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吉林白山2025届初二语文下册二月考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有些学者主张文化要寻根,不能把根丢掉了。_______________

    ①搞成全民化便是将小众的文化变成大众的,殊不知无形之中这种文化就被搞没了。

    ②我很赞同这个观点。跟世界接轨不是消除自己的特点,而是要让现代人认识、接受我们的传统文化,但是也不一定要普遍接受。

    ③因此我觉得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求轰轰烈烈,而要力求把传统文化的种子一代代传承下去,根植于民众的内心世界。

    ④我们存在很多思想误区,例如,有的东西一被评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想尽办法要把它变成全民文化。

    ⑤这是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看法,只有这样它才能保留今人要借鉴的东西。

    A. ①③⑤④② B. ②④①③⑤ C. ③④⑤②① D. ②③①⑤④

  • 2、下面一段文字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2018年又由于在春晚上的展示,让天下而知晓。  

    ②走过山川、越过海洋,这幅用画笔绘制而成的古地图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意义非凡,此次它的归来,着实令国人为之振奋。

    ③它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古人用双脚丈量过的土地,是明代中国辉煌丝绸之路最直观的记载。

    ④当历史的迷雾渐渐散去,《丝路山水地图》本来夺目的光彩骄傲地在世人面前展现,在我国倡导“一带一路”建设的时代大背景下,具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⑤"丝路山水万余里,此图一出天下知。" 在浩繁卷帙的史料中,一幅明代的《丝路山水地图》因许荣茂先生捐赠的善举而得以入藏故宫博物院。

    A. ⑤①③②④   B. ④①③②⑤

    C. ⑤③①②④   D. ④⑤③①②

  • 3、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梦想之路越切近,新情况、新问题就越多。

    ②发展起来之后的问题,一点儿也不比不发展的时候少,解决难度更有甚于前。

    ③梦想之旅,从来就不是一路坦途,一帆风顺。

    ④越是在这样的时刻,越需要我们满怀信心,振奋精神,凝聚力量,沿着中国道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⑤行百里者半九十,尽管我们距离梦想越来越近,但需要付出的努力依然艰辛。

    A. ①③②④⑤   B. ①③⑤②④

    C. ③①②⑤④   D. ③①⑤④②

  • 4、下列词语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A.羁绊       静穆       抱不平       人情世故

    B.翩然       枯燥       坐右铭       悄怆幽邃

    C.沼泽       踊跃       板蓝根       叹为观止

    D.褶皱       斡旋       四合院       再接再厉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以下小题。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乙】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故不错意也 错意:置意,错,通“措”

    B. 休祲降于天 休祲:吉凶的征兆

    C. 晏子席对曰 避:回避

    D. 长跪而之 谢:道歉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秦 今民生长齐不盗

    B. 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过王

    C. 有先生也 吾欲辱之,何

    D. 皆布衣士也 齐习辞者也

    3翻译下面句子。

    (1) 与臣而将四矣。

    (2)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4【甲】文中秦王对唐雎的态度、情感有一个变化过程,开始 _________ , 最后________

    【乙】文中晏子在回答楚王问话时,“避席对曰”,“避席”写出了晏子________的态度,也隐含了他的不满。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下面各项对诗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前两句用夸张的手法,极力渲染酒好价高,与下文“不能食”“心茫然”形成对比。

    B. 诗中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来比喻人生道路中的艰难险阻。

    C.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句用了姜尚和伊尹两位古人的典故。

    D.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描写诗人终于摆脱了苦闷,在海上扬帆破浪的情景。

    2下列各项对两首诗歌内容与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人面对美酒佳肴却“停杯投箸”“拔剑四顾”,透露出内心的迷茫与痛苦。

    B. “闲来垂钓碧溪上”借用姜太公在碧溪垂钓的典故,表现了诗人对悠闲生活的向往。

    C. 诗人反复咏叹“行路难”,其中透露着迷惘和悲愤,这是诗人被迫离开长安时的心情写照。

    D. 最后两句充满对现实理想的坚定信念,表现了诗人摆脱苦闷后积极进取、执着追求的豪迈情怀。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请你观察下面的漫画,按要求回答问题。

    (1)请你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  

    (2)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画面的主要内容。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篇名或作者。

    (1)   ,不亦君子乎?(《论语》八则)

    (2)   ,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3)晓战随金鼓,   。(李白《塞下曲六首》)

    (4)忽如一夜春风来,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   ,童稚携壶浆。(白居易《   》)

    (6)晴空一鹤排云上,   。(刘禹锡《秋词》)

    (7) ,佳木秀而繁阴。(欧阳修《醉翁亭记》)

    (8)浩荡离愁白日斜, 。(龚自珍《己亥杂诗》)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 

    龙应台

    (1) 三个兄弟,都是五十多岁的人了,这回放下了所有手边的事情,在清明节带妈妈回乡。火车站大厅里,人潮涌动。就在这川流不息的滚滚红尘里,妈妈突然停住了脚。

    (2)她皱着眉头说:这,是什么地方?

