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吉林通化2025届初二语文下册二月考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谈论东坡文化及其影响力,我们既要有文化自信,不妄自菲薄,又不盲目乐观。

    B. 周围高高低低的树木鳞次栉比,庄严肃穆的修道院就坐落在这片绿树中。

    C. 近两年,各种类型的新金融模式在“互联网+”大格局中一路高歌猛进

    D. 推动文艺繁荣发展,作为时代风向标和立言者的文学,使命重大、责无旁贷

     

  • 2、对语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在村里小学教书,虽然心有不甘,但想想父亲那么多年来勒紧裤带,“私费”为国家培养人才,从来不曾有过任何怨言,也就释然。又再一想,自己作为一个读书人,这点思想境界都比不上一个农民父亲吗?就更彻悟了。我只有努力工作,才能对得起父亲,对得起含辛茹苦养育我的家人。我一心扑在教学上,简直把学校当成了自己的家。偶尔也回去看看父母。此时,父亲开朗的性格又回来了。每次我回到家,他都会有意无意、有一搭没一搭地说:“找到你该去的地方了吗?”或者说:“你不想坐回你的座位吗?”我听得出父亲所说的话的意思了,他是警戒我,鞭策我,要我努力工作

    A. “农民”是名词 ,“努力”是动词,“开朗的性格”和“含辛茹苦”都是偏正短语。

    B. “父亲开朗的性格又回来了。”这个句子中的“父亲”作主语。

    C. “我只有努力工作,才能对得起父亲,对得起含辛茹苦养育我的家人。”一句是条件关系的复句。

    D. 画线句子有语病,修改方法是:把“警戒我”和“鞭策我”换位。

  • 3、下列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张爷爷从小就跟李师傅学习捏泥人技术,现在他传承着李师傅的手艺,捏出的泥人惟妙惟肖

    B. 从事多年建筑工作的梁工程师辞掉工作,与老伴和儿孙们一起回乡下安度晚年,共享天伦之乐

    C. 城市绿化只有因地制宜,把环境保护与人文景观和谐统一,这样才能更好满足人们生活的需求。

    D. 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不断推出,农村家家户户的喜事接二连三,络绎不绝,让人倍感欣慰。

  • 4、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注音或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梅溪湖艺术节演出中,台上的演员和台下的观众一起晃动着荧光棒,齐声歌唱,将现场的气fēn)推向了高潮。

    B.手机屏幕上的微生物与皮肤中的油脂、化装品等混合在一起,会滋生更多的细菌,使手机屏幕成为藏污纳gòu)的重灾区。

    C.春节期间上映的《流浪地球》一改过去人们对国产科幻片故事题材单一化、影片制作粗zào)化的看法,获得了非常好的口碑

    D.这位医生总是和言悦色地问诊患者的病情,一心为对方zhuó)想,开药既价格低廉又能解除患者病痛,赢得了良好的赞誉。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赵雄字温叔,资州人。为隆兴元年类省试第一。乾道五年,召见便殿,孝宗大之,即日手诏除正字。范成大使金,将行,雄当登对。既进见,雄极论恢复。孝宗大喜曰:“功名与卿共之。”即除右史,两月除舍人。雄请复置恢复局,日夜讲磨,条合上意,除中书舍人。

    时金将起河南之役,议尽诸陵梓宫归于我。上命雄出使贺生辰,仍止奉迁陵寝及正受书仪。雄既见金主,争辨数四。其臣屡喝起,雄辞力,卒得请乃已,金人谓之龙斗。尝上疏论恢复计,大略谓:“莫若由蜀以取陕西,得陕西以临中原,是秦制六国之势也。”八年,以母忧去。

    朱熹累召不出,雄请处以外郡,命知南康军。熹极论时事,上怒,谕雄令分析。雄奏;“熹狂生,词穷理短,罪之适成其名。若天涵地育,置而不问可也。”会周必大亦力言之,乃止。

