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广东湛江2025届初二语文下册三月考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

    B.《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一文的作者丁肇中是美籍华裔科学家,获1976年诺贝尔化学奖。

    C.《最后一次讲演》的作者闻一多,湖北浠水人。诗人、文史学者。新月派代表诗人。著有诗集《红烛》《死水》。

    D.在《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一文中作者王选讲述了自己一生中的第六次抉择,文章语言风趣幽默。

  • 2、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A. 首联写得洞庭湖的湖水浩荡满溢,与岸齐平,天空倒映湖面,湖上湖中浑然一体。“虚”和“太清”均指天空。

    B. 颔联写洞庭湖的水气蒸腾迷漫了云梦泽;汹涌的波涛冲击着岳阳城,发出震天撼地的洪响,诗人直感城墙也在撼动。

    C. 最后四句写诗人想要出仕,一展才华,做一番事业的心情,说得很直接。“端居耻圣明”表露出他的心迹。

    D. 这首诗在内容上表现了一个知识分子在盛世出仕建功立业的心志;在写景上则于大处落笔,把洞庭秋色描绘得气势磅礴,雄浑壮美。

  •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恭顺       煞风景       震耳欲聋       名副其实

    B.高梁       湿漉漉       草长莺飞       挑拔离间

    C.瞭望       摄像头       招遥撞骗       相辅相成

    D.撺掇       霓红灯       人情事故       川流不息

  •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水浒传》这部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B.听到日本抗议中国捕获英军无人潜航器的消息,我们面面相觑:关他什么事?

    C.我最讨厌某些人扭捏作态,没有一点率真、干练的气质。

    D.老师和同学的指点使我茅塞顿开,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一句运用________描写,通过“衣正单”与“愿天寒”的矛盾,深刻表现了卖炭翁极其困苦的生活处境。“______”二字是作者情感的直接流露,表达了对人物的深切同情。

    【2】这首诗真实概括了唐代劳动人民的辛酸和悲苦,在卖炭这一件小事上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不平;诗歌典型地体现了________风格特点;诗歌形象鲜明,主题突出,叙事简洁完整,语言________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古文背诵默写。

    (1)野马也,尘埃也,________。(庄子《北冥有鱼》)

    (2)水击三千里,________。(庄子《北冥有鱼》)

    (3)庄子日:“子非我,________?”(庄子《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名著阅读。

    (1)下面对《傅雷家书》一书中有关内容以及作者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傅雷是我国著名翻译家,他致力于法国文学的译介工作,翻译了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中的大部分作品。

    B.《傅雷家书》是傅雷写给孩子的家信汇编而成的,是充满父爱的教子名篇。

    C.《傅雷家书》凝聚着作者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

    D.傅雷在艺术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但家书中对美术、音乐作品、表现技巧、艺术修养等谈得不多。

    (2)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填空。

    真诚是第一把艺术的钥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真诚的“不懂”,比不真诚的“懂”,还叫人好受些。最可厌的莫如自以为是,自作解人。有了真诚,才会有虚心,有了虚心,才肯丢开自己去了解别人,也才能放下虚伪的自尊心去了解自己。建筑在了解自己了解别人上面的爱,才不是盲目的爱……有件小事要和你谈谈。你写信封为什么老是这么不neat(干净)?日常琐事要做得neat(干净),等于弹琴要讲究干净是一样的。我始终认为做人的作风应当是一致的,否则就是不调和,而从事艺术的人应当最恨不调和。

    这段文字选自《_______》。文中的“你”是__________。在这封信中父亲要求孩子要做一个真诚的人,同时在做一切小事时,要养成__________的习惯。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   中国科学家破解2.5亿年前的世纪“谋杀案”

    在生物演化的“长河”中,曾经出现过一次“大灭绝”事件,几乎使地球生物界回到原始状态,这就是著名的“二叠纪末生命大灭绝”。但究竟是什么造成了这次大灭绝呢?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沈延安教授团队研究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是二叠纪末生命大灭绝事件的重要环境因素。

    案件重现:二叠纪末大灭绝——众多生物“蒸发”

    生物化石记录表明,5.4亿年前地球上共发生了5次显著的生命灭绝事件。其中,发生在二叠纪末的灭绝事件是最严重、规模最大的生命灭绝事件。“其灭绝过程的特征是规模大、时间短、灭绝后生命系统的复苏极其缓慢。”沈延安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他表示,二叠纪末生命灭绝事件造成了80%以上的海洋生物的消失,比如珊瑚、三叶虫、放射虫;也造成了75%以上陆地生物的消失,比如陆栖的单弓类群动物和许多爬行类群动物。就灭绝物种的规模而言,比发生在大约6 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恐龙灭绝事件更严重。二叠纪末生命灭绝事件之后,生命系统的完全恢复大约持续了500万年。