    (3)哥哥原来就一路牵着她的手,这时不得不停下来,说:这是香港。我们要去搭火车。

    (4) 妈妈露出惶惑的神情,说:我不认得这里,我要回家。

    (5) 身为医生的弟弟本来像个主治医师一样,背着两只手走在后面,就差身上没穿白袍,这时一大步跨上前对妈妈说:这就是带你回家的路,没有错。快走吧,不然你回不了家了。说话时,脸上不带表情,看不出任何情绪或情感,口气却习惯性地带着权威。三十年的职业训练使他在父亲临终的病床前都深藏不露。

    (6)妈妈也不看他,眼睛盯着磨石地面,半妥协、半威胁地回答:好,那就马上带我回家。她开步走了。从后面看她,身躯那样瘦弱,背有点儿驼,手被两个儿子两边牵着,她的步履细碎,一小步接着一小步往前走。

    (7)陪她在乡下散步的时候,看见她踩着碎步戚戚低头走路,我说:妈,不要像老鼠一样走路,来,马路很平,我牵你的手,不会跌倒的。试试看把脚步打开,你看——”我把脚伸向前,做出笨士兵踢正步的架势,你看,脚大大地跨出去,路是平的,不要怕。她真的把脚大跨出去,但是没走几步,又戚戚低头走起碎步来。

    (8)从她的眼睛看出去,地是凹凸不平的吗?从她的眼睛看出去,每一步都可能踏空吗?弟弟在电话里解释:脑的萎缩,或者用药,都会造成对空间的不确定感。

    (9)散步散到太阳落到了大武山后头,粉红色的云霞霎时喷涌上天,在油画似的黄昏光彩里,我们回到她的卧房。她在卧房里四处张望,仓皇地说:这,是什么地方?我指着墙上一整排学士照、博士照,说:都是你儿女的照片,那当然是你家喽。她走近墙边,抬头看照片,从左到右一张一张看过去。半晌,回过头来看着我,眼里说不出是悲伤还是空洞。

    (10)还没开灯,她就立在那白墙边,像一个黑色的影子,幽幽地说:“……不认得了。大武山上最后一道微光,越过渺茫从窗帘的缝里射进来,刚好映出了她灰白的头发。

    (11)火车开了,窗外的世界迅疾往后退,仿佛有人没打招呼就按下了电影胶卷快速倒带键,不知是快速倒往过去还是快速转向未来,只见它一幕一幕从眼前飞快逝去。

    (12) 因为是晚班车,大半旅者一坐下就仰头假寐,陷入沉静,让火车往前行驶的轰隆巨响决定了一切。妈妈手抓着前座的椅背,颤巍巍地站了起来。她看看前方,一纵列座位伸向模糊的远处。她转过身来看往后方,列车的门紧紧关着,看不见门后头的深浅。她看向车厢两侧窗外,布帘都已拉上,只有动荡不安的光,忽明忽灭、时强时弱,随着火车奔驰的速度像闪电一样射进来。她紧紧抓着椅背,维持身体的平衡,然后,她开始往前走。我紧跟着亦步亦趋,一只手搭着她的肩膀,防她跌倒,却见她用力地拨开我的手,转身说:你放我走,我要回家,天黑了我要回家!她的眼里蓄满了泪光,声音凄恻。

    (13)我把她抱进怀里,把她的头按在我胸口,紧紧地拥抱她,也许我身体的暖度可以让她稍稍安心。我在她耳边说:这班火车就是要带你回家的,只是还没到,马上就要到家了,真的。