    自雄独相,蜀人在朝者仅十数。及眷衰,有言其私里党者,上疑之。雄求去,诏勉留,曰:“丞相任事不避怨,选才无乡旧。”盖有所激也。祖宗时蜀人未尝蜀帅,雄请外,除观文殿大学士、四川制置使。王蔺为御史,以故事不可,上疏论之。雄乞免,改知泸南安抚使。上思雄不忘,改知江陵府。江陵无险可恃,雄请城江陵,城成,民不告扰。

    绍熙四年薨,年六十五,赠少师。嘉定二年,谥文定。

    (选自《宋史赵雄传》,有删改)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孝宗大之/ 明有巧人曰王叔远(《核舟记》)

    B. 合上意/此人一一为言所闻(《桃花源记》)

    C. 雄辞力/香远清(《爱莲说》)

    D. 祖宗时蜀人未尝蜀帅/ 攘奸凶(《出师表》)

    2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议尽诸陵梓宫归于我

    A. 小大之狱,虽不能查,必情(《曹刿论战》)

    B. 君为长者 (《唐雎不辱使命》)

    C. 手自笔录,计日还 (《送东阳马生序》)

    D. 其境过清 (《小石潭记》)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江陵无险可恃,雄请城江陵,城成,民不告扰。

    4赵雄上书论述恢复中原的计策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赵雄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下列小题。

    浣溪沙

    [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山行

    [宋]叶茵

    青山不识我姓字,我亦不识青山名。

    飞来白鸟似相识,对我对山三两声。

    1根据晏殊《浣溪沙》的语境,仿照下面的示例,赏析“小园香径独徘徊”。

    示例:“青山不识我姓字,我亦不识青山名”,运用拟人手法,从“山”与“我”的关系着笔,

    叙述诗人一人独行于从未到过的山中的经历,写出了诗人左顾右盼中的孤凄感受。

    2对《浣溪沙》和《山行》赏析不正确的是( )

    A. .《浣溪沙》在伤春的表层意象中,蕴涵着强烈的时间意识和生命意识,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3晏殊和叶茵的作品,都写见到了鸟儿(燕子、飞鸟)的“似曾相识”之感,但包含其中的情感相同吗?请作简析。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2018年10月23日,(A.天下无敌  B.举世无双)的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这是一座奇迹之桥,它(A.创造  B.制造)了诸多世界之最。这是一座壮美之桥,不仅因为其施工难度和壮丽外观足可担起“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赞yù,更因它是在“一国两制”架下,粤港澳通力共建的超级工程。它跨越了技术难题,联通了天堑;跨越制度差异,联通了人心。港珠澳大桥的建成通车,体现了中国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赞yù      

    (2)从文中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序号。

    甲处     乙处  

    (3)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

    原句:港珠澳大桥的建成通车,体现了中国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修改句: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

    1 ,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2芳草鲜美, 陶渊明《桃花源记》

    3 ,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

    4持节云中, ?苏轼《江城子》

    5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______________》)

    6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7人有悲欢离合, ,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八则》)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现代文阅读。

    睡在稻草垛里的人

    徐立新

    ①立冬之后,天气转冷,夜晚也来得有些早。

    ②吃过晚饭,看外面已经黑透了,我便把死党阿吉叫了出来,“走,打一通宵游戏去,我请客!”我豪气地说。

    ③下午,父亲刚给我送来800元的生活费,我又谎称学校要收试卷费,多要了200元,这些钱够我们打好几个通宵游戏了。

    ④“校门关了,又翻围墙?”阿吉问我。“去老地方翻呗,学校哪堵围墙能围得住我?”我拽着阿吉,走向学校围墙的最东头,从那翻过去,下面正好有一个矮矮、软软的稻草垛,可作落脚时的缓冲垫。

    ⑤轻车熟路,我带头越过东墙头,然后一跃跳到稻草垛上,可双脚刚一落下,草垛竟突然倒了,我也随之跌倒在地,同时触碰到一条人腿,我吓坏了﹣﹣稻草垛里居然有一个人!对方也吓得不轻,腾地从草垛里爬了出来,他的头上、耳根、衣服上都黏挂着一根根稻草,样子十分滑稽可笑,我定睛一看,“爸,您怎么在草垛呢?”我惊讶地脱口而出。

