叫的日本人,“少佐先生率兵进山剿匪,被八路的地雷炸伤,两条腿骨头断了。”柳先生一怔,然后缓步上前,看看担架上那张被疼痛扭曲的脸,认识。邾镇沦陷后,这个日本人牵着一条凶犬,在大街上咬死咬伤的人不计其数。
柳先生指点把病人放到诊床上,然后双手在断腿上拿捏,病人忽然疼得又叫起来,日本兵哗哗地拉枪栓,黑洞洞的枪口一齐对着柳先生。柳先生好像没看见,继续接骨,修正碎骨后外敷正骨膏再竹片固定。一条腿整好换另一条腿,有条不紊。
“好了,隔日过来换膏药。”柳先生说着直起身去洗手,不再说话。翻译官放下大把银元,日本兵抬着少佐走了。
隔日,翻译官抬着那个日本少佐来换膏药,又放下大把银元。
又隔日,那个日本少佐被抬过来换音药,翻译官再放下大把银元。
这些日子,柳先生药铺里来治病的人越来越少,以致门可罗雀。
半月后,日本少佐是拄着拐杖来的,两个日本兵扶着,见了柳先生露出一脸笑,不住地说:“你的,良民大大的!”柳先生也笑,只是不多说话。日本少佐换完药走了,当然还留下许多银元。
柳先生听到大门口哗啦一声响,出门看,是颜老爷把他的莲花缸摔碎在柳先生的门口,还把莲花缸里的花树嘎吱一下当腰折断,丢在地上愤愤而去,街上好多围观的人,恨恨地吐下唾沫,转身散去。
柳先生一脸淡然。
一个月后,是日本少佐自己走着来的,翻译官跟在后面抱着一坛酒。柳先生和日本少佐已成了熟人,最后一次换完药开始喝酒,喝酒的时候,推杯换盏很是热闹,一坛酒喝光还没尽兴,柳先生提议翻译官再去拿一坛酒来。
翻译官抱着酒坛子回来时,日本少佐躺在地上已经死了,面目狰狞,胸口插着一一把刀,刀柄深入,污血满地。柳先生在院里正给颜老爷的那棵花树换药,莲花缸换了新的,缸里的花树折断处周匝固定着木棍,花树枝青叶绿,一派盎然。
刑场上,翻译官向柳先生:“你当初为什么给少佐先生医伤?”“我是医病的先生,不能坏了先生的名声。”柳先生说。“那你干嘛又杀死他?”翻译官追向。“我是中国人,不能坏了中国人的名声!”柳先生脱口而答。
(选自《小说月刊》2018年第4期,有改动)
【1】请根据提示梳理文章的故事情节,填写空缺部分。
(1)____医治花树(2)_____(3)____摔缸折花树_____(4)
【2】文中多次写颜老爷的那株“花树”,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3】文中的颜先生这一人物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概括。
【4】文章最后两段写了故事的结局,请分析这样结局的好处。
11、 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杨利伟
⑴9时整,火箭尾部发出巨大的轰鸣声,数百吨高能燃料开始燃烧,八台发动机同时喷出炽热的火焰,高温高速的气体,几秒钟就把发射台下的上千吨水化为蒸气。
⑵火箭起飞了。
⑶我全身用力,肌肉紧张,整个人收缩得像一块铁。
⑷开始时飞船缓慢地升起,非常平稳,甚至比电梯还平稳。我感到压力远不像训练时想象的那么大,心里稍觉释然,全身绷紧的肌肉也渐渐放松下来。
⑸“逃逸塔分离”,“助推器分离”……
⑹火箭逐步加速,我感到压力在不断增强。因为这种负荷我在训练时承受过,变化幅度甚至比训练时还小些,所以我身体的感受还挺好,觉得没啥问题。
⑺但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的高度时,火箭和飞船开始急剧抖动,产生共振。这让我感到非常痛苦。
⑻人体对10赫兹以下的低频振动非常敏感,它会让人的内脏产生共振。而这时不单单是低频振动的问题,而且这个新的振动叠加在大约6G的负荷上。这种叠加太可怕了,我从来没有进行过这种训练。
⑼意外出现了。共振以曲线形式变化着,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我几乎无法承受,觉得自己快不行了。
⑽当时,我的头脑非常清醒,以为飞船起飞时就是这样的。其实,起飞阶段发生共振并非正常现象。
⑾那种共振持续26秒后,慢慢减轻。我从极度难受的状态中解脱出来,一切不适都不见了,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和舒服,如释千斤重负,如同一次重生,我甚至觉得这个过程很耐人寻味。但在痛苦的极点,就在刚才短短一刹那,我真的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⑿飞行回来后我详细描述了这种难受的过程。经过分析研究,工作人员认为,飞船共振主要来自火箭的振动。随后他们改进技术工艺,解决了这个问题。在“神舟六号”飞行时,情况有了很大改善,在后来的航天飞行中再没有出现过。聂海胜说:“我们乘坐的火箭、飞船都非常舒适,几乎感觉不到振动。”
⒀在空中度过那难以承受的26秒钟时,不仅我感觉特别漫长,地面的工作人员也陷入了空前的紧张中。因为通过大屏幕,飞船传回来的画面是定格的,我整个人一动不动,眼睛也不眨。大家都担心我是不是出了什么事故。
⒁后来,整流罩打开,外面的光线透过舷窗一下子照射进来,阳光很刺眼,我的眼睛忍不住眨了一下。
⒂就这一下,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所有的人都鼓掌欢呼起来。
⒃这时我第一次向地面报告飞行状态:“‘神舟五号’报告,整流罩打开正常!”
⒄当我返回地球观看这段录像时,我激动得说不出任何话来。
【1】综合全文,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节选自航天员杨利伟撰写的个人传记《天地九重》。
B.这一节的标题“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是作者的夸大之词。
C.作者写作的目的是抒发自己作为中国航天员的自豪之情。
D.就写法来看,本文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叙述。
【2】下列句子中对课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第⑴自然段中,“几秒钟”表明时间之快,“上千吨”写出了数量之多,细腻传神地刻画出了火箭起飞时的速度之快。
B.第⑶自然段是细节描写,准确细腻地写出火箭起飞时,作为中国首飞航天员的“我”当时的紧张状态。
C.文中出现的“26秒”这样的数字,能更科学严谨地展示说明共振持续时间短,但是我的难受状态是非常明显的。
D.第⑿自然段插入“我”飞回地面向工作人员描述火箭共振过程及地面工作人员改进火箭技术工艺的内容,使结构紧凑,脉络清晰。
【3】通过学习课文,你明白杨利伟为什么被称为“航天英雄”了吧。假如杨利伟到你们学校和大家交流,你会向他提什么问题呢?(至少设计两个问题)
12、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涉及方面广泛,如黑洞、量子、新能源、超导体、基因编辑、星际探索、人工智能……你对哪个领域的科学技术最感兴趣?选择一个领域,展开想象,写一篇文章。
提示:①可以想象科学技术在未来发展情况,及对社会生活的影响。②要有一定的故事情节。
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③不得抄袭。④字数不少于6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