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据初步分析,已造成254人遇难、35人受伤的山西襄汾尾矿库溃坝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由于非法矿主违法生产、尾矿库超储引起的。
B.进一步强化政府对留守儿童的责任,建立关爱留守儿童的长效机制,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关键。
C.长期饮用纯净水或蒸馏水容易导致电解质紊乱而出现软弱乏力。
D.通过“最美中学生”张文驰高考前捐肾救人的事迹,使我们看到了“90后”中学生的人性之美。
2、下面关于《傅雷家书》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傅雷以深厚的学养、真挚的父爱,对儿子在艺术、做人和生活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引导。
B.傅雷在信中常用大量篇幅谈美术,谈戏剧,谈音乐作品,谈体育运动,谈写作方法,谈表现技巧和艺术修养等,文字生动优美,读来感人至深。
C.对儿子的日常生活,傅雷也进行了有益的教导,比如如何劳逸结合,正确理财,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恋爱婚姻等问题。
D.傅雷与傅聪谈老舍的作品时说:“一切艺术品都忌做作,从前觉得了不起的《微神》,如今认为太雕琢,过分刻划,变得纤巧,反而贫弱了。”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撺掇(cuān) 斡旋(wó) 怅惘 (chàng) 大气磅礴(bó)
B. 孕育(yùn) 连翘(qiáo) 骤雨(choù) 天衣无缝(fèng)
C. 蓦然(mò) 两栖(xī) 狩猎(shoù) 一叶扁舟(piān)
D. 缄默(jiān) 追溯(sù) 迁徙(xǐ) 衰草连天(shuāi)
4、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驰骋(chěng) 肩扛(káng) 颠簸(bǒ) 怒不可遏(è)
B. 潺潺(chán) 霎时(shà) 蠕动(rú) 目眩神迷(xuàn)
C. 演绎(yì) 眺望(tiào) 皑皑(ái) 气喘吁吁(yú)
D. 迂回(yū) 穹顶(qióng) 俯瞰(kàn) 纷至沓来(tà)
5、江亭夜月送别二首(其二)
王勃(唐)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1】这首诗描写的景物有 、 、 、月夜。
【2】请分析“江山此夜寒”中“寒”字的表达效果。
6、古诗文名句默写。
(1)________________,三日不绝。(《列子·汤问》)
(2)蓬莱文章建安骨,________________。(《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3)______________,白露为霜。(《蒹葭》)
(4)青青子佩,______________。(《子衿》)
(5)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6)选贤与能,________________。(《大道之行也》)
(7)_________________,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8)最美的花绽放在唐诗宋词里。“五月榴花照眼明,_______________”(韩愈《榴花》)那是五月里石榴花开时的繁茂烂漫;“_______________,花开时节动京城”(刘禹锡《赏牡丹》)那是牡丹花的诱人魅力。
7、名著阅读
最后,这个庞大的大家庭消失了。这些小蛛纷纷被飘浮的丝带到各个地方。原来背着一群孩子的荣耀的母蛛变成了孤老。一下子失去那么多孩子,它看来似乎并不悲痛。它更加精神焕发地到处觅食,因为这时候它背上再也没有厚厚的负担了,轻松了不少,反而显得年轻了。不久以后它就要做祖母,以后还要做曾祖母,因为一只狼蛛可以活上好几年呢。
(1)上述内容出自于 (姓名)的作品《 》。
(2)请结合本文段说说为什么本书既是科普著作,又是文学经典?
8、阅读下面的选文,按要求回答下面各题
神奇的自修复材料
①自修复材料,顾名思义,就是一种在物体受损时能进行自我修复的材料。尽管相关设想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然而相关技术直到21世纪才得以突破。
②自修复材料的技术核心就是通过物质补给和能量补给,同时模仿生物体损伤愈合的原理,使复合材料的内部或者外部损伤能够自行愈合。
③按照修复机理,自修复材料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通过在材料内部分散或复合一些功能性物质来实现的,这些功能性物质主要是装有化学物质的纤维或胶囊;另一类是通过加热、光照等方式向材料提供能量,使其发生结晶、成膜或交联等作用来实现修复。
④基于以上这两大机理,自修复技术已经在混凝土、金属和高分子材料等领域有所应用。
③混凝土自修复材料,以水泥为基体,用钢丝短纤维增强韧性,其自修复的核心就是在材料中嵌入空心玻璃纤维管,纤维管内注入缩醛高分子溶液——一种黏性很强的修复液。当水泥构件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裂纹时,就会有部分纤维管破裂、修复剂流出,经一段时间后,裂纹在修复液的作用下重新黏合,可以想象,如果在桥梁、建筑领域使用这种混凝土自修复材料,必将大大提升桥梁和建筑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⑥金属自修复材料,对于金属材料而言,磨损是令其失效的重要因素,因此,目前的金属自修复材料主要是针对其磨损损耗设计的。金属磨损自修复材料由多种矿物成分、添加剂和催化剂组成,外观是一种超细粉末,由于这种材料不与油品发生化学反应,也不会改变油的黏度和性质,因此可以将它添加到各种类型的润滑油或润滑脂中使用。这样便能以润滑油或润滑脂作为载体,将金属磨损自修复材料的超细粉粒涂抹到产生摩擦的工作面上。这种自修复材料的保护层不仅能够及时地补偿金属表面产生的磨损间隙,使零件恢复原始形状,还有利于降低摩擦振动,减少噪声,节约能源。
⑦高分子自修复材料,这也是目前研究最多、种类最多的材料。由于高分子材料本身便是基于原子间共价键、氢键这种可以利用化学反应控制的结合方式,这便为实现自修复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目前,各国在高分子自修复材料领域开展了很多研究,下面我们介绍几项最近的研究成果。
⑧第一个是利用“光照”实现自修复的高分子材料,它是由美国和日本的研究人员共同开发的。
⑨这种材料是通过紫外线照射的“能量供给”方式实现自我修复的。它的原理是充分利用材料中硫原子和碳原子的特殊结合方式,通过光照引发链式反应,从而使原子之间能反复地形成共价键。值得一提的是,这款材料的自修复能力极强,即使将材料切成碎块儿,只要将切开的边缘紧密地压在一起,用紫外线照射,边缘处就会重新结合在一起。
⑩可以想象,如果将这项技术应用于手机屏幕,那么当我们的手机屏幕产生划痕时,只需在阳光下暴晒数小时,那些划痕便能逐渐消失。是不是很神奇?