    (14)弟弟踱了过来,我们默默对望。是的,我们都知道了:妈妈要回的,不是任何一个有邮政编码、邮差找得到的家,她要回的,不是空间,而是一段时光。在那段时光的笼罩里,年幼的孩子正在追逐笑闹,厨房里正传来煎鱼的滋滋香气,丈夫正从她身后捂着她的双眼要她猜是谁,门外有人高喊限时专送,拿印章来”……

    (15)妈妈是那个搭了时光机器来到这里,但是再也找不到回程车的旅人。

    【1】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1段写三个兄弟,都是五十多岁的人了,间接反映了妈妈年事已高。

    B.第10段画线句运用环境描写映衬了年老生病的妈妈凄凉的情形。

    C.第13段写把妈妈抱进怀里的一系列动作,写出了对妈妈的怜爱。

    D.第14段运用白描的手法,以一组生动画面具体描绘出妈妈要回到的那段时光。

    【3】本文多处语言表述深沉蕴藉,富有内涵。请结合语境赏析结尾处划线句。

    妈妈是那个搭了时光机器来到这里,但是再也找不到回程车的旅人。

    【4】文章为什么以回家为题?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感悟。

     

  • 10、有绿色国民才有美丽中国

    刘毅

    ①笔者老家的村子里,水塘上曾经漂浮着各种垃圾,水体发黑,污染严重。家里条件好一些的村民都不敢喝井水,而是买桶装水喝。

    ②媒体曝光后,当地政府很重视,采取了一些措施。一年后回到家乡,发现最终的解决方案是:水塘已经彻底被填平了。村干部说,虽然村里增设了垃圾集中堆放点,经常组织打捞水塘里的垃圾,但水塘周围的群众仍然经常乱丢乱倒,环境卫生难以保持,不得已才采取了这个办法。

    ③“填水塘堵污染”的事例告诉我们,没有公众环保意识的普遍增强和行为方式的改变,生态文明建设将阻碍重重,美丽乡村乃至美丽中国的目标也很难实现。

    ④开电动车绿色出行的市民,拒绝烹饪珍稀野生动物的绿色厨师,为生态环保鼓与呼的环保达人……近年来,中国公众的环保意识显著增强,越来越多的人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但很可惜,这样的人还太少。在一些农村地区,化肥农药过度使用导致食品源头污染,垃圾随处乱扔,“屋里现代化,屋外脏乱差”的现象屡见不鲜。在不少城市里,一些公共建筑夏季空调温度过低,无证烧烤摊烟熏火燎,倡导多年的垃圾分类形同虚设,有人长时间停车时不熄火。

    ⑤我们都是污染的制造者,也应该是环境的维护者,公众踊跃参与环保、支持环保,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可或缺。亿万公众能否践行绿色生活,这关系到生态文明建设能否取得显著成效,关系到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增长点的蓝图能否实现。

    ⑥要让践行绿色生活蔚然成风,应当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加强环保宣传,不断吸引环保“同盟军”,汇聚环保正能量。

    ⑦在学校教育中“从娃娃抓起”,增强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并让他们回家后督促父母和长辈自觉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环保“小手拉大手”。

    ⑧不过,这还远远不够。最为重要的是,要有完善的法律法规并严格执行,提高违法违规成本,促进社会风气的变化、良好习惯的养成。例如,我国多个城市推行垃圾分类几无成效,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监督、处罚不到位。而在韩国,对于不按规定丢弃垃圾的人,通过丢弃物品或摄像头找出丢弃者后,会处以20万到100万韩元(1元人民币约合170韩元)的罚金;在日本,如果发现有人乱扔垃圾,所在街道的志愿者会追踪到户并将垃圾退回,进行口头教育,按照法律规定,不按规定进行垃圾分类还可能会被警察拘捕并罚款。

    ⑨在期盼蓝天碧水的同时,我们既要问国家为我们做了些什么,也要问问自己为社会、为子孙后代做了些什么。让我们“起而行”,从身边小事做起,减少炫耀性消费、奢侈性消费和铺张浪费现象,实现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向转变。这样,山青水绿的美丽中国才会呈现在世人面前。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文章认为“践行绿色生活”需要釆取哪些举措?请分点概括。

    3文章第⑧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列出来,并加以说明。

    4请为第⑧段补写一条格言警句作为道理论据

    5请结合文章内容,以“绿色国民应该是……而不应该是……”的句式,写出你对“绿色国民”的理解。

  • 11、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话题。

    坚定是生命的黄金

    ①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在随声附和,走着别人的路,重复着别人的生活,一言以蔽之,他们缺少自己的思考,更缺少人之为人的那份坚定。没有坚定,人就会随便更改方向,而一个随便更改方向的人,随时可能走上一条错误的道路甚至不归路。

