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驰骋 仿徨 罗汉豆 不修边幅 销声匿迹
B.浮燥 腐蚀 草坝子 自园其说 天衣无缝
C.喧腾 告诫 岳阳城 袖手旁观 阳奉阴违
D.怠慢 脑畔 马前足 风云变幻 海枯石滥
2、下列各组词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
A.瞳仁 躁热 恬静 元气淋漓
B.晦暗 束缚 羁绊 渺远
C.搏击 磅礴 战粟 振撼
D.幅射 闭塞 亢奋 惊心动魄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我国会有将近1亿左右贫困人口脱贫,提前实现减贫目标。
B.新冠疫情期间,群众防控意识和卫生习惯大幅增强,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C.加快推行“绿色乡村”建设,加强农村居住环境整治,是能否构建乡村发展新格局的重要条件。
D.我们欣赏文艺作品,不仅要理解文字表层含义,更要透过文字进入作品意境,体验阅读的快乐。
4、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A.泰州戏曲文化底蕴深厚,拥有全国唯一的“梅”“桃”“柳”戏曲文化三家村。
B.“今年的‘日环食’,我国处于绝佳观测位置,”天文专家说:“如果天气晴好,公众一定不要错过。”
C.《壶口瀑布》选自《梁衡文集》卷一(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D.口罩要不要继续戴?暑假能不能出去旅游?大家期待张文宏给出答案。
5、古诗词赏析
卖炭翁
杜甫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 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满面尘灰烟火色”体现卖炭翁劳作的辛苦。
B.“心忧炭贱愿天寒”突显卖炭翁内心的忧伤。
C.诗歌揭露了宫使们巧取豪夺百姓物品的行径。
D.诗歌表达了对受“宫市”之苦的人民的同情。
【2】“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从描写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
6、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2)_____________________,落日故人情。《送友人》
(3)拣尽寒枝不肯栖,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5)关关雎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青树翠蔓,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差披拂。(柳宗元《小石潭记》)
(7)庄子在《逍遥游》一文中借助“大鹏直上”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后来演变成了一个成语“扶摇直上”。
(8)《大道之行也》中体现人才得到重用,社会成员间和睦相处的一句话:______ ,________。
7、阅读《傅雷家书》一则,完成下面试题。
聪,亲爱的孩子。收到9月22日晚发的第六封信,很高兴,我们并没有为你前封信感到什么烦恼或是不安。我在第八封信中还对你预告,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会有的。我是过来人,决不至于大惊小怪。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庸碌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才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我们只求心理相对平衡,不至于受伤而已。你也不是栽了筋斗爬不起来的人。我预料国外这几年,对你整个的人也有很大的帮助。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的;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舞你。克利斯朵夫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吗?慢慢的你会养成另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一个人唯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的。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过感情的ruin(创伤,覆灭),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做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倘若你认为这些话是对的,对你有些启发作用,那么将来在遇到因回忆而痛苦的时候(那一定免不了会再来的),拿出这封信来重读几遍。
①有关选段内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这封信写在儿子精神消沉时,希望儿子成为一个坚强的人。
B.文中连用三个反问句,构成排比,表达强烈的感情——父母始终是儿子的坚实后盾。
C.文中提到克利斯朵夫的目的是为了鼓励儿子像克利斯朵夫那样坚强、乐观,宠辱不惊,能从客观的立场分析所面对的一切。
D.信中父亲鼓励儿子保持谦卑、不惧孤独,勇于攀登艺术至境。
②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这句话。
8、阅读黄愿的《直到看见香味为止》,完成小题。
①朋友是一间盲人重建中心的长期义工,因为他的邀请,我们聚集了一伙人前去进行为期一天的盲人体验生活。
②在众人的鼓励下,我成了第一个志愿者。我被允许先对周围环境做一番了解,用所有可以想到的法子尽量去记忆。朋友糊涂,忘了我具有惊人的3D立体感,建构、解构物体的面貌是轻而易举的事。我自信在一定的时间内,能在脑海中绘制一份这房子的缩小平面图,顺利通过考验。
③十分钟不到,我准备妥当。按照吩咐我闭上眼睛,眼睛套入罩子内,罩子外再紧紧缠绕一层深色不透光的长巾,世界被缩短到仅仅于我的眼前、布巾之间,里头除了黑暗一无所有。
④漆黑中,有人牵起了我的手,带着我一步一步踏到再熟悉不过的房间外。记得右转左侧是会客厅,左转到底是餐厅,直行是漱洗室,即便失去观察景物的工具,我仍能保持空间与距离的敏锐感官,对此我引以为傲,并对牵引我手的人说:“这有什么难的?瞎了有什么可怕的?”