⑪第二个则是利用天然高分子材料的键特性而设计的自修复材料,这是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的一项研究成果研究小组以支链淀粉、水和盐作为基本原料,制备了一种具备绿色氢键网络的材料。该材料具有可愈合、可塑、可打印、导电、可再生等多种特性,并且材料成分环境友好,成本低廉。
⑫在这种绿色氢键体系中,支链淀粉和水基于氢键相互作用形成空间网络的骨架结构,盐在水相中溶解形成的可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充当载流子,从而实现了导电特性。基于淀粉和溶剂之间氢键相互作用的复合物具有良好的可修复特性,分离的块体相接触后在室温下仅需两三秒即可实现愈合,并且力学性能和导电性能可恢复至原材料的98%。
⑬研究者们将这种自修复柔性材料用于临时的电路修复、可穿戴传感器以及柔性电子器件(如铜锌原电池、电致发光显示器件)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这一研究工作为开发基于氢键体系的柔性电子器件提供了新的思路。
⑭目前,高分子自修复材料正在向智能材料迈进。最近,美国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新材料,它不仅能“感知”组织材料中的损伤,而且能修复它。研究人员构建了一种“自适应结构”,通过模拟生物系统的能力,用“形状-记忆”高分子材料,并结合嵌入式光导纤维网络,研制出了这种新奇的自修复材料。该材料具备损伤探测传感和热刺激传递功能。它通过模拟人类骨骼的高等感知能力和增强修复功能,利用一束红外激光经光导纤维系统传播而使材料局部变热,从而激发和増强其修复机制。该材料系统可将样本的强韧度恢复到原来的96%,这样的恢复比率是前所未有的。
⑮随着自修复技术的快速发展,各式各样的自修复材料必将在建筑、机械、电子、汽车、航天等领域广泛应用。此外,对于自修复材料,我们在惊叹于自修复材料神奇的自修复功能的同时,也应看到,这种提高材料的利用率、延长材料使用寿命的技术对于节约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简要概括选文①—③段的主要内容。
【2】选文⑥段加点词“目前”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3】选文⑫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读⑧—⑭段,说说选文介绍了高分子自修复材料领域的哪些研究成果。
【5】选出与选文内容不符的一项( )
A.自修复技术已经在混凝土、金属和高分子材料等领域有所应用。
B.高分子自修复智能材料,它不仅能“感知”组织材料中的损伤,而且能修复它。
C.选文介绍的高分子自修复智能材料系统,可将样本的强韧度恢复到原来的96%,这样的恢复比率是前所未有的。
D.随着自修复技术的快速发展,各式各样的自修复材料已经在建筑、机械、电子、汽车、航天等领域广泛应用。
9、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1)春天的新绿、故乡的圆月;“采菊东篱下”的悠闲,“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洒脱;陌路上的相视一笑,危难时的义无反顾......在生活中,美随处可见,需要我们去发现,去体验,去感悟。最美,是美的升华。它令人刻骨铭心、灵魂震撼,令人心驰神往。
你一定有心中的“最美”,关于“最美”,你一定也有感悟,请以“______________最美”为题,写一篇文章。
(2)著名作家毕淑敏说:如果你渴望健康和美丽,如果你珍惜生命的每一寸光阴,如果你愿为世界增添晴朗和快乐,如果你即使倒下也面向阳光,那么,请锻造心情,让我们以沉稳、宁静、广博、透明的心覆盖每一个清晨和傍晚。
请你以“心情”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任选一个作文;
②诗歌除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600字;
④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
⑤不得套写、抄袭。
邮箱: 联系方式: