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姑苏城与金鸡湖,是苏州的双面绣:一面是古老的斑斓,一面是现代的辉煌!
B. 钱理群的新书名为《鲁迅作品细读》,这本书对鲁迅的33篇作品“小说、散文、散文诗和杂文”进行了文本细读。
C. 2017年11月22日上午,解放军轰6、运8、图154、伊尔78、苏30等各型机多架,从巴士海峡飞往西太平洋,从事远海长航训练。
D. 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
2、下列加点的文言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儿女)
B. 无论魏晋(不要说,更不必说)
C. 斗折蛇行(北斗星)
D. 其两膝相比者(靠近)
3、下列词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褶皱(zhě) 雾霭(ǎi) 缄默(jiān) 戛然而止(gá)
B.迁徙(xǐ) 蛮横(hèng) 俨然(yǎn) 随声附和(hè)
C.争讼(sòng) 悄然(qiāo) 眼眶(kuāng) 暴风骤雨(zhòu)
D.欺侮(wǔ) 连翘(qiào) 蠕动(rǔ) 脍炙人口(kuài)
4、下列句子中,表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据说,秦始皇每天批阅写在竹简和木片上的文字,有600公斤重。
B.这本书已经出版好几年了,所以作者最近作了较大的修改。
C.到目前为止,全国有百分之八十的锅炉使用了有效的消烟除尘装置和其他简易措施。
D.正在研究课程改革的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梅其春教授认为,随着生命科学的飞速发展,生物学作为大学必修课是一种趋势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1】这首诗的颈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个字?为什么?
【2】赏析尾联“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6、默写。
(1)_____________,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报君黄金台上意,_________________ 。(李贺《雁门太守行》)
(3)_____________,猿鸟乱鸣;___________,沉鳞竞跃。(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4)微君之故,_______________?(《诗经·邶风·式微》)
(5)_______________,端居耻圣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6)万籁此都寂,__________________。(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7)挥手自兹去,__________________。(李白《送友人》)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陆游《卜算子·咏梅》)
(9)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___________ ,___________。(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10)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柳宗元《小石潭记》)
(1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
(12)《桃花源记》中描写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的句子: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13)《小石潭记》中与《朱元思书》中“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名著阅读。
(1)人们提出“在新时代,要做保尔还是比尔”的新命题。与比尔·盖茨相提并论的保尔,是苏联作家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人公。他在老水手 的教育下走上了革命道路,最终成长为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
(2) ①“人应当赶紧地、充分地生活。因为意外的疾病或悲惨的事故随时都可以突然结束他的生命。”
②“就是到了生活已经无法忍受的时候,也要善于生活下去,要竭尽全力,使生命变得有益于人民。”
①句中加点“生活”的含义是什么?②句中保尔在全身瘫痪、双目失明的情况下是怎样“善于生活下去,要竭尽全力,使生命变得有益于人民”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文,回答后面小题
祖父和他的牛
赵畅
①祖父爱牛,是因为从小就与牛打交道。对地处浙东四明山麓的小山村而言,耕牛就是最重要的生产工具。没有耕牛,庄稼的收成就无法保障。因为家里养了牛,孩提时的祖父,白日便天天与牛在一起。
②我从小寄养在小山村祖父祖母家,颇能感受祖父对牛的爱怜。祖父赶牛耕田时,似乎很少吆喝,虽手握竹鞭,但那竹鞭小得似乎只能用来挠痒,且只是悬而不抽。我很是纳闷,同样的牛,何以到了祖父手里,就那般驯服了呢?