⑤为了证明我所言不假,我挣脱了她纤细柔嫩的小手,谨慎维持着步伐,一会儿就到了会客厅,顺利绕过了沙发,避开了短凳,伸手抓起一个置于茶几中央水果盘内的橘子,送了一瓣酸甜的橘子到嘴里,我算准位置往后倾倒,安稳躺在搁着靠枕的椅子内,虽然看不见自己,但知道脸上的表情一定得意,心中态度肯定轻佻。
⑥“分我吃一点可以吗?”那人提出了要求,要求不过分,但问题出现了,我听见声音来源,锁定她的方位,可我不清楚她的身材,手不知道往哪个高度摆。于是我拿着橘子的手在半空中试探,试遍上中前后左右下,次次落空,直到她的手握住我的手腕,引导我失措慌乱的手指到定点,等我摸到一块饱满富有弹性的肉块,才确定我的手已到达了她的唇边。
⑦“谢谢你,很甜,很好吃。”她的音色细而婉转,就像山涧中的干净泉水,明知我出糗而不嘲讽我。
⑧“好像不是那么轻松。”我搔搔头,想找个台阶下,企图解开布巾,却被她阻止。
⑨“再等一下下好吗?”谁能拒绝一个语带乞求,且诚恳待己的人呢?至少我不行。“转几圈回到刚刚来的房间,一切就结束了。”她轻描淡写地说着,似乎没注意到我踌躇的脚步。
⑩意外总是出现在意想不到的诡异角落,正当我接近房间,以为再不久便能逃出这窘境时,竟然误踩中一支滚落在地板上的圆珠笔而摔倒,四脚朝天的姿势狼狈可笑,羞耻让我勃然大怒。
⑪“说好只是体验而已,你们玩真的?”明明她就在我身旁,却没有扶我一把,任凭我跌倒而不顾。我不在意受伤,难过的是这女孩的险恶,她分明是乘机报复。
⑫于是我咆哮,用力扯下眼睛上的遮挡物,恢复我的视线与光亮,却一下噤声不再言语。在我眼前的她,是位盲眼的女孩,她着急地弹开手杖到处探查我的所在。等她颤抖的手捧住了我的脸,那时她才流出眼泪哽咽地说:“对不起,你没事吧?”朋友和中心的人听见骚动从远处的楼梯跑下。
⑬“怎么了?”大家七嘴八舌地问。“我没事,只是看见久违的光亮,不过被感动罢了。”
⑭失明后,我居然看见了肉眼看不到的东西,那是属于心的独特芳香。
【1】通读全文,根据“我”参加盲人生活体验的过程及心情的变化填空。
准备体验,自信满满→初次成功,___________→判定不准,惊慌失措→ 意外摔倒,勃然大怒→扯下眼罩,____________
【2】第⑤段画线句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3】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盲人女孩的形象。
【4】请从结构和内容两个角度分析最后一段的作用。
【5】试分析本文第⑦段画线句子与下面链接材料在修辞手法上的相同点及这种修辞表达效果的不同点。
【链接材料】
这一次(指看戏回来)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来。
(选自鲁迅《社戏》)
(1)修辞手法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达效果不同点:
本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链接材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以“我与春天”为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