    ⑥父亲没回答我,而是反问:“这么晚,你还出来,是不是去打游戏?”班主任曾给父亲打过几次电话,告发我打游戏。

    ⑦“哪有,我早戒掉了!”我稳了稳情绪,编了一个理由:“学校食堂关门了,我学习太投入,忘了吃饭,现在肚子饿了,所以出来买点吃的。”我朝还在墙头上的阿吉使了使眼神,他心领意会:“叔叔,我们学习忘了吃晚饭。”

    ⑧为转移话题,我迅速地问道:“您不是说,下午没车回不去,晚上你住在车站旁边的宾馆里吗,怎么躲在这里?哦,我知道了,你是特意留下来监视我的,太不信任我了!”

    ⑨父亲张了张口,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正在此时,一束强烈的手电筒光照射了过来:“谁在那边?”

    ⑩是学校的巡查保安,我一慌神,就赶紧让阿吉把我拉上去,然后跳回学校里,这时身后传来父亲的声音:“别跑,我给你们买吃的去!”

    ⑪“倒霉,我爸居然来堵我。”我叹了口气往回走。可没走几步,突然发现学生证不在口袋里了,刚才翻墙时明明还在。“得赶紧回去找,要是被保安捡到了,交给老师,一切可都露馅了!”阿吉在一旁提醒道。

    ⑫我赶紧往回跑,幸运的是,很快便找到了。

    ⑬看到我拿回了学生证,阿吉重新振奋了起来:“走,我们去翻西墙头,肯定不会被你爸堵到!”

    ⑭“不翻了。”我说。

    ⑮“怎么了?你不是说,学校里没有你翻不了的墙头吗?”阿吉不解道。

    ⑯“不翻了,以后啥墙头我都不翻了,”我认真地对阿吉说,“从今以后,我要走正门!”

    ⑰我没跟阿吉说,我在墙根下找学生证时,听到保安与父亲的对话。

    ⑱“这么冷的天,您老人家怎么能睡在稻草垛里,冻生病可咋办?”保安问。

    ⑲“我是给孩子送生活费的,回去的车没了,住宾馆费用又高,我琢磨着就在这将就一晚,挨着孩子睡,也安心,就把草垛扒了一个洞,偷偷睡里面了,我们乡下人,不怕冷的。”父亲说。

    ⑳“这里是郊区,附近的宾馆也不贵呀,二三十块钱就能住一晚。”保安不解道。

    ㉑“我知道,可孩子需要花钱的地方多着呢,我老来得子,现在年纪大了,挣不来钱,能省一毛是一毛吧。”

    ㉒“哎,可怜天下父母心呀,”保安叹了一口气,“您跟我去保安室睡吧,那里暖和,就当是你替自家孩子守一夜的门吧!”

    ㉓“那太谢谢了,”父亲激动地说,“不瞒你说,这外面还真有点冷,我这老寒腿有些受不了。”

    ㉔那一刻,我醒了,眼前又浮现出全身黏满稻草的父亲,那个偷偷睡在稻草垛里的年迈父亲,给了我重重一击。

    ㉕是该醒来了,彻底地醒来。

    1阅读文章,补充相关的情节。

    拿到父亲给的生活费,我打算和阿吉翻墙去打游戏→_______→我回去寻找丢失的证件,听到了父亲和保安的谈话→_______

    2根据括号中的提示,赏析下列句子。

    ①立冬之后,天气转冷。夜晚也来得有些早。(这句话使用了什么描写方法?简要分析其作用。)

    ②父亲张了张口,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句中的加点词语有何表达效果?)