    “生命起源和演化的研究一直是自然科学的重大问题。研究二叠纪末生命大灭绝事件的原因使我们对过去的生命演化过程有了充分的理解,讲古论今,它也为我们预测未来地球环境和生命系统的变化提供了重要的启示。”沈延安说。

    嫌犯一:坏脾气的大反派——火山爆发

    有些研究人员认为,火山爆发是二叠纪末生命灭绝事件真正的“罪魁祸首”。

    比如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格拉斯比教授的研究小组就认为造成此次大灭绝的原因是巨型火山的爆发。与此同时,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谢树成团队的研究也证明了此次生命大灭绝与火山爆发有关。通过采集、分析距今约2.52亿年的生物化石及保存它们的地层,研究人员还原了这次生命大灭绝的过程:西伯利亚等地火山爆发,释放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温室气体与有害气体,又与超大陆聚合导致的其他因素耦合,致使地球环境恶化——全球变暖,海洋缺氧,大量生物灭绝。

    嫌犯二:一箭双雕的杀手——大陆风化作用

    沈延安课题组也赞成是西伯利亚火成岩省的喷发诱发了此次生命灭绝,但他们指出,大规模火山喷发只是扣动了生命灭绝的扳机,而大陆风化作用,则加速了射向二叠纪末生命的子弹的速度。

    所谓风化作用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坚硬岩石、矿物与大气、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产生物理、化学变化而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的全过程。

    “大陆风化作用的增强将生命营养元素,比如磷、氮、硅等带入海洋,促使海洋的初级生产率增高和海洋的富营养化等,这类似于人类活动造成的现代近海海域和湖泊的富营养化过程,而这些生物和化学过程又消耗了海洋中大量的氧气。因此,这是造成海洋缺氧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海洋的缺氧可以直接导致海洋中各种生物的大量灭亡。”沈延安说。

    嫌犯三:深藏不露的奸细——海底可燃冰

    除了上述两种说法外,还有人认为二叠纪末生命大灭绝的“凶手”是海底可燃冰的快速分解。海底可燃冰主要指埋藏于海底沉积物中的甲烷,由于海水的巨大压力,它们在300—500米的深处能够稳定存在。但是,如果压力突然减小,埋藏在沉积物中的甲烷就会迅速释放到海洋和大气中,在大约10—20年的时间内迅速转化为二氧化碳,由此引起全球变暖,导致生物灭绝。

    但是沈延安指出:“在二叠纪末期,引起‘可燃冰快速分解’的地质因素主要是海平面的突然降低。大家普遍接受的观点是海底可燃冰的快速分解是局部的,它可能是二叠纪末生命大灭绝的因素之一,但绝不是主导因素。”

    相关链接:在浩劫中逃出生天的生物

    二叠纪末生命大灭绝给世界带来的破坏是灾难性的。但即便环境再险恶,仍有少数陆地和海洋物种成功活了下来。

    “二叠纪末生命大灭绝虽然破坏性巨大,但是也留下了巨大的生态空间,”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沈树忠说,“这也为接下来的三叠纪的陆地、海洋生物,甚至为很快出现的地球霸主——恐龙提供了生存发展的机遇。”

    (摘自《科技日报》,有删改)

    1结合全文内容,试在第二段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内容。

    2文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至少列举三种。并试着结合文中语句,任选一种说明方法分析其作用。

    3本文主要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这样说明有什么好处?

    4在沈延安教授看来,探究这次生命大灭绝事件的原因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按要求作文

    美国一家杂志有一个有趣的专栏,叫“其实那不是理由”,其中有许多关于“理由”的有意思的事情。

    李娜年幼时,父亲就离世了,她没有一蹶不振,而是谨遵父亲的遗愿,更勤奋于训练。自五岁起至今,李娜的辛酸无人能懂,然而,她却从没放弃,她深知:那不是放弃的理由!

    漫观历史,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雄伟壮志;足望太行,赞“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乐观信念。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梦想,一切皆不是理由。

    请以“其实那不是   ”(理由、借口、放弃……)为题目完成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要求:①根据你的思考和认识,在横线上填加适当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②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诗歌除外);③避开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④书写规范,标点正确,卷面整洁。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月考试卷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