③渐渐的,我看出了其中的端倪。每当田间休息时,祖父并不急于吃我送去的点心,而是将牛牵到田塍旁的水渠边,先让牛饮水解渴,再让它吃自己早就准备好的草料。看着牛不慌不忙、舒心惬意地吃着草,祖父这才安心地坐下来吃点心。可不知为何,祖父一边吃着点心一边仍不安地双眼紧盯着耕牛,我心里想祖父怎么这么不放心呢?“你看,这畜生又来了,拍死你!”不一会儿,只见祖父一把放下碗和筷,像离弦的箭一样,腾地冲向耕牛,用他那长着老茧但却结实有力的手“啪”地按向耕牛的臀部一侧。未等我反应过来,祖父已经带着他的战利品回来了。原来,他拍死了一只体积硕大的牛虻。他神情严肃地说:“这牛虻最讨厌,总是吸牛的血,若时间长了,叮咬的次数多了,牛会生病的。”
④每次耕田回来,祖父总是赶牛下溪滩,用他那把自制的大板刷替耕牛洗澡。到了署天的晚上,祖父还会在牛棚一隅点上一堆驱坟蝇的草,以确保耕牛能睡上一个安稳觉,好好恢复体力。冬天是耕牛歇息的时光,一般养牛者只是给准备一些稻草吃就完事了。然而,祖父还是会千方百计地去一些山坡暖阳处找寻青草。即便是准备稻草,他也是精心挑选。牛棚的窗户破漏了,他总是在第一时间自己动手去修。年三十的傍晚,他还会烧一锅粥并掺和些蔬菜给牛吃。他笑呵呵地对家人说:“人要过年,可别忘了牛。没有牛的帮助,哪来丰收?”同样的牛,大凡经祖父打理过的总是长得格外的膘肥和健壮。按祖父的说法,那就是“一分投入一分产出,放水则必缩水”。
⑤养了这多年的牛,牛会老,也会死,村里人称为“倒”。按照传统的习惯,以及当年的政策规定,牛只有“倒”了,才可宰牛并分配给各家各户。祖父祖母家,有时能分到一二斤牛肉。无论是宰牛的现场抑或家里烧煮牛肉之时,祖父总是在自言自语“罪过罪过”中远走,去亲戚家做客。
⑥祖父九十三岁以前还在放牛,只是不同于当年为生产队养牛,这牛是他自己买的。他说,看不到牛,心里堵得慌。因为牛,祖父的晚年生活过得很充实。尽管农村而今实现了机械化耕田,这牛已然失去了它本来耕田的价值,但祖父还是像先前那样爱着他的牛,视其为伴,精心侍弄,毋敢懈怠。有一年,祖父将养了几年的一头牛转让给了附近村里的村民,可想不到,几个月后它竟偷偷跑了回来,细心的祖父发现这头牛的身上有几处伤痕。祖父爱怜不止,于是跟人家商量,又把它买了回来,直至善终。
⑦祖父这种对待耕牛的态度,在我更愿意把它看作是人与自然和谐的一种淳朴认知。须知道,物也是有尊严的,对待物的态度,究其实,也是对待人的态度和对待自己的态度。祖父走后,我记得最深的,恰恰是他赶着拖犁铧的老牛,耕耘在小山村无垠的土地上,翻飞一坨坨肥沃的泥土,像一种丰收的预告。
【1】文中二一六段具体写到“祖父和他的牛”,请根据内容要求进行概括。
段落 | 内容概括 |
第二自然段 | ① |
第三自然段 | 休息时祖父先让牛吃喝然后自己才吃饭 |
第四自然段 | ② |
第五自然段 | ③ |
第六自然段 | 自己买牛放,相伴度过晚年 |
【2】结合上下语境,理解赏析文中画线语句。
可不知为何,祖父一边吃着点心一边仍不安地双眼紧盯着耕牛,我心里想祖父怎么这么不放心呢?“你看,这畜生又来了,拍死你!”不一会儿,只见祖父一把放下碗和筷,像离弦的箭一样,腾地冲向耕牛……
【3】本文写祖父和牛,为何用许多文字写他人对牛的态度?试简要分析
【4】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说说结尾段在文中的作用。
【5】“对待物的态度,究其实,也是对待人的态度和对待自己的态度。”联系全文和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语句的理解。
9、按要求作文。
认真阅读上面李远哲的演讲辞《立足小分子,纵情大宇宙》一文,然后从中选取一个观点,联系实际写一篇演讲稿,演讲的对象是本班同学。
[要求]①写演讲稿。②全文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④书写规范、美观;⑤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