    3从全文来看,第⑱﹣㉓段属于哪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孔乙己》节选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

    孔乙己喝过半碗酒,涨红的脸色渐渐复了原,旁人便又问道,“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么?”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他们便接着说道,“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在这时候,众人也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

    孔乙己自己知道不能和他们谈天,便只好向孩子说话。有一回对我说道,“你读过书么?”我略略点一点头。他说,“读过书,……我便考你一考。茴香豆的茴字,怎样写的?”我想,讨饭一样的人,也配考我么?便回过脸去,不再理会。孔乙己等了许久,很恳切的说道,“不能写罢?……我教给你,记着!这些字应该记着。将来做掌柜的时候,写账要用。”

    ……

    有几回,邻舍孩子听得笑声,也赶热闹,围住了孔乙己。他便给他们茴香豆吃,一人一颗。孩子吃完豆,仍然不散,眼睛都望着碟子。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腰下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直起身又看一看豆,自己摇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于是这一群孩子都在笑声里走散了。

    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看时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自此以后,又长久没有看见孔乙己。到了年关,掌柜取下粉板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第二年的端午,又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中秋可是没有说,再到年关也没有看见他。

    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1请简要概括选文中有关孔乙己的几件典型事件。

    2结合选文内容说说孔乙己是一个怎样的人。

    3文中最后一句:“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中“大约”和“的确”语意矛盾吗?请简要分析。

    4对于把书读到像孔乙己这样与社会格格不入、迂腐僵化近乎废物的读书人,你可能会有许多感想。请结合孔乙己的遭遇和结局,就“读书与生存”这个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 11、阅读小说,完成下面小题。

    飘逝的风筝

    ①三月的暖风一吹,催着万物,都跟长了翅膀一样。

    ②鹞爷也感觉到了,一大早儿就拿起那只“年年有余”的风筝,迈出了家门。

    ③整个村庄像被掏空了身子一样,甚至连声犬吠鸡鸣都听不到。鹞爷一边走着,一边四下观望着。若在以往,身后总会尾随着一群欢天喜地的孩子,一个个抢夺着他手中的风筝。

    ④唉,娃们一个个都去哪儿了?

    一路上,那些残墙断壁、破砖瓦砾、树林和那些废弃的打麦场,被风吹过,尘土飞扬,凌乱不堪。两台从早到晚狂叫不止的挖掘机,正一口口地蚕食着那一排排早已空无一人的院落

    ⑥鹞爷瞧着心痛,就像被抽筋剥皮一般难受。很快,自家那二间旧屋也难逃一劫了,只是满屋子的风筝,又将栖身何处?

    ⑦鹞爷忧心忡忡,步履沉缓,一直走出村外。村外的那大片麦地,整整荒废了一个冬天,听说要建飞机场。

    ⑧一阵春风吹来,那只风筝有些急不可待地拽紧了他的手。若在过去,鹞爷早就手脚利落地将风筝放飞起来,心也随着风筝,飞到天上去了。如今,鹞爷却攥紧风筝,迟迟不肯撒手。

    鹞爷又想到过去。他自幼就跟师傅扎风筝。这辈子,连他自己也数不清扎了多少只风筝。每只风筝经过他的手,都活灵活现,千姿百态。那些走在归途上的人老远瞅着,就觉得离家近了,浑身的疲惫便飞到九霄云外。

    ⑩后来,鹞爷成了民间艺人,还上过电视报纸,甚至大洋彼岸的一些老外都来参观他的手艺。只是,他手艺慢慢失传了,现在的年轻人谁还学这些费事的玩意。而且,大都跑到城里,一走就像断了线的风筝,心也收不回来了。

    ⑾最初,儿子大龙还跟他学扎风筝。可刚刚学了个皮毛,便被一帮记者吹捧成风筝世家的传人。大龙心高气燥,觉得小村子施展不开,跑到城里开了一家风筝作坊。好几次,大龙苦口婆心劝他也搬到城里去赚大钱,鹞爷却一口回绝了,他知道儿子无非让他去做招牌,糊弄人。