    ②坚定,就是我们心灵的长城,有了它,我们就不怕外来的一切干扰。《五灯会元》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法常和尚是大师马祖道一的徒弟,学成后就在大梅山长住了下来,并在那里开始了传法生涯。马祖道一听说后,就叫自己的一位学僧前去问法常:“你在马祖那里学习,都悟到了些什么啊?”他回答道:“‘即心是佛’,所以,我就来这里讲解佛法了。”学僧说:“可是,最近大师讲‘非心非佛’。”他听了,微微一笑,说:“这老汉还在迷惑扰乱人。他说他的,我讲我的就是了。”学僧回去一一报告给大师,大师听了,拊掌大声称赞说:“大梅山的梅子熟了啊。”意思是说,法常已经真正悟道了。正是坚定,使他赢得了成长、声誉,否则,他就会沦落为一个没有主见的人,结局定是平庸、恶俗。

    ③当然,做人不能盲目地坚定,有些没有把握的事,就不要随意判断其发生的可能性。《容斋随笔》中就提到这样一件事。当年,隋文帝进攻陈朝,大军已经来到江边,而陈朝的都官尚书孔范对陈后主说:“长江是天然屏障,自古以来分隔南北方,今天敌军难道能够飞渡吗?臣常忧虑自己的官职太卑微,一旦敌军渡江,臣一定能立功当上太尉。”陈后主以为他说得正确,结果也就没有严加防范,不久就亡国了,孔范也窜到边远地区。可见,没有把握的坚定,害人害已。所有的坚定都得建立在对事实正确理解、科学判断、综合评估的基础上,光凭着一时的心血来潮、想入非非,是不可能产生什么坚定的。

    ④然而,在该坚定的事情上,必须坚定。当年,林肯竞选总统时,几个朋友从某个会场给他发来电报,告诉他当总统尚差两票,但只要他在当选总统后给他们两个人在国会中占个位置,那么票数即可额满。他回答道:“这不是交易,我绝不许可。”如果没有这样的坚定,他也不会成为一个受人敬仰的总统,他的名字也不会在美国历史上熠熠生辉。

    ⑤如果在该坚定的事上,不能做到坚定,那么这样的人就变得不再完整。也许,他会说,管他完整不完整,只要自己的利益不损失就0K了。当然这是利益至上者,而这样的人,十之八九都是一些名利之徒、财色的俘虏,在他们的世界里,没有什么真理,如果有,那也是关乎利益的东西。说实话, 这样随意改变自己做人的原则、底线的人,已经游离在人的意义之外,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人一这样的人,自然没有什么境界了。而没有境界的人,就等于没有世界,就是说,他们早已游离在真、善、美的世界之外了。

    著名作家张炜说:“写作是一种心灵之业,要始终听从内心的指引,更是追求真理的一种方式。”坚定也是这样,源于心灵,听从心灵,更是对真理和世间美好的捍卫。有了这样的坚定,不管是怎样的私心杂念还是五彩缤纷的诱感,都不能改变它,因为它当关,万夫莫开。

    ⑦由此可见,坚定就是生命的黄金,有了它,我们的生命会变得更美好,更高贵,更灿烂,也更有价值和意义。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请简要分析选文第②段的论证思路。

    3选文第⑥段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请围绕中心论点,为选文补充一个道理论据。

    5选出对选文第③段理解有误的一项。( )

    A. 借孔范对陈后主未经周全思考的建议导致敌军渡江,加速陈朝灭亡的事例有力地佐证了坚定应当建立在对事实理解、科学判断、综合评估的基础上。

    B. 首句以较论的口吻对上一段落的论点作进一步诠释,自在引出本段的分论点一坚定,就是我们心灵的长城,有了它,我们久不怕外来的一切干扰。

    C. 作者首先提出分论点,然后通过举例论证来分析盲目做决定所造成的伤害,从而支持了中心论点。

    D. 本段能照应题目,承接上文,衔接上文,通过所列举的事例充分论证论点,使选文论述更全面深刻。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写作

    你可曾记得,那一句话语、一个眼神、一番举动、一件小事……平凡细微,却在你心底的最柔软处,落下丝丝暖意。

    请以“暖意”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月考试卷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