    ⑿唉,不想这么多了,趁着天暖风轻,还是放风筝吧。鹞爷仰着脖梗,望着蔚蓝的天空,正专心致志地操弄着风筝,突然,一声嫩生生的童音传来,老爷爷,放风筝好玩吗?你玩一下,就知道了。他连忙将手中的风筝线递给男孩,有些蛊惑地说。

    ⒀男孩牵着那只风筝在麦地里奔跑起来,风筝越飞越高。鹞爷远远地望着,眼前一会儿闪过儿子的影子,一会儿又闪过孙子的影子

    ⒁突然,男孩像是被脚下的什么东西给绊倒了,风筝线随之撒手松开。男孩爬起来,紧追了几步,却没有拽住随风筝渐渐升起的风筝线,只好哭着跑回鹞爷跟前。鹞爷没有责备,一脸温和地劝慰着男孩,没关系,风筝早晚要飞走的。

    ⒂男孩用手抹了一下眼角的泪,问,风筝还能飞回来吗?鹞爷望着那只风筝摇了摇头,没有吱声。男孩撅着小嘴,有些难过。许久,鹞爷才开口问男孩,你家在哪里,怎么一个人跑出来了?男孩晃了晃脑壳说,他的家在很远的城里,学校放假,父亲开车带他回来寻根祭祖的。说着,男孩伸手指了指麦地远处。果真,有一辆轿车,停在一块老坟地前,几个人正在烧香焚纸。

    ⒃鹞爷心一动,随口问,告诉爷爷,根是啥?男孩一脸迷茫,摇头不知。鹞爷就仰头指了指天上的风筝说,根是啥?根就是你手中的那根风筝线,人就是天上的风筝。有根线扯着还能落回来,如果那根线断了,就四处漂泊,永远也飞不回来了。

    ⒄男孩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⒅此刻,就见那只摆脱了束缚的风筝有些飘摇不定地朝下沉落了一会儿,最后猛然折了一个方向,有些留恋地渐渐飞高了,飞远了,最终淡出了鹞爷的视线。

    ⒆恍然间,鹞爷觉得手心一湿,低头一看,是一滴滚落的老泪,他揉了揉眼睛,那么困惑,那么茫然……

    (作者:徐国平 选自《小说月刊》)

    1分析小说题目“飘逝的风筝”的含义和作用。

    2文中第⑨节写到“鹞爷又想到过去”,鹞爷想到了哪些事情?请简要概括。

    3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第⑤小节环境描写的作用。

    一路上,那些残墙断壁、破砖瓦砾、树林和那些废弃的打麦场,被风吹过,尘土飞扬,凌乱不堪。两台从早到晚狂叫不止的挖掘机,正一口口地蚕食着那一排排早已空无一人的院落。

    4结合文章内容分析鹞爷的形象。

    5下列对本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小小说以风筝为线索,以一位民间艺人——鹞爷为主人公,以即将消失的村庄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具有强烈现实意义的故事。

    B.第③小节中“鹞爷一边走着,一边四下观望着”表现了鹞爷由于以前被孩子抢了风筝而保持了习惯性的警惕。

    C.第⑬小节中“鹞爷远远地望着,眼前一会儿闪过儿子的影子,一会儿又闪过孙子的影子。”表现了鹞爷此刻复杂的内心:对儿孙的想念,对美好往事的眷恋,对儿孙不在身边的失落,对风筝技艺后继无人的痛心。

    D.小说告诉我们要重视民间艺人的手艺,改变乡村破败落后的现状,吸引人才回流,传统工艺也要不断继承和发展,与时俱进;追本溯源,不忘初心;重视“根”的教育与传承。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任选一题作文。

    (1)半命题作文:人在成长历程中,会遇到种种阻碍,只有突破这些阻碍,才能不断成长。当我们不够自信时,要突破自卑的阻碍;当我们不够勇敢时,要突破怯懦的阻碍;当需要沟通、需要理解时,要突破隔阂的阻碍……

    请以“突破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内容紧扣话题,立意正确,思想健康。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③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2)命题作文:就这样被你感动

    要求:①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月考